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此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竟會遭到蔣介石如此痛恨。 蔣介石認為,導致他敗退臺灣的第一人,便是美國五星上將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實現了和平的願望,也面臨著內戰的陰影。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1949年12月,蔣介石率領殘部,倉皇逃到了臺灣。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竟會遭到蔣介石如此痛恨。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9年2月上旬的一天,曾任上海市市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時已去職在香港逗留的蔣介石的親信俞鴻鈞,突然接到蔣介石從溪口拍來的電報,要他想方設法將國庫中的黃金提出來秘密送到臺灣,並叮囑再三:「千萬要守秘密!」因為他們早已預料,李宗仁一定要以庫存黃金作為「和談」的條件之一。
-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為什麼要清洗黃埔系將領?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一個又一個的省份相繼解放,國民黨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49年底蔣介石從成都飛往臺灣,在臺灣度過了最後餘生。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蔣介石心傳》出版,「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艱難自保現代出版社 毛崑崙 關於蔣介石研究極有創新性的系列作品《蔣介石心傳》,從不同時間段、不同側面全面還原了蔣介石的人生際遇與心靈歷程。
-
蔣介石敗退後,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銀被帶到了臺灣?
1949年,隨著解放軍的高歌猛進,國民黨的節節敗退,蔣介石意識到國民黨的敗亡已經成定局,他開始為以後做打算,開始將大陸的人才和金銀珠寶運往臺灣。1942年2月初的一天,在香港的蔣介石親信俞鴻鈞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讓他把國庫裡的黃金提前秘密運往臺灣,因為這時的蔣介石已經意識到李宗仁會把這些黃金作為「和談」談判的條件。2月18,這些黃金被一箱一箱運送到了軍艦上,倆天后軍艦到達了臺灣基隆港,然後被當時的臺灣省主席陳誠的安排下,放進了臺灣銀行的保險庫中。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命人去大陸接一個漂亮女人,她是誰?
1946年3月17日下午,國民黨軍統局頭子戴笠乘飛機從北平途經青島飛往上海時,因飛機遭遇雷雨天氣,在距離板橋鎮大約十公裡處的馬鞍山撞山,機毀人亡。從北伐戰爭初期,戴笠就開始幫助蔣介石打天下,定天下,管天下,蔣介石能夠統一,戴笠功不可沒,戴笠領導的軍統局,負責監管全國官員,大小軍閥,負責刺殺蔣介石政敵,及抹除一些對蔣介石施政有意見的反對者。蔣介石在敗退臺灣之前,曾說:若雨農不死,不至失大陸!周恩來總理曾說:戴笠之死,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
國民黨敗退臺灣時,蔣介石帶走了多少黃金?
蔣介石退守臺灣一事,早就有了謀劃。他知道國民黨敗局已定,提前就給自己找了後路。當時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任臺灣省主席,蔣介石屢次聯繫陳誠,讓他在那邊做好準備。有了地方之後,蔣介石開始搶人。有了地,有了人,還要有錢才可以。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沒有回臺北而是去了這個地方,原因太荒唐
大家都知道1949年,蔣介石因無力反抗共產黨軍隊而不得不敗退臺灣。按理來說,蔣介石應該直接去往臺北,但是他的專機先是停在了距離臺灣不遠的澎湖,到臺灣後也是直接去了高雄,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臨走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三人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軍必將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時的蔣介石深知國民黨的敗局一定,於是決定退守臺灣。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
-
他是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掌舵人,敗退臺灣後以養雞為生
他是四大家族中陳家的掌舵人之一,是當時當時國民政府中為數不多有著美國名牌大學碩士學位的年輕高官,在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被當作替罪羊而離開臺灣定居美國,生活拮据的他不得不親自養雞靠賣蛋為生。他就是陳氏家族掌舵人之一的「國民黨前中央組織部部長、立法院副院長」陳立夫。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蔣宋聯姻後孔祥熙投奔蔣介石。 孔祥熙投奔蔣介石後官運亨通,孔祥熙自幼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而且又是蔣介石迎娶宋美齡的關鍵人物,因此蔣介石對孔祥熙非常器重。蔣介石曾經在日記中提到孔祥熙,說他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自己對他特別信任。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孔祥熙和平處理西安事變的動機更令蔣介石對他深信不疑。
-
淮海戰役蔣介石失敗的原因,不聽一人,錯用一人,不用一人!
我們新中國的成立,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不過其中最大的對手,莫過於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了。在解放戰爭中,蔣介石的百萬大軍卻在我軍裝備不良的條件下,節節敗退,事後他反思了一下戰爭中敗退的原因,總結出來錯不聽一人,錯用一人,不用一人!
-
蔣介石何以反腐失敗,這是歷史的必然!
7月, 貴興師管區司令胡啟儒, 因犯貪汙及殺人罪, 蔣介石批示槍決。「胡啟儒判處死刑後, 有重要軍官廿餘人, 聯名呈請委座, 貸其一死, 改為無期徒刑。委座親批雲:『此何等事, 妄加幹涉, 置國家法紀於何地。其列名者, 均記過一次示儆。』委座之整飭法紀, 毫不假借, 作奸犯科者, 應知所戒懼也。」
-
假如當年臺灣失守,蔣介石有沒有為自己安排後路?
解放戰爭中,隨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勝利結束,國民黨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殆盡,眼看大勢已去的蔣介石開始為撤退做準備,1949年12月蔣介石正式敗退臺灣。退居臺灣後,國民黨軍隊加強了臺灣的軍事防禦工事,依靠大陸和臺灣之間的天險臺灣海峽作為抵抗解放軍進攻的屏障。
-
鳳凰周刊:蔣介石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蔣介石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文/特約撰稿員 周為筠臺北北面有座陽明山,這座山原本叫草山,因多生茅草而得名,與明儒王陽明毫無關係,但如此充溢著文化氣息的名稱從何而來?此乃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的傑作。蔣介石退守臺灣後選擇這裡做官邸,卻忌諱草山有落草為寇之嫌,遂以其偶像之字改曰「陽明山」,這裡的公園也改稱曰「陽明山公園」。
-
蔣介石落敗後,3萬國軍逃往此國度過餘生,告誡後人永遠是中國人
蔣介石敗退到了臺灣,但是一直沒有放棄反攻回大陸,緬甸的93師就成為了將來「二線進攻」的重要力量,所以蔣介石給93師送了槍送了糧食,還將他們重新的編入了正規軍的體系裡面,每個月都要撥給他們軍餉,可是93軍的存在讓緬甸國感到非常的不滿,緬甸開始組織部隊對93師進行討伐。雖然國軍在大陸被解放軍打的非常狼狽。
-
揭秘: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離大陸的始末
下關車站的站臺上人山人海,火車車廂頂上也擠滿了人,列車的運行已經無人負責。當天下午,由南京開往上海的最後一列火車,駛到鎮江,即被人民解放軍截住,南京和上海間的鐵路交通遂被切斷。平日最繁華的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店已全部關門,行人稀少,只有稀稀拉拉的軍隊,匆匆過市,撤離南京。24日凌晨2時許,人民解放軍一O四師的先頭部隊,最先由江邊進佔總統府,將一面勝利的紅旗升上總統府門樓。
-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無意中看到蔣介石的遺言,失聲痛哭!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 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半個世紀風雲變化的愛情來開了序幕,同時也在改變著整個中國的命運。自他們結婚以後,蔣介石開疆拓土,宋美齡就國美國外跑,拉贊助。她總跟在他的身邊,傾聽他的煩心事,為他出謀劃策。
-
武漢淪陷的最後時刻,蔣介石才離開,他在想什麼,遭遇了哪些危機
上文我們說到,武漢大撤退的最後時間為:10月24日。這一天,日軍第六師團的前鋒已經迫近了武漢漢口地區。然而蔣介石沒走,宋慶齡也沒走。如此危機的時刻,他在想什麼呢?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是要面子,別人不催他走,他就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