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鄭重提醒您:別忽視孩子小學的黃金6年

2020-09-04 蓁蓁宜人

最近一期《密室大逃脫》,密逃五子來到了陶小寶的意識世界。陶爸為陶小寶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陶小寶必須嚴格執行,如果學習效果不佳,爸爸就會發火,陶小寶就會嚇得發抖。

陶媽為孩子頭上懸掛「愛的蘿蔔」,只有孩子不斷去贏得更高的成績,才給孩子愛的鼓勵,但一山更比一山高,不斷拿獎盃獎牌的陶小寶,卻始終得不到媽媽的愛。



看到這期綜藝,感受著陶小寶意識世界的無助,我突然意識到:小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已經變得如此緊要,亟待解決。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小苗長得好不好,看天時、看地利。父母可以通過這期綜藝節目,感受到自己的行為能夠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講是最基礎,也是影響最深遠的教育。

說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長會將這個詞與分數、升學等硬性指標劃上等號,因此,大家會更重視孩子初三、高三的學習,對於小學生,家長往往覺得這時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孩子只要認真學都能學會。所以對於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是我們很多家長最容易忽略的。



其實孩子的性格、人格、思維、認知等方面,在小學階段都在經歷著巨大的發展和變化。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其中7-12歲的小學生,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在這幾年中,孩子的思維中開始形成守恆概念,思維逐步具有可逆性,能進行具體的邏輯推理,逐步具備多維思維能力,同時願意去遵守規則,並逐步實現社會化。

在這個階段的認知發展,將影響孩子11歲以後的「形式運算階段」的認知發展,並對一生的認知水平造成影響。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了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在心理發展的每個階段,人們都會面臨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順利解決,就能對人的心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而6-12歲的小學生,他們正在經歷的是「勤奮感與自卑感」階段,他們需要用這6年,來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從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自己能力的實現。

如果孩子在小學6年不能解決「勤奮感與自卑感」的矛盾,這種自卑就會跟隨孩子一生,成年後,他就依然會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做事畏首畏尾,不能為自己贏得更精彩的生活。



可見,小學這6年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是尤為關鍵的。擁有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于敏,在她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一書中講到:在小學六年裡,父母的教育觀念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因此,父母應該更加重視對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作為擁有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于敏將她在日常教學中見到的形形色色的案例,和各種小學生會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彙編成書,並配以老師的專業講評,為小學生父母答疑解惑,大量的實用性建議,讓父母在孩子小學的這6年,告別焦慮,更加淡定從容。



一年級:孩子焦躁怎麼辦

我家孩子去年讀一年級,當時我特別關注幼小銜接問題,比如,如何讓孩子適應新環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引導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等等。于敏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按照於老師的方法,我的孩子順利度過了「一年級」這個令家長們集體焦慮的階段。

唯一讓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在作業做不出來的時候,總會突然就發火了,要不就是突然就哭了。這種情況讓我束手無策,有時我會想:「一年級這麼簡單的題目,至於的麼?你認真點,好好想想,不就行了麼?」


看了于敏老師的書,我才發現,原來這些題目在孩子眼裡,是真的難。他們剛剛接觸系統化的學習,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地方,這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幫助,而不是責備。

相信你也一定遇到過孩子因為困難而焦躁的情況,這時建議你參考以下步驟,為孩子提供幫助:

1、不要動不動就責怪孩子

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批評錄音與大腦反應」的研究中,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孩子被父母批評時,孩子大腦的杏仁核區域的活動增加,而前額葉皮質的活動則減弱。

大腦的杏仁核區域與警覺和攻擊行為有關,前額葉聯合區則與注意、記憶、問題解決等高級認知功能有密切關係,也與人格發展有密切關係。



可見,當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警覺與攻擊系統得到了加強,解決問題和認知能力都在被削弱。同時,經常挨批評的孩子,他們的人格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家長在遇到孩子的錯誤時,一定提醒自己,不要責怪孩子。而是要積極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冷靜下來,一起面對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2、多給孩子講一些「遇事冷靜、不急躁」的小故事

哈佛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認為,孩子常常更容易接受故事傳達的經驗教訓。所以要想讓孩子更加冷靜沉著,家長可以嘗試多跟孩子講講小故事,討論一下故事中的人物和做法,在潛移默化中化解孩子的急脾氣。



3、給孩子良好的心理疏導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理性思維還不夠完善,他們更容易被情緒所控制。當遇到難題,或犯錯時,他們常常因為不知道應該怎麼做而發脾氣。這時家長要立刻告訴他們:「不要著急,冷靜下來。」這種言語上的暗示,能幫助孩子儘快平復情緒。

之後家長再加以引導,詢問孩子問題出在哪兒,一起思考對策,難題應該如何入手等等,將孩子帶入理性思考中,多嘗試幾次,孩子的焦躁也會有所改善。



三年級:孩子偏科怎麼辦

到了三年級,學業知識難度有所提升,有些孩子就開始偏科了。對此,于敏老師說:「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的基礎,偏科不但會影響孩子的總成績,從而影響升學,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容易出現徹底放棄的現象。

因此,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偏科現象,就要儘快找到原因,因地制宜地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困擾。

1、激發學習興趣

如果孩子是因為對某個學科不感興趣,才造成的偏科,家長就要及時幫助孩子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帶孩子讀相關學科的繪本;看科普影片;在生活中找到這一學科的應用場所;與孩子做與這一學科有關的遊戲等等。



2、幫助克服困難

如果孩子是遇到困難,灰心喪氣,才會偏科。家長就要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與孩子一起實踐探索,給孩子恰當的目標,先從簡單的題目開始,讓孩子從小小的進步中找到成就感。

3、扭轉對老師的態度

如果是孩子不喜歡老師的授課風格,才造成的偏科。家長就要從孩子的心理入手,幫助孩子更了解老師,與老師產生更多接觸,讓孩子全面發現老師的特點,從而找到契合點,扭轉孩子對老師的片面印象。只要孩子對老師的態度有所轉變,自然就喜歡聽課啦。



六年級:將孩子從題海中解救出來

孩子進入畢業班,學習節奏本來就緊張,有些家長還給孩子布置了大量的額外作業,認為這樣孩子就能胸有成竹了。于敏老師在教學中,就遇到過這樣的實例:孩子在考場上直接暈倒,經過醫生診斷是因為學業壓力太大,長時間體力透支造成的。此時孩子的父母才意識到,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

為了幫助六年級的孩子們從題海中解脫出來,家長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1、學習要抓重點

有些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懂得思考,做了大量的題目,但融會貫通的沒有多少。其實對於老師講的知識,首先要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抓住重點,才能理解透徹,舉一反三,這樣學效率高、效果也明顯。

今年的全國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分享她的學習方法時提到:上新課時一定要邊聽邊思考,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上課的專注和思考非常重要。該學就學,該放鬆就放鬆,把握好學習效率也很重要。



可見,學習是需要方法的,盲目刷題,不但浪費時間、消耗精力,而且對於孩子提高成績也不一定就有促進作用。所以,從低年級起,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學習抓重點」的能力。

可以在周末,讓孩子口述一下這一周都學到了什麼,在「講出來」的過程中,孩子就逐漸內化了知識,家長再適當提問,便能鍛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2、善於利用錯題本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同樣的錯誤反覆犯」的情況,家長要在平時就培養孩子歸納總結的能力。

將同一類型的錯誤,歸納在錯題本中,複習時翻開錯題本,對於自己經常出錯的題型進行重點複習,對於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都有很大幫助。



3、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

家長要鼓勵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帶著問題去聽課,往往效率更高。就像謝欣穎談到的,上課注意聽見和主動思考也很重要。老師講的知識點,不僅僅是記在筆記本上,還要主動思考新知識與老知識的聯繫在哪裡?新知識與生活中的連接點在哪裡?從而產生聯想記憶和應用記憶。

恰當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孩子花最少的時間,熟練掌握所學知識,並能隨時抓取和運用。這樣孩子不用做太多題,也能將知識掌握得很牢固。



《聖經》中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意思是說,以前發生的事情,後面還會發生。如果我們能吸取前人的經驗,再遇到同類事件時,就能遊刃有餘。

于敏老師將她20多年的執教經驗彙編成書,就是為了解決小學階段父母的教育困惑。全書一個年級、一個年級地,詳細列出了孩子在每一年的身心發展特點,羅列出孩子在這一年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並逐一詳細分析給出解決方案。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們「以史為鑑」,看完等於多了20年育兒經驗。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蓁蓁推薦你入手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一本在手,小學不愁。馬上就要開學了,我也該好好重讀一下「二年級」的這一章啦,有了於老師的建議,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不再焦慮、煩躁,做一個淡定從容的媽媽。

本書原價35元,現在活動價只要29.9元,一杯咖啡的錢,搞定孩子整整6年,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下單。

我是@蓁蓁宜人 用心理學和哲學知識解釋家庭教育問題,歡迎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家長。

來今日頭條,搜「免費書單」,海量小說免費讀。

相關焦點

  • 擁有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鄭重提醒您:別忽視孩子小學的黃金6年
    而6-12歲的小學生,他們正在經歷的是「勤奮感與自卑感」階段,他們需要用這6年,來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從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自己能力的實現。如果孩子在小學6年不能解決「勤奮感與自卑感」的矛盾,這種自卑就會跟隨孩子一生,成年後,他就依然會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做事畏首畏尾,不能為自己贏得更精彩的生活。
  • 評了職稱才算教齡? 退休教師教齡被「砍」了20年
    可近期平和縣人社局對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達齡退休人員發放一次性補貼中,卻以教師職稱首聘開始計算教齡,把我們的教齡硬生生『砍』掉了一大截,導致我們不能享受這次發放的一次性補貼(3萬元至4萬元不等)。」3日,平和縣幾名退休教師撥打導報漳州新聞熱線0596-2056315反映,希望相關部門把他們該享受的待遇還給他們。
  • 教師滿25年教齡可評聘高級教師,滿20年教齡可評聘一級教師!
    老師,您評過職稱嗎?是不是感覺一個「難」字了得?沒錯,中小學教師職稱讓廣大教師痛徹心扉!對於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講,職稱評審絕對是心裡的痛。在農村學校累計從教20年的在崗在編教師,符合申報條件的,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評聘中小學一級教師。
  • 緊急通知:男女教師滿25年教齡可直接評聘高級教師,滿20年教齡可直接評聘一級教師!
    老師感慨說:退休之前能夠晉升高級教師,這是個莫大的榮幸。以前在鄉村學校基本沒有什麼指標,5、6年,10年也沒什麼指標,有個指標這些普通老師也得不到,晉升高級沒什麼指望了!這次自然晉升有三個條件:鄉村基層教師,鼓勵教師長期堅守在鄉村學校一線教書育人;鄉村教育滿30年以上;對當地的教育做出了貢獻,這個貢獻的標誌就是有區縣政府的一項獎勵,有一項就行!
  • 緊急通知:男女教師滿25年教齡可直接評聘高級教師,滿20年教齡直接評聘一級教師!
    老師感慨說:退休之前能夠晉升高級教師,這是個莫大的榮幸。以前在鄉村學校基本沒有什麼指標,5、6年,10年也沒什麼指標,有個指標這些普通老師也得不到,晉升高級沒什麼指望了!這次自然晉升有三個條件:鄉村基層教師,鼓勵教師長期堅守在鄉村學校一線教書育人;鄉村教育滿30年以上;對當地的教育做出了貢獻,這個貢獻的標誌就是有區縣政府的一項獎勵,有一項就行!
  • 30年教齡的小學老師提醒:小學前三年養成以下習慣,以後妥妥學霸
    文|文兒我家樂樂秋季就要上小學了,意識到孩子之間真正的戰爭和比拼才剛剛開始,作為老母親心裡挺恐慌的。同時也有點茫然無措,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覺。一直在小學深耕30年的特級教師姑姑,知道我的情況後,就和我談了很多關於孩子上小學後學習方面的事情,姑姑強調的一點,好習慣比分數重要,那些成績穩定提升,能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學生,一定是先前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 28年教齡一級教師痛問是否合理?34年教齡一級教師用四個字吐心聲
    近日,一28年教齡,仍然是一級職稱的教師,在網上痛問:職稱晉升無路,是否合理?我地34年教齡依然是一級的教師這樣回答:「如果28年教齡的一級教師評不上高級職稱不合理的話,你讓我們這些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 廣東東莞,教齡21年,副高職稱,年薪30萬,只能默默地羨慕了
    2.遼寧瀋陽,工作23年,一線班主任,一級職稱,到卡4075,績效到手760~800,還有一個6百,一共5300上下,就這麼多,年終獎也就是十三月工資前三項,能發2千多,啥也沒有。23年啊,奔24年去了。
  • 如何學好小學數學?30年教齡老教師總結5條經驗,乾貨
    以下是30年教齡老教師總結的5條經驗,純乾貨,需要的家長可以收藏哦!第一條:培養數感。數感這個詞,其實並不抽象。但是呢,許多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導致錯過了培養孩子數感的黃金時期。其實,培養孩子的數感,要放在小學一年級以前。
  • 每月最高10元的教師教齡津貼能提高嗎?教育部回應了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建議適當提高教齡津貼,讓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在待遇上吃虧。「目前的職稱評價標準往往重視發表的文章及獲得的獎項,有些老師在教學上付出了相當的努力,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但在科研上卻較少去重視,低水平的教齡津貼導致一線教師的工資水平較低。」
  • 提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齡津貼
    本報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王維硯)今天,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代表在全國兩會上建議:提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教齡津貼標準。蘭臻代表表示,我國於1985年出臺《關於教師津貼的若干規定》,開始對普通中小學、職業中學、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發放教齡津貼。《規定》明確,教齡津貼標準為: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 教師職稱按教齡晉升最合理!30年教齡老師,說出了心裡話
    教師職稱按教齡晉升最規範!最有序,最人性化!為什麼要這樣說?30年教齡老師:說出了心裡話。 咋們雖然不是權威人士,但是有很多年的教學經驗,有資格有實力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按教齡晉升職稱,傾向於一線教師,和農村教師,這樣就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都願意在一線代課,都願意到農村教書。 否則僅從文憑,論文或者其他條件晉升職稱,就給很多人帶錯了方向。他們不再代課,或者說不到農村教學,全身心投入到職稱晉升這件事上。
  • 如果20年教齡自動升中級,30年教齡升高級,利大還是弊大?
    「如果20年教齡自動升中級,30年教齡升高級,你願意當鄉村教師嗎?」有人問。20年教齡自動升中級職稱,30年教齡升高級職稱,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這樣實行對教師隊伍建設有沒有用處?在說這個話題之前,先以我自己為例子:我在鄉村學校從教了18個年頭,18年來除了第一年沒當班主任之外,其他的17年時間一直在鄉村小學當班主任兼任語文教學。同時,這18年裡我一直兢兢業業,教學業績算不上拔尖,但至少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 教齡36年,副高6級教師,打卡工資5700,教師:地區不同薪酬各異
    教齡36年,副高6級教師,打卡工資5700,教師:地區不同薪酬各異2020國務院將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薪酬進行集中的調查,對此很多媒體解讀為,2020教師工資會有一個較大的漲幅,當然如果按照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的標準來說的話
  • 輔導孩子寫作業,父母很崩潰,擁有20年教齡的老師解決了難題
    如果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孩子成長的身心特點,就有可能會把孩子推送到厭學的路上,或者激發不出孩子應有的潛能。小學6年到底有多重要?小學6年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可以說這六年決定和影響了人生後面的六十年。●.小學4-6年級階段,小升初的過渡關鍵期,奠定了孩子一生的認知力和道德觀。有的父母認為小學階段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好了,有的父母會覺得在小學階段給孩子那麼大學習壓力幹嘛,也有的父母覺得學習至關重要,常常把孩子的成績盯得很緊。其實,這些父母對孩子小學6年的學習和成長認知都不夠全面。
  • 30年教齡,一級教師資格評了10年
    「老費」原名費名才,八五級普通中等師範生,八八年畢業從事小學教育工作,今年剛好三十年教齡,還是二級教師,號稱「小二」,如果晉升成功就能是一級教師,變成「老一」了。當年中小學老師差得厲害,很多區縣都開辦了自己的中等師範學校,從初中招收優秀的畢業生。
  • 一線教師,31年教齡,一直沒評上職稱,只因為差了這一條
    一線教師,31年教齡,一直沒評上職稱,只因為差了這一條。每年職稱評審時,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一位老教師,教齡31年了,一直在一線教學,有一定的教學成績,也有教科研成果,唯獨沒有縣區級以上榮譽。就一項,堵住了他職稱晉升的路。
  • 小學高級教師2018年退休,教齡40年,退休每月能拿多少錢工資?
    問題:小學高級教師2018年退休,教齡40年,退休每月能拿多少錢工資?從介紹得知,題主是小學高級教師,有40年教齡,2018年退休。從40年教齡來看題主1978年一參加工作就從教了。小學高級教師其實就是和中教一級教師一樣,同屬中級技術職稱。中級職稱有八、九、十級,不知道你是套的幾級工資待遇。作為事業單位「中人",你1978年到2014年這36年是視同繳費年限。你的基本養老金由基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還有一筆職業年金。
  • 20年教齡老師揭秘:抓好三個變化是關鍵
    一位在一線工作了很長時間的小學班主任曾經坦言:三年級三科能考90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考上一本。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作為父母,能做的只能是分析孩子出現三年級效應的原因以及找到相應的應對辦法,這樣才能順利地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重要階段。
  • 農村從教25年,直接晉升高級教師,要縣級以上榮譽證書?你咋辦?
    ,直接聘用到與其現有職稱相對應的崗位;對符合職稱申報評審標準條件,在鄉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且仍在鄉村學校任教、任現職以來獲縣級及以上榮譽稱號的教師,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申報高級教師職稱評審,評審通過的聘用到相對應的崗位……山東鄉村一線學教師工作滿20年晉升一級職稱,滿25年晉升副高級職稱,滿30年可晉升正高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