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的臨床表現

2020-12-19 騰訊網

1.嬰兒腸套疊

1

腹痛(哭鬧)

腹痛為腸套疊出現最早且最主要的症狀,而哭鬧則為嬰兒腹痛特有的表現,以突發、劇烈、節律性的哭鬧為特徵。

原本很健康的嬰兒忽然哭鬧不安,面色蒼白,緊握雙拳,屈膝縮腹,手足亂動,拒食拒奶,發作持續3~5分鐘而後自行緩解。間隔10~20分鐘,重新發作。

這種陣發性哭鬧是由於腸蠕動將套入腸段向前推進,腸繫膜被牽拉,腸套鞘部產生強烈收縮而引起的劇烈腹痛,當蠕動波過後,病兒即轉為安靜。隨著緩解期逐漸縮短,患兒漸漸地精神萎靡,嗜睡,隨後進入休克狀態,而哭鬧、腹痛反不明顯。

2

嘔吐

腸套疊早期症狀之一,腹痛發作後不久就發生嘔吐,初為乳汁乳塊或食物殘渣,以後帶有膽汁,晚期則吐糞便樣液體。早期嘔吐系因腸繫膜被強烈牽拉,導致神經反射性嘔吐,晚期則由腸梗阻引起。

3

便血

便血為腸套疊特徵性表現,便血多發生於疾病開始的8~12小時,典型的血便是紅果醬樣粘液血便,也可有鮮血便或膿血便,幾小時後又可以重複排出幾次。縱使家長忽視了嬰兒的哭鬧和嘔吐,但在發生血便時一定會來醫院求治。

一部分患兒來院就診時尚未便血,肛門指檢時可發現指套上染有果醬色粘液。出血是由於腸套疊時,腸繫膜被牽入嵌閉於套入部的腸壁間,發生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黏膜滲血,與腸粘液、糞便混合面形成暗紅色膠凍樣液體。

4

腹部腫物

腹部觸及腫物是有意義的診斷。腫物多位於右上腹或中上腹,實性、光滑、稍可移動,並有壓痛。隨病情進展,腫物變長,沿結腸框分布,呈臘腸狀。

多數病兒由於迴腸末端及盲腸套入結腸內,右下腹比較鬆軟而有空虛感。嚴重者套入部達直腸,肛門直診可觸及子宮頸樣物,偶見腫物從肛門脫出。一旦腸管有壞死傾向,腹脹加重,腹肌緊張,腫物常觸診不清。

5

全身情況

病程早期,病兒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僅表現為面色蒼白,精神欠佳。晚期精神萎靡、表情呆鈍、嗜睡、脫水、發熱,甚至有休克、腹膜炎徵象。

2.兒童腸套疊

多為繼發性,病程較緩慢,呈亞急性不全性腸梗阻。可有反覆發作的病史,發生腸套疊後也可自行復位。主要表現為腹痛,偶有嘔吐,少有血便,腹壁薄者可觸及腹部腫物。

相關焦點

  • 嬰兒腸套疊怎麼治療 嬰兒腸套疊怎麼治療後的飲食問題
    ③小腸型腸套疊以手術治療為宜。腸套疊的症狀1.腹痛腸套疊的主要症狀。以典型的痙攣性腹痛就診者為90%以上。腹痛突然發生,陣發性疼痛。患兒表現為突然性劇烈哭鬧、尖叫,面色蒼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於數分鐘內平靜,短時間隔後再次發作。間歇期內,神志自如。
  • 幼兒腸套疊的常見症狀和表現?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腸套疊佔腸梗阻的15%~20%。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於成人。絕大數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內套入,逆性套疊較罕見,不及總例數的10%。
  • 好多寶寶最近腸套疊
    第一次手術是4月11日晚上做的,14日晚上,醫生為她做了第二次手術,兩次手術都是為了治療腸套疊。  打完預防針,孩子腸套疊?  小茜的母親王女士告訴記者,8日下午3時許,她帶女兒到東鄉縣疾控中心打預防針,按照省免疫規劃要求,東鄉縣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員給小茜打了百白破疫苗。打完針後,小茜就出現異常反應,開始嘔吐,只要一吃東西就吐。
  • 寶寶哭鬧不止,很可能是腸套疊在搗鬼
    ,在急診就診後,確診為腸套疊。一、什麼是腸套疊呢?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管內,典型的症狀為腹痛,黏液膿血便和腹部腫塊,可分為原發性腸套疊(也就是指腸壁無明顯病理改變下發生的,這種情況以兒童最為多見),其次為繼發性,腸套疊(這種情況指的是繼發於腸壁或腸外的病理改變而引起的,此時多見於成人和年長兒童)。
  • 腸套疊是怎麼回事?哪些症狀要注意?
    腸套疊是怎麼造成的呢?腸套疊可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腸套疊發生於無病理變化的腸管,多發生於小兒。腸套疊會有什麼樣的危險?腸套疊的診斷具有時間性,延誤診斷及治療,常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寶寶發生腸套疊以後,要立即送醫院治療。否則,便會貽誤病情,被套疊部分的腸壁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使腸壁發生環死、穿孔,導致腹膜炎,甚至死亡。哪些症狀我們要懷疑寶寶得了腸套疊?
  • 氣溫忽上忽下,腸套疊患兒增多
    金山網訊 天氣忽冷忽熱之時,正是小兒腸套疊的高發期。近日,到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腸套疊患兒明顯增多,僅10月20日就收治了4例。醫生提醒,孩子陣發性腹痛哭鬧伴嘔吐、血便、腹部包塊等症狀,需警惕腸套疊可能,只要就診及時,90%以上的患兒可經非手術治療復位。
  • 健康「腸套疊」須早發現早治療
    連日來,省兒童醫院普外一科就收治了好幾例小兒腸套疊的患兒。據該醫院普外科主任周小漁教授介紹,小兒腸套疊多發於春末夏初,秋、冬兩季次之。其主要臨床表現有:腹痛、嘔吐、血便、腹部腫塊及其他全身症狀,病後6-12小時一般會出現大便帶血。
  • 便血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及診斷
    上消化道的疾病:1、小腸疾病:腸傷寒、腸結核、Crohn病、腸套疊等;2、結腸疾病:急性細菌性菌痢、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結腸息肉等;3、直腸肛管疾病:直腸肛管損傷、非特異性直腸炎、痔瘡、肛裂、肛瘻等;4、血管疾病:血管瘤、毛細血管擴長症、靜脈曲張等。上消化道疾病:主要指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根據出血量多少可表現為黑便和便血。
  • 濰坊市中醫院專家助力8月齡寶寶擺脫腸套疊
    2治療經過患兒入院後立即給予空氣灌腸一次,灌腸過程中發現腸套疊套頭不能移動,小腸不能充氣,複查彩超,見腸套疊仍存在,並能明確腸重複畸形位於套疊區域,考慮腸套疊為腸重複畸形引起,為繼發性腸套疊。腸套疊是小兒外科常見急腹症,空氣灌腸整復失敗後,若不及時進行手術,則腸管極易缺血壞死,該患兒具有絕對手術指徵,必須急症手術。
  • 孩子哭鬧老不停,兇手竟然是「腸套疊」
    我讓他趕緊帶孩子過來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到醫院後我給孩子做了體格檢查,口腔無皰疹,無鵝口瘡,心肺沒發現異常,腹部稍脹,因為一直哭鬧,腹部觸診不滿意,也沒看到有腹股溝疝氣的表現,綜合孩子的情況,考慮造成孩子不適的位置在腹部,所以我還是建議讓孩子去做個腹部的B超和查個大便常規。
  • 急性腸套疊,很兇險
    □記者 魏國劍  閱讀提示  隨著天氣變熱,腸套疊又迎來了高發期。腸套疊是嬰幼兒特有的一種常見病,成人幾乎不患此病。  當天夜裡轉到市區醫院,經彩超等儀器檢查,渺渺被確診為腸套疊並腸壞死、感染性休克,需立即手術,並進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療。醫生說,如果再晚些確診、治療,孩子可能有生命危險。  B  肥胖健康孩子易得此病  「春季小兒腸套疊的發病率較高,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腸套疊而來醫院就診的小患者每天都有10來例。」
  • 小兒腸套疊的症狀與護理方式
    >小兒腸套疊的症狀與護理方式  在門診,碰到父母帶著陣發性啼哭及嘔吐的小寶寶來看診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寶寶的消化道有病了。當經過問診及檢查後,即使不像腸套疊,我們還是要一再叮嚀患兒父母,回家要觀察注意一些事項,只因腸套疊是一個令醫師、父母都輕視不得的疾病,它的診斷及治療具有時間性,延誤診斷及治療,常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 2個月-2歲寶寶陣發性哭吵當心腸套疊
    腸套疊一般在夏秋季節比較多發,4~10個月的嬰兒發病率最高,2歲以後很少發病,以陣發性哭鬧、腹部摸到包塊、血便為顯著特點,有些人還可能出現嘔吐。寶寶腹痛,因為不會講述,臨床上可表現為突然發生哭鬧、屈腿、面色蒼白,腹痛緩解時仍可玩嬉或入睡。病初時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後排出含血和黏液的糞便,像果醬樣。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後4~12小時,會出現帶有特徵性的果醬樣大便。
  • 這些症狀可能是腸套疊,可導致腸道壞死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發病表現 小兒腸套疊分為嬰兒腸套疊(1 歲以內者)和兒童腸套疊,其中嬰兒腸套疊較為多見 較大的兒童:常見於亞急性和慢性腸套疊。 症狀表現:兒童腸套疊臨床症狀與嬰兒腸套疊相比,較為不典型。 發病特點:兒童腸套疊起病較為緩慢,患兒有陣發性腹痛,但是發作間歇期比嬰兒長,嘔吐也比較少見。
  • 小兒無故哭鬧當心腸套疊 專家:4至10個月寶寶易發
    醫生聽了老婆婆的描述,再看珍珍的情況和腸套疊很相似,檢查發現果然是腸套疊。  當老婆婆帶珍珍做完檢查回診室後,珍珍又哭了起來,老婆婆拿出手裡的奶瓶給珍珍餵奶哄她,被醫生看到立即制止。醫生介紹說,珍珍是腸套疊,非常危險,必須馬上住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不能吃任何東西。
  • 什麼是腸套疊?
    1、最近這兩周內,竟然檢查出四個小朋友發生腸套疊了,不知為什麼最近腸套疊這麼高發?以前好多年都很少見的。而且都是症狀很不典型的,比較容易漏診的。2、而且令人奇怪的是書上寫了腸套疊的好發年齡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而最近發生腸套疊的孩子年齡都在3-4歲。3、而且最近孩子發生腸套疊的症狀都是肚子痛,緊接著就嘔吐。
  • 兩歲以下孩子 最容易得腸套疊
    經檢查,確診是「腸套疊」。因為發病時間太久,無法高壓灌腸復位,只好緊急進行手術復位,所幸腸管尚未壞死,術後孩子恢復良好。  腸套疊,顧名思義是一部分腸管套入鄰近另一部分的腸管之中,其發生率佔嬰幼兒腸梗阻的首位,多見於兩歲以下小孩(約佔到80%),其中6至12個月大的寶寶佔到半數,而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兩倍。  嬰幼兒為什麼容易發生腸套疊呢?這與他們的解剖生理特點有關。
  • 四招教您預防腸套疊!
    我們如何判別腸套疊呢? 小兒腸套疊的典型表現為陣發腹痛、嘔吐、血便和腹部腫塊四聯徵及全身情況改變。 1、腹痛是腸套疊的主要症狀。以典型的痙攣性腹痛就診者為主。一般腹痛突然發生,陣發性疼痛。患兒表現為突然性劇烈哭鬧、尖叫,面色蒼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於數分鐘內平靜,短時間隔後再次發作。未發作時,神志自如。 2、嘔吐為腸套疊的早期症狀。
  • 寶寶出現頻繁哭鬧、嘔吐時,需警惕腸套疊
    在兒科門急診,兒科醫生經常可以接診到因頻繁哭鬧、嘔吐來就診的寶寶,醫生除了問診及查體外,一般情況下,還會讓寶寶做胃腸道超聲檢查以排除腸套疊。腸套疊多發生於1~2歲的寶寶,以4~10個月的嬰兒多見,也是嬰兒期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需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 簡單來談談腸套疊
    腸套疊如今孩子出現腸套疊這個疾病很普遍,而導致這個疾病出現的原因多數是飲食過量或者是運動過度而引起的。今天就來談談兒童腸套疊的症狀。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出現腸套疊,一般症狀是腹部疼痛,孩子會不斷哭鬧,會有陣發的腸絞痛,面部皮膚蒼白,不想要吃東西等,出現了這些情況的孩子,寶媽要多注意,帶著寶寶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這樣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