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封存的病歷中加插材料被推定承擔全部責任-案例分析8

2020-11-10 會手術的律師

基本案情

患者因「頸部疼痛l0年,加重伴雙上肢疼痛、麻木、乏力、頭痛頭昏、左下肢無力1周」,入住被告醫院治療。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入院6天後行頸椎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手術日當晚,出現咽喉部不適,呼吸困難,面色潮紅,病情快速加重至面色青紫,唇發紺,呼吸驟停。經給予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搶救後,恢復自主心跳、無自主呼吸,術後第九日死亡。

被告醫院最後診斷:1.頸椎病(神經根型及脊髓型);2.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3.高血壓I級中危組;4.右腎結石。死亡原因:脊髓水腫或喉頭水腫致呼吸循環衰竭,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


屍檢死因結論

死亡原因符合頸椎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後腦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審

法院審理過程中查明,患者死亡後,患者親屬與醫院共同封存病歷資料。後共同啟封病歷資料時,在未告知家屬的情況下,醫院工作人員往封存病歷中加插材料,且加入了哪些材料無法辨別。

區人民法院一審觀點

患者與被告醫院之間系醫療服務合同關係。患者在醫院住院治療期間死亡,醫院的死因診斷結論與屍體解剖後所做的死因鑑定結論明顯不符,據此認定,被告醫院存在過錯對。

患者死亡後,雙方在封存病歷資料時,均未列出清單保存,以至於無法分清哪些是原來封存的資料,哪些是新加入的資料,導致醫療過錯鑑定程序被迫終結。雙方在封存病歷資料過程中都未盡到應有的謹慎注意義務,因而都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考慮到患者本身原發疾病的固有風險及醫患關係中信息不對等等因素,酌情確定被告醫院應對患者的死亡後果承擔60%的賠償責任。

一審判決

被告承擔60%的責任,賠償314098.87元。

(原被告雙方均上訴)


二審

中級人民法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二審中級人民法院觀點

醫院死亡診斷鑑定結論死因存在字面上的差異,但該種字面差異是否意味著被告醫院診斷錯誤或者存在醫療行為過錯,現有證據並不能得出確定結論。

醫療糾紛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進行醫療過錯鑑定(或者醫療事故鑑定)是認定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的必經程序。客觀、全面、規範、完整的病歷資料是進行醫療過錯鑑定(或者醫療事故鑑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素材。而封存病歷是為了及時保存現有病歷資料,避免醫療機構偽造、修改、篡改病歷資料。

被告醫院醫的工作人員往已經封存的病歷中加插病歷的行為,破壞了已封存病歷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客觀性,系篡改病歷的行為,故應當推定人民醫院醫療行為有過錯。醫院應當承擔不利法律後果和全部法律責任。

二審判決

被告承擔全部責任,賠償518660元;

(醫院不服二審判決,向省級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省高院再審

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查明的事實與原一、二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省高級人民法院觀點

患者死亡,醫方診斷死亡原因與鑑定結論死因存在一定差異。在醫患雙方對醫方的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死亡後果是否與診療行為存在因果關係意見不一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醫療過錯鑑定或者醫療事故鑑定來進行確定。

本案中,住院患者死亡後,作為專業醫療機構的醫院本應按照規定及時封存全部病歷資料,對依法補記的資料在患方的見證下及時封存,以取得患方的理解。而被告醫院在患者死亡後,僅封存部分病歷資料。後未經患方同意擅自加插的所謂完善後的資料是哪些,是否符合補記規定,均無法給出合理解釋,致使患方對全部病歷資料不認可,醫療過錯鑑定或者醫療事故鑑定無法作出。對此,應當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關於「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況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的規定,應推定人民醫院存在過錯。同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係。考慮到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壓、頸椎病、腎結石等多種疾病及原發疾病的固有風險,酌情推定人民醫院承擔70%的過錯責任較為適宜。

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

被告醫院承擔70%責任,賠償363062元。

(患方不服再審判決,向檢察機關申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本院提出抗訴)


最高檢抗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觀點

本案中,患者死亡後,患者親屬與醫院共同封存病歷資料。後被告醫院與患者親屬共同啟封病歷資料時,在未告知家屬的情況下,醫院工作人員往封存病歷中加插材料。在一審中稱不能確認加插材料的內容,二審中稱所加插材料為死亡記錄、死亡討論記錄等法律規定可以在患者死亡後補記的相關病歷資料。被告醫院往已經封存的病歷中加插病歷的行為破壞了已封存病歷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客觀性,系篡改病歷的行為,依法應當推定醫院有過錯。而且被告醫院在一審中不確認其所加插病歷資料內容,明顯與常理不符。如果被告醫院加插的確係患者死亡後補記的病歷資料,符合法律規定和職業規範,可以明確告知患者親屬。本案系因被告醫院的加插病歷行為導致鑑定結論無法做出,醫院應當對此承擔責任。

對於因醫方原因導致鑑定結果不能作出、責任比例如何承擔的問題,《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所應承擔的責任的批覆》[衛政法發(2005)28號]明確規定:「一、醫療機構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列》的有關規定,不如實提供相關材料或不配合相關調查,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鑑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責任程度按照完全責任判定。」本案中,再審判決既然已明確醫方違反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八條、第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且「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如實提供相關材料,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鑑定不能進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沒有明確責任如何劃分的情況下,應當參照衛生部門的規章,認定由被告醫院承擔完全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再審

本院對原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最高人民法院觀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對醫療損害責任實行的是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醫療機構承擔民事責任以醫務人員存在過錯的前提。

但是在實踐中患者證明醫務人員存在過錯比較困難,由於醫療機構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掌握相關的證據材料,具有較強的證據能力,患者則處於相對的弱勢地位。為了平衡醫患雙方的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況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本案中,患者在醫院住院治療期間死亡,醫方判斷其死亡原因與鑑定結論的死亡原因存在一定差異。在醫患雙方對醫方的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死亡後果是否與診療行為存在因果關係意見不一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醫療過錯鑑定或者醫療事故鑑定來進行確定。而客觀、全面、規範、完整的病歷資料是進行醫療鑑定最基本、最重要的素材,醫療機構應當為鑑定機構、患者親屬提供客觀、全面、規範、完整的病歷資料。

從本案已查明的事實來看,被告醫院與患者親屬共同啟封病歷資料時,在未告知患者親屬的情況下,往封存病歷中加插材料。本院認為,被告醫院往已經封存的病歷中加插材料的行為破壞了已封存病歷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客觀性,明顯系故意篡改病歷的行為,推定被告醫院有過錯,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關於責任承擔問題。通常情況下,醫療損害後果的發生往往與患者自身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應該考慮醫療機構過錯程度和診療行為在損害結果發生中的原因力大小確定損害賠償比例。審判實踐中,一般要根據鑑定結論認定的醫療過錯行為在醫療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來確定賠償的比例。但就本案而言,醫院的加插病歷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病歷管理秩序,而且行為性質惡劣,最終導致了鑑定結論無法作出、各方責任無法確定的嚴重後果。在本案中判令由被告醫院承擔不利法律後果和完全民事責任,不僅符合《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所應承擔的責任的批覆》[衛政法發(2005)28號]的規定精神,有利於醫療機構的規範管理,更能體現對患者家屬的精神撫慰和合法權益的有力保護。

最高院判決

維持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醫院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會手術的律師)分析

推定全部責任的依據

1、屍檢死亡原因證實被告可能存在過錯;

2、往封存的病歷中加插材料行為,為故意篡改病歷的行為,該行為導致了鑑定結論無法做出;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沒有明確責任如何劃分的情況下,應當參照衛生部門的規章「《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所應承擔的責任的批覆》[衛政法發(2005)28號]」,支持醫院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沒有病歷被推定承擔全部責任-案例分析2
    一審縣人民法院觀點推定被告醫院有責任:被告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保存好患者的病歷資料,未按有關規定保留有關病歷資料,存在過錯,應當推定被告的醫療行為與患者的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中級人民法院再審觀點推定被告承擔主要責任:在本案醫療責任賠償糾紛中,患者因眼疾在竹市醫院治療,被告醫院未能按照規定保存病歷資料,且在無眼科手術資質的情況下實施眼科手術,也沒有證據證明對患者眼疾進行的治療和處理正確
  • 醫療糾紛:推定醫療機構承擔全部責任的依據
    《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所應承擔的責任的批覆》(衛政法發[2005]28號)(現行有效) 一、醫療機構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不如實提供相關材料或不配合相關調查,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鑑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
  • 醫療糾紛:病歷爭議導致無法鑑定,推定醫院承擔100餘萬元賠償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考慮到被告為專業醫療機構,也是病歷資料的製作方和保管方,對病歷資料的組成更為清楚,結合患者馮某某自身的疾病情況,本院酌情認定被告x市人民醫院對患者死亡造成的損失承擔50%的責任。賠償給各項損失合計人民幣1075948.45元。
  • 醫療糾紛:患兒住院輸液中因藥物過敏死亡,推定醫院承擔全部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沒有及時與患方共同封存並由被告保管以備檢驗,而是將該藥擅自處理掉了,導致無法查明被告的醫師是否開錯藥和被告的護士是否用錯藥等事實。可以推定被告存在過錯,承擔全部責任,賠償共計237180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
  • 醫療糾紛中病歷資料的封存
    封存病歷,可以到醫院醫務科或醫患關係辦等提出封存病歷要求,強調要複印全部的病歷資料,包括客觀病歷和主觀病歷,要特別強調「主觀病歷」也需要複印;如果需要填寫申請單,在填寫時要確認有無「病程記錄、會診記錄、護理記錄、知情同意書」等選項;如無,手工書寫上述項目,並特別提醒工作人員手寫部分的材料也需要複印
  • 發生醫療糾紛後如何進行實物封存?
    雙方因賠償發生糾紛訴至法院。一審法院委託醫學會,對醫方的診療行為是否規範,患者出現溶血-尿毒綜合症與醫方診療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及原因力比例進行鑑定。鑑定過程中,因缺少患者就診的門診病歷及檢驗報告,醫學會以材料不全,無法鑑定為由予以退案。二、法律分析1.如何對醫院提出現場實物封存申請?
  • 舉案說法 | 護理記錄未封存糾紛的案例分析
    主要體現在患者住院期間先後經歷8次搶救治療,醫方均未下達病危通知書。因此醫方存在病曆書寫不完整的醫療過錯。本案中患方認為,醫院在救治馮某的過程中存在延誤治療的情況,且醫院未封存護理記錄,進而導致其醫療行為無法做出評判,因此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對此問題二審法院認為,患方要求封存病歷,屬於保全證據的合法行為,醫院拒絕封存護理記錄使得患方對該記錄的真實性、客觀性產生了懷疑,該懷疑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法院支持患方對該護理記錄的意見。
  • 醫療糾紛:病歷塗改,法院判賠32.8萬-案例分析4
    省高院再審觀點 病歷中搶救記錄以及麻醉記錄單中關於麻醉藥物芬太尼用量的記載均有塗改,在此情況下,省醫學會鑑定關於「麻醉用藥選擇、用量均在合理範圍內」的分析意見依據不足,關於「本例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鑑定意見不能作為本案定案依據。
  • 醫療糾紛:動脈瘤破裂死亡被判不承擔賠償責任-案例分析5
    因此,被告診所應當對患者的死亡後果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XX醫院、XX診所未書寫病歷、未詢問病史、未做基本體格檢查。因此,二被告對患者的診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侵權,故不應對其死亡後果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患方是否完成了舉證責任 由於醫療機構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並且掌握相關的證據材料,患者則處於相對弱勢地位,證明醫務人員存在過錯比較困難,法律賦予患者通過申請鑑定來舉證醫療行為存在過錯。
  • 廣州2015-2017醫療糾紛訴訟情況大數據分析
    3.病曆書寫與病歷管理不規範病曆書寫、病歷管理與判斷醫方是否履行告知說明義務、診療活動是否符合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密切相關。病歷資料是醫療損害鑑定的關鍵材料;偽造、篡改、毀滅病歷資料的,可無需鑑定而推定醫方有過錯;因病曆書寫瑕疵影響醫療損害鑑定的,由醫方承擔不利後果。
  • 醫療糾紛維權路漫漫,發生醫療糾紛時,就病歷資料,患方能做什麼
    病歷資料對醫療糾紛的處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歷是證明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有無過錯的最直接的證據。實踐中,在封存、複製病歷資料時醫患雙方經常產生爭議,甚至有的還直接引發衝突,有的醫療機構更是直接因為病歷封存、複印管理沒有做好,直接被法院判決承擔責任,那麼在封存、複製病歷的時候有哪些坑需要我們注意呢?
  • 以案釋法|病歷都去哪兒了?醫院被索賠八十餘萬
    近日,相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醫患糾紛,醫院無法提供完整病歷且拒絕對後期電子病歷進行真實性鑑定,相山區人民法院判決醫院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賠償金額839959.20元。,封存的紙質病歷資料由醫療機構保管。
  • 病歷資料:醫療損害糾紛案件的證據之王
    病歷資料是醫療損壞責任糾紛案件中的證據之王,不僅能夠證明案件事實,還是司法鑑定的檢材,發生醫療損害爭議,封存、複製病歷資料是一個關鍵環節。「病歷資料」是一個集合概念,是一系列醫學文書資料的總和。依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的規定,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理論和實務上一般都認為病歷資料包括客觀性病歷資料和主觀性病歷資料。
  • 安牙是否屬於醫療行為,牙科診所不寫病曆法院會如何判決?
    ,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因未寫病歷被推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才追悔莫及,本案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問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明確規定「本規定適用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病歷的管理」。本案中的牙科診所以及社區診所、村衛生室(所)等規模較小的醫療機構也應當建立健全病歷管理制度,醫務人員應當按照《病曆書寫基本規範》《中醫病曆書寫基本規範》《電子病歷基本規範(試行)》和《中醫電子病歷基本規範(試行)》要求書寫病歷。
  • 【民法典百問百答】醫療機構遺失病歷資料,是否可以推定醫療機構...
    患者劉某在某醫院住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發生損害。之後劉某將醫院訴至法院,要求醫療機構提供相應的病歷資料,然而院方卻稱病歷資料已遺失。那麼,這種情況下,可以推定醫療機構存在過錯嗎?河南中砥律師事務所 於家勳:醫療機構不提供病歷資料稱病歷資料已遺失,是可以推定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的。
  • 醫療糾紛:歷經三審,事實認定還是一筆糊塗
    患者遂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醫療損害鑑定。醫患雙方在對病歷質證,對病歷材料三性沒有異議,於是法院委託鑑定機構進行醫療損害鑑定,鑑定意見認為醫方在診療行為中不存在醫療過錯。上述鑑定意見作出後,原告(即患者)提出異議。
  • 醫療糾紛:對一起致新生兒死亡、產婦子宮破裂的損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0年1月19日法院經審理認為,x縣x鎮衛生院在陳某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對其瘢痕子宮行陰道分娩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對子宮破裂的診治有延誤的醫療過失行為,承擔70%賠償責任,合計612710.37元+116089.93元。
  • 發生醫患糾紛 複印病歷遭拒怎麼破?
    家屬懷疑其死因,向該醫院處提出複印病歷。醫院拒絕提供全部病歷。醫院說法是否有理?張某該怎麼辦?律師說法:病歷分為客觀病歷、主觀病歷。客觀病歷:是指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及衛健委規定的病歷資料。可複印、可封存。
  • 河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第十五條 醫療機構應當制定醫療糾紛應急處置預案,明確醫療機構負責人、科室負責人和醫務人員在醫療糾紛處理中的職責,規範醫療糾紛處理程序;定期分析醫療糾紛成因,預防醫療糾紛產生。第二十一條 患者有權查閱、複製其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以及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規定的其他屬於病歷的全部資料。
  • 醫療機構那些行為合法?患者的病歷應如何管理?看《民法典》新規
    從條文的規定看《民法典》所遵循的指導原則是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醫療糾紛,促進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本篇把自己對《民法典》中第1220條、1221條、1222條的理解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