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母嬰店一般都有兩到三個店員在上班,有的負責收銀、有的負責導購、還有的負責為寶寶推拿洗澡。
配圖來源百度視頻
導購店員:「孩子腳怎麼了?」
收銀店員「哎呀!這孩子好造孽(我們這裡指看著心疼)。」
她很無所謂的回:「打的石膏,你們幫我給她把頭髮推(剪)成光頭。」說著指著懷裡的小妹妹。
母嬰店員看著腿上的石膏:「這樣很熱吧!」
她回:「還好,平時在家都開著空調,也沒有多熱。」
聽著聲音怎會如此熟悉,身高也很熟悉(在初中班上她永遠都是站在隊列的最前排),回身看見是記憶中的臉。
多年不見的初中同學,記憶中的小可愛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只見身穿一條頸部荷葉邊,藍色蓬蓬短袖,收腰齊小腿連衣裙。扎著高馬尾,頭髮發黑帶點自然卷,顯得有點鬆散。初中時小巧的眉眼張開了又或因為生孩子的緣故臉更顯得圓潤;圓圓的眼睛笑起來像帶星星;臉頰上笑起來有酒窩像是裝滿了蜜;聲音也依然可愛,不是發嗲是孩子樣的純真;身高依然不高,但較初中時還是長了些,或許是因為穿了跟鞋的緣故。
綠豆糕色的腰凳拴在腰前,她的女兒正坐在上面,後腦勺稍微動一下也能撞到她下巴,是個可愛的女孩兒,看起來比我兒子大些。女孩兒雙腳都打著石膏,穿著粉色帶圖案的T恤,頭髮有些長,也正是長了才要剪掉。兩隻腳就像裝到特定的罐子裡一樣,這樣一條笨重的石膏褲子,想要動一下是完全沒可能的。褲腰的位子是罈子的口,好像肚子以上是從罈子口裡長[zhǎng]出來的,光看著就挺難受。
我驚呼般叫她名字 「琳琳」。她就這樣望著我沒有叫我名字,也許是沒有想起來。我就站在店門口,搖搖車的旁邊,看著我家寶寶開心地坐在車上指手畫腳。
聽見了之前她和店員的對話,我也經不住好奇的問: 「怎麼還打上石膏了,是摔折了嗎?」
琳琳很樂觀的告訴我:「先前骨頭沒有發育好,需要上石膏讓骨頭長好。」
我抱著疑問,打石膏不可能三兩周就好接著問:「寶寶多大了?這個需要治療多久?」
她麻木的向我闡述一個事實:「女兒現在一歲八個月大,石膏現在已經打了5個多月了,過幾天就要去上支架,支架也要上五六個月,然後慢慢的再學站立、走路。」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現在一歲八個月了,上完支架就是兩歲多。別的孩子都能在幼兒園跑跳自如,她的孩子才剛剛開始一歲時就該完成的站立。
我表示不解,每個孩子出生後醫生都會讓你三個月體檢一次,「早治療的話會不會好的快些?而且孩子出生不是都會體檢的哇!」
她有些難為情的講:「孩子出生就沒有體檢過,我們當時是在雲南幹工地,小鎮距離醫院很遠。我在孩子一歲學走之前發現孩子一隻腳長於另一隻腳。一些年長的老人兒告訴我這是正常的,孩子剛學走都不太穩,我也沒有經驗就一直拖著。直到孩子都會走了,腿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明顯了,右腿都是被左腿拖著走使不上勁,才說動她爸帶孩子好好檢查。「
哽咽了下隨即又接著說:」剛好孩子的爺爺過世,需要回家呆一陣兒,老家到醫院也更方便些,就帶孩子到縣城的醫院做檢查。可能對於結果有過預期,所以醫生告訴我們,孩子的腿有先天問題也沒有多麼意外,想著既然有問題就治療。可縣醫院醫生告訴我們,由於設備關係他們治不了,得去重慶的醫院醫治。醫生說我們孩子由於發現及治療都晚,所以幾個月的治療周期增加一倍需要治療一年時間。而且以後如果發育不好腿還是有可能出問題,也沒有辦法只有治療看效果,再有問題還接著治。」
我也問了她:「那孩子坐那麼長時間不是挺難受,沒哭嗎?」
她表現更淡然了回答說:「還好習慣了就好了,在家待的時間會比較多,也都是躺在床上或趴在床上。」,聽她講後我就不由想到自己,幸好當時我從懷孕開始該做的檢查都做了。
與孩子健康有關的問題都是大問題,家長們都要重視起來。在能治時儘早接受治療,早點恢復健康,歸還孩子自由幸福的童年。別把小病拖成大病不然一切都晚了,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孩子的一生都將被你毀掉。你再多悔恨的淚水也換不回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