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商法》實施 不會英文都別想做代購和微商了?

2020-12-12 浙報融媒體

2019-01-02 18:15 | 北京青年報、溫州新聞客戶端

2013年,根據全國人大十二屆常委會立法規劃,財經委牽頭國務院12個部門組成了起草組。

根據立法法,我們國家的法律一般都是經過三審,但是電子商務法是四審。從提出到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一共用三年起草,兩年兩屆常委會四次會議審議。原因在於電子商務法和其他法律相比很複雜,涉及面廣,規模大,又是新生事物,因此制定過程中比較慎重。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在這部法律中,對包括個人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行為給予了規範。

代購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進行登記和納稅,一些代購暫停業務,保持觀望,而一些自營電商平臺則認為《電商法》對自己是利好消息。

《電商法》還對商家刪差評刷好評、捆綁搭售、大數據殺熟、押金退還等消費者關注的問題做出了規定。不過,專家表示該法規是電商領域的基本法,其中仍有一些細節需要進一步解釋說明。

影響1:代購也需登記和納稅

在新《電商法》中規定,包括「代購」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並且依法納稅。具體規定為: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應當遵守進出口監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

代購小劉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自己長期在海外生活,暫時還不知道如何操作,打算暫時「觀望」一下。小劉是一名義大利留學生,她在學習之餘通過「代購」為自己賺取生活費,每月收入穩定在萬元左右,靠的就是一些奢侈品國內外的定價差及稅率優惠。

有人發現,為了躲避監管,一些代購甚至用英文在朋友圈發送商品信息。「不會英文都別想做代購和微商了!可是用英文寫就可以不受監管了?」有網友質疑。

事實上,個人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除了代購還有許多,包括「帶貨」主播、朋友圈微商、抖音賣貨,以及在淘寶、微店、小程序等平臺開設小店的個人賣家等等。中消協表示,微商是近年來新興的網絡交易模式,但進入門檻低,無實體店、無營業執照,出現消費糾紛後消費者維權困難。《電商法》明確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有利於加強對相關領域的監管,更好解決此類消費糾紛。

影響2:刪差評刷好評面臨罰款

在電商購物,「商品評價」是許多買家非常看重的一點。「一般我會看『買家秀』和追加評論,如果評論好的話就毫不猶豫下手了;但商家說得再好,要是有差評,我也不會買。」經常網購的孫女士對記者表示。

以往為了一個「好評」,賣家會大費周章,比如「超過50字評論加3張圖好評加店主好友可以立即返現2元,追加評論後再返3元紅包」。而為了刪除一個「差評」,有的店家會打「奪命連環電話」,威脅買家修改中差評,有平臺還可以刪除、隱匿中差評,有時消費者為了避免麻煩往往無法給出客觀評價。

新《電商法》出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同時法律還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否則可能被處以最高50萬元的罰款。

影響3:捆綁搭售必須明示

捆綁搭售是一些OTA電商機構的「套路」,比如在購買飛機票時,默認被捆綁各類保險、接送機券、酒店優惠券、門票紅包等。

有消費者表示此前在購票時經常被「搭售」:「本來是衝著特價票去的,結果一個不留意就被默認勾選了一堆附加選項,平臺解釋是跟特價票捆綁的,不能單獨購買特價票,真是吃了啞巴虧。」

今後,這種搭售也要被禁止了。「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電商法》規定,違反者將被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影響4:「大數據殺熟」被禁止

去年被關注的「大數據殺熟」也在《電商法》中被提及,「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電商網站根據大數據實行「個性化推薦」時,不能僅展示推薦的商品,也要將其他商品選項共同推薦給消費者,讓買家平等選擇。這就避免了一些電商或提供電商服務的平臺利用「個性化推薦」當藉口,為一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推薦價格較高的商品,而將同類型的低價商品進行屏蔽。

影響5:押金退還不及時也不行

在《電商法》中也對押金事宜做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按照約定向消費者收取押金的,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押金退還條件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及時退還。

如電子商務經營者按照約定向消費者收取押金的,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押金退還條件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及時退還。

影響6:B2C平臺優勢顯現

前騰訊京東戰略分析、電商分析專家李成東對記者表示,此前許多所謂的「代購」實際上是靠賣假貨賺錢的,真代購的利潤比較微薄,而這些造假的「代購」僅僅把假貨帶出國再寄回國內,就能當正品來賣,今後他們的違法成本將大大提升,新《電商法》將對他們產生震懾作用。

難怪一些自營平臺和品牌旗艦店對新法規表示歡迎。「《電商法》實施後,增加的稅收最終會讓私人代購商品的價格上漲,導致其失去價格優勢。同時,在商品的信譽方面,企業顯然更有優勢。雖然如此,但是中國的代購行業不會徹底消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唯品會韓國子公司總經理辛龍山說,相比私人代購,擁有跨境電商的企業在供應鏈、規模和信譽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

京東則表示,京東集團將一如既往堅持依法經營,做貫徹落實《電商法》的典範。前不久,京東集團商事創新部還展示了電子營業執照應用、電子商標快速辦理以及自然人商家便捷稅務登記三大平臺首創服務。

專家分析

部分細節仍需進一步解釋

不過,《電商法》仍是一部基本法,其中一些細節還待進一步解釋說明。華東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教師于波認為,《電商法》的一些內容是框架性、原則性規定,有些地方仍需要進一步細化,並且由於電子商務領域的迅速發展,各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也需要不斷出臺相關規定進行完善。

比如,《電商法》第十條規定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登記的例外,即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不需要進行登記,這裡的「小額零星」如何界定,各地區間界定標準是否應當有差異,都需要進行後續的細化,需出臺實施細則或實施條例、部門規章、司法解釋等。

前阿里研究院、現電子商務法律網CEO阿拉木斯也認為,目前,《電商法》並沒有要求那些沒有工商登記的個人網店在2019年1月1日關店,「是否必須辦理工商登記,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而在關於『零星小額』的主管部門解釋出來之前,任何人都是無法判斷的。」

相關焦點

  • 新《電商法》實施 有微商用英文發朋友圈賣貨規避監管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在這部法律中,對包括個人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行為給予了規範。 代購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進行登記和納稅,一些代購暫停業務,保持觀望,而一些自營電商平臺則認為《電商法》對自己是利好消息。
  • 首部《電商法》正式實施 微商、代購偷漏稅將負刑責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該法規定,電商領域的大量自然人經營者,需要進行工商登記,依法納稅。  網上賣家需工商登記  由於不受法律法規約束,微商憑藉低門檻、高回報的特點,吸引越來越多人入行。
  • 新電商法下的合規大考,微商該何去何從?
    原標題:新電商法下的合規大考,微商該何去何從?新《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將有一個季度,過去的3個月,微商從業人員為行業巨變喜憂參半。喜的是,身份「轉正」了,終於得到法律認可了;憂的是,「危」機近在眼前,合規大考利潤壓縮。
  • 新電商法實施兩天,不會說散裝土味英語的靈魂畫手不是好代購!
    上兩周,科技君給大家科普過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開始實施,代購和微商的日子沒以前好過了,說不定還會就此沉寂一段時間。然而,科技君發現,還是低估了這群人!想必不少人的朋友圈都畫風突變,沒錯,他們就是——代購。果然,不會說散裝土味英語的靈魂畫手不是好代購啊。
  • 電商法落地 代購行業將加速洗牌 有微商為躲監管改用英文賣貨
    電商法實施後,有的代購為逃避監管「手繪」產品圖樣,用英語賣貨。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在直播平臺帶貨,抑或在淘寶開代購店,都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電商法,經營者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元。部分代購表示,由於暫時還不知道「登記」等規定如何具體操作,打算暫時「觀望」一下。還有人發現,為了躲避監管,一些代購甚至用英文在朋友圈發送商品信息,直接「手繪」貨品。「不會英文都別想做代購和微商了!
  • 代購微商 瀕臨滅絕?
    代購比微商關注新法規距離新法規實施還有80多天,而社交網絡上進行代購的個人與以「寶媽」為代表的微商群體,看似並沒有什麼變化,依舊在刷屏發布著商品信息。另一位在微信全球購開店的德國代購表示,小代購都是靠平臺在做,自己也在關注《電商法》,到時官方要求什麼證件去辦就好了,不過目前平臺還沒有通知任何新規定,店鋪一直正常接單發快遞。針對即將實施的新規,10月10日下午,微信全球購的客服透露近期會發布宣導類文件。
  • 朋友圈裡的代購、微商要涼涼了?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習慣這樣購物,而且買著買著一些人自己也會做起來。如今許多人就算自己沒做過代購微商,也會在朋友圈裡看到他們的身影。網上很多人唏噓,做代購和微商的朋友估計要「涼涼」了!2018年8月31日,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不論是電商平臺的代購、朋友圈的微商還是網絡直播賣東西的博主,現在都統一有了一個專業名詞稱呼——電子商務經營者。
  • 電商法實施了,中小賣家、微商、代購、刷單、退押金都有規定了
    電商法實施了,微商、代購、刷單、退押金、大數據殺熟都有規定了。關於電商法,這部期待已久的規則終於實施了,討論了好幾年,因為是新生事物,沒有參考,所以腳步一直很慢。並且,一旦稅務局要查某個商家的稅收情況,不會只查近期情況,而是會對企業註冊開始到現 在所有的帳目進行查詢,這也是電商法出臺讓大家恐慌的主要原因。常年不交稅的企業,一旦被查,可能就是滅頂之災,要補齊所有漏下的稅和滯納金、罰款等,而平時賺的錢連稅金都不夠。所以,可能很多商家過去還慶幸自己從不交稅也沒問題,但是,現在你應該明白,一旦抓到你,新帳舊帳一起算。
  • 《電商法》來了 微商改用英文賣貨?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在這部法律中,對包括個人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行為給予了規範。  代購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進行登記和納稅,一些代購暫停業務,保持觀望,而一些自營電商平臺則認為《電商法》對自己是利好消息。
  • 電商法實施後,微商、代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隨著2019年的到來,電商法也正式開始實施。在朋友圈,有一大波暫時不清楚電商法具體影響裡的代購,為電商法研究了一套文案,讓人捧腹大笑。但同時,這也引發了小編的思考,到底電商法是如何影響朋友圈那些微商和代購從業人員呢?
  • 電商法即將實施,微商代購們都要交稅了
    這也就意味著,一般經營規模較大、頻率較高的職業代購,都應登記為市場主體,取得相關許可,並且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款。對個人代購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她們的管理成本和稅務成本都將直接上升。針對微商是否受到《電商法》約束這一熱點話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12月2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微商等只要產生經營了,就應該按照這個法來規範和管理。馬正其表示,所有在網上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主體,「一切都按照《電子商務法》來逐步地規範、完善、提高它」。
  • 電商法正式實施 圖文:代購微商不發商品圖片改發漫畫
    電商法元旦起正式實施 網絡出現逃避監管「教程」圖文:代購微商不發商品圖片改發漫畫圖為微信朋友圈裡的英文漫畫版代購廣告1月1日,讓微商和代購們「瑟瑟發抖」的《電商法》正式實施了。另一個微商則畫了一瓶水,文案寫著「蘑菇和靈芝燉的湯,家裡還有兩碗」。奚女士詢問後才知道,這是悅木之源化妝水……不少經常找代購買東西的市民都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人笑稱:「購物體驗從3D變成了2D,還是抽象的,買個東西好難啊!」還有市民向記者吐槽:仿佛很久之前流行的「你畫我猜」遊戲捲土重來了。
  • 微商代購從你的朋友圈消失了嗎?
    相信大家朋友圈都有那麼一兩個好友在做微商自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以來,已經快一周過去啦~各位小夥伴朋友圈裡的電商還好嘛>本以為朋友圈內的各位微商朋友都要「金盆洗手」準備撤了?但我們真的是……低估了微商代購的戰鬥能力了!
  • 微商與代購的時代即將結束?電子商務法都出臺了哪些規定?
    從一開始的網絡電商,再到後來的微商代購。要說電商,大家的接受度還是比較廣的。不過代購和微商,除非是自己的親戚朋友,不然有不少人都不敢相信陌生的代購。代購和微商的假貨,並不比電商平臺上的好到哪去。而且對比起來,不少的電商你還能找到他讓他負責,但是很多微商,卻連投訴都無門。
  • 今年起電商法落地 你朋友圈的代購微商還好嗎?
    2019年元旦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以往靠「人肉」通關帶貨的微商們,都將成為電商經營者中的一員,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履行納稅義務。為了規避風險,一些代購暫時關閉了朋友圈,而更多的代購微商轉入「地下」,在朋友圈啟用限流、降權,甚至變身文案高手、靈魂畫師。
  • 不僅僅是微商代購,《電商法》會帶來什麼行業劇變?
    去年人大通過的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已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該法新規定,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眾多平臺、微商領域的大量自然人經營者,需要進行工商登記,依法納稅。並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在其店鋪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
  • 新電商法來了代購化身「靈魂畫師」掩耳盜鈴律師:避不開法律規制
    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而就在《電商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天,微信朋友圈代購間一股「手繪」熱開始風行,有不少人宣稱這是為了規避《電商法》新規。北青報記者採訪多位朋友圈代購獲悉,「手繪」營銷熱其實更多的是為了吸引顧客眼球。
  • 19年電商法突圍指南,代購必看,微商必看,電商必看
    1.1日電商法的出臺無疑對代購,微商行業來說是沉重的打擊。我身邊有幾個搞代購的.琳琳嫁給了法國人,有兩個可愛的混血娃,因為家人遠在中國,照顧孩子需要親力親為,很難在當地找到一份全職工作。為了能減輕老公的壓力,能夠貼補一些家用,她選擇做代購。
  • 微商、代購注意了!個人網店「持證上崗」方能長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個人網店「持證上崗」方能長久(雲中漫筆)近年來,從平臺購物到直播購物,從代購到海淘,網購渠道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人們「買買買」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消費者深受其害,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也嚴重擾亂了電商業的良性發展,破壞了市場交易環境。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 朋友圈裡的代購和微商要「黃」了?
    點上方藍字新豐臺即可快速關注?想每天收到類似信息?請果斷關注並置頂吧!(微信號:dafengtai)堅持每天清晨為您奉上新鮮、有用、有趣的實用生活信息。很多小夥伴平時都會找代購和微商買各種化妝品、包包、球鞋、數碼產品……當然,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不少做代購和微商的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