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媽媽火了,憑藉一己之力衝上熱搜,引起幾十萬網友激烈討論。
原來,這位媽媽為了監視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是否按時看書,在家裡裝上了雲臺攝像頭,通過手機隨時查看女兒是否在看書,坐姿是否端正,還冷不丁通過攝像頭的對講功能喊話,「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啊?怎麼又在看動畫片!」等等。
網友一下子炸了,紛紛表示:這簡直是太太太太恐怖了!!!
這位媽媽的行為之所以可以引發如此大的爭議,是因為這一行為在社會上並不少見,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這種行為是理所應當。
01、控制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誤區
臺灣有一部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後一天》,講述了一位母親監控女兒,最終釀成悲劇的故事。
美麗乖巧的學霸,卻在一個平凡的夜晚,當著全家人的面,平靜地縱身一躍,從自家30多層的陽臺跳樓自殺。
這是臺灣教育片《茉莉的最後一天》中的情節,茉莉是一個集美麗聰慧乖巧於一身的女孩兒,剛剛以年級第一的成績考入重點高中,自殺這天,她的語文剛剛考了年級第一,她的爸爸、媽媽、妹妹、老師我沒有察覺出她有任何的異常。
然而這一切都要從她的媽媽說起。茉莉的媽媽是個留美碩士,放棄做大學教授的機會,在家做了全職主婦,她一心想把茉莉培養成最優秀的孩子,為了監督茉莉的學習,她甚至在房間的各個角落裡裝上監控,以便了解茉莉的一舉一動。她本以為自己是最了解女兒的人,也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優秀的女兒,仿佛那是自己的一塊獎牌。
然而,她不知道,女兒早已對這種監視厭惡透頂。她逼迫女兒學數學,因為想讓女兒長大後學習金融或物理,但女兒自己喜歡的卻是寫作,但在她眼裡,那是不能被允許的。心情壓抑的茉莉甚至患了抑鬱症,手腕上留下了自己一次次的割痕,她偷偷去看心理醫生,卻也無法解決問題。她偷偷寫小說,卻被媽媽說是「沒出息」,最後,她在一個平常的夜晚,離開了這個令她極其壓抑的世界。而當母親最後通過一系列高科技讀取女兒生前的記憶,並最終了解了女兒毫無徵兆自殺的原因時,她才恍然大悟,原來殺死女兒的兇手竟是自己。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茉莉面對母親的控制,無力反抗,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而父母用無法倒流的時間,甚至是一生的懺悔,為他們的控制欲「買單」。
一個家庭就這樣走上了悲劇的路途,再也無法回頭。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像茉莉一樣的孩子正活在父母的監控之下?
02、科技的進步和父母的控制欲正在加劇侵蝕孩子的隱私
在抖音上有一個小朋友分享了他的爸爸媽媽在他的房間安裝監控的經歷,沒想到,在評論中有很多人分享了他們同樣的遭遇:
「我爸媽也在我房間安裝了監視器」
「我屋也有,關鍵是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裝的。」
發現的瞬間「感覺所有舉動被惡鬼盯著,寒毛倒立,害怕恐懼」
「被監視的生活,你是怎麼做到不崩潰的」
「真的很壓抑」
「真的沒有一點隱私」
「以前抑鬱了」
「這個監控可以說話的時候嚇一跳」
「我媽說未成年之前她都是我的監護人,她有權力(監視我)。」
南京江北新區一個14歲的小男孩因為忍受不了父母在自己房間安裝監控而選擇報警,父親卻說:「我怎麼監控你了,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一次抽樣調查顯示,422個家庭有33個家庭為了監督孩子寫作業而專門安了監控攝像頭,這個數字簡直太令人吃驚。
不僅在家裡,孩子們在學校也要被監視。
通過監控可以隨時查看每個孩子在學校的每一秒的動態。
甚至可以查看每個孩子的面部表情,是否有看黑板或走神,老師和家長都可以實時觀看。
在家被父母監控,在學校被老師監控,孩子們已經逐漸喪失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翻看我們的日記本,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想著長大後我們一定不要成為翻看孩子日記本的父母。
時代真的變了,科技日新月異。如今,我們不再翻看孩子日記本了,我們「裝監控」。
在被父母監控的過程中,極少數孩子選擇報警反抗,甚至走向極端,但大多數孩子卻只能默默忍受著父母的監視,或者無奈地在網際網路上向陌生人求助。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父母越來越熱衷於監視孩子,這看似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實質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要麼變得乖巧順從,喪失自己的主見和個性,在以後的日子中也很難走向人格獨立,無法很好地獨自面對生活。要麼,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學會說謊,甚至極其叛逆。
03、不要讓你的控制,讓孩子一生痛苦,讓家庭陷入悲劇
2011年發生過一個轟動一時的案件,一位叫詹妮弗的華裔女孩僱了三個人,夜間潛入她家,企圖謀殺自己的父母。母親當場死亡,父親所幸逃過一劫,妹妹也因為目睹了這一悲劇患上抑鬱症。
而這一切都源於不滿父母對自己過高的要求和控制。
英國劍橋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社會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小時候被父母過多控制、幹涉隱私的孩子,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或者走向極端,幸福指數比一般孩子低。
研究人員還表示,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太強,產生的負面影響堪比喪親!父母把控制欲這隻隱形的手伸向哪裡,孩子一生都將在哪裡體驗痛苦。
世界上有很多種愛都是走向團聚的,但只有一種愛是走向分離: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先孩子而生,也會先孩子走向死亡,父母永遠無法通過傳授自己的經驗和意志幫助孩子度過一生。
每一個孩子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跟父母一樣平等的個體。如果父母不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來尊重,他們也將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他們的孩子。
正如茉莉的母親,她以為每天監視著茉莉的一舉一動便可以了解女兒,糾正女兒的「錯誤」行為,甚至把這個理解為對女兒愛,殊不知,女兒不是她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尊重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才是對孩子更好的愛。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說道:「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若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讓孩子童年貧瘠,又讓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生命中最深厚的緣份,只在這漸行漸遠中才趨於真實。不要讓你的控制,讓孩子一生痛苦,讓家庭陷入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