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永州教育」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1235號「關於進一步提升教師獲得感、幸福感、尊嚴感的建議」,教育部近日在其官網公開了相關答覆。其中,對於「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的建議,教育部稱這有利於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接下來「將繼續努力爭取」,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出臺了《關於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開始對普通中小學、職業中學、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發放教齡補貼。教育部上述回復提及,教齡津貼於1985年設立,曾經對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發揮了較大作用。
「國家設立教齡津貼是為了體現對教師職業的特殊尊重,當時教師工資普遍只有每月幾十元,每月3-10元的教齡津貼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目前教師工資已經普遍每月三、四千元,教齡津貼仍然每月3-10元,已經失去了其應有的功能。」教育部在回覆中稱,廣大教師對此意見較大,希望國家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將尊師重教落到實處。
關於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的建議,教育部稱,這有利於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教育部將繼續努力爭取,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記者注意到,事實上,近些年來,各級兩會上時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提高教齡津貼。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建議適當提高教齡津貼,讓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在待遇上吃虧。
「目前的職稱評價標準往往重視發表的文章及獲得的獎項,有些老師在教學上付出了相當的努力,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但在科研上卻較少去重視,低水平的教齡津貼導致一線教師的工資水平較低。」馬秀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設立教齡津貼不僅體現了社會對教師的重視,也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
她建議,教齡津貼要隨著其他津貼、補貼的增長而增長,按當地教師隊伍平均工資增長幅度提高,按照最初教齡津貼佔工資總數的比例算,目前的教齡津貼應該調整為每月200元-300元。這樣有助於在一線專心於教學工作的老師安心做好教育。
該省人大代表聶仕雄建議,教師的教齡津貼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增長,按當地教師隊伍平均工資增長幅度提高。「按照最初教齡津貼佔工資總數的比例算,目前的教齡津貼應調整為每月200元至500元。在國家未出臺新標準之前,我省可出臺地方性政策,制定新標準。」
建議國家將教齡津貼調整政策納入工作日程,不採取固定數額的方式,而是依據社會整體物價水平或教師基本工資的數額,建立一個按比例協調聯動的辦法,規定一個合適的百分比。
「例如,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的教齡津貼發放標準為其本人基本工資的3%;滿10年不滿15年的,為5%;滿15年不滿20年的,為7%;滿20年以上的,為10%。」上述文章稱。
發文單位:國務院工資制度改革小組 勞動人事部
文 號:勞人薪[1985]40號
發布日期:1985-8-30
執行日期:1985-8-30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下達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和國務院工資制度改革小組、勞動人事部《關於實施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若干問題的規定》有關條文,現對教師教齡津貼的實施作如下規定:
一、教師教齡津貼執行範圍:中等專業學校、教師進修學校、技工學校、普通中學、職業中學、農業中學、工讀學校、盲聾啞學校、小學、弱智兒童學校和幼兒園的公辦教師,均可實行教齡津貼。
從事教師工作滿20年,因工作需要,經領導批准,調離教師工作崗位,仍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以及從事教師工作不滿20年,調任學校行政工作並繼續兼課的人員,也可以實行教齡津貼。
二、教齡津貼標準: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三、教齡即教師直接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年限。教齡計算辦法:
1.上述學校的教師或中小學專職少先隊輔導員等直接從事德、智、體、美教育的工作年限,計算為教齡。
2.由各級各類學校調入上述學校的教師,原專職從事教師工作的年限可與調入後的工作年限合併計算為教齡。
3.民辦教師或長期頂編代課教師轉為上述學校公辦教師後的教齡計算,應按其工齡計算的有關規定辦理。
4.曾因冤假錯案間斷教育工作,現已平反糾正,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其間斷的時間,可以計算為教齡。
5.在歷次政治運動中,曾在職帶薪下放的教師,其間斷教育工作時間,可計算為教齡。
6.教師連續病休超過6個月的時期不計算教齡。
四、領取教齡津貼的教師調離上述學校後,教齡津貼即行取消。
五、民辦教師是否實行教齡津貼制度,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局)可根據上述規定,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細則,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行,並抄報國務院工資制度改革小組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備案。
國務院工資制度改革小組 勞動人事部
-關注 「永州教育」
親,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三個點按鈕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並在下面的拇指處點讚,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