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頭疼!」
就因為樂樂這五個字,幼兒園裡發生了一場戰爭,雙方分別是幼兒園老師和樂樂媽媽。
說來好笑,幼兒園老師本身是一番好意,據說樂樂每天在幼兒園裡打打鬧鬧,一場遊戲下來,樂樂的小辮兒也散得差不多了。秉著小姑娘愛美的想法,幼兒園老師就主動給小姑娘紮起了頭髮,為了炫技,還特別選了一個別致的髮型,看得其他孩子心裡都痒痒的,恨不能立刻把頭髮散了讓老師扎。
然而樂樂媽媽看到卻不高興了,只因為女兒頭髮本身就少,髮際線有點向上。老師為了髮型好看,扎小辮兒時用了很多小皮筋,散頭髮時樂樂疼得齜牙咧嘴的,忍不住喊「媽媽,我頭疼」,這讓樂樂媽媽心疼不已,等到辮子解完,掉的頭髮是平日的三四倍。
樂樂媽媽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幼兒園老師,張口就質問道:「你是想讓我女兒禿頭嗎?」
接到電話的幼兒園老師非常委屈,覺得自己一番好意怎麼被當成了驢肝肺呢?要知道,她是因為喜歡樂樂才給扎了小辮兒,沒想到還扎出事情來了。聽到老師的解釋,樂樂媽媽也意識到自己的衝動,雙方這才和解。
聽完整件事後,我對樂樂媽媽的做法非常無奈,得虧幼兒園老師脾氣好,而樂樂本身又討人喜歡,不然將來孩子被穿小鞋也不意外。這裡要提醒下各位家長,如果幼兒園老師做了什麼讓人不愉快的事,請按照以下兩個步驟進行,千萬不要衝動。
表達對老師好意的感謝
以樂樂媽媽為例,做法明顯屬於缺乏常識。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一個班上十幾個孩子,能全部照顧不出錯已經不容易了,一般不會給孩子梳複雜的髮型,這並非是老師的義務。
因此,當寶媽發現女兒被扎了小辮兒時,第一反應該是感謝,能夠特別為女兒梳頭髮,這說明老師對孩子很有好感,這才做了額外的工作。樂樂媽媽就算有意見,也要明白「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老師或許有不知情的地方,家長應委婉溝通才好。
與老師進行溝通商談
若是老師好心辦壞事,那家長應該做的是溝通,畢竟中國律法還講究不知者不為罪呢,更何況是人情往來呢。
以樂樂媽媽為例,在明白老師並非故意後,就應該跟老師解釋女兒發量的問題,在附以「頭皮比較敏感」,便可以解了雙方的誤解。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會得罪人,孩子在人家手裡,家長還是應該大氣點,以和為貴才好。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