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西湖龍井尚未採摘,市面上的新茶都是哪來的?檢察官變身檢「茶」官開展監督
在逐漸回暖的春季,對於愛喝茶的上海人來說,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龍井茶莫過於眾多茶品中不錯的選擇,捧一杯清茶在手,最是舒心愜意。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簡稱上海鐵檢院)公益訴訟部在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西湖龍井茶在春節後陸續上市,三月前後,打著「2019年西湖龍井新茶」茶標的茶葉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但杭州地區受「流浪太陽」的影響,今年的西湖龍井尚未採摘,那市場上如此大規模的西湖龍井新茶來自哪裡?帶著這樣的疑惑,上海鐵檢院公益訴訟部前往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簡稱產業協會)開展調研,詳細了解西湖龍井茶的保護規範、要求和相關數據資料等情況。
產業協會於2011年6月註冊「西湖龍井」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並對標識和包裝進行統一管理。據產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西湖龍井的種植茶園共2.6萬畝,每年的產量在400噸左右。根據《「西湖龍井」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正宗的西湖龍井應符合以下條件:
1、生產地域範圍為杭州市政府劃定的168平方公裡的西湖龍井茶保護基地;
2、成品茶特級茶長度在1.5-2.0cm之間,一、二級茶長度在2.0-2.3cm之間;
3、茶種必須選用龍井群體種。
產業協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此時,都是西湖龍井即將上市的季節,今年的西湖龍井由於受長期雨水天氣的影響,上市時間在三月底四月初。消費者在購買西湖龍井茶時,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查看西湖龍井茶的「身份證」,即外包裝上的防偽標識,當年西湖龍井茶的產量多少就有多少防偽標識。協會會對整個過程進行等量控制和管理。
圖說:西湖龍井防偽標誌。上海鐵檢院供圖
防偽標識主要有茶農標和銷售標兩種,標識上印有網址、查詢電話、商標圖案、序列號、重量、防偽碼和二維碼等內容,通過手機掃碼、電話查詢、網址查詢的方式都可以查驗西湖龍井茶的真偽。如果是直接向茶農購買,銷售時會直接將防偽標識貼在外包裝上;如果是購買散裝茶,可要求商家出具茶農用防偽標識(茶農標);如果是購買罐裝茶,外包裝上應當有銷售用防偽標識(銷售標)。
圖說:防偽查詢系統。上海鐵檢院供圖
在搜集相關資料後,上海鐵檢院公益訴訟部主動出擊,趕在今年西湖龍井茶上市前先後走訪了上海火車站、虹橋站、南站及鐵路相關農貿市場等地,通過查看茶葉外觀標識、宣傳手冊等方式,對商鋪銷售西湖龍井茶的情況進行了線索排摸和核實。經調查發現,市場上多家商鋪在銷售西湖龍井茶時,不能出具相關許可合同及防偽標識,貨架上擺放各式各樣印有「西湖龍井」字樣的外包裝盒逃避監管,西湖龍井茶存在以陳充新、以假充真等問題。該種行為剝奪了消費者對西湖龍井茶的知情權、選擇權,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危害社會公共利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進一步規範市場管理,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廣大消費者能夠買到正宗的西湖龍井茶,同時也為了保護西湖龍井茶的聲譽及茶農、茶商的利益。下一步,上海鐵檢院公益訴訟部將充分履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能,針對發現的西湖龍井茶銷售亂象開展深入調查,繼續梳理火車站、農貿市場內等商鋪在銷售食品中存在的問題,並對相關監管機構開展調查,找出問題根源。
圖說:西湖龍井證明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上海鐵檢院供圖
公益訴訟關乎每一位老百姓,上海鐵檢院自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始終關注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食藥品安全領域持續發力,辦理了銷售假冒「陽澄湖」大閘蟹等公益訴訟案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消費者如果購買到假冒的西湖龍井茶或者其他食品,可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或通過民事訴訟進行維權,也可將相關線索向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