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由契丹族建立,疆域遼闊,遠超華夏正統王朝宋朝,共傳九帝,享國達到二百一十年。在中華大地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是數一數二的。
事實上,在當時中國地圖上,北宋西夏遼也類似於一個三國演義,而遼國,比三國時的魏國更為強大,對於西夏和北宋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只是後來完顏阿骨打的金國的出現,才終結了這種勢頭,但也換來了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族更猛烈的壓制。
在唐朝衰落後,中原朝廷再也無力控制塞北,契丹民族乘機崛起,經過一系列攻伐,由超級強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916年建立,兩年後,耶律阿保機就開始興建上京(臨潢府),為遼代五京之首,其餘四京是東京遼陽府(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
史載,上京為遼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今敖漢旗東部)稱帝建遼,918年命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當版築使建都城,僅百日便初具規模,名曰皇都。遼太祖死後,太宗即位繼續營建皇都。
938年,太宗改皇都為上京並設臨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為皇族居所;南名漢城,為漢族人居所。兩城相連呈「日」字形。兩城建築與布局是遼「以國制治旗但,以漢制待漢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遼上京作為遼之都城歷經204年。1120年金兵攻佔上京。金時將上京改為北京臨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漸廢棄。皇城內現存石刻觀音、龜形碑座各一具,附屬建築有南北二塔。現皇城內仍遺存皇城殘牆、雕花柱礎、石刻觀音像及大量珍貴的地下文物等。
根據歷史考證,遼國上京的位置,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不知是否挖走了好東西。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全面勘探和試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在2015年,上京的宮城位置也已經被初步確認。2014年,考古工作隊已對遼上京遺址宮城北牆、南牆、西牆上的6處城牆遺址以及西門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面積1000平方米。
作為一個曾經興盛的王朝,遼朝還有更多已湮滅的秘密留待我們發掘,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的百家號「小院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