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風雲人物-詩人黃巢

2020-12-19 騰訊網

我們知道五代是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開始,而真正拉開五代序幕的重要人物應該是黃巢。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巢起義,敲醒了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的喪鐘。無數當世豪傑也在這場起義中接踵登場。

黃巢,曹州冤句縣人(今山東菏澤附近),家裡世代販鹽,史書說他善騎射,生性好動亂。多次進京趕考不第後無奈回家繼承家業販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響應王仙芝起義,追隨王仙芝轉戰山東、河南。乾符四年(877年)由於不滿王仙芝與朝廷和談與其分道揚鑣,自主創業,帥軍回到老家山東,不久攻陷鄆州、沂州,人數已經達到數萬人。黃巢乘勢又帥義軍打回河南與王仙芝部相呼應。這時,王仙芝兵敗身死,黃巢收編其餘下兵士攻陷亳州向淮南挺近。在淮南劫掠一圈後義軍已經發展非常壯大,乾符五年(878年)黃巢又率軍攻回河南,這時朝廷也派重兵在中原把守,雙方陷入僵持階段。而黃巢在江西與浙江的兵馬去屢屢被官軍打敗,黃巢乞降招安,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不滿意繼續造反。不過這時黃巢已陷入被動,不得不率軍經福建南下,越過南嶺乾符六年(879年)九月包圍廣州。黃巢兩次向朝廷求表為天平軍節度使和廣州節度使,都被朝廷回絕,震怒之下,黃巢命令圍攻廣州,僅用一天就攻陷廣州。這時黃巢軍已轉戰各地多年,這次佔領廣州,"欲據南海之地,永為巢穴" ,作為反抗唐朝統治的根據地。但在這一年,從春至夏,疫病大為流行,不少義軍將士染上了疫病,部下"勸請北歸,以圖大利" 。黃巢見在廣州難以持久,於是決定殺回中原地區。同年十月,黃巢率軍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攻取了桂州(廣西桂林),控制了嶺南全境。廣明元年(880年),恰遇湘江水暴漲,義軍便乘數十隻大木筏順流而下,沿著湘江,穿過永州、衡州,攻佔了潭州(長沙)。又派尚讓進攻江陵,後在襄陽受阻,黃巢率軍順長江東走江西、浙江。在江浙一代黃巢義軍再次壯大又北上過淮河,乘官軍各路節度使各有私心,再次進攻山東、河南直逼關中。朝廷派重兵把守潼關,不過這時義軍整頓軍紀已勢不可擋。十二月五日義軍攻克長安,僖宗逃到四川。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歷經6年終於實現當初的夢想。

然而在此後幾年,由於黃巢義軍自身缺乏執政基礎,內部矛盾嚴重,朱溫等手握重兵將領紛紛叛降,加之唐朝各地藩鎮藉機相繼勤王。於中和四年(884年)黃巢於陳州兵敗身死,結束了他輝煌的歷史使命。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討論幾個問題:

1、黃巢為什麼要造反?

第一當時社會狀況是基礎,我們說唐朝末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屍橫遍野,百姓很容易響應起義運動。

第二黃巢自身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可以快速組織一隻反抗隊伍

第三黃巢自己本身對權利的追求也是很重要的,他幾次進京趕考都落榜了,這就把通過科舉入士的道路給堵死了,只能彎道超車,想別的辦法追求權利。

第四史書記載黃巢喜歡舞槍弄棒,生性好動亂,再接以上條件,黃巢揭竿而起應該算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2、為什麼黃巢會攻入長安?

第一估計黃巢還是有很大的個人魅力的,這不僅體現在百姓對他的推崇,很多起義首領也願意追隨他,例如在王仙芝死後其手下將領尚讓就主動與黃巢匯合還推舉他為「沖天大將軍」,包括之前的龐勳手下也多有歸順。

第二當時的政治混亂與各藩鎮的各自為政給了黃巢太多次起死回生的機會。我們再回來總結一下,在王、黃剛剛起兵時規模還是非常有限的,朝廷馬上詔令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五鎮軍討伐,宋威認總司令很快反叛得到控制,可是宋威在沒有確認義軍徹底被消滅的情況下急於向朝廷請功,解散五路聯軍,給叛軍很好的喘息機會,錯失了最好的平叛時機。等叛軍再度出現在洛陽附近的時候,規模已很難再迅速剿滅了,而當時又以王鐸為總司令派山南東道、邠寧、鳳翔軍前去迎戰可見當時藩鎮割據自保的情況之嚴重,在叛軍沒有觸及他們利益的時候各鎮是不會輕易出兵的。再有當黃巢率軍北上攻打襄陽受阻,被迫順江東走時,官軍也有很好的機會徹底瓦解叛軍,不過當時戰前將領劉巨容卻對他的手下說「國家多辜負別人,危險不吝嗇獎賞,事情平定就得罪,不如留下賊希望今後的幸福。」可見當時藩鎮與中央之間離心離德已多麼嚴重。不過這又再一次給了黃巢到江浙休養生息的機會。即便到了這時被中央委以重任的淮南節度使高駢還是很有實力與叛軍一戰的,可是高駢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他按病不出,叛軍所過之處都望風歸降,黃巢勢力大漲回進中原,鋒芒直逼關中。我們可以看到藩鎮一次又一次的讓唐朝中央失望。

說完藩鎮,再看看中央的問題,其實黃巢在攻破長安之前對自己信心也不是十分充足,先後多次與朝廷和談希望中央安排一個像樣的位置就行了,他最想的就是可以在老家附近割據一方,所以前後三次找人上表要做天平軍節度使,可中央權臣都沒有同意,退而求其次,在攻克廣州之前希望可以做廣州節度使,在嶺南做個土皇上,中央依舊沒有同意,只給了在中央眼皮底下辦事的虛職,這讓黃巢不得不橫下心直逼長安,這時朝廷再同意給天平軍節度使也是亡羊補牢了。再有就是由中央直屬控制的神策軍內部腐化已經非常嚴重,在鎮守京畿的戰鬥中幾乎沒有一絲作戰能力,被叛軍很快攻破,讓唐僖宗最後沒有一絲希望,只能逃亡四川。

第三黃巢都的指揮能力也應該得到認可,他對當時的割據情況洞察準確,率軍轉戰各地,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不斷的給隊伍輸入新鮮血液。而且應該說他對中國的地理知識還是玩的很通的,先後兩渡黃河、四渡長江途徑山東、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多省完成了一次加強版的長徵,給圍剿軍隊造成很大麻煩。

3、黃巢最後失敗的原因?

應該說黃巢在攻克長安後犯了兩個戰略性的錯誤,第一沒有對逃往四川的唐僖宗進行徹底的打擊,讓名義上的唐王朝還有一絲生機,為後面各藩鎮勤王埋下伏筆。第二就是他也沒有安撫好各地的藩鎮,在沒有得到相應的利益情況下很難讓人家始終站到自己一邊。這兩個戰略性的失誤導致了以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沙坨人的南下,朱溫的倒戈等等。最後在被迫退出長安,錯誤的圍攻陳州彈盡糧絕、軍心混散最後兵敗身死。

4、黃巢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黃巢起義歷時11年,雖然最終失敗,但對後世的影響不可不談。黃巢的軍事才能很值得後人稱道,他的流動作戰方針非常切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為後來的農民起義提供參照。此外,我們現在的一些民間習俗也與黃巢有關,比如正月十五掛紅燈籠,端午節門前要插艾草等,這些我們以後有機會再細聊。

就像《讀通鑑論》寫到:「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亡隋者群盜,而群盜不能有隋;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雖然沒有直接亡唐,但他接下了唐朝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讓各地軍閥混戰從此明目張胆,不再顧及中央感受。他也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讓各路豪強紛紛在歷史的舞臺上登場亮相。黃巢的故事結束了,但因他而起的歷史亂局才剛剛開始。最後讓我們用黃巢自己的詩來體會當時他的心境,來迎接即將到來的混亂。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相關焦點

  • 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後梁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五代十國」的開始。那麼,所謂的「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和哪「十國」呢?「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五代」顧名思義,指的便是五個朝代。
  • 五代十國搞不懂?讓我來給你說一說,五代十國的那些牛人牛事
    說起五代十國,我們得先從唐朝末年,一個叫黃巢的私鹽販子說起。黃巢雖然出身鹽商家庭,但是黃巢同學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富二代。
  • 五代十國到底有多亂?
    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
  • 五代十國——一段被歷史所淹沒卻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期
    這也成為「五代十國」出現的導火索。 黃巢辛辛苦苦打了十年之久的戰爭,眼看唐朝已經奄奄一息了,黃巢卻沒有乘勝追擊。一失足成千古恨,黃巢失敗,而他多年的戰果,卻為他人做了嫁衣。之後的五代十國應該會很感激他吧。 安史之亂雖說藩鎮割據,但這些藩鎮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實施唐朝的政策法令。但黃巢起義後,各地割據勢力徹底脫離了唐朝的政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 五代十國之後梁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在短短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 各地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都想嘗嘗坐皇帝的滋味,也為我們演繹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可笑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開五代先河的後梁。
  • 除了五代十國,唐宋間還有哪些割據政權?
    五代十國,無疑,五代象徵著中原的正統,疆域人口等方方面面的實力都遠超十國。而十國中也是差距很大,既有楊吳和南唐強盛,還有前後蜀富庶;但是也不乏困頓不能自保的北漢,只能依附契丹;還有左右逢源靠打劫致富的南平小國。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中國朝代歷史之唐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
  • 五代十國之後梁的那些事兒
    關於五代十國,坐觀君(ID:china_2049)已經分享過一篇文章了:《最簡明五代十國史》,點擊可複習。今天我們繼續來講五代中的後梁。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的時間線(一)
    這段大分裂時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被成為十國!按朝代來分,從朱溫滅唐,到趙匡胤建宋,這是五代的始末,如果按十國的建立到最後的統一,那要從前蜀說起了,正是這五個朝代和這十餘個政權,造成了五代十國的歷史線極其複雜!我們就來簡單的捋一下這條複雜的歷史線!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下降,知道黃巢起義,使得整個唐朝的經濟崩潰!南北兩地接連遭到重創,唐帝國離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
  • 五代十國君主世系圖,53年時間,五代共換了八姓十四君
    朱溫曾是黃巢起義軍的同州防禦使,後叛變倒戈。脫胎於唐末藩鎮割據的後梁王朝,一直都未能順利統一北方地區,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明爭暗鬥貫穿王朝始終。李克用是突厥沙陀部首領,憑藉沙陀鐵騎和素稱豐饒的河東地區,成為朱溫稱霸中原的最大勁敵。柏鄉一戰,朱溫引以為傲的「龍驤」、「神捷」軍盡失,「自野河至柏鄉,殭屍蔽地」。
  •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五代十國?主要是因為太過於複雜,難以縷清
    正所謂處於亂世之中,很多事情總是不按套路出牌,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特殊時期,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比如魏晉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這些時代都是十分特殊的,別說是普通人對這些時代難以理清脈絡,就算是喜歡歷史的人們,也很難縷清。
  • 5本五代十國小說推薦: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5本五代十國小說推薦: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大家好,我是小阮阮,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5本五代十國小說推薦: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2、《欺世盜國》作者:司史文案:五十年前黃巢晚死,五十年後歷史變樣,這裡是架空的五代十國。景瑞三年四月,外有敵,內不安,上不可依,下不可信,只能靠自己搏出一條生路。精彩片段:將木盒放在桌子上,丫夏再次走出去。這時,之前那中年男子捧著一疊甲胃走到陳佑旁邊。
  • 開啟五代十國的後梁朱溫,一代殘暴君王,兩個字可以形容他的一生
    在歷史上,唐朝之後就出現了五代。其中,最先創立的就是朱溫的後梁。朱溫是唐朝宋州碭山人,他的父親是當地鄉村的老師。朱溫在家是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朱溫的父親早死,當時還小的朱溫就跟著母親去地主家當傭人,一直都受到地主家的欺負。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
    歐陽修也在《新五代史》開篇就寫到「嗚呼,五代之亂極矣」足以看出其對當時執政者的不滿。 為什麼說在唐與宋這兩個著名的朝代中的五代十國有著重要的意義呢,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筆者會與大家一起重新回到這個血腥混亂而又英雄輩出的時代,來感受這段歷史,去試著了解每一個當世英豪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或是悲慘的事跡。在開始我們的分享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五代十國的幾個基礎內容。
  • 4本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小說,穿越五代,一統天下,君臨萬邦
    我,誓斷五代!五代十國一儒生遠徵士兵,29.6萬字,完結在現代是個軍人的秦風,回到五代十國後卻成為一個書生。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兒皇帝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這使擅長守城的漢人無險可守,於是人類歷史上有可能最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宋就長期受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甚至最終被蒙古所滅。
  • 訪談︱李曉傑:五代十國的政區地理有什麼特點
    於是,他便按照構想指導研究生作了五代一些區域的政區地理,為後來書稿有關五代政區的撰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十國部分原計劃交由他指導的碩士生、後來跟周先生讀博的周慶彰來做,但因其博士論文對節度使轄區的問題並未涉及(而這又是考訂十國政區地理最為關鍵的問題),加之寫法也跟五代的體例完全不同,所以十國政區地理也由他親自來做,從謀篇布局到具體考證全部重新來過。
  • 推薦3本歷史小說,穿越五代十國,於混亂時代崛起,看十國千嬌
    其中,五代十國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混亂不堪,但由於知名度較小,史料資料散失嚴重,又沒有重量級的古典通俗小說,造成了五代十國小說的稀少。不過,作品雖少,卻不意味著水平低,但凡敢於寫這種冷門時代的作者,一般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下面,小編就為書友們推薦3本五代十國時代的歷史小說,歡迎大家關注收藏。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中國歷史概述(六十六)——五代十國(上)
    史家從割據政權中選出十個影響較大的政權,和五個「王朝」並稱為五代十國。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分裂局面在唐朝正式滅亡前已經大致形成,而在北宋剛建立時仍然存在。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參見我們往期的文章:中國歷史概述(卅七)——南朝(二)十國分別是:吳、南唐、吳越、閩、前蜀、後蜀、楚、荊南(南平)、南漢和北漢。除了與後漢有關的北漢位於今山西中部一帶外,其餘九國都在南方。其中,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北漢中帶方位的字都是為區別而加的。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2、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⑴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簡明扼要地概括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發展強大、衰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