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兒腸套疊
1
腹痛(哭鬧)
腹痛為腸套疊出現最早且最主要的症狀,而哭鬧則為嬰兒腹痛特有的表現,以突發、劇烈、節律性的哭鬧為特徵。
原本很健康的嬰兒忽然哭鬧不安,面色蒼白,緊握雙拳,屈膝縮腹,手足亂動,拒食拒奶,發作持續3~5分鐘而後自行緩解。間隔10~20分鐘,重新發作。
這種陣發性哭鬧是由於腸蠕動將套入腸段向前推進,腸繫膜被牽拉,腸套鞘部產生強烈收縮而引起的劇烈腹痛,當蠕動波過後,病兒即轉為安靜。隨著緩解期逐漸縮短,患兒漸漸地精神萎靡,嗜睡,隨後進入休克狀態,而哭鬧、腹痛反不明顯。
2
嘔吐
腸套疊早期症狀之一,腹痛發作後不久就發生嘔吐,初為乳汁乳塊或食物殘渣,以後帶有膽汁,晚期則吐糞便樣液體。早期嘔吐系因腸繫膜被強烈牽拉,導致神經反射性嘔吐,晚期則由腸梗阻引起。
3
便血
便血為腸套疊特徵性表現,便血多發生於疾病開始的8~12小時,典型的血便是紅果醬樣粘液血便,也可有鮮血便或膿血便,幾小時後又可以重複排出幾次。縱使家長忽視了嬰兒的哭鬧和嘔吐,但在發生血便時一定會來醫院求治。
一部分患兒來院就診時尚未便血,肛門指檢時可發現指套上染有果醬色粘液。出血是由於腸套疊時,腸繫膜被牽入嵌閉於套入部的腸壁間,發生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黏膜滲血,與腸粘液、糞便混合面形成暗紅色膠凍樣液體。
4
腹部腫物
腹部觸及腫物是有意義的診斷。腫物多位於右上腹或中上腹,實性、光滑、稍可移動,並有壓痛。隨病情進展,腫物變長,沿結腸框分布,呈臘腸狀。
多數病兒由於迴腸末端及盲腸套入結腸內,右下腹比較鬆軟而有空虛感。嚴重者套入部達直腸,肛門直診可觸及子宮頸樣物,偶見腫物從肛門脫出。一旦腸管有壞死傾向,腹脹加重,腹肌緊張,腫物常觸診不清。
5
全身情況
病程早期,病兒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僅表現為面色蒼白,精神欠佳。晚期精神萎靡、表情呆鈍、嗜睡、脫水、發熱,甚至有休克、腹膜炎徵象。
2.兒童腸套疊
多為繼發性,病程較緩慢,呈亞急性不全性腸梗阻。可有反覆發作的病史,發生腸套疊後也可自行復位。主要表現為腹痛,偶有嘔吐,少有血便,腹壁薄者可觸及腹部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