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下店」 南京探索老居民區小餐飲治理新路徑

2020-12-17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城市居民區小餐飲整治,一頭連著一日三餐的市場需求,一頭連著環境提升的居民訴求,還有一頭是區域發展的配套要求,如何平衡三者關係,考驗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智慧。 22日,密集施工7個月的南京市玄武區新街口街道紅廟路出新歸來,給南京上月底啟動的居民區小餐飲整改提供新路徑——將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與管控商家經營行為有機融合,挖掘區域歷史文化底蘊,系統化地打造特色餐飲地標品牌。

  反感的不是餐飲,而是汙染

  油煙擾民、汙水亂排、倚街出攤、車輛亂停……城市更新進程中,「上宅下店」的居民區小餐飲一直是老城治理中的「頑疾」。

  上世紀80年代末,紅廟路沿街的一樓住戶紛紛破牆開店,逐步形成新街口地區的特色美食聚集區。200米長的紅廟,開出大大小小70家店,其中小吃餐飲店近50家。

  店多,人多,美食多,是紅廟最大的特點。「小吃店我不反對,就是環境太差了,晚上油煙都能把我們嗆醒。」附近居民張大媽的觀點,頗有代表性。長期油煙燻天、汙水橫流、道路擁擠的現實,嚴重抵消了下樓就有美食的便利。

  根據新街口街道前期的摸底,紅廟路49家餐飲商戶中,只有5家有油煙排放淨化設施,因此油煙擾民成為紅廟出新整治的頭號重任。讓充滿煙火氣的紅廟不再「冒煙」,新街口街道「煞費苦心」——經過方案遴選、實地考察和效果對比,油煙治理工程最終敲定使用先進的差速式離心油煙分離以及超低空型靜電油煙淨化技術,今年底所有餐飲店都將裝上街道提供的這種新設備。此外,每個商戶後廚都將裝上物聯網遙感裝置,通過APP在線監控設備使用情況和油煙排放濃度。

  配合街區環境綜合整治,紅廟實現立體化出新:空中,油煙得到控制,小區外立面煥然一新;地面,道路重新鋪設瀝青,劃出專供非機動車停放的「綠地毯」,道路兩端安裝升降樁裝置對機動車實施限時通行;地下,汙水管網重新排布,每家小吃店都配備隔油隔渣設施。「現在的環境看著都舒服,每天下來散個步都是享受了。」65歲的談全智老人說。

  升級的不止門面,還有管理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紅廟霓虹閃爍,沿街商家過去雜亂無序的門牌店招,現在一個個變得設計感十足。「街道請了專業的設計師,一家家上門了解我們店的特色和歷史,一個店一塊招牌,全都不一樣。」赫記哈爾濱水餃的老闆娘於洪波告訴記者。

  快捷實惠的紅廟小吃,能夠充分滿足樓宇白領快節奏飲食的要求。新街口樓宇租金昂貴,也不具備集中經營小餐飲的條件。「治理居民區小餐飲,最省事的辦法當然是一關了之。」但新街口街道沒有這麼幹,街道辦事處主任史慶鋒認為,在需求與環境之間尋找平衡點,才是治理「上宅下店」的根本,用系統化理念,將小餐飲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的同時,用科學管理提升整個街區環境。

  紅廟街區出新完成,居民們發現巷子裡多了一個「綜合行政檢查執法站」,新街口街道派了專人在此駐點管理。同時,紅廟首開南京街巷管理服務外包的先河,聘請專業安保公司,對紅廟進行管理服務,由街道進行考核。11月,紅廟商業街自治聯盟正式成立,鼓勵和引導商家加強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由政府管理轉向商家自治。

  無證經營,是小餐飲治理的另一個痛點。紅廟49家小餐飲中,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齊全的只有7家,大部分商家屬於證照不齊或無證經營。居民區新增餐飲的通道已被堵死,對於現有小店,新街口街道正在探索備案制——只有商家在後場管理、油煙淨化、消防安全等全方位升級到位,方能向街道申請備案。經營過程中一旦出現不達標現象,第一時間收回備案,情節嚴重者將被關停。

  更嚴格的管理,也得到沿街商戶的認可。「劉家大院」是紅廟經營面積最大的餐飲店,超過200平方米。負責人楊先生表示,紅廟環境升級,對商家肯定是個好事。「我們相信未來生意會更好,之前的那點損失遲早能賺回來。」

  留住的不光美食,也有人文

  出新後的紅廟,在道路中心位置增添一面文化牆,3米寬的電子顯示屏上,正講述著這條小巷的前世今生——明代稱紅廟兒街,因有座紅牆廟宇而得名,與隔壁觀音閣相連,自古香火旺盛,美食集聚……「我在這住了快30年,還真不知道紅廟有這麼多故事。」居民楊建設老爺子說。

  南京這座遍地是歷史、隨處有故事的城市,每一條街巷都可能見證一段風雲往事。而紅廟的歷史積澱,一度被掩埋在滿街的小館中。美食一條街,是絕大部分南京人對紅廟的定位。

  然而,美食不該是紅廟唯一的符號。她應該和新街口「中華第一商圈」相匹配,與長江路文化旅遊大街和珠江路創業大街融為一體。挖掘紅廟歷史文化底蘊,也成為出新工程的重要內容。現在,紅廟巷口豎起藝術雕塑,精心設計的紅廟LOGO文藝範十足。文化牆上的浮雕,生動地展示著昔日的紅廟市井生活。商家的門頭上,都裝點統一的標識。

  紅廟不僅有歷史,還有情懷。老城南馬太麵館、卓粵拉腸、山東小李煎餅、漁夫的飯、笑雲開湯包……每一個門面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2009年,劉飛飛和丈夫拿著5萬元在紅廟開了大衛廚房西餐廳,如今,他們已把分店開進高檔樓宇,但卻依然捨不得離開紅廟,「因為這裡是夢想起步的地方」。

  油煙治理示範街、特色餐飲展示街、街巷整治示範街、城市治理創新街,這是紅廟環境整治的目標。讓史慶鋒感慨的是,隨著整治效果越來越明顯,原本堅決要求清理小餐飲的紅廟居民,現在一見面就要拉著他的手,「幸虧我們沒有反對到底,現在這個環境,我們很滿意!」 本報記者 盛文虎

相關焦點

  • 三「聯」新路徑,探索417街區黨建新模式
    三「聯」新路徑,探索417街區黨建新模式 2019-08-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雅茶室走出南京路 老字號開創新品牌 探索餐飲連鎖新模式
    圖說:杏片大良脆奶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 攝在建店92周年之際,位於南京東路新雅粵菜館二樓的新雅茶室揭牌,塵封80餘年的名字再次現身滬上。今年,新雅茶室更走出南京路步行街,將兩家分號開在了年輕人密集的時尚地塊,第四家店也將落地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記者昨天從新雅粵菜館獲悉,作為老字號的餐飲新模式,新雅已經正式啟動「新雅茶室」、「新雅大廚」兩大餐飲副牌連鎖發展的市場擴張,而其關鍵就在於年輕化。
  • 更有溫度 更具活力 更顯效能——長三角區域小餐飲一體化治理帶來...
    「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央賦予長三角區域的重大使命之一。長江三角洲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一體化,是大局所需,大勢所趨。一體化,實現各方協同是重中之重,持續改革創新是唯一路徑。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指引下,科學治理的範本在長三角區域多個行業領域競相湧現。
  • 率先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創新路徑
    廣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孟源北研究員作《新時代我國超大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的廣州路徑——廣州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新格局的探索》的主旨報告。廣州市委黨校副校長丁旭光研究員主持會議。近年來,廣州通過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與規律的社會治理創新路徑,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超大城市治理創新提供了廣州經驗。一是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通過探索單位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方式,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建強黨的基層戰鬥堡壘。
  • 尋找破解城市治理難題的「鑰匙」
    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快速解決社區難事  居民區黨總支將藏在居民區的小商鋪納入社區治理範圍,讓他們與居民在一個平臺上對話,協商解決了商居矛盾;社區流浪貓泛濫、影響小區環境,居民區黨總支組織引導居民共同參與討論,設立了「流浪貓群護認領」項目……如今,黃浦區各個社區正在「落地生根」的「零距離家園」建設,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營造了社區共商共議、
  • 朝陽法院探索利用「區塊鏈」化解物業糾紛訴源治理新路徑
    楊某等多戶業主深受漏雨之困,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家裡老人孩子苦不堪言。然而近日,因為漏雨而被拖欠的5萬多元物業費已經悉數交納,這得益於朝陽法院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物業糾紛遞進式化解方法。,努力將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的工作機制和舉措,特別是探索利用「區塊鏈」化解物業糾紛的訴源治理新路徑。
  •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利用閒置土地打造城市菜園,「自耕自種」拉近鄰裡關係,同時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老師初冬時節的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城市菜園」熱鬧非凡,社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化身一個個「小農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蔬菜種植的歡樂。「其實,孩子的生態科普教育只是城市菜園的功能之一。」十裡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旺民介紹說,「十裡牌社區已經慢慢過渡為村改居社區,在城鎮化進程中,居民從平房住進了樓房,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鄰裡關係卻疏遠了。村民如何完成社區生活的適應?
  • 鄉村智能治理 什邡馬祖村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金秋時節,處處湧動著豐收的喜悅,隨著馬祖村農禪文化的正式亮相,馬祖村30餘家民宿、12家餐飲都忙著接待一批又一批前來「嘗鮮」的遊客。近年來,在鄉村振興前進路上,什邡市馬祖鎮馬祖村一直在探索。該村發揮黨建核心引領作用,參照「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抓實黨建、治理、服務,集聚發展合力,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效能化、智能化。
  • 「輕」食正是新「食」尚:南京部分餐飲企業走訪見聞
    輕食、「慎點」「位上菜」……餐飲行業又有新變化。記者在南京部分餐飲企業走訪發現,消費者的口味和追求在變「輕」,餐廳的點菜、烹飪、上菜方式也在變「輕」,更節約的「輕」型餐飲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追求的一種新「食」尚。南京秦淮區白下路,有一家名叫「沙拉拉輕食」的「小」店——小到店裡只能擺下一張桌子,卻不妨礙這個連鎖品牌每天在南京賣出6000多份輕食。不少網友慕名來「打卡」,只為吃到可以自由搭配的沙拉餐。
  • 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探索集成電路產業培育新路徑
    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南京軟體園)積極探索實驗室經濟,立足企業發展,於2016年成立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有力促進園區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自成立以來,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始終以「建設專業能力,打造產業生態,推動產業發展」為使命,以人才資源、開放創新、芯機聯動為特色,探索以品牌、投融資為支撐的「1+3+2」工作路徑,整合行業優質資源,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助力產業發展。通過深耕專業服務,南京江北新區集聚了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超400家,產值超300億元,助推「晶片之城」建設全面提速。
  • 「新發展階段的社會治理探索」青年學者論壇在線召開
    線上會議截圖 主辦方供圖【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11月28日,由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社會學會東亞社會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新發展階段的社會治理探索」青年學者論壇在線上召開
  • 彭輝:市域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路徑探索
    市域社會治理在發揮其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分析實踐中多元主體參與市域社會治理呈現的突出問題,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結合實際國情,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路徑。
  • 評論:探索推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探索推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北京市把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貫穿於推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探索中,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接訴即辦」改革為牽引,建立健全基層治理應急機制、服務群眾響應機制和打通抓落實「最後一公裡」工作機制,著力破解市域社會治理中的難題。
  • 浦東上鋼街道探索「鄰裡守望」志願服務新模式
    為使鄰裡守望能夠落到實處,浦東新區上鋼街道本著以「自己的事自己管,大家的事大家辦」為出發點,探索出一條居民自治的新途徑,使社區居民真正成為守望的主角。  此次上鋼新村街道 「居民區自治創投大賽」收集到的項目覆蓋了社區治理、老年服務、青少年服務、環保活動等方面。其中上南花城「新上海人俱樂部」、濟陽三村「居商聯合會」項目、德州五村「民心所向,齊聚民心」項目獲得「友愛社區•夢想浦東」優秀案例獎。
  • 南京這家老字號湯包店,18塊錢8個,不少老南京為它早起1小時
    南京是一座美食寶藏城市,這裡藏有太多的美食,鴨子當然是南京人最喜歡的特色美食之一,南京人對鴨子的喜愛超乎其他地方人的想像,恨不能一日三餐都要有鴨子。南京人除了愛吃鴨子,也很喜歡吃湯包,南京人對湯包最早的記憶,來自於雞鳴酒家的湯包。
  • 用愛心連接「新世界」和「老上海」,警花為啥被叫「小阿姨」?
    用愛心連接「新世界」和「老上海」,警花為啥被叫「小阿姨」?很多白髮阿婆有時也覺得「小阿姨」有點「嘮叨」,但她總能發現社區治理中的「痛點」。朱靜怡是黃浦公安分局南京東路派出所社區警。她管轄的區域,一邊是「中華第一商業街」南京東路,一邊是老式居民區。
  •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探析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為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在開山劈路的新中國建設發展中,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新中國客觀實際,一邊穩定新中國政權,一邊發展新中國事業;一邊學習蘇聯,一邊反思蘇聯模式弊端;一邊在艱難中探索,一邊在行進中總結。這既是特殊年代裡毛澤東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也是中國歷史行進至此在國家治理領域內的必然表現。
  • 老城廂煥發新活力,小東門街道給出治理之道
    老城廂煥發新活力,小東門街道給出治理之道 2020-05-21 0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山40家小餐飲店齊改造 兩條過早街升級透明廚房
    青山的這些小餐飲店衛生狀況如何呢?記者昨日走訪了青山兩條「過早街」——冶金三十一街和新溝橋街,這兩條街上遍布著40餘家小餐飲店,每天清晨都熱鬧非凡。在冶金三十一街最大的一家湖南米粉店,記者看到後廚不僅是開放式的,廚房用具乾淨鋥亮、消洗設備配置齊全,可以說是同類米粉店中的「豪華配置」。
  • 樓社共融,柯橋華舍街道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但是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紹興市柯橋區華舍街道在「戰疫」中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  為高質量推進樓宇黨建發展、高品質服務樓宇企業,精細化治理樓宇社區,華舍街道借鑑社區治理理念,以網格黨建工作為基礎,探索「1 個中心—4個片區—10個服務站—28個服務點」的網格化樓宇服務新模式,構建起以「樓宇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