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同時在中華藝術宮正式對公眾開放。三大展覽分別位於藝術宮的0米層、5米層和B2層,幾乎覆蓋了中華藝術宮所有的臨展空間。近1200件作品,分布在20000平方米的展廳內,看完全部展覽,觀眾需要步行4公裡。
圖說:觀眾參觀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展覽藝委會委員、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介紹,在美術方面,一大批重要名家和領軍人物以新作呈現,十分難得,油畫界的靳尚誼、全山石、詹建俊、鍾涵,國畫界的周韶華,雕塑界的盛楊等都已是耄耋之年,他們的新作展示不輸年輕人的創作能力,「青春」依舊。0米層的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以中線為軸,中軸線上幾乎是最重要的大尺幅作品,中軸線以左為中國畫,以右為油畫。位於17號展廳等幾個單獨展廳的版畫和水彩展區亦不容錯過。
書法篆刻展廳內,劉洪彪創作的15米×4米的書法作品、曾來德書寫的11米×4米的《中國夢》等大尺幅作品成為展覽的重要看點,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洪彪介紹,這次展覽中可以看見中國書法史上各種主要的流派、字體,書寫的文字也顯示了「筆墨當隨時代」的現實意義。「書法發展到今天已經由實用藝術轉變為審美藝術,社會功能和文化身份的轉變,也要求書法展陳進行重大變化與之適應。」寫下大字《中國夢》的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曾來德透露,要完成如此大尺幅的作品,連所用的宣紙也是近兩年來的成果,需要100個工人才能製作完成。藝術家們希望,通過完成這樣「大」的挑戰,帶給觀眾精神上的激勵和震撼。
圖說:書法篆刻展廳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攝影展同樣亮點不少。攝影藝術研究所所長李樹峰介紹,此次展出的攝影作品做到了真實性與藝術性,文獻性與欣賞性相交融。以《希望工程大眼睛》而聞名的攝影家解海龍是攝影部分的參評委員之一,他表示,展覽的攝影作品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許多重要歷史時刻,尤其是展覽中軍事題材部分的攝影作品,「一幅幅畫面,令人熱血沸騰,十分振奮人心。」
1200件作品,哪怕是匆匆瀏覽,一分鐘看8件作品,也要花兩個半小時。為了防止觀眾迷路,中華藝術宮特別在入口處設置了十二藝節觀眾通道,加強路徑導引工作,並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常有人調侃我們是中華藝術『迷宮』,但是在藝術迷宮中穿行,每個角度都能看到有魅力的藝術作品。」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說。
今天開幕式之後的講座由知名畫家何家英主持。下午,中華藝術宮邀請吳為山、劉洪彪、朱憲民分別在長寧、松江、靜安舉辦美育講座,走進社區傳播美。(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推薦專題: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