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奢侈品消費的畸形狀態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值得關注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人歷來勤勞節儉,近些年卻與「奢侈」一詞掛上了鉤。

  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公司今年發布的《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稱,2011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增幅達25%—30%,市場規模首度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照此速度發展,中國有可能於2012年在奢侈品貿易和消費方面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我國奢侈品消費在短短20年間躍居世界前列,不僅令世人瞠目,連我們自己也不免被嚇一跳。據媒體報導,今年春節期間,中國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達126億美元(尚不包括私人飛機、遊艇與豪華車)。

  令人吃驚的不僅僅是數字,還有世界各地奢侈品店、免稅店國人「掃貨」的瘋狂場面。筆者近幾年在境外旅遊時就不止一次目睹過名牌專賣店用繩子攔住中國人一批批准入購買的奇特場面,更有段子說,有國人在專賣店指著貨架上的各款包包說,「這個、這個、這個不要,其餘全要!」

  與國外情況不同的是,在這近似「瘋狂」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中,年輕人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擁有龐大而年輕的新興消費群體,是中國奢華品市場的重要特徵。這個群體的年齡已遠遠低於西方國家的奢華品消費者,甚至也低於同處亞洲的鄰國日本。」這是2011年11月兩家境外知名公司推出的調查報告得出的結論。該項調查首次將目光投向中國「80後」群體,揭示其獨特的奢華品消費觀。

  如今,似乎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有錢。在全球經濟衰退、危機重重、人們都紛紛捂緊自己錢包的時候,中國人「一枝獨秀」,對奢侈品表現出驚人的熱情與購買力。對此,作為國人,我們是該喜還是該憂呢?

  一窮二白的中國終成歷史,中國人也有能力享受奢侈,這固然可喜,但在奢侈品消費中呈現的畸形的「中國式消費」,也不能不讓人產生深深的憂慮。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非生活必需品。好的、貴的、非必需的是奢侈品的典型特徵。

  有業內人士這樣撰文闡述:奢侈品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人生態度,擁有奢侈品絕不僅僅是一擲千金地擁有某些物品或享受某些服務,而是追求最美好事物的全過程。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創造財富的奮鬥過程,二是追求唯美的選擇過程,三是精緻生活的體驗過程。

  以此標準衡量,中國式的奢侈品消費許多都與之大相逕庭。

  一是根本沒有「創造財富的奮鬥過程」。許多年輕人購買奢侈品,花的並非自己的錢——或是父母給的,或是向父母索要的。花父母的錢給自己買,在中國「龐大而年輕的新興消費群體」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還有相當一部分奢侈品消費者是買來給別人用的,即用來送禮的,也就是說,許多奢侈品的享用者是「別人花錢自己用」——受賄來的。近來因被網友曝光而落馬的「表哥」、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擁有的名表數以十計;媒體報導的遼寧撫順市政府原副秘書長江潤黎,據說專門有座190平方米的宅子用來存放奢侈品,其中包括48塊名牌手錶、253個名牌手包、1246套高級名牌服飾和600多件金銀首飾……奢侈品成了腐敗的「介質」,是「中國式消費」的典型特徵之一,腐敗官員的窮奢極欲令人震驚。

  二是沒有或無法「追求唯美的選擇過程」。在境外「掃貨」的國人,購物的過程常可用「掃蕩」、「搶購」來形容,選購場面時常如同打仗一般,何談「唯美」?

  三是享受不到「精緻生活的體驗過程」。在中國,拎著大牌手包擠公共汽車、擠地鐵已成為一道獨特景觀,為買一個名包或高檔進口化妝品省吃儉用幾個月的、使用奢侈品的同時體驗著或艱辛或粗糙生活的大有人在。

  可以說,為面子、為攀比的「炫耀性消費」仍是當今我國奢侈品消費群體的一大特徵。

  在中國人以往的概念裡,奢侈品幾乎等同於貪慾、揮霍、浪費。如今,人們的觀念已發生了極大改變,擁有奢侈品逐漸成為展現個性與發展自我的一種標榜和主張。但由於上述特點的存在,我國的奢侈品消費中仍充斥著貪慾、炫耀、揮霍與浪費。

  貧窮的中國與奢侈的中國,顯然都不是我們所要的。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健康、和諧、美好的生活,才應是13億中國人的理想選擇。(趙蓓蓓)

相關焦點

  • 大連英歌石植物園缺水解決了,折射出的三個問題值得業界深思
    5天前,《中國花卉報》官微發文《大連英歌石植物園要消失了?發生了什麼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如今事情進展如何?《中國花卉報》記者從大連英歌石植物園官方獲悉,目前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大連市政府迅速出擊,督查辦跟進督查,大連英歌石植物園的生命井將在春節前修復。
  • 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經常引起公眾討論的新聞人物以國際政治人物為主,如英國王室家族、川普家族等,商業精英也常常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例如,孟晚舟被捕後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網友均會熱心總結其穿搭品味。作為全球消費市場中的主要增長動力,中國市場個人奢侈品消費站全球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33%左右。
  • 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經常引起公眾討論的新聞人物以國際政治人物為主,如英國王室家族、川普家族等,商業精英也常常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例如,孟晚舟被捕後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網友均會熱心總結其穿搭品味。作為全球消費市場中的主要增長動力,中國市場個人奢侈品消費站全球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33%左右。
  • 中國成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國家之一 為何沒奢侈品品牌
    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規模最大和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讓人嘆息的是,在供給側一端,我們並沒有提供相應的具有優勢的本土品牌,急速增長消費帶來的紅利幾乎全部被國際著名奢侈品品牌拿走。
  • 仝卓們的表演折射出畸形家庭教育
    山西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仝卓以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問題的調查處理結果,仝卓高考各科成績無效。中央戲劇學院也發布通報,撤銷仝卓畢業證書。臨汾市紀委監委也發布了關於仝卓以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等問題調查情況的通報,仝卓繼父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夥同他人偽造仝卓應屆生和黨員身份,給予其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另有臨汾市教育黨組書記等14人被處分。
  • 滬商業地產「突圍」求生:百貨「打折風」起 奢侈品現「報複式消費」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百貨「打折風」起 奢侈品現「報複式消費」 滬商業地產「突圍」求生盛蘭/本報記者/張玉/上海報導今年以來,疫情的蔓延導致商業地產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長寧來福士內的門店卻並未出現排隊現象,記者反而看到了較多門店處於調整的狀態,記者統計共有20多家,大部分還未開業,少部分則還沒有新商家入駐。「目前長寧來福士部分業態、品牌正在進行調整,如未來將增加兒童業態,零售及餐飲品牌將陸續更新迭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長寧來福士提供給消費者更舒適、更新穎、更時尚的消費生活體驗。」
  • inNews:中國奢侈品持續呈現非爆炸式增長 滴滴將於今年赴港IPO
    1、中國將走日本奢侈品牌市場消費支出回流老路 當我們回顧日本奢侈品產業的頂峰期時,80%的購買都發生在日本以外,而現在,接近 90% 的奢侈品消費都在日本本國完成。中國奢侈品消費也將走向同樣的道路。隨著進口稅降低和品牌調整其全球價格,消費支出回流至中國大陸已成為一種明顯的趨勢。
  • 高端消費復甦,中國將成全球「老大」!北京奢侈品展明年7月舉行
    北京奢侈品展明年7月舉行) 歐睿國際奢侈品市場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銷售收入在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後,今年開始復甦。本年度中國地區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奢侈品銷售額為760億美元。
  • YouGov:有錢人追求體驗式消費勝過購買奢侈品
    比如類似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樣的體驗式消費。凡勃倫在他 19 世紀末出版的《有閒階級論》一書裡,分析了富人階級的形成和消費模式。他認為富人對於奢侈品的消費,是因為看重這些物品標誌著貴重價值和榮譽,因此「高價」和「美學」的融合成為富人對於奢侈品的要求。但現在,富人們好像也不再「只買最貴」了。
  • 從奢侈品的他山之石,看中國未來高端消費,強化高端白酒未來邏輯
    說正題,之前寫了篇關於人口與消費關係的分析,很多朋友問,如何看收入水平與消費的長期邏輯,的確,大消費,尤其高端消費,人的數量,收入的增長,兩個指標很重要。 我從網上搜集數據,對這個問題將進行進一步解讀。
  •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背景下的世界奢侈品市場狀況
    從奢侈品具體類別看,服裝及鞋類消費仍然佔據首位,佔比較為穩定,排名第三位的手錶市場消費佔比有明顯下降趨勢;中、美、歐、日綜合消費佔比高達83%;從銷售佔比來看,美國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美、中、英、韓等國家奢侈品消費保持較高增速發展,香港和俄羅斯有較大下滑;中國奢侈品行業發展市場潛力較大,奢侈品市場地位與日俱增;全球奢侈品品牌來源集中於歐美等地區。
  • 行業標準缺失、監管處真空狀態……二手奢侈品交易如何破解鑑定難
    值得關注的是,近來有消費者反應,一些山寨的奢侈品鑑定平臺套路消費者,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買到假貨後「鑑定無門、維權無力」,讓不法商家鑽了空子。二手奢侈品市場正起步在全球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中,美國和日本發展迅速且較為完善。
  • 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中國上漲48% 四大引擎支撐消費回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中國正成為全球時尚消費的中堅力量,數位化趨勢以及海南離島免稅引領市場爆發。今天,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 疫情像一面稜鏡,折射出中國企業的問題
    作者 | 南風窗高級記者 楊露 2020年初的疫情使得社會經濟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在這隻黑天鵝的撞擊下,很多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組織管理等問題和挑戰
  • 愛情已是過去式,現代社會的奢侈品究竟是什麼?
    首先,奢侈品有兩個概念:一個狹義:指人類社會中非常昂貴且價格遠超使用價值的一類商品。一個廣義:泛指難以得到,值得一輩子去追求和珍惜的事物。筆者取後者的意思。先說哪些是過時的奢侈品。我們的問題不在於人才太多,而在於人才都聚攏在幾個地方。教育也是。老祖宗都說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國外有國家已經開始破除數學、物理、化學等的分科式教學了。我們中國沉澱也多、國情與豐富,非得過獨木橋作甚?現在還有想學習學不到知識的時候麼?
  • 任澤平:消費升級降級並存與社會分層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年以來社零消費持續低迷並創2003年以來新低,引發消費升級和降級之爭。事實上,當前消費升級降級並存,折射出怎樣的經濟規律和社會現實?如何擴大居民消費?  消費理論主要研究消費與收入、儲蓄的關係以及消費者面臨預算約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問題。
  • 中國零售消費呈現四個特點 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近日,艾瑞諮詢發布了《2018年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以下簡稱《半年報》)。《半年報》顯示,2018年1月到6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2018年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842億元,同比名義增速為9.0%;與此前兩個月度相比,增速有所回升。
  • 全球奢侈品市場超過50%的增幅都來自中國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雙11」奢侈品牌格外熱鬧。開售即售罄,補貨之後二次售罄,不得不從海外緊急調貨,包括蔻依、萬國、巴黎世家等「豪門」在內的65個硬奢品牌都在全球調貨。除此,8月以來,全國多地奢侈品門店外掀起「排隊潮」。
  • 貝恩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消費回流,今年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增長創新高
    今年疫情,全球奢侈品銷售受到嚴重衝擊,市場萎縮23%。不過,中國因控制疫情得力,消費市場回暖快,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幾乎翻了一番。
  • 睡眠經濟下 一個枕頭折射出的消費升級
    《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顯示,77%的被調查大學生在過去一年中都有過睡眠困擾,其中主要問題是睡眠不足。相關數據統計,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正成為失眠大軍中的主力。白天有說有笑,晚上睡個好覺也成了很多人心願。為睡眠買單也促成了「睡眠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