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
晏殊,字同叔,十五歲時應神童試,宋真宗召他跟上千進士同考。結果小晏殊從容鎮定,提筆成文。真宗大喜,賜晏殊進士出身。
過了兩天,又要考詩、賦等,晏殊拿過題一看,趕緊上奏,說皇上這些題我之前都做過,請另換別的題來測試,真宗被晏殊的才華和真誠打動,非常讚賞他的態度,留他在秘閣讀書深造,很快升至翰林學士。此後的晏殊仕途偶有小波折,總體平穩坦蕩,非普通人所能比。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命運有時候也能影響性格。
比如晏殊,早早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在很多年輕人為功名利祿擠破頭時,晏殊已經開啟了嫻雅自如的人生新高度。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蝶戀花》是婉約詞中的名篇,也是晏殊的代表作。
這首小詞雖是感傷懷人的主題。但並不控訴,不怨恨,語淡情深,含蓄克制。這是晏殊的性格,也是晏殊詞作的風格:衝淡平和,清秀穩健。
能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牢牢把握幸福的人生。
晏殊少年得志,生活安穩,仕途一帆風順。太平宰相的經歷,讓他養成了含蓄、優雅、清健的詞風。讀書人最期待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對於晏殊來說,實在容易的很。所以,他不需費力掙扎,不用痛苦糾集,就養成了普通人所不可企及的風雅。
在晏殊的詞作裡,有哀愁,卻沒有刻薄的哀嚎;有惆悵,卻沒有恣肆地宣洩;有深情,卻不是濃煙香軟的俚俗。晏殊的的詞,永遠有著一種內斂又獨特的美,有一種適度也守禮的矜持,這是身份的約束,也是經歷的造就。人淡如菊,說的正是這種風骨,而晏殊也用這樣的心態看待自然與世界。
晏殊曾在萬眾矚目下以進士出身閃亮登場,開啟了自己的錦繡前程,可說是非常的幸運。但他能從八九級芝麻小官開始,一路走到朝廷一品大員,這裡固然有機緣巧合,想來與晏殊良好的心態不無關聯。能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牢牢把握幸福的人生。
古人喜歡說「文章憎命達」,卻常常忽略了寬裕生活能帶給人精神上的鬆弛與藝術上的享受。像晏殊這樣衣食無憂的貴族,不需要鞍馬勞頓為生計奔波,不存在遊戲人生的玩票心理,不必有投機取巧阿諛奉承的摧眉折腰,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中,心念較為純真。
晏殊《浣溪沙》
這是對「傷春惜時」的感慨,也是對宇宙規律的深刻總結。夕陽西下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花開花落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有那歸來的燕子仿佛是去年就在此安巢的舊相識。
這些都是自然規律,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但晏殊卻提煉出富有永恆哲理意味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而這首《浣溪沙》也因歌詠「時間永恆,人生無限」而成為傳唱千古的名篇。
晏殊的詞大抵如此,他感懷時間易老,嘆息生命苦短;他懂得放眼未來,把握當下幸福。他也深解思戀的各種滋味。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心頭有戀曲,家中有餘糧,小兒晏幾道,詞史放光芒。世間圓滿,晏殊幾乎全部擁有。所謂「人生贏家」,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吧!
晏殊是多產詞人,據說一生填詞萬餘首,但大部分已散失,現存世的僅百多首,編入《珠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