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經典詞作《蝶戀花》《浣溪沙》,體會「太平宰相,珠玉人生」

2020-12-18 青梅煮酒竹林聽雨

少年得志。

晏殊,字同叔,十五歲時應神童試,宋真宗召他跟上千進士同考。結果小晏殊從容鎮定,提筆成文。真宗大喜,賜晏殊進士出身。

過了兩天,又要考詩、賦等,晏殊拿過題一看,趕緊上奏,說皇上這些題我之前都做過,請另換別的題來測試,真宗被晏殊的才華和真誠打動,非常讚賞他的態度,留他在秘閣讀書深造,很快升至翰林學士。此後的晏殊仕途偶有小波折,總體平穩坦蕩,非普通人所能比。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命運有時候也能影響性格。

比如晏殊,早早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在很多年輕人為功名利祿擠破頭時,晏殊已經開啟了嫻雅自如的人生新高度。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蝶戀花》是婉約詞中的名篇,也是晏殊的代表作。

這首小詞雖是感傷懷人的主題。但並不控訴,不怨恨,語淡情深,含蓄克制。這是晏殊的性格,也是晏殊詞作的風格:衝淡平和,清秀穩健。

能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牢牢把握幸福的人生。

晏殊少年得志,生活安穩,仕途一帆風順。太平宰相的經歷,讓他養成了含蓄、優雅、清健的詞風。讀書人最期待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對於晏殊來說,實在容易的很。所以,他不需費力掙扎,不用痛苦糾集,就養成了普通人所不可企及的風雅。

在晏殊的詞作裡,有哀愁,卻沒有刻薄的哀嚎;有惆悵,卻沒有恣肆地宣洩;有深情,卻不是濃煙香軟的俚俗。晏殊的的詞,永遠有著一種內斂又獨特的美,有一種適度也守禮的矜持,這是身份的約束,也是經歷的造就。人淡如菊,說的正是這種風骨,而晏殊也用這樣的心態看待自然與世界。

晏殊曾在萬眾矚目下以進士出身閃亮登場,開啟了自己的錦繡前程,可說是非常的幸運。但他能從八九級芝麻小官開始,一路走到朝廷一品大員,這裡固然有機緣巧合,想來與晏殊良好的心態不無關聯。能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牢牢把握幸福的人生。

古人喜歡說「文章憎命達」,卻常常忽略了寬裕生活能帶給人精神上的鬆弛與藝術上的享受。像晏殊這樣衣食無憂的貴族,不需要鞍馬勞頓為生計奔波,不存在遊戲人生的玩票心理,不必有投機取巧阿諛奉承的摧眉折腰,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中,心念較為純真。

晏殊《浣溪沙》

這是對「傷春惜時」的感慨,也是對宇宙規律的深刻總結。夕陽西下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花開花落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有那歸來的燕子仿佛是去年就在此安巢的舊相識。

這些都是自然規律,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但晏殊卻提煉出富有永恆哲理意味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而這首《浣溪沙》也因歌詠「時間永恆,人生無限」而成為傳唱千古的名篇。

晏殊的詞大抵如此,他感懷時間易老,嘆息生命苦短;他懂得放眼未來,把握當下幸福。他也深解思戀的各種滋味。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心頭有戀曲,家中有餘糧,小兒晏幾道,詞史放光芒。世間圓滿,晏殊幾乎全部擁有。所謂「人生贏家」,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吧!

晏殊是多產詞人,據說一生填詞萬餘首,但大部分已散失,現存世的僅百多首,編入《珠玉詞》。

相關焦點

  • 「太平宰相」晏殊,最有名的五首詩,說不盡的富貴悠閒人生
    太子繼位也就是宋仁宗,此後晏殊更是被皇帝尊崇。晏殊的一生,是太平的一生,晏殊終其一生不曾遇見過家國混亂,他所處的時期正是宋朝國泰民安、政局穩定、太平盛世之時。這樣的一位「養尊處優」的詩人和我們所見的身世悽慘,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大多數詩人是如此不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篇晏殊的經典詩詞,讓我們一起領略他的文採與氣質。
  • 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寫的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晏殊《浣溪沙》·詞意圖這是一首抒發閒愁的詞。由於晏殊少年得志,生於承平之時,官至宰相,日常的工作之外,晏殊的業餘生活也是很愜意的,他是怎樣打發自己的業餘生活的呢?「無可奈何花落去」詞意圖晏殊的仕途平順,沒有經歷過貶謫,所以晏殊的這首《浣溪沙》,抒發的只是詞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貴難久的「閒愁」,表現了作者生活的優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虛
  • 晏殊的這首詞相對冷門,卻道出無盡的相思,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方仲永就是各典型,晏殊卻不一樣,他用自身經歷詮釋了「彪悍的人生無需解釋」之道理。作為朝廷大臣,晏殊仕途一帆風順,做過文官之首的宰相,也當過武官之首的樞密使。作為著名詞人,晏殊成就斐然,創作出大量經典詞作。
  • 晏殊,宋詞真正的發端之人
    但馮煦自有他的道理,畢竟錢惟演、範仲淹那些人只是偶爾填一填詞,詞於他們而言既是可有可無的事物,他們那寥寥可數的詞作也不曾對時人與後人產生多大的影響。只有張先,詞作較晏殊為多,年紀也長後者一歲,但張先長久以來都是晏殊的僚屬,甚至有幾分清客的意味,所以總給人以一種附屬物的印象,何況他職位太低交遊太窄,遠及不上晏殊的影響力。而晏殊的《珠玉詞》更是宋人流傳後世的第一部詞集。
  • 宰相詞人晏殊最滿意的一首清平樂,寫法獨特,情深意濃
    北宋的晏殊可真是才子,十四歲時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中了進士之後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宰相,還活到六十五歲高壽。不僅如此,他的兒子晏幾道也是才子,父子二人都是詩詞高手,分別稱為大晏和小晏。晏殊開創了北宋婉約的詞風,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詩詞,一點不比筆耕不輟的陸遊差。
  • 晏殊晏幾道父子的經典對決,一人寫一首《蝶戀花》,薑還是老的辣
    事實上在北宋,甚至放眼文壇,真的談得上旗鼓相當的父子大概只有晏殊、晏幾道父子二人了。先說老爹晏殊。晏殊其人,其實是可以用傳奇來形容的,5歲被稱神童,14歲獲宋真宗親賜進士。說他志在經略天下,但他一生卻寫了上萬首詞,宋詞前10的寶座有他一席;說他是天生詞手,他卻一路官至宰相。再說兒子晏幾道。
  • 宋詞詞牌釋義:《浣溪沙》,最為常見的詞牌名,經典詞作甚多!
    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很多詞人喜歡用這個,經典之作也非常多,比如晏殊、李清照、蘇軾、秦觀等等均有以《浣溪沙》為題的經典詞作,而且很多傳誦久遠。而且更重要的《浣溪沙》更傾向唐詩的組成結構,都是七字為一句。表達上更連貫更一氣呵成。而且易記。
  • 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詞,情致深婉又寥闊高遠,表達了離愁別恨之情
    王國維裡也曾提出「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一觀點,從屈原到司馬遷,從杜甫到蘇東坡,這些人無一不是有著坎坷的人生遭遇。但是,宋代詞人晏殊,似乎是個例外。他曾經是個「神童」,年僅14歲就成為進士,得到皇帝的賞識。最令人羨慕的是,晏殊生活的時代正巧趕上宋朝的太平盛世,沒有戰爭,生活平靜。
  • 晏殊最經典的詞,全篇都是名句,寫出了人生境界,不愧為文壇領袖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曾引用了三首詞中的名句,來論述人生的三大境界,而第一境界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它就出自晏殊的《蝶戀花》。但把《蝶戀花》推為一個非常常用詞牌的,則是柳永和晏殊,而晏殊的這首《蝶戀花》也堪稱是此詞牌的代表之一。"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首先點出了節令和時間。秋天的早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淡淡的薄霧,像是滿含愁情;蘭花沾著露珠,也像在默默哭泣。這句也可以看成是互文,是指菊花和蘭花就像美麗的女子一樣,在秋天的早晨,展露出相思的愁緒。
  • 宰相晏殊出了一副對聯,朋友用了一年才對出來,你能用多長時間?
    就比如說北宋大詞人晏殊吧,他曾出了個上聯,結果朋友用了一年時間才對出來。對於晏殊這個人,我們大家應該不陌生,而他的詞作很多人也都會背誦幾首。其實這個人為官還是很不錯的,範仲淹、王安石都是他的學生,還培養並舉薦了很多人才,有的都做了宰相呢。
  • 晏殊的一首絕美小詞,思想超前了1000年,最後7字點出了人生真諦
    說到宋詞,我們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蘇軾、辛棄疾、柳永等,而除了這些位,有一位神童級別的詞作大師也在歷史舞臺上閃耀著自己的光芒,他就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散文家——晏殊。晏殊似乎不是那種需要發奮努力才能做出名篇的人,他也有理由不相信《史記》中的那句話:《詩》三百,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他從小就好像有著「文學慧根」,14歲時由於才華洋溢聞名於世,甚至被宋真宗親賜為進士,擢為秘書省正字。而宋仁宗繼位後,晏殊的事業更是平步青雲,成為當朝宰相。
  • 晏殊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詞作,寫盡了相思之苦,句句令人心碎
    晏殊是以詞著於文壇的,他的詞風婉約含蓄,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加之晚年時,晏殊官拜至宰相,所以人們又叫他「宰相詞人」。同時不得不說的是,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但其中大部分已散失,僅存有《珠玉詞》136首。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要介紹一首晏殊最經典的愛情詞作,在他的筆下,看盡那相思之苦。
  • 最美古詩詞系列:晏殊《珠玉詞》的剛柔並濟!
    晏殊的這首頗具盛名的經典名作——《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將前人的「花間」詞遠遠甩在了後面,頗有一絲青於藍的感覺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這首詞,雖只有短短六句卻難以超越,其中兩句道出人生的真諦
  •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晏殊將對人生的思考,寫進一首首詞作中
    在宋代文人中,晏殊的人生、亦或說是他的仕途,要比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幸運很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晏殊仕途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波瀾,而且他14歲就進入了士大夫這一階層,他的仕宦生涯將近五十年。多少書生學子們寒窗苦讀,熬白了頭髮,甚至有的學子終其一生的努力,也拿不到科舉入仕的入場券。
  •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有朋友提問:如何欣賞晏殊最有名的詞《清平樂·紅箋小字》?《清平樂·紅箋小字》並非晏殊最有名的詞牌作品。晏殊是宋初的宰相,當時天下太平無事,詩文革新也還沒有進入主流文化視野,詞牌的創作只是在延續五代詞風,漸漸將詞人情感融入創作,脫離純粹的歌女代言體。宋初的詞牌創作於題材上沒有突破,但是在層次上有一些不同。
  • 晏殊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詞,14個字道盡人生悲喜,千年來無人超越
    他是神童,5歲就能作詞,14歲被宋真宗親賜進士之名;他是太平宰相,一生宦海沉浮,終於在51歲拜相,位極人臣;他是樂伯,身居要職的卻從不忘提攜後輩,範仲淹、王安石、歐陽修都受過他的舉薦,深受當時天下文人敬仰;他是晏幾道的父親,一門父子兩詞客,令世人稱道。或許正是因為身居要職,秉性正直,與其它情詞不同,晏殊的詞有著難得的婉約和理性。
  • #百家號三周年教學奉獻#論晏殊蝶戀花…詞不同於詩寫作特點在哪?
    論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詞不同於詩的寫作特點在哪?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西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少年得志,很年輕就坐上了宰相寶座,他和所有的詩人,詞人不同點,在於人品清高雅靜,官位顯赫確非常的融合,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是歷朝歷代最和諧和藹下士的高官。
  • 珠圓玉潤的詞,剛正不阿的人,看太平宰相晏殊,官海沉浮的一生
    而其一生,官海沉浮,都與這性格相關張知白巡撫江南期間,得知臨川有一位天才少年,便將其召來,而這位少年,便是有神童之名的晏殊兩人一番交談之後,張知白便知道晏殊絕非池中物,於是向朝廷舉薦了晏殊。年僅十四歲的晏殊,自此走上了為官之路殿試一舉成名,一路官至宰相,宋真宗對於晏殊,是極為喜愛的,而喜愛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晏殊剛正直率,口無虛言的性格晏殊殿試出名受封之後,被叫去參加新科進士額外的詩賦考試,眾目睽睽之下,晏殊竟是一字未寫,交了白卷並且向宋真宗坦言
  • 俊採星馳 | 晏殊:早而夙慧 經略天下
    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這一舉措,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仁宗時,西夏元昊反叛,天下苦於兵亂。晏殊時任宰相兼樞密使(國家軍委主席),建議仁宗撤銷部隊內的監軍,使前線的軍隊統帥不受牽制而根據敵我形勢,靈活機動地開展軍事行動。
  • 晏殊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共58個字卻被評抵800多字,最後一句驚豔
    相信說起晏殊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開創了北宋婉約詞風,更是被人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佳句,就像《浣溪沙》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還有《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