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醍醐灌頂!《金剛經》中的這句話,不可不知,悟透受用一生

2020-12-15 慧光雲聚

《金剛經》中講:「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心的本性是非心呢?因為在本性上,過去的心無法可得;現在的心無本體顏色相狀等,無法可得;未來的心尚未到來,也無法得到。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心的實有根本不成立。怎麼不成立呢?因為過去心已滅盡,未來心還沒有產生,它們都無有實體。既然未來心和過去心不是我,那麼現在心是我嗎?世人常說「活在當下」,認為現在是存在的,但這種說法也不合理。因為現在心可分為一秒一秒,一秒中又有許多細微的時間,剎那剎那在生滅,假如現在心是我,當它剎那消逝時,我豈不是也蕩然無存了?如果是這樣,那任何人都沒有我了。

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來進行分析,過去的時光已經徹底消失,它永遠也不會再回來。雖然有人認為,在超過光速的情況下,時間可以倒流,昔日可以重現,但這是不可能的。比如說,我們呀呀學語的童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管是光速也好,超光速也好,都不可能把我們送回從前,不存在的東西怎麼可能再出現呢?不可能的;所謂未來,是指將要發生的階段,對於現在而言,它尚未誕生,因而不可能在三千大千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存在。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可能存在的東西,只會是現在。過去、現在、未來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比如說,如果我們把今天白天劃分為現在,則今天白天之前的時間就屬於過去,之後的時間就屬於未來,現在的範疇內就有十二個小時;如果我們把這個月劃分為現在,則上個月就屬於過去,下個月就屬於未來,這個現在,就有整整一個月;如果我們把今年劃分為現在,則去年就屬於過去,明年屬於未來,這個現在就有三百六十五天……現在到底有多長呢?有人認為,真正的現在,就是當下的一剎那。不過,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分細,去觀察現在的一剎那,會發現事實並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當時間被切到最小的單位時,就像分解物質所遇到的情形一樣,假如再分,時間就沒有了。

為什麼沒有了呢?因為時間的長度本來就是有限的,而不是無窮無盡的,總有一個時候,時間會被分解完。關於這一點,雖然不同的人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時間是永遠切不完的;有人認為,時間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就不能再分了,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時間在劃分的過程中,只會越切越短,而不可能越來越長,既然如此,又怎麼會分不完呢?肯定會被分完的。還有,憑什麼說時間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就不能再分了呢?誰能這樣規定呢?

眾生大多執著未來、現在、過去的心是我,但從三時心的角度來觀察,《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都不可得,又如何成立為我呢?或者從時間的本體來觀察,《中觀四百論》云:「過去若過去,如何成過去?過去不過去,如何成過去?」意思是說,「過去」若有實體,可以分析過去時究竟過去了還是沒有過去?若已經過去了,不復存在了,就失壞了「過去」的實有;若沒有過去,就失壞了「過去」的法相,又如何能成為「過去」呢?因此過去根本不存在,同理可推,現在、未來也不存在,既然如此,依於三時的我又在哪裡呢?

《華嚴經》中云:「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薩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眾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一切世間不可得、有為無為不可得。」可見,不同經典宣說的道理一模一樣,也即從真正本體的角度來講,一切萬法皆了不可得,所以也就難見、無悟、無得了。

相關焦點

  • 悟透《金剛經》裡這3句話,你就能掌握它的精髓,一生受用無窮
    我一向信佛,那日周末,朋友手捧一本《金剛經》想要跟我討論一二。《金剛經》,又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它釋義為: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達彼岸。是佛家的經典著作。《金剛經》中包含了許多關於人生、宇宙、生死的思考,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寶典。
  • 佛教:《金剛經》最經典的3句話,悟透功德無量!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多以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最為流行。《金剛經》在佛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大乘般若智慧的重要思想之一。
  • 佛教:《金剛經》中的六大經典名句,能夠悟透將福報無量
    《金剛經》是佛教的經典書籍,《金剛經》整本書一共是有著5000多字,它是大乘般若體系的核心之一。《金剛經》全文都是在佛教中「無相」,而對於佛教中的「空」沒有涉及。《金剛經》為眾生指出了一條道路,其中有六大名句,如果能夠將其悟透其中的道理,那將會福報無量。
  • 這2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核心,若能悟透必有啟發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流傳最廣的經文。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地突破修行中的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地證道,般若為智慧一詞梵文的音譯,蜜意為無極。因此《金剛經》全名意為:修持此經能突破種種修行障礙,悟透佛道精髓智慧,從而到達苦海彼岸。為何《金剛經》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佛說修行就是修心,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可見心是修行的最根本。《金剛經》中須菩提曾白佛言:「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最近一直在研讀《金剛經》,發現它真是人間大智慧。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可能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完全領悟,畢竟《金剛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合集,是佛教的至高無上的智慧。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 《金剛經》四大名句,悟透一句,也很不錯!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自後秦大譯經師鳩摩羅什將此經翻譯成漢文後,在漢地廣為流傳,成為諸多學佛者的必學經典。《金剛經》之所以如此深受廣大學佛者的喜愛,除了此經文字翻譯較為精美之外,其中的學佛內涵,也相當不錯。特別是在不斷發展的歷史中,從《金剛經》中開悟的人,越來越多。由此人們深知,這部佛經真的是一部學佛寶典。
  • 《金剛經》中的這三句話,若悟懂了,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但是人們可以在世俗中擺正自己的位置。世俗就是一個大染缸,無論你是怎樣的人,都需要適應這個染缸。而《金剛經》則是可以讓你在這世俗中找到內心的寧靜。我特別喜歡《金剛經》裡面的這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世間的事情,很多都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修行的不夠,才導致讓自己煩惱徒增。但是事實上,這些事情根本沒有達到讓你苦惱的程度。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心而已。
  • 《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3句話,若能悟透,瞬間開悟
    《金剛經》的殊勝之處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屬於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學術上劃為般若系。  般若類經典約佔大乘經典的三分之一,《金剛經》和《心經》是流傳最廣的般若經典,對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都有深刻的影響。  金剛經有六種譯本,通用的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初譯本。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或許可能飛黃騰達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男人成大事有沒有訣竅?是否存在捷徑?很多男人應該都想知道答案。答案是:有。當然,這裡所謂的「有」並不是一步登天那種訣竅和捷徑,而是男人成大事的一些做事上的絕學,掌握了這些絕學,其實就是有了訣竅,也就是走了捷徑。
  • 《金剛經》:理解了這1句話,就掌握了金剛經的精髓
    《金剛經》是佛教的大乘經典,在佛教之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經中有雲「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即是說《金剛經》對於上根利器者,有立竿見影的作用。因為《金剛經》舍其繁絮,直指人心,故上根利器者一眼即明。
  • 佛教:讀懂《金剛經》中「無住生心」,就離開悟不遠了!
    《金剛經》是大乘般若部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同譯經家所翻譯的版本,全名略有不同。其中,尤以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版本, 在信眾當中流傳最廣。《金剛經》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與慧能祖師的弘揚不無關係。《壇經》中六祖說,他正是聽聞有人誦此經,才會有所感悟,進而發心求佛。
  • 王陽明:男人想要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
    以下就結合王陽明的人生智慧,分享五句話,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應該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悟透兩句,也能受用一生。第一句:欲成大事,勇而無謀是大忌眾所周知,王陽明不僅是心學宗師,也是一位百戰不殆的軍事家,而他的勝利靠的正是勇謀結合。
  • 明白了這句話,弄懂《金剛經》其實很容易!
    如果僅僅是作為一種文化研究,就無法「參」透裡面的含義。這是造成你無法弄懂《金剛經》最重要的原因。其實,作為般若部經的核心內容,金剛經裡的很多話,都指出了修行的真正要義。其中,有一句話,統攝了整部《金剛經》的內容。只要明白了這句話,弄懂《金剛經》其實很容易。這句話其實也是一個四句偈。
  • 受持讀誦《金剛經》,尤其是這3句話,功德無量
    又怎樣受持《金剛經》呢?「受」簡單的理解就是接受。當你了解了《金剛經》的內容,能夠認同其所講的道理,並且對此經文有信心,誠心誠意地去接受,這是受的意思。「持」是能夠持久地接受,在理解了《金剛經》之中的內容後,去反覆研讀、去品悟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之中有所反思,並且把《金剛經》真正應用在生活上。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先生認為:『善護念』三字代表了佛學最高的智慧,它的意思是要世人懂得照應自己的念頭,念頭要照應自己的思想。
  • 佛教: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思想,也是對正信佛法的誤解。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佛也是靠自身一步步的修行,由凡夫修成了世間大覺悟者,了通三世因果,具備無量大神通,不住輪迴,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神通,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一、定業不可轉佛門裡有句話叫: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什麼意思呢?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中最後一句話,是整個佛教的精華,讀得越多越好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精華所在,也是整個佛教思想的最精華部分,把這句話理解了,對整個佛教的思想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整部金剛經共五千多字,一共分為三十二品。而金剛經中的最後一句話,就藏在第三十二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