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峰:寬嚴相濟構建改革的「容錯機制」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寬嚴相濟構建改革的「容錯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鬱氛圍。」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諸多觀念障礙和利益堅冰都亟待衝破,熱切呼喚大批不懼風險、敢於擔當的改革者急流勇進,迫切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容錯機制」為他們撐腰鼓勁。

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改革本質上是全新的探索性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主要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主義策略,通過不間斷的摸索、試錯、優化,在無數不確定的偶然性中尋找必然性。特別是對那些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把握不準的重大改革,鼓勵和支持部分有膽有識的幹部和一些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通過營造允許試驗和失敗的環境氛圍,既降低了改革的信息成本和風險,也賦予一線改革者相機決策、靈活執行的空間,有利於調動他們啃硬骨頭、勇涉險灘的積極性。

面對錯綜複雜的變革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迫切需要打造「容錯機制」升級版。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對幹部的膽略與智慧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過去,推進改革的方式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化,改革者很容易摸到「石頭」,也容易達成「帕累託最優」。但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後,涉及的利益群體越來越多,遭遇的現實阻力越來越大,推進改革的敏感程度、複雜程度前所未有。不僅如此,在世界經濟整體復甦疲弱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發展又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宏觀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如何平衡促改革與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係成為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為官不為」、庸政懶政怠政等現象有所抬頭,某些地區和領域甚至出現「改革空轉」的苗頭。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強力推進,幹部「亂作為」現象基本上得到了遏制。但與此同時,面對法紀、民意和輿論的多重考問,有的幹部雖有心改革,卻又擔心會動輒得咎;有的幹部曾被造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幹部畏首畏尾,對矛盾和問題退避三舍;有的幹部求穩自保,稍遇阻力就當起了「鴕鳥」;更有甚者虛張聲勢,以試點為名行拖延之實。在改革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構建完善的「容錯機制」,形成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改革氛圍,能夠最大限度激發乾部的改革熱情,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有力、更持久的制度保障。

寬嚴相濟、便於操作

對於改革的「容錯機制」,地方和社會上存在一些疑慮,主要是擔心在執行中邊界不清、標準不實、把關不嚴,容易異化為少數幹部推卸責任的「保護傘」。針對這些突出問題和潛在的風險點,有必要進一步釐清邊界、細化標準、嚴格把關,真正做到幹部激勵、保障和約束的有機統一。

構建「容錯機制」,首先應當回到改革的價值原點。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強調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對於一線改革者來說,不可避免地會觸動僵化的思維觀念和固化的利益格局,甚至有可能面臨各種非議、謾罵甚至公然抵制。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幹部,真正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這就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只要幹部守紀律、講規矩,為黨和人民利益而銳意改革,非但不會遭遇「秋後算帳」,反而將受到保護和重用。

在具體的改革實踐中,不少地方都曾嘗試構建「容錯機制」,但「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等條款仍過於籠統、失之寬泛,難以從虛懸的提醒變為可操作的細則。古人有云:「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這就啟示我們,「容錯」最首要的任務是設立寬嚴相濟的區間限度。從「寬」的角度看,在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過程中,尤其要重點關注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在執行上級改革舉措中出現的無意過失。「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當前改革落地的「最後一公裡」難題開始凸顯。對於那些經驗豐富、衝在一線的基層幹部,只要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就不必求全責備、揪住小辮子不放。二是在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出現的錯誤和失敗。改革是沒有先例的事業,在一些風險較大、敏感性強的領域,無論成敗都將留下寶貴的改革遺產,給後來者以深刻啟迪。對於這樣敢為人先、不計毀譽的改革者,只要不在方向上犯顛覆性錯誤,理當給予包容和免責,給予關心和鼓勵,給予再次試錯的機會。三是在改革中因動真碰硬、敢於得罪人而被匿名誣告和造謠中傷。過去個別地方對此存在顧慮,即使這些改革者不存在任何問題,也往往因社會影響不好而被暫緩提拔。因而,必須注意甄別正常舉報、惡意誣告,既大力支持正常舉報者,又嚴肅查處惡意誣告者,還改革者「清白」的形象,保護幹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

從「嚴」的角度看,「容錯」標準不宜無限放寬,必須設置嚴格的底線。一是堅持依法推進改革,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有些幹部片面地認為,勇闖法律的「禁區」「雷區」,不僅不應該被追究責任,反而最能體現改革者的魄力與能力。這種觀點將改革與法治機械對立起來,沒有看到「違法式改革」的種種弊端,也沒有認識到改革已進入理性、規範、有序的新階段。實際上,我國現有法律框架為改革探索提供了足夠的制度空間,具體方式包括立法引領改革、立法授權改革、立法確認改革成果、立法預留改革空間和立法消除改革障礙等,完全可以靈活運用。二是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最大限度避免決策失誤。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貪汙腐敗。過去,由於缺少責任認定和責任追究,不少「拍腦袋」導致的決策失誤,都以「集體決策」的名義「集體免責」了。對於這種「三拍」型幹部,無論多麼勤勉、清廉,都不能予以「容錯」。三是善於抓住改革機遇,及時打開新局面、實現新突破。「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改革如逆水行舟,如果任由問題積累,就會引發更大的風險。因此,高度警惕那種猶豫、敷衍的消極態度,對於故意拖延改革的幹部,必須追究坐失良機的責任。

涉及一整套制度建設

領導情境理論認為,領導者首先設計和營造情境,再通過情境間接影響追隨者,往往比直接發號施令更有成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構建改革的「容錯機制」,重點是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情境。除了設置科學合理的「容錯」標準之外,還應同步推進包括決策監督、考核評價、糾偏糾錯、激勵凝聚等在內的一整套制度體系建設。

規範嚴密的決策監督機制。改革不僅需要「容錯機制」,更需要與之相制衡的「防錯機制」,其中關鍵在於避免決策失誤。應嚴格遵循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做到重大決策嚴重失誤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不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多元參與的考核評估機制。在對改革成效的評估上,政府和社會的評估結論往往存在較大落差。因此,應制定一個全國通用的改革評估標準,釐清改革的價值與方向,並以此考核評估各項改革的實際成效。探索將智庫機構、各領域學者等納入評估主體的範圍,充分發揮不同評估主體的優勢,形成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客觀地反映改革的真實情況

反應靈敏的糾偏糾錯機制。糾偏糾錯不是追究責任,而是當偏差、失誤初見端倪時,及時糾偏糾錯,避免放任錯誤擴大,造成更大的損失。當前的改革形勢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複雜,涉及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改革難免會有局部的失誤,失誤之後如果沒有及時矯正,很可能將帶來系統性的社會風險。因此,建立健全反應靈敏的信息反饋和糾偏糾錯機制至關重要,這其實也是對改革者最好的關心愛護。

科學有效的激勵凝聚機制。「眾人拾柴火焰高」,越是處於改革攻堅期,越需要匯集眾智、增強合力;越是處於發展關鍵期,越需要凝聚人心、眾志成城。一方面,要提升對幹部改革失誤的容忍度,儘快把更多改革促進派用起來,賦予他們更大的試驗空間。另一方面,人民群眾是改革的根本動力,在創業創新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和不足,對他們同樣應當予以善待、包容和引導。總之,通過充分的激勵與凝聚,讓所有群體都能放開手腳、甩開膀子,心無旁騖地投身到深化改革的洪流中。

相關焦點

  •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模式下之取保候審制度重構
    摘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模式下,結合刑訴法的修改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改革應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以我國逐漸成熟的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二元化社會結構為依託,以建立專門的取保候審支持機構為保障,使「取保為常態,羈押為例外」的司法觀念深入人心,讓取保候審制度的改革成為我國寬嚴相濟時代政策背景下刑事訴訟領域人權保障的一面旗幟。
  • 貫徹寬嚴相濟政策精準打擊操縱犯罪——刑事政策視角下對操縱期貨...
    A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基本含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解讀「新司法解釋」時,明確指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制定司法解釋一貫堅持的重要原則。什麼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寬嚴相濟並不是一件舶來品,它在我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 管教孩子怎麼做到寬嚴相濟
    不是太嚴,就是太鬆散,很難做到寬嚴相濟。一說孩子要活潑,很多父母就不管不教,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為所欲為,孩子一點兒規矩都沒有。即使孩子做了出格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是視而不見;即使說了不得體的話,父母也是充耳不聞。結果孩子變得肆意妄為,無法無天,讓人覺得很討厭。一說到孩子要有規矩,很多父母不給孩子任何自由、自主的權利,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幹,事事限制,處處幹涉。
  •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之八十九——建立健全國企改革容錯機制...
    一、缺乏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成為國企創新的「後顧之憂」  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如改革創新未達到預期目標的成本與考核問題、創新項目研發投入缺乏相應激勵機制等問題嚴重製約著企業家的創新積極性。推動企業家在國企改革創新決策和操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需要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以減少國企企業家投身改革的後顧之憂。
  • 「理」德樹人 | 李華:寬嚴相濟,帶領學生走上國際舞臺
    寬嚴相濟才能讓學生快速成長。「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上,我對學生要求很嚴格。高標準,嚴要求,才能讓學生有所成長,有所收穫。」李華指導學生有獨特的方法,面對比賽的學術問題,她非常嚴格,甚至有些苛刻。每次參賽前,李華都會帶領學生提前三個月左右開始準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仍然保證每三天與學生進行一個多小時的線上討論。臨近比賽,她更是加班加點,熬夜成為常態。
  •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提升減刑假釋工作水平
    ▶ 一、案件情況減刑、假釋是我國當前最主要的兩種刑罰執行變更方式,體現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減刑、假釋制度關係到罪犯的服刑改造、監獄的管理教育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對執行刑罰和改造罪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乎罪犯和被害人的人權保障,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社會大局穩定。
  • 容錯糾錯機制,讓敢於擔當者吃下「定心丸」
    6月5日下午,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試行))。《辦法》(試行)明確,相關部門在追責問責時要同時進行容錯糾錯,處理結果預告給當事人時,當事人認為未考慮容錯情形的可以向追責問責機關或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申訴,申訴不加重追責問責。
  • 淮安洪澤原則同意幹部容錯糾錯機制實施辦法
    各有關區領導、責任單位要認清形勢,從創建大局出發,進一步增強創建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對照任務分解表,嚴控時間節點,做到步調一致、協作配合,全面落實各項創建任務,確保順利通過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驗收,切實把洪澤打造成蘇北旅遊的新高地,為建設現代化湖濱生態旅遊新城作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研究討論並原則同意《洪澤區關於建立幹部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
  • 區別處理改革創新中工作失誤和失職瀆職問題
    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查處失職瀆職腐敗同時,區別處理改革創新中工作失誤和失職瀆職問題,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推動改革創新,值得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儘快扭轉一些幹部的「為官不為」問題時提出要做到「三個區分開來」。
  • 米樂英語外教凱薩琳:好的英語老師應該寬嚴相濟,讓學生學得快樂
    米樂英語外教凱薩琳·卡爾(Katharine Carr)認為,教育孩子要恩威並重,寬嚴相濟。據了解,凱薩琳來自美國新澤西州,擁有教育學學士學位,至今已有7年多的教學經驗。除了老師的身份外,凱薩琳也是一名護理工作者,現已有15年餘年的從業經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醫療護理經驗讓凱薩琳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心理,把握課堂的節奏,讓孩子快樂學習的同時也能學出好成績。
  • 課題 | 監獄行刑與社區矯正一體化機制研究
    二、刑事執行一體化八大機制構建 推進行刑一體化,必須有統一的行刑管理體制和一套完整的行刑工作機制來保證。通過行刑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最終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建制規範、機制協調、體制保障、法律監督」的中國特色刑罰執行一體化工作格局。
  • 公開透明 寬嚴相濟——南靖縣檢察院召開企業涉稅案件擬不起訴公開聽證會
    公開透明 寬嚴相濟——南靖縣檢察院召開企業涉稅案件擬不起訴公開聽證會企業代表表態
  • 保留「自由區」,寬嚴相濟才是主流
    育兒「寬嚴相濟」兩大原則其實育兒的方法並沒有絕對值,有的家庭寬一點,有的家庭嚴一點,張弛有度、寬嚴相濟才是好的方法。那麼具體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 寬嚴相濟警示迷途知返 姚錦旗因積極配合、主動退贓獲輕判
    寬嚴相濟是我國懲治犯罪的一貫政策,在追逃追贓工作中也不例外。從追逃的「一人一方案」,到後續的「一人一定刑、一人一宣判」,都體現了寬嚴相濟。姚錦旗與黃海勇,因回國投案等情形不同,在判罰上形成鮮明對比,彰顯了依法懲治犯罪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於職務犯罪境外在逃人員而言,寬嚴兩方面的「事實」就擺在眼前,只有主動回國投案自首,積極退贓,認罪悔罪,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 文山會海「減」了沒,容錯機制「容」多少
    文山會海「減」了沒,容錯機制「容」多少聽河南一線幹部聊基層減負:初有成效與難點痛點並存近期,記者分兩路跟隨河南省委督查室暗訪基層減負工作,一路上,聽基層幹部談實情、吐真言,有肯定、有吐槽、有期盼,記者原汁原味節選代表性言論,聚焦獲得感和痛點
  • 輕罪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相關問題之探析
    人民法院報 2020-08-13  朱鐵軍  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內容,輕罪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是偵訴審訴訟各階段銜接聯動,各環節加速流程的工作機制,強調「輕案快立」「輕案快偵」「輕案快訴」「輕案快審」。實踐中,輕罪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的發展歷程、功能定位、具體適用需要進一步釐清,本文加以探討,以期有所裨益。
  • 容錯機制啥標準?河南擬立法明確:符合4個條件應免除相關責任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容錯機制,讓想幹事、敢幹事的人腰杆子硬起來,讓創新過程中更能激發出敢闖敢拼的衝勁和鬥志! 不過,哪些情況可以適用於容錯機制?具體標準是啥?11月24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召開,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草案) (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請二審,其中對容錯機制相關規定作出細化。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草案) 於2020年9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首次審議,記者注意到,首次提請審議時,草案就明確了建立容錯機制。
  • 海南自貿港發布容錯糾錯機制: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幹部撐腰
    海南自貿港發布容錯糾錯機制: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幹部撐腰 2020-11-27 1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電訊:大學學分制改革要堵住「寬出」漏洞
    原標題:大學學分制改革要堵住「寬出」漏洞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正式下發《關於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學分制管理的意見》,大幅提高大學生課程選擇的自主性。跨校修讀必修課,科研、競賽可以獎學分,全面學分制、大學提前畢業、半工半讀……這些校園新政有望短期內在廣東高校實現。據悉,相關改革已在廣東省內部分高校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