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講:「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心的本性是非心呢?因為在本性上,過去的心無法可得;現在的心無本體顏色相狀等,無法可得;未來的心尚未到來,也無法得到。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心的實有根本不成立。怎麼不成立呢?因為過去心已滅盡,未來心還沒有產生,它們都無有實體。既然未來心和過去心不是我,那麼現在心是我嗎?世人常說「活在當下」,認為現在是存在的,但這種說法也不合理。因為現在心可分為一秒一秒,一秒中又有許多細微的時間,剎那剎那在生滅,假如現在心是我,當它剎那消逝時,我豈不是也蕩然無存了?如果是這樣,那任何人都沒有我了。
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來進行分析,過去的時光已經徹底消失,它永遠也不會再回來。雖然有人認為,在超過光速的情況下,時間可以倒流,昔日可以重現,但這是不可能的。比如說,我們呀呀學語的童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管是光速也好,超光速也好,都不可能把我們送回從前,不存在的東西怎麼可能再出現呢?不可能的;所謂未來,是指將要發生的階段,對於現在而言,它尚未誕生,因而不可能在三千大千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存在。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可能存在的東西,只會是現在。過去、現在、未來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比如說,如果我們把今天白天劃分為現在,則今天白天之前的時間就屬於過去,之後的時間就屬於未來,現在的範疇內就有十二個小時;如果我們把這個月劃分為現在,則上個月就屬於過去,下個月就屬於未來,這個現在,就有整整一個月;如果我們把今年劃分為現在,則去年就屬於過去,明年屬於未來,這個現在就有三百六十五天……現在到底有多長呢?有人認為,真正的現在,就是當下的一剎那。不過,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分細,去觀察現在的一剎那,會發現事實並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當時間被切到最小的單位時,就像分解物質所遇到的情形一樣,假如再分,時間就沒有了。
為什麼沒有了呢?因為時間的長度本來就是有限的,而不是無窮無盡的,總有一個時候,時間會被分解完。關於這一點,雖然不同的人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時間是永遠切不完的;有人認為,時間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就不能再分了,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時間在劃分的過程中,只會越切越短,而不可能越來越長,既然如此,又怎麼會分不完呢?肯定會被分完的。還有,憑什麼說時間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就不能再分了呢?誰能這樣規定呢?
眾生大多執著未來、現在、過去的心是我,但從三時心的角度來觀察,《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都不可得,又如何成立為我呢?或者從時間的本體來觀察,《中觀四百論》云:「過去若過去,如何成過去?過去不過去,如何成過去?」意思是說,「過去」若有實體,可以分析過去時究竟過去了還是沒有過去?若已經過去了,不復存在了,就失壞了「過去」的實有;若沒有過去,就失壞了「過去」的法相,又如何能成為「過去」呢?因此過去根本不存在,同理可推,現在、未來也不存在,既然如此,依於三時的我又在哪裡呢?
《華嚴經》中云:「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薩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眾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一切世間不可得、有為無為不可得。」可見,不同經典宣說的道理一模一樣,也即從真正本體的角度來講,一切萬法皆了不可得,所以也就難見、無悟、無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