心理學專業的出來後很多都沒有從事諮詢工作,因為前期的學習和積累太累了,堅持不下來,而且做實習助理工資也不高,經濟上壓力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方向,真正做下來,並且成功的應該對這個行業是真愛吧!
這個行業的前景可以說有,國內的諮詢相比國外還沒有發展起來,行業體系和公眾意識都還差不少,按世衛的標準,每千人就需要一個心理諮詢師來算,國內還需要百多萬專業的諮詢師。目前整個大環境還處於起步階段,要各方面做到像國外那麼成熟還有段時日。
不過現在學習心理學的熱情倒是高漲起來,可能是因為生活水平提升了,各種問題也都出現了,尤其是人的心理問題,好像什麼事都能聯繫到心理上邊,事實確實也如此,如何防治心理問題成為越來越重視的話題,對心理諮詢師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再說資格證取消了是有它的道理的,在此之前,大眾對資格證的崇拜是很高的,很多人是先拿證再來考慮就業的事,別看考證的人那麼多,其實真正在之後從業的是少之又少。
未來的大方向極有可能是學歷和專業技能的深化,學歷不用說了,本科研究生最好不過,除此外還需要分側重流派進行實踐課程,畢業後的實習培訓,從理論平穩過渡到實操,強化專業化能力,至於督導和個人體驗還是需要有的,這兩種可以自行安排。
肯定也會有很多畢業多年的社會人士因為種種原因不會選擇考研,那就得規範社會培訓機構,不止是拿證,還要將後續一系列實操案例、實踐演練等結合,制定階段考核,不達標者需重新學習和考試,直到通過方可進入下階段,完成全面系統的學習後,頒發的培訓證書也大大提升了含金量,同時機構需要建立實習基地,可以以公益性質為主,反正能提供實踐機會就行。
這樣的社會培訓出來的人,也完全可以達到做個案的水準,再往後就看自己的努力了,如果只是吃老本,即便是碩士也走不長的。
這是我個人對行業未來的拙見,不知道新規定什麼時候才能出臺,但看現在確實是比較亂,也有像中科院、人事人才發放的證書,差不多都是短期培訓,通過這種方式需要在後邊很努力地提升自己才行。
心理諮詢師本就是一個慢熱的職業,前期學習周期長,需要堅持,渡過漫長的成長時光,後期就會收穫想要的回報。
我是Minson,專注心理情感、婚姻生活、親子關係等很多年,如有相關問題可以來找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