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產品經理、HR創業公司什麼時候該招這些職位?

2020-12-16 36氪

編者按:對於初創公司來說,研發出產品並開拓出市場需要公司職員的相互配合。那麼在初創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哪些職位是必須的?哪些職位是不被需要的?本文作者guyhturner在「When to make senior hires from $0 to 10M in revenue」一文中分享了他的看法。

我們與旗下的公司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在哪種發展階段聘請什麼樣的高級員工。這是由創業團隊的經驗技能,發展軌跡、現金額度、公司類型和創業階段所決定。而由於前四個因素都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公司的發展階段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可以用平均報酬率來劃分不同階段。

對於B2B的軟體運行服務公司來說,是指總收入。對於一個商場來說,指的則是淨收入。在我看來, 100萬美元以下為早期產品市場;200萬至500萬美元為後期產品市場,產品進入量產階段;500萬至900萬美元及1000萬美元的規模則可以側重於實現市場領先地位。

下面有一個表格,標明了由職位功能、角色和公司發展階段所決定的哪些職位是必須的。深綠色表示大多數公司在這個階段都有這個職位。帶陰影的綠顏色表示一些公司是否需要該職位取決於其他因素。這個表格顯示了董事會對首席VP們(Vice President的英文縮寫,即副總統、副總裁、副總監等職位,泛指所有的高層副級人物。)的一些認知。一個估值為700萬美元的公司,不需要同時設立CFO(財務長)、財務副總監和財務主管的職位。僅有CFO和財務主管就夠了。

你可能注意到了,當公司新增加董事或者副總裁的職位時情況會有一些不同。兩者通常是可以互換的、但卻有著不同的報酬、經驗和能力期望值。在創業公司裡,一個董事職位需要有5-7年的相關經驗,而副總裁則需要7-10年。在這個階段,你不需要要求一個主管級別的員工的能力超過公司所需要的兩三倍。而「首席」頭銜需要特殊對待。在不確保一個人的能力和發展前景時,不要隨意給出這個頭銜。最後,只能有一名做最終決斷的領導者的存在。

下面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每個職位的功能。

技術:如果是一家科技公司,則需要一名CTO(首席技術官)。我們通常投資於擁有CTO的團隊。在極少情況下,CTO的職位在公司成立之時或之前就已經確定。許多創始CTO在大型科技機構的規模發展上缺乏經驗,比如招聘、敏捷運維和技術擴展。但是在系統架構、視覺和解決問題上都很出色。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公司的首席技術執行官的收入超過500萬美元。

產品:通常,創始CEO是實際的產品決策者。如果創始CEO的決策是正確的,那麼公司規模可以達到500萬。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收入處於200萬至500萬的公司規模時,需要設立一個產品主管專注於客戶反饋和日益複雜的產品。在軟體服務類企業中尤需如此。許多公司在安排正式的產品主管方面花費太久的時間,這會影響產品對市場的認知和發展。

市場營銷:在收入不到100萬美元的情況下,市場營銷基本上是一種需求遊戲,測試收費需求、建立SEO(搜尋引擎優化)、優化登陸頁面和搭建銷售漏鬥的頂層。基於此,公司需要一個有3-5年相關經驗的銷售經理,工作經驗更少一點也沒有關係。隨著公司發現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以及規模的增加,那麼就相應的需要更高水平的銷售主管在複雜的市場中推動品牌推廣、產品定位和打開市場切口。這可以通過設立主管或副總裁級別的職位實現。直到公司規模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且需要更深入的行業經驗和完善公司架構的時候,CMO(首席營銷官)才被需要。

銷售:簡單的說,我們幾乎從未見過除了創始人之外的人能夠做出平均收益率在200萬美元的銷售產品。在此前提下,流程、產品和目標客戶都沒有定論。對於大型的軟體運營服務企業,這種情況可以是在400萬至500萬營收的前提下,甚至更高。也就是說,軟體運營服務初創公司不著急設立一個除了創始人之外的VP的做法是明智的。此外,更高的合同訂單意味著達到平均報酬率所需要的銷售周期更短。

我對於小型初創公司越來越多的設立CRO(首席營收官)職位感到驚訝。「首席營收官」需要提升銷售、成功拉到客戶、不斷拓展營收潛力。很少有人擁有這種綜合技能和潛力,而擁有的人通常不為小型初創公司工作。

客戶服務:這個職位從第一天開始就需要存在,由一個專門的人員管理第一個客戶。一旦營收處於200萬至500萬美元的範圍,那麼客戶服務主管則被需要。類似於一個球員教練。VP級別的主管可以先不設立,直到總營收達到要求且需要一個主管級別的職位在產品和定價決策中為客戶而戰。

人才招聘:人才招聘和HR至關重要。但在定義公司的文化的價值觀的過程中,沒有人能替代最初25名員工的執行長的職位。一旦營收在200萬至500萬之間,在25個人員之外,需要有一名員工將人力資源和人才招聘制度化。在之後營收達到500萬至900萬之間,僱傭一名高管級別的VP是明智的。

財務:很多小公司設有「財務長」的職位。公司營收在100萬以下不需要設立專門的財政職位。市場上有大量的財政外包服務,每月只需要花費1千至5千美元。當一家營收處於200萬至500萬的初創公司正處在融資期,各項花銷在增加,客戶合同變得更加複雜時,財政主管的職位則非常重要。財政主管可以幫助公司控制預算,並管理財務審查和審計工作。所以,什麼時候才能提升財政官到董事或副總監級別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財政主管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營收有多少?」董事或副財務總監需要回答的問題是「這些營收意味著什麼?」。在網絡服務類企業中,一個財政副總監是被需要的。如果公司營收處於500萬至900萬之間,此時客戶合同的擬定和談判是其所必備的重要技能。財務長會一步步成為一名真正的戰略財務主管,他可以認真細緻地管理資金籌集,幫助CEO測試和分析業務案例及策略,並監督主要的業務風險,如財務、物質和平臺依賴等。

*運營:許多初創公司不需要運營功能。除了那些需要提供服務、考慮資源和機載能力的網絡服務企業之外。這樣的公司可能從成立COO(營運長)開始。如果不是,那麼僱傭一名相對資深的運營人員就很重要。為了不把問題搞砸,通常這個角色需要真正有經驗的人來避免讓客戶或供應商遭遇自己的能力盲區。而在設備/房地產、法律或人力資源等領域,副總裁財務或財務總監可以擔任「運營」的角色。

*業務開發和合作:除了那些生態系統複雜、業務繁忙,或者在集成中有很多產品價值的公司,業務拓展和合作可以等到創業公司的發展後期。在這些情況下,早期的是為了降低風險,和抓取機會。當然,在想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司的創始人可能是最好的業務拓展人員。

一些注意事項

關鍵職位的招聘和在職人員經驗提升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兩三個人組成的團隊不可能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承擔每一種職位功能。每個成員都應該選擇他們最擅長的一兩個角色,並根據公司的規模來填補其他的主管。

發展快的初創公司應該比發展慢的初創公司提前招聘高級人才。當公司意識到需要「招聘」的時候,就已經太遲了。公司需要提前做出6-9個月的決策,以適應3-6個月董事級別及以上的招聘。發展快的公司也有更好的資金來源,因此可以負擔得起更高水平的人員,以適應發展。而彼時,他們卻不能有很多的時間對在職人員進行內部培訓和提升。

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讓高級人員比建議中的多。如果一家營收為100萬美元的初創公司有很多執行長,那麼則需要多加權衡利弊。你能為更高的風險和可能帶來的失敗做些什麼呢?這裡有兩個好答案。1)非常有經驗且在一起創業成功的團隊更有可能獲得更好的資本。2)早期團隊需要用「C」開頭的頭銜、長長的簡歷和花哨的學歷來說服客戶。醫療類初創公司是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

原文連結:https://vcwithme.co/2017/08/30/when-to-make-senior-hires-from-0-to-10m-in-revenue/amp/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本周熱招崗位:總監、經理等 | 職位發布 (第5期)
    【領道職位第005期】以下是本周熱招職位信息,如果您有招聘人才的需求,歡迎在文章底部填寫信息。
  • 產品經理的職位進階之路
    在網際網路產品管理職位結構中大致分為:產品專員、產品經理、產品總監、產品副總(由低到高)。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產品管理職位的幾個職位定義吧。1.什麼是產品專員(產品經理助理)產品專員(產品經理助理)是保證公司產品管理體系能夠有效運行的基礎環節。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談「產品經理」
    後來進入一家創業公司,那個時候也沒有確切的職位描述,基本上就是做網站策劃這一類的工作。 馬佔凱:最初我不知道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以為要進入網際網路只能編程之類的,但嘗試自學ASP等後沒什麼進展,也不喜歡。但在那個時候,我已經有了利用搜尋引擎做新一代輸入法的創意。一開始我向百度投去了4封信提百度拼音輸入法的設想,沒有得到肯定,又轉投了許多搜索建議給搜狗。
  • 拉勾獨家揭秘華東產品經理職業發展:平均月薪18.1k
    6月30日,拉勾獵頭將現身「第八屆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千人峰會」,為華東產品人帶來1對1職業顧問,解答職業迷惑,更好的規劃職業發展路徑。準備好了嗎?這份獨家華東地區的產品經理職業趨勢大摸底,讓你看完秒懂產品經理江湖。網際網路產品人平均薪資是多少?哪種產品經理最搶手?哪些職能競爭激烈?什麼領域對產品人的需求量更大?
  • 放棄了 7 年的 Java,投身網際網路做 PHP,我是如何成為創業公司的 CTO?
    說到如何正確地做事,是有一些思考:產品的概念夠不夠新,產品研發夠不夠快,產品運營夠不夠準;這些點無論對大公司還對小公司都一樣適用。 CTO 如何在合適的時間點做正確的事? 產品概念要新 這裡所謂的新,是一種模式,即這個產品模式是否適合當下的大環境。
  • 早期創業公司應該招多少人才對?
    早期創業公司應該招多少人才對?為啥一個CEO怎麼一裁人,公司裡邊的人數裁了一半?甚至什麼前臺,hr,都自己去做。後來慢慢的明白,原來人數不是成功路上的必要條件,人數在某些時候甚至和創業公司的成功成反比。認識的一哥們,很有意思,他說,靳巖,我總結了一個創業公司提升3倍效率的公式,我聽了聽,感覺還挺那麼回事的。至少很有意思,懂的人可以參考,不理解的人可以博得一笑。
  • 大學生求職:產品經理職位的介紹與選擇
    不過,網際網路企業中的產品經理,是源自25年前,微軟公司創設的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這一「現代」角色。【1】在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也不過20年的事情,產品經理這一職位就更加年輕。在網際網路早期我們看到的網站,頁面交互、用戶體驗做得一般,因為那時候網際網路產品還非常缺乏,大家的關注點還在解決有無問題。
  • 產品經理的求職事兒
    那麼產品求職的第一原理是什麼?產品崗位的供需失衡產品經理可謂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職位。論待遇算得上網際網路非技術崗位中最高;論前景賈伯斯、馬化騰、周鴻禕站臺出來說,等待產品經理的是CEO的位置和白富美;就是原地踏步title上有個「經理」,說出去都奔兒有面子。產品經理的招聘要求又非常親民,不限專業,只要有想法,熱愛網際網路。
  • 產品經理是誰?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人?產品經理調色板
    但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我不能用比喻的方法定義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它需要一個定義。慶幸的是,我在一本書中找到了行業更權威人士對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經理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整合和管理各種人力、物力等資源,高效的將解決方案變成實際產品輸出的領導者。
  • 產品經理面試成功的方法和訣竅
    導讀:網際網路公司在面試產品經理的時候都想找到一個比較牛的產品經理,那什麼樣的產品經理才能稱之為牛的產品經理,,真正牛的產品經理是能適合做這家公司工作的人。只有人才能解決掉實際的問題。產品手記接觸過很多公司,也深入了解過公司的用人需求。成為一個讓公司覺得牛的產品經理,是每一個產品經理人都需要努力的。
  • 產品經理究竟是幹什麼的?
    具體來說,按照流程先後來分,產品經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注意:這些工作過程並不是每個產品都必須有的,僅僅是做完一個產品的常規過程,有些過程很多時候是被略過的,僅此而已。以下我來分條說明一下。一、產品定義簡單來說,產品定義的過程,就是明確這個產品是做什麼的一個過程。
  • 資深HR告訴你,"一窮二白"的創業公司靠什麼招聘大牛?
    資深HR告訴你,"一窮二白"的創業公司靠什麼招聘大牛? 黑馬說創業公司一沒品牌,二沒資源,三是不確定的未來,要說有什麼,只剩創始人的夢想和嘴了。誰該為創業企業的招聘負最大責任?創業公司拿什麼和大牛談?如何打造狼一樣的招聘團隊?
  • 做個產品經理吧,很香!
    就拿產品經理來說,我見過由各種職位轉到產品經理的人。有的是從研發轉為產品經理。有的是從運營轉為產品經理。有的是從交互轉為產品經理。有的是從UI轉為產品經理。有的是從前臺轉為產品經理。有的是從保安轉為產品經理。為什麼這麼多人往產品經理轉?我想有二個原因吧,第一個原因是產品經理的入門門檻低,第二個是產品經理職位香。先說第一個原因,為什麼說產品經理的入門門檻低?
  • 現在月薪8K經理職位,遇上15K底薪低職位工作,該怎麼選擇?
    問我該怎麼選?我圍繞兩個關鍵點給她進行了分析。文化館的講解員,是重複性、描述性工作,文創設計產品大部分集中在飾品、飾物上,並受到服務產品和文化定位的限制,不太容易實現自主發揮。今年趕上疫情,文化館的活動與經營受到很大衝擊和影響,基本不太會掙到錢。你的提成這個事兒基本就是幻影。關鍵這個文化館處於縣級市,受眾和市場也不看好。
  • 信託校招微信成主戰場 理財經理等職位成「香餑餑」
    其中,雲南信託的校園招聘為「英才計劃」,明確列出入選該計劃的員工未來發展路徑和培養體系,並清晰列出了近期招聘會行程,便於應聘者參考。外貿信託則延續其校招公告一貫的輕鬆、幽默口吻,除了列出自身公司情況、業務優勢外,外貿信託還推出「UP計劃」和「A+人才培養體系」,展示其對應屆畢業生的重視和培養方向。
  • 各大公司都有CEO、CFO、COO、CTO,這些詞都是哪些職位?
    國內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企業的功勞,在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騰訊企業中的高層管理通常會以CFO/COO/CTO/CEO/CLO等來命名,那這些因為簡寫到底代表著什麼職位呢?今天我們來普及一下。首先說一下CEOCEO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職位名稱,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主司企業行政事務,故又稱作司政、行政總裁、總經理或最高執行長。
  • 從職位定義入手,認識「產品經理」的本質
    擔任產品經理職位前,先去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職能要求又是什麼非常重要。明確好這些,我們在工作與職業發展上才能有一個明確定位與規劃。產品經理的出現,是為了避免人性中「投入越多越喜愛」的特點影響產品發展,並且讓產品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 產品經理崗位職責
    1.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職責作為一名新進產品經理,甚至一名資深PM,你可能都或多或少對這個職位產生某種迷惑。到底什麼是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主要職責是什麼?在IT產業的不同領域,甚至在同一領域的不同公司,這個職位的定義似乎都有不同。雖然在不同的公司,產品經理的角色和職責互有差異,但是有一些關鍵職責是任何一個產品經理都應承擔的。
  • 優信集團CTO邱慧:消費升級下的產品經理
    當時的播放器右側是播放列表,下一次進入的時候會顯示上一次的播放內容——很多用戶看小電影的時候感覺很尷尬。但那時候只能手動刪除,後面做了一個無痕瀏覽才解決這個問題。當時騰訊有一個千百十法則:每周做10個用戶調研,查看100個產品評測,回復1000用戶評論。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
  • 產品經理在創業公司做新產品的正確姿勢
    加關注,帶你看世界近日讀了劉飛《產品經理再就業》,全篇透露著一種「喪」旋律,喚起產品人的焦慮。Blues作為產品人創業的代表,客觀的評價和分析了文中內容的片面性。文中所述只不過是移動網際網路從無到有到紅利將盡開始退潮,業務引擎由產品技術驅動,轉向精細化運營驅動的客觀趨勢,只是面對行業變化,有的人被拍死,有的人仍在堅持,有的人開啟新的方向。B端項目在投融資市場越來越熱,傳統C端批量地轉B端產品經理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偶爾也能聽到某些身居高位的C端產品經理(譬如產品總監、產品VP)轉B端因水土不服被開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