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宋朝,有五個京城的遼國,它的上京現在在哪裡?地圖就能看到

2020-12-16 小院之觀

遼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由契丹族建立,疆域遼闊,遠超華夏正統王朝宋朝,共傳九帝,享國達到二百一十年。在中華大地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是數一數二的。

事實上,在當時中國地圖上,北宋西夏遼也類似於一個三國演義,而遼國,比三國時的魏國更為強大,對於西夏和北宋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只是後來完顏阿骨打的金國的出現,才終結了這種勢頭,但也換來了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族更猛烈的壓制。

在唐朝衰落後,中原朝廷再也無力控制塞北,契丹民族乘機崛起,經過一系列攻伐,由超級強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916年建立,兩年後,耶律阿保機就開始興建上京(臨潢府),為遼代五京之首,其餘四京是東京遼陽府(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

史載,上京為遼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今敖漢旗東部)稱帝建遼,918年命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當版築使建都城,僅百日便初具規模,名曰皇都。遼太祖死後,太宗即位繼續營建皇都。

938年,太宗改皇都為上京並設臨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為皇族居所;南名漢城,為漢族人居所。兩城相連呈「日」字形。兩城建築與布局是遼「以國制治旗但,以漢制待漢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遼上京作為遼之都城歷經204年。1120年金兵攻佔上京。金時將上京改為北京臨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漸廢棄。皇城內現存石刻觀音、龜形碑座各一具,附屬建築有南北二塔。現皇城內仍遺存皇城殘牆、雕花柱礎、石刻觀音像及大量珍貴的地下文物等。

根據歷史考證,遼國上京的位置,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不知是否挖走了好東西。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全面勘探和試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在2015年,上京的宮城位置也已經被初步確認。2014年,考古工作隊已對遼上京遺址宮城北牆、南牆、西牆上的6處城牆遺址以及西門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面積1000平方米。

作為一個曾經興盛的王朝,遼朝還有更多已湮滅的秘密留待我們發掘,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的百家號「小院說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宋朝不聯合遼國去消滅西夏?
    儘管西夏也曾經背叛過遼國,但後者對於進攻西部卻不太上心。 那麼,為何宋朝不主動邀請和自己籤了合約的遼國去一起消滅西夏呢? 可以說在歷史上,宋朝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和現實利益去調動遼國的積極性。尤其是讓遼國為了宋朝的利益去打西夏。所以,宋朝人連想這麼做的動力都完全沒有。
  • 古代之中的遼國和金國,現在是什麼地方?說出來別不信
    實際上,在有的時間點上,並不是只存在一個朝代,就好比宋朝,在宋朝時期,還有金國和遼國的存在,很多人視這兩個國家是化外蠻夷之人,實際上金國也好,遼國也罷,在現在看來都是中國人。 那麼古時候的遼國和金國在現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先說說遼國,遼國是契丹族創立的封建王朝,享國二百一十九年。同時遼國也是除了清朝以外立國時間最長的一個異族政權。
  • 唐宋兩朝和遼國,為何都喜歡同時建立5個首都?有一個朝代6個首都
    北宋與唐朝情況類似,也擁有許多名義上的都城,分別是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與南京應天府,這四個地方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雖然名義上都是都城,然而這四個地方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宋朝皇帝多數時間居住在開封,雖然開封位於戰亂之地,處境非常危險。
  • 軍事「弱雞」的宋朝,熬死了遼國金國,還使蒙古鐵蹄從歐非撤軍
    宋朝,一個極其「偏科」的朝代。我們先來看看它分數最低的科目 - 「軍事」和「外交」。在軍事上,宋朝被遼國、西夏、金國、蒙古打得夾著尾巴做人。而宋朝皇帝的解決方法並不是提高戰鬥力,而是「既然打不贏,那就用錢來擺平吧!」
  • 遼國滅亡時有多慘烈?六個公主被俘,皇家陵墓被金兵盜劫一空
    歷史上,北宋兩度伐遼,都大敗而返,宋太宗趙光義更是差一點被遼人俘虜,自己乘坐驢車逃回。打又打不過,宋朝只好納歲幣,花錢買和平。三個在世的兒子,耶律定、耶律習泥烈、耶律寧分別被金兵擒獲。
  • 沈括出使遼國,他回來後製作「高科技」的寶貝,宋神宗連聲說好
    另外,宋神宗還給沈括安排一件不為人知的秘密任務……宋遼談判的焦點,主要在黃嵬山(今陝西原平縣)一帶,因為遼朝堅持說該地是他們的,而沈括堅持這片區域自古就是宋朝的,這塊地盤究竟是誰的,歷史上早有定論,小編就不再掰扯了。
  • 此南京非彼南京,三分鐘讓你了解契丹遼國的五京建置
    最近一直寫契丹遼國相關的文,沒少涉及一個歷史地理名詞「南京」,因此,就又有讀者留言問:那個時候的南京是契丹管轄嗎?我就開玩笑的回覆:你不會以為遼國的南京是金陵那個南京吧?遼國的南京當然不是現在的江蘇南京,如果是的話,遼國的疆域就太大了,要置趙宋帝國於何地呀?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遼國的五京。
  • 京城逛店地圖6 京北回龍觀 歐德寶汽車城
    可是各個品牌的4S店在哪裡更聚集?我們經常聽說的汽車城都有哪些品牌?一家一家的搜索未免有些太麻煩,而汽車城裡4S店眾多又經常迷路。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苦惱吧?  所以,搜狐汽車北京站就為大家送上北京逛店的實用手冊,我們實地考察各個4S店聚集區,為您整理交通路線、4S店分布地圖,幫助您更方便的逛店看車,一次看個夠!
  • 遼國繁盛一時,滅國之後契丹人四散逃亡,如今身處何地
    在北宋王朝時期,我國北方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割據政權,它憑藉強大的武裝力量,頻繁進攻北宋城池,戰火連天。它就是廣為人知的大遼政權,也就是遼國。遼國的創立者是契丹人,一個馬背上長大的少數民族。隨著金國的崛起,最終遼國在北宋和金的夾擊下滅亡了。
  • 曾經盛極百年的契丹族在遼國滅亡後去了哪裡,為什麼現在五十六民族裡沒有契丹族?
    喬峰隸屬的契丹族正是跟北宋,西夏三足鼎立的遼朝,說起遼朝的起源有些神話色彩,據說契丹族的祖先是一頭青牛,有一天青牛在草地上吃草,突然看見一個仙女騎著白馬從天而降,後來青牛和仙女相戀留下了後代,於是契丹族都自稱自己是青牛白馬之後。契丹族開始就是個小部落,在唐朝時急速壯大,不過後來在唐朝的打擊下又變得四分五裂,直到五代末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落,契丹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一統。
  • 金國滅了遼國,卻只佔領了遼國1/4的領土,原因很簡單!
    在金國厲兵秣馬滅掉遼國之後,僅僅是將遼國大約1/4的東北地區納入版圖,而此時的蒙古並未興起,還只是一些鬆散的部落,原屬遼國的蒙古高原和漠北廣闊地區也並沒有太多強大的勢力,此時國力正強的金國為什麼不將遼國廣闊的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呢?
  • 五分鐘認識大遼:有五個京城,皇帝卻常年坐氈車、住帳篷
    契丹遼國面積廣大,也豪氣,先後建立了五個京城。這些都是很好的,可契丹人不怎麼住。他們呢,喜歡一年四季坐著氈車到處巡遊,連國家大事都在車馬上商量。所以,五個京城究竟什麼樣?很寒磣麼,契丹人寧願在外面顛簸,也不願意常住?來看看。
  • 為什麼說遼國若亡,北宋也快保不住了?一個致命因素宋朝沒弄明白
    北面有強大的遼國,他們佔據了幽雲十六州這些廣闊的平原地帶。有了這個地帶,遼國可以隨時進攻北宋,而北宋卻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築作為點狀據點,以此,來抵擋契丹人的鐵騎。更有甚者,北宋的步兵都是靠著血肉之軀,抵擋契丹騎兵的進攻,就算贏了,也是慘勝。
  • 左圖右史 誰主沉浮 | 我讓地圖保大宋國強民富
    讀完本篇,你可能會知道:帝王慶祝最想要的居然是一幅地圖北宋的地圖審圖制度有哪些拿著地圖去談判,保衛國家領土沈括不僅有《夢溪筆談》,還有《天下州縣圖》北宋,地圖發展的另一個巔峰宋朝在此我們不過多地去討論「燭影斧聲」背後的故事,但是正是因為朝廷的重視,經濟的繁榮,人才的儲備,科技的進步,宋朝的地圖發展速度驚人,碩果纍纍。在北宋期間,就已經形成了與地圖有關的制度。(快對比下現在的《地圖管理條例》,是不是更嚴格呢?)地圖,可以彰顯國威,更能支撐國強民富。
  • 中國有一個字,只有一個城市能用,若別的城市使用,那必須得改掉
    這是因為皇權是十分神聖的,只有天子所待的地方,才能被稱為是京城,我國有著著名的(東西南北)四大京,北京和南京無需多說,西京大多時候指的是長安,它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
  • 他禍國殃民毀掉大宋朝,卻成了評書中的大英雄,很多人的童年偶像
    評書按照題材可以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國家朝代傳記,如《三國》、《明英烈》等,第二類則是人物傳記,如《三俠五義》《白眉大俠》《童林傳》等等。後來呼延慶在高人指點下學成一身絕世武功,返回京城,參加宋仁宗舉行的比武打擂。在包拯等清官的大力相助之下,呼延慶在擂臺上大顯身手,報仇雪恨的精彩故事。
  • 宋朝不同後世所想,威滅數國勇做英雄之勢
    文/深深思念著你宋朝不同後世所想,威滅數國勇做英雄之勢一般來講,我們對一件事物都有一個固定的看法。比如提及男生,自然是陽剛之氣,而輪到女生,便是陰柔之美。這樣籠統的結論,方便了我們對事物的記憶和理解,但另一方面,也會把我們帶入偏見的陰溝裡。
  • 宋朝發動三次戰爭想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實際意義上從未屬於宋朝
    宋取遼之南京,金取遼之中京,幽燕原為漢地,應歸南朝這一次,在女真人強大的力量幫襯下,大宋朝確實成功了,然而燕雲十六州,最終卻還是沒有拿回來,被掌控在金人手裡連遼國都不懼怕的女真人,急於擴張,宋朝軍士,又豈是對手三次戰爭,宋朝都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反而為此耗費了許多國力。
  • 霸氣蘇軾,一首特別的詩,力壓遼國使臣
    宋朝熙寧年間,遼國的一位使臣來到汴京。這位使臣非常自負以能寫詩自誇,還揚言要和宋朝的詩人比比。當時的神宗皇帝便讓蘇軾來應付這位使臣。這位遼國的使臣應該是在自己國家有所名氣,所以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宋朝放在眼裡,當然更不可能知道蘇軾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