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取消論文「硬槓槓」是研究生教育分層分類發展的必然

2020-08-08 光明網

作者:肖羅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公布多項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陳規等舉措,引發眾多關注。

研究生究竟要不要發論文,這是一個討論多年的老問題。老問題重新被關注,不是老調重彈,而是形勢所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飛速發展。2000年全國錄取研究生總數為10.3萬,而根據前不久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消息,2019年,我國在學研究生數達到300萬,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規模達到110萬。

數量的急劇增加,帶來的是研究生教育領域、地域的不斷擴大和研究生培養類別的增多。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主要向國家戰略和民生領域急需的相關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傾斜,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傾斜。此外,專碩近年來以更大的加速度擴招,過去被認為小眾、不被看好、低人一等的態勢已然逆轉,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2017年以來,專碩報考佔比首次超過學碩,並且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重點大學,適度壓縮學術型碩士規模,擴大專業碩士規模,已經逐漸成為趨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評價機制也必然發生轉變,研究生發表論文才能畢業拿到學位的陳規,顯然已經不適應各色各類尤其是專業碩士的培養方向。一般而言,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學術卓越,而專業學位研究生要以服務國家、社會需求為方向。顯然,發表論文,很難說是服務國家、社會需求的最好的或者唯一的方式。

也因此,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中國傳媒大學破除論文與學位掛鈎的陳規,並推行建立多元立體的導師評價標準體系,正是研究生教育分層分類培養的必然舉措。

當然,研究生免發論文,絕不是不再重視學術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在研究生培養改革中,推行分等級的基本文獻閱讀制度,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設立「學術寫作」必修課,對於高質量學術論文的發表予以獎勵,規範學位論文工作要求,強化論文過程評價,明確學碩生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不少於1小時等等,都是在分層分類思想指導下,堅持底線要求,以獎勵代替「一刀切」規定,為學生賦能,真正提高論文水平和學術質量的切實舉措。

在當前和今後的研究生培養中,要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注重分類培養、開放合作,培養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更需要針對不同學位類型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大膽改革陳規,創新體制機制,引導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青年學者)

相關焦點

  • 取消論文「硬槓槓」是研究生教育創新之舉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公布多項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陳規等舉措,引發眾多關注。研究生究竟要不要發論文,這是一個討論多年的老問題。老問題重新被關注,不是老調重彈,而是形勢所迫。
  • 研究生,要不要發論文?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公布多項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陳規等舉措,引發眾多關注。研究生究竟要不要發論文,這是一個討論多年的老問題。老問題重新被關注,不是老調重彈,而是形勢所迫。
  • 光明時評: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瑟瑟發抖嗎?
    其實,2010年起,教育部就正式開展了全國博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抽檢比例逐年提高,至2014年已達到10%左右的要求。2014年國家還出臺了兩份文件:《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 號)。
  • 研究生被退學:杜絕只是看起來「嚴」,應從「研」出發
    中國傳媒大學破除論文與學位掛鈎的陳規,並推行建立多元立體的導師評價標準體系,正是研究生教育分層分類培養的必然舉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評價機制也必然發生轉變,研究生發表論文才能畢業拿到學位的陳規,顯然已經不適應各類尤其是專業碩士的培養方向。當然,研究生免發論文,絕不意味著不再重視學術研究。
  • 熊丙奇:研究生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該由誰取消
    作者:熊丙奇  最近,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的規定,再次引發關注。據澎湃新聞網報導,10月24日,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時,委員蔡昉建議,「立即糾正大學發展中的一個錯誤導向,取消對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這是一個不恰當的規定」。
  • 光明時評:新聞傳播學科改革向何處去
    作者:黃典林近來一段時間,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話題始終熱度不減。先是月初,中國傳媒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公布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舉措,幾乎囊括了研究生教育的各個主要環節和構成要素。就在最近,清華大學宣布新聞與傳播學科率先啟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探索增進中國國際傳播全球話語權與影響力的有效路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發展,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的人才支撐。
  • 教育時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為何不硬?
    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職業分化愈來愈細,社會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專業學位教育以其獨有的職業性、複合性、應用性的特徵逐漸為社會各界所認可。自國家推出全日制專業碩士,專業碩士開始面向應屆畢業生招生以來,本是一片光明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卻頻遭冷遇,為什麼大家在專業碩士的門檻猶豫卻又不敢跨進?
  • 《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 從研究生教育大...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教育部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介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十大專項行動」有關情況,一幅關於研究生教育的藍圖正在鋪開——「到2025年,基本建成規模結構更加優化、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需求貢獻卓著、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
  • 研究生教育關鍵在高質量(人民時評)
    研究生教育關鍵在高質量(人民時評)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培養單位切實將發展重點聚焦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內涵發展上來    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格局來看,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學、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是當前我國廣大研究生培養單位面臨的重要任務。
  • 教育時評:外國人就必然能夠教英語?
    教育時評:外國人就必然能夠教英語?
  • 政協委員馮俊:取消研究生論文發表刊物要求
    而能否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以及發表的數量,也已成為中國高等學府裡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命根。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不了規定數量的論文,學位拿不到、職稱評不上、項目結不了題。這種以刊物名氣評定學術論文質量的評定標準,是正常的嗎?
  • 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深入貫徹分類分層的技能...
    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深入貫徹分類分層的技能人才評價體制機制改革技能評價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技能人才開發工作中發揮「指揮棒」作用,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管理、提升技能人力資本質量的前提,並對一線的創新創業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 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率先出招!延長博士學制、免發論文等成為關鍵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官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舉措,自2021級起,該校將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基本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同時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
  • 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碩士就沒了緊箍咒?
    幾載研究生,埋首寫論文。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中國傳媒大學取消了。改革呼應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經過多年發展,研究生在學人數今年預計突破300萬。衡量研究生的學術水平是一個技術活。當去掉了論文這個硬指標,碩士生的培養會放水麼?
  • 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場「地震式」改革
    就在最近,清華大學宣布新聞與傳播學科率先啟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探索提高中國國際傳播全球話語權與影響力的有效路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發展,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光明日報談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用最強大腦為創新驅動蓄能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基礎布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00萬人,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踐行著「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雙重使命。
  • 光明日報談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用最強大腦為創新驅動蓄能
    他們身後,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從小到大、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不平凡歷程。數據顯示,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00萬人。70餘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踐行著「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的雙重使命,快速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用「最強大腦」提速,為創新驅動蓄能。
  • 論文英語等不再是「硬槓槓」
    打破多項限制、論文英語計算機不做必備條件、破除終身制(全文)今天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該《意見》快跟小編一起看看英語、計算機不再作為「硬槓槓」過去存在的問題:過去,職稱評價標準存在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問題,並把職稱外語考試、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考試作為職稱評審的硬槓槓,造成了評審標準的「
  • 分層分類開展警示教育
    10月13日,記者從西寧市紀委監委了解到,今年以來,西寧市採取「分層分類+精準施策」模式,有針對性地組織不同領域、不同級別、不同崗位的黨員幹部開展精準化警示教育,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進一步提高警示教育貼近性、震撼力。
  • 取消本科生發表論文制度,這個可以有
    10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時,委員蔡昉建議,「立即糾正大學發展中的一個錯誤導向,取消對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這是一個不恰當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