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教師的職業是非常穩定的,但沒有注意到它的工資也很穩定。引號的穩定性當然是另一個意思。事實上,即使是一個共同的公司或企業,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也會提高員工的基本工資和改革待遇政策。畢竟,公司可以賺錢,當然,他們不會被冤枉。但是,教師的專業改革很少,尤其是在治療方面。教學年齡津貼在33年內沒有變化。1985年頒布《教師教齡津貼條例》,1986年7月1日開始實施。本年度規定的教學年齡津貼標準為:5年工作0元,不足10年,每月5元和10年3元,每月5元,不足15年,15年20年20年,每月15元,超數年以上者,一個月10元。當時,教師的平均工資僅為每月50元左右,教學年資每月3元至10元,佔月工資的很大比例。工資的比例大約在5%到10%之間。
現在時代已經發展,教師的工資已經上漲了100倍以上,但是教學年齡津貼並沒有隨著工資的提高而上升,區區10元是不夠的。在教學年齡津貼時,許多老師抱怨他們被忽視和遺忘。因此,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得到了降低。事實上,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與成都的服務年限密切相關。在現行的13級工資制中,有明確的工資規模和工作津貼。教師的工資結構,教齡越長,工資水平越高,工資越高。在上個世紀80年代,教學年齡津貼是為服務工資留出的。其目的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營造一種尊重教師、努力教學的社會趨勢。這也是1985成立教師節的目的。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剛剛擺脫了混亂,在改革開放初期。在金融資金極度緊張的背景下,國家根據「一百年教育工作」的戰略考慮,以「十年樹百年」的戰略決策為基礎,提出「科教興校」的戰略部署。「吃國家」,根據國家機器。《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勞動人事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實施的有關規定正在頒布。1985年度教育部頒布《教師教學年齡津貼規定》,適用適用對象。詳細說明應用標準和計算方法。最重要的是「誰從事的工作滿5年10年,每月3元,不滿10年,15年,每月5元,15年不到20年,每月7元,20年以上,每月10元以上。如果你不從事這個職業,你將停止從第二個月開始教年齡津貼。
為什麼要在教師中實施「年齡津貼」?一是教師收入不高,二是鼓勵教師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那麼,為什麼要實施這樣的標準呢?1985,我在2年級,我們的老師每月掙38.5元。他經常說「三十八分半」。我印象非常深刻。即使最低每月3元,這個年齡津貼將佔其總收入的7.8%。我記得當時煤油是0.38元一斤,這個收入可以買到近九公斤煤油,差不多一個家庭6個月!這就是說,當時的教學年齡津貼對教師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時間流逝,直到2020年,教育年齡津貼並沒有隨著物價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如海神針,保持不變——1985出生的人,有的老師,可以享受他出生的3元津貼。那麼為什麼年齡津貼沒有改變很多年?首先,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尊師重教的傳統已經大大削弱。可以說,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文明的進步,首先是教育,而在教育的諸多要素中,影響最大的是教師。為什麼?教育不能直接產生物質效益,這是很簡單的。教師不是直接物質利益的生產者——沒有真正的產品,也就是說,沒有物質,我們能站在市場經濟潮流的後面嗎?但我們中的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始終強調他們不重視教育,不重視教師——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這是最經典的論點。
正因為如此,在上個世紀末,一些人提出了「教育產業化」的概念,使教育更加無序,成為了一些人賺錢的領域。因此,民辦教育的興起,許多公共教師已經進入和運行私人系統。那時候,我差點出了系統!
隨著教育產業化的興起,一些教師開始抵制孤獨,逐漸走向市場。其中,最受大眾詬病的是教育培訓市場,出現了「天價補充」的超級混沌。
你說,教育不能直接產生產品,然後影響一些思想,尊重教師和教師的傳統,逐漸弱化——只有在教師節的一年裡,經過一番忙碌,而對沉默——一些老師提出,應該取消教師節!第二,龐大的教師數量是國家財政的一個重大考驗。尊師重任是不可忽視的。在國家層面上,教育的重點是一致的。但是為什麼不在30年內改變老師的年齡津貼呢?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教師的基礎是很大的。教學年齡津貼一旦增加,就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
據統計,全國各級教師約20000000人。年齡津貼每月增加100元。這個概念是什麼?每年至少要投資2000億美元。只有這一個將佔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此外,教育管理體制是「省管縣」。由於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發達地區財政收入增加,負擔沉重,而一些落後落後地區,自身財政赤字,又如何承受呢?
對於目前的目標獎勵,一些地方財政充裕,教師和公務員都享受;而在有些地方只有公務員喜歡,老師不喜歡!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某一地區的教師聚集和清理。
第三,定期提高教學年齡津貼尚無明確規定。我已詳細查閱了有關教師年齡津貼的若干規定。在這個規定中,沒有明確的解釋,例如「根據物價水平的提高來提高教學年齡津貼」或「建立一個正常的增長機制」。在這一點上,「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意見」由今年初的兩個辦公室發布是非常全面的。明確提出「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聯動機制」,即教師工資和收入水平應適應物價上漲。
所以,在這一點上,85年的《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由於歷史的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在當時,確實是給了課堂更高的職業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