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宰相」晏殊,最有名的五首詩,說不盡的富貴悠閒人生

2020-12-22 草夕寸品文史

晏殊的一生,是富貴的一生,歐陽修說他「富貴悠遊五十年」人間所有的富貴,晏殊都曾經擁有。

晏殊的一生,是幸運的一生,七歲被稱為神童,14歲便跳過科舉前面的考試直接參加殿試,後被宋真宗賞識,成為太子老師。太子繼位也就是宋仁宗,此後晏殊更是被皇帝尊崇。

晏殊的一生,是太平的一生,晏殊終其一生不曾遇見過家國混亂,他所處的時期正是宋朝國泰民安、政局穩定、太平盛世之時。

這樣的一位「養尊處優」的詩人和我們所見的身世悽慘,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大多數詩人是如此不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篇晏殊的經典詩詞,讓我們一起領略他的文採與氣質。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北宋 ·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晏殊最為膾炙人口的詞作,晏殊這樣位高權重、富貴無極的人怎麼還會有憂愁?當然了,在夕陽西下的時候獨自在小園裡徘徊,他也會產生傷春惜別,時光易逝,韶華易老的無奈。他說憂愁的不再是他的生活本身,而是在表達著強烈的時間和生命的擔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成為了經典,千古傳誦。這是一種高度的自然輪迴生命感傷的意識體現,個人是渺小的,而生命的消逝令人無奈。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生活的優渥讓晏殊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人生,思考生存之外的東西,不再被世俗的瑣事所牽絆,不必為五鬥米而折腰。這是一首深秋懷念遠人的婉約詞,但是它不僅有深情,更有遼闊高遠的意味。這首詞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句特別有名,被王國維作為人生三大境界的第一重境界。

清平樂·紅箋小字 晏殊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生活富貴,但是他不喜寫金玉,他最喜歡的是山水、花鳥,青山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晏殊的詞沒有金戈鐵馬的豪氣沖天,他寫的只是自己淡淡的憂思,對生活的細膩真摯的情感。看起來這些「小氣」的詩句,其實正是我們的生活所在,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生活的平平淡淡,但是這些平淡細加尋味便會發現一點也不簡單,一點也不「小氣」。

《玉樓春·春恨》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的榮華富貴,有命運的垂青,更多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面對這種富貴奢華,晏殊也是冷靜的,歡聚的時候有多麼喜悅熱鬧,分開後就意味著多麼孤單冷清;相聚時有多麼深情,分開時就意味著有多麼思念。這是多麼透徹的領悟啊,這是多麼深刻的哲理。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的一生平步青雲,仕途順達,位極人臣,但是他看得清、想得透,任你百般如意,終是敵不過時間這個敵人,面對這個千古難題是暗自神傷,還是恣意妄為,晏殊的答案更接地氣,更能給世人以幫助,「憐取眼前人」珍惜眼前能夠擁有的一切,活在當下,不要眼高手低,不要目空一起,不要總是想著永遠得不到,改變不了的事情,還不如珍惜現有的。

晏殊的一生都是絢爛奪目的,他就是那種命好又努力的人。即便去世以後,他的兒子也將晏家發揚光大。晏殊一生柔緩如水,通透如玉,不曾遇見過大的挫折。他的詩詞清雅高潔,沒有世俗瑣碎的牽絆。他的詞沒有金碧輝煌,沒有金戈鐵馬,只有悠閒的生活,真摯的情感。這大概是中國古代文人所希望達到的人生高峰了吧。不知道屏幕前的你看完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晏殊:經典詞作《蝶戀花》《浣溪沙》,體會「太平宰相,珠玉人生」
    晏殊,字同叔,十五歲時應神童試,宋真宗召他跟上千進士同考。結果小晏殊從容鎮定,提筆成文。真宗大喜,賜晏殊進士出身。過了兩天,又要考詩、賦等,晏殊拿過題一看,趕緊上奏,說皇上這些題我之前都做過,請另換別的題來測試,真宗被晏殊的才華和真誠打動,非常讚賞他的態度,留他在秘閣讀書深造,很快升至翰林學士。此後的晏殊仕途偶有小波折,總體平穩坦蕩,非普通人所能比。
  • 晏殊,宋詞真正的發端之人
    晏殊在仁宗朝做了多年的太平宰相,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宰相喜愛填詞,天下自然會興起填詞的風氣,即便存心禁止都禁止不來。將人生哲理蘊藏於風景描寫之中,是晏殊常用的寫作手法之一。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運用的就是這種寫作手法。詞中既有悲傷和無奈,又透著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生命有限,相聚的時光亦是短暫的,每次離別都會讓人傷懷。頻頻聚會,把酒言歡,為的是不讓生命留下遺憾。登高望遠,滿目山河,不禁又想起了遠方的親友。
  • 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詞,情致深婉又寥闊高遠,表達了離愁別恨之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都有這樣一種共識,認為「詩窮而後工」。意思是說,一個詩人只有經歷過窮困潦倒、生活磨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王國維裡也曾提出「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一觀點,從屈原到司馬遷,從杜甫到蘇東坡,這些人無一不是有著坎坷的人生遭遇。但是,宋代詞人晏殊,似乎是個例外。
  • 晏殊最經典的詞,全篇都是名句,寫出了人生境界,不愧為文壇領袖
    但把《蝶戀花》推為一個非常常用詞牌的,則是柳永和晏殊,而晏殊的這首《蝶戀花》也堪稱是此詞牌的代表之一。"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首先點出了節令和時間。秋天的早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淡淡的薄霧,像是滿含愁情;蘭花沾著露珠,也像在默默哭泣。這句也可以看成是互文,是指菊花和蘭花就像美麗的女子一樣,在秋天的早晨,展露出相思的愁緒。
  •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晏殊將對人生的思考,寫進一首首詞作中
    在宋代文人中,晏殊的人生、亦或說是他的仕途,要比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幸運很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晏殊仕途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波瀾,而且他14歲就進入了士大夫這一階層,他的仕宦生涯將近五十年。多少書生學子們寒窗苦讀,熬白了頭髮,甚至有的學子終其一生的努力,也拿不到科舉入仕的入場券。
  •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有朋友提問:如何欣賞晏殊最有名的詞《清平樂·紅箋小字》?《清平樂·紅箋小字》並非晏殊最有名的詞牌作品。晏殊是宋初的宰相,當時天下太平無事,詩文革新也還沒有進入主流文化視野,詞牌的創作只是在延續五代詞風,漸漸將詞人情感融入創作,脫離純粹的歌女代言體。宋初的詞牌創作於題材上沒有突破,但是在層次上有一些不同。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成名句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繫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
  • 俊採星馳 | 晏殊:早而夙慧 經略天下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這樣記載晏殊在考場上的表現:「神氣不懾,援筆立成。」晏殊小大人似的喜感模樣博得了皇上宋真宗的歡喜。他一高興就嘉賞他,賜同進士出身,就是說不管結果如何,他都有了和進士一樣的身份。這個決定讓當朝宰相寇準非常驚訝,他悄悄地提醒聖上:「這個小孩可是外地人啊。」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張九齡,嶺南廣東韶關人,唐玄宗時著名的宰相)。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 珠圓玉潤的詞,剛正不阿的人,看太平宰相晏殊,官海沉浮的一生
    讀晏殊的詞,當覺這是一個憂鬱多思、風流浪漫的才子。也確實,晏殊自小便有神童之名,聰明好學,七歲就能寫文章,當得起才子二字但若要說他是一個浪漫的人,卻不盡然,晏殊為人,實則直率,剛正不阿。年僅十四歲的晏殊,自此走上了為官之路殿試一舉成名,一路官至宰相,宋真宗對於晏殊,是極為喜愛的,而喜愛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晏殊剛正直率,口無虛言的性格晏殊殿試出名受封之後,被叫去參加新科進士額外的詩賦考試,眾目睽睽之下,晏殊竟是一字未寫,交了白卷並且向宋真宗坦言
  • 晏殊與紅顏知己分離後,化用一千古名句,寫就一首千古名詞
    尤其是喻恩泰飾演的晏殊。晏殊千古名作《清平樂》晏殊是富貴平和儒雅的,他自幼聰慧,十四歲就賜同進士出身,至仁宗一朝已是宰相。他在詞學一道,與歐陽修並稱歐晏,又與兒子合成二晏。晏殊極善小令,今天我們就一起品析他的一首小令,詞牌正是《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 一首《清平樂》,感悟北宋詞人晏殊的人生態度:及時行樂很重要
    北宋時期曾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文人,如晏殊、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蘇軾等,但是在這些人中,晏殊經歷的磨難最少,運氣也最好。 在宋仁宗繼位後,晏殊的仕途之路便像開掛一般,平步青雲的做到宰相位置,這對於其他文人而言簡直不可想像。
  • 晏殊的兩首經典詞,每篇都包含千古名句,至今為人歌頌,值得品讀
    咱們的詩詞第一講,就拿那首特別有名的《浣溪沙》來說。《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是一首春恨詞,雖說寫的是日常化的淡淡的愁情,但又滲入了一種悠悠不盡的哲思。僅「一曲新詞」這四個字,便體現出了宋初詞人在晉升是大夫行列中的雍容華貴,除此之外,這裡面還內在的保存著詩興起中所形成的柔美的特徵。其中為人稱道的名句,更是蘊含了生活哲理,讓人在有所慰藉的同時,又不覺感到一絲惆悵。所以說,這是一個充滿柔情卻又現實的人。
  • 晏殊最痴情的一首詞,開篇9字驚豔世人,最後一句卻留下千年爭議
    不過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當時的宰相寇準對江南人沒有好印象,因此想要打壓晏殊,但據《湘山野錄》記載,寇準在應天府時,對晏殊是極為讚賞的,然而不管怎樣,17歲的晏殊並已任光祿寺丞
  • 「背鍋俠」晏殊:讓你們這些後浪瞧瞧,什麼叫高情商
    有什麼問題,是寫首詩解決不了的?實在不行,那就兩首。所以,在晏殊眼中,什麼都可以入詩。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踏莎suō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寓意》)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 晏殊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詞,14個字道盡人生悲喜,千年來無人超越
    他是神童,5歲就能作詞,14歲被宋真宗親賜進士之名;他是太平宰相,一生宦海沉浮,終於在51歲拜相,位極人臣;他是樂伯,身居要職的卻從不忘提攜後輩,範仲淹、王安石、歐陽修都受過他的舉薦,深受當時天下文人敬仰;他是晏幾道的父親,一門父子兩詞客,令世人稱道。或許正是因為身居要職,秉性正直,與其它情詞不同,晏殊的詞有著難得的婉約和理性。
  • 宰相詞人晏殊最滿意的一首清平樂,寫法獨特,情深意濃
    北宋的晏殊可真是才子,十四歲時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中了進士之後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宰相,還活到六十五歲高壽。不僅如此,他的兒子晏幾道也是才子,父子二人都是詩詞高手,分別稱為大晏和小晏。晏殊開創了北宋婉約的詞風,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詩詞,一點不比筆耕不輟的陸遊差。
  • 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寫的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王灼對晏殊的評價還是相當中肯的。晏殊的代表作品的《浣溪沙》,是最能夠反映出晏殊詞作的風格特徵的,原詞如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晏殊最悽美的一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清明的悲涼
    提起關於清明的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那首最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還有歐陽修的《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清明時節,人們遊春的情景。北宋的詩人晏殊,也曾經在清明的時候,寫下了一首七律,這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詩人在清明這天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