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繼承人放棄繼承時的司法處理

2020-10-08 濟南中院

【裁判要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因繼承人放棄繼承導致遺產無人繼承,債權人請求保管遺產的繼承人協助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法院可根據案件情況予以支持。

【案情】2012年5月10日,建行合川支行與黃某平籤訂《個人住房貸款借款合同》《抵押貸款合同》,約定建行合川支行向黃某平發放貸款30.4萬元,黃某平以其白塔路296號3-7-6的房產提供抵押擔保,並辦理了抵押登記。建行合川支行按約發放了貸款,黃某平亦按月歸還貸款。2016年6月2日,黃某平死亡。黃某峰系黃某平唯一法定繼承人,黃某平死亡後其房屋一直由黃某峰代管。黃某峰代還幾期按揭貸款後未再繼續還款。

建行合川支行遂訴至法院,請求黃某峰在繼承遺產範圍內償還貸款本息、違約金及律師費等實現債權的費用;確認建行合川支行對案涉房產享有抵押權,在黃某峰不清償上述債務時,有權以該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在上述債權範圍內優先受償。

黃某峰辯稱,黃某平借款屬實,但其放棄繼承。

【裁判】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黃某峰已在訴訟中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對被繼承人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黃某峰不是本案適格被告,遂裁定駁回起訴。

建行合川支行不服,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重慶一中院經審理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六十條主要適用於繼承糾紛,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不能簡單依此認定被告不適格。本案債權債務關係明確,且案涉房屋為抵押財產,在現有無人繼承遺產清償債務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根據公平和誠信原則,應從黃某峰遺產保管人身份確定其責任。遂裁定撤銷原裁定,指令合川法院審理本案。

合川法院經審理後判決:建行合川支行在黃某平遺產範圍內享有借款本金268015.43元及利息9488.85元的債權;黃某峰對建行合川支行在處分黃某平所有的白塔路296號3-7-6號的房產時有相應的協助義務;駁回建行合川支行的其他訴訟請求。

宣判後,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經生效。

【評析】

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當債務超過遺產的實際價值時,繼承人往往趨向於放棄繼承。實踐中,因繼承人放棄繼承導致遺產無人繼承的情形並不鮮見。此時,被繼承人債務清償訴訟應如何推進,是司法實務亟待解決的問題。

1.關於單獨繼承時繼承是否完成的認定。依照繼承人人數的不同,可將繼承分為單獨繼承與共同繼承。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作出。根據繼承法理論,遺產分割是在數個繼承人之間分配遺產,而使遺產實際歸各繼承人所有的法律行為。共同繼承時,繼承人通過實物分割或份額分配實現對遺產的繼承。但在單獨繼承時,並不存在實物分割或份額分配。此時,應結合遺產的類型、繼承人的行為等因素綜合判斷繼承是否已經完成。如遺產為一般動產的,佔有可表徵繼承人已完成繼承;遺產為不動產的,取得繼承判決或完成所有權過戶登記可表徵繼承人已完成繼承。本案中,黃某峰既未取得繼承判決,也未辦理案涉房屋過戶登記手續,因此,黃某峰未完成繼承,其在本案訴訟中聲明放棄繼承符合繼承法規定。

2.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繼承人放棄繼承的,仍可列為被告。根據《意見》第六十條規定,在繼承訴訟中,對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不再列為當事人。有觀點認為,根據《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的上一級案由是繼承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應當屬於「繼承訴訟」,因此,若繼承人放棄繼承,則不應再將其列為被告參加訴訟。但「繼承訴訟」並非係指案由,而是指由繼承人發起的旨在繼承遺產的訴訟活動。《意見》第六十條的規範意旨是解決繼承訴訟中是否追加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的問題。在繼承訴訟中,將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繼承人不列為原告,不僅不影響訴訟進程,還可能使其他繼承人因多分得遺產而受益。但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繼承人為爭議法律關係的相對方,顯然不能以放棄繼承為由認定繼承人不屬於適格被告。

3.債權人可請求保管遺產的繼承人協助履行被繼承人債務。有觀點認為,因繼承人已放棄繼承,黃某平的遺產屬於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應當歸國家所有,故本案應判決駁回起訴,並由債權人另案起訴。但我國既無遺產管理人制度,也無管理無人繼承遺產的專門機構,債權人另案起訴面臨無適格被告的尷尬境地,必將使債權長時間無法實現。為此,一些法院從繼承人保管遺產的角度,探索無人繼承遺產的債務清償問題。例如,北京高院2018年公布施行的《關於審理繼承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第二十五條關於實際佔有、使用、收益、處分遺產的繼承人配合履行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規定。本案中,黃某峰一直實際控制和管理案涉房屋,應當認定黃某峰為黃某平遺產的保管人。因黃某平與建行合川支行之間借貸、抵押的法律關係非常明確,應當對建行合川支行請求黃某峰協助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本案案號:(2018)渝0117民初2882號,(2018)渝01民終4548號,(2018)渝0117民初11178號

來源:民事審判

相關焦點

  • 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繼承人放棄繼承,法院如何處理?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遺產內容豐富、遺產債務複雜,先分割遺產後清償債務的做法不利於繼承糾紛的事先預防和圓滿解決,故法律應當規定在遺產分割前必須先清償債務」;[25]對於繼承人而言,其應繼承「遺產」的本質含義應當是清償完畢債務之後的「純淨」財產,如未清償債務而直接分割,則意味著每個繼承人繼承的標的都是「負有債務」的遺產。
  • 唯一繼承人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 糾紛中放棄繼承遺產之處理
    唯一繼承人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 糾紛中放棄繼承遺產之處理
  • 債務清償:全體繼承人放棄繼承時的審判和執行難題探討
    一般情況下,自然人死亡引起繼承和債務清償的雙重法律關係,實踐中因自然人死亡引起的債務清償類案件數量較多。有的案件審理過程中,繼承人出於各種考慮,往往向法院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在全體繼承人均放棄繼承時,責任主體的確定和裁判方式的選擇成為司法實踐中的難題。對此,不同法院有不同處理方式,不僅不利於裁判統一,而且造成審判和執行程序脫節。
  • 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須查明遺產範圍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繼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可見,我國立法採取的是全面繼承和限定繼承相結合的繼承原則。
  • 被繼承人債務清償案中債權人的舉證責任
    司法實踐中類似上述涉及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的案件比較普遍。但是筆者注意到,實踐中以判決形式結案的,很多都援引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採取由「被告在所繼承的遺產範圍內,支付或賠償原告」的裁判模式。此種判決乍看似乎遵法循理,但其最大的問題在於生效判決的不確定性並影響其執行力。
  • 每日一法第1023期:配偶放棄繼承,仍要清償夫妻共同債務嗎?
    劉某病逝數月後,銀行訴請劉妻及劉子清償劉某生前債務10萬元及利息。劉妻及其子辯稱,我們放棄繼承,依法不負責償還劉某生前欠債。經查,劉家住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劉某也無其他遺產。那麼此筆債務該由誰償還呢?
  • 民法典小課堂|⑬繼承人該不該在繼承遺產範圍內清償被繼承人應繳納的稅款???
    小張繼承父親50萬元存款時表示,可以償還父親45萬元外債,但父親未繳納的5萬元個人所得稅與己無關。這種說法對嗎?【說法】民法典第1161條規定,「繼承人以所得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 債務人死亡,親人放棄繼承 債主傻眼
    金錢之債中,當債務人死亡所留的遺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繼承人多會趨利避害選擇放棄繼承,此時會產生無人繼承情形。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中,僅有《繼承法》第三十三條針對遺產清償債務予以規範,並未對無人繼承遺產如何清償債權的程序問題做明確規定。
  • 被繼承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費用應由各繼承人分擔(部門機構編輯出版的參考性案例中確定的審判規則)
    但因被繼承人的其他子女及配偶亦對被繼承人負有贍養、扶養義務,據此已盡主要贍養義務子女支付的費用應由全體繼承人分擔。而對於法院生效判決確定,但被繼承人未履行的債務,應先行在遺產中清償,剩餘部分再由各繼承人分割。
  • 債務人死亡債務怎麼辦 債務就不用還了嗎?
    除非繼承人放棄繼承權,那麼死者生前的債務應由其他繼承人負責償還。3、其他人願意償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 繼承人申請解除限制消費的解決路徑
    本院經審理後,認為尚顯豔、羅良貴、羅又鋮、羅宇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應在其繼承羅先燦遺產的範圍內對上述羅先燦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遂判決被告尚顯豔、羅良貴、羅又鋮、羅宇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在繼承被告羅先燦遺產範圍內支付原告王德瓊借款本金84 000元及利息。【執行】民事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後,申請執行人於2020年1月17日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本院依法立案執行。
  • 遺產分割前先行清償債務?||「每周故事匯」之七十八
    被繼承人債務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應由被繼承人清償的財產義務,被繼承人的債務屬於遺產中的消極財產,又稱遺產債務。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尚未清償的依法應由其清償的債務,才為被繼承人的債務。被繼承人的債務既包括被繼承人個人負擔的債務,也包括被繼承人在共同債務中應承擔的債務份額。
  • 最高院:保證人死亡後,繼承人是否承擔保證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徐輝死亡後,對其基於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形成的債務,其繼承人唐逸敏、徐殿元、翟秀榮、徐喬、徐某、井上俊英應在繼承徐輝遺產範圍內承擔清償責任。唐逸敏關於徐輝死亡時其保證責任應隨之終止,以及徐輝承擔保證責任已過訴訟時效的抗辯主張缺乏法律依據,該院不予採納。徐進、李潔楓、唐逸敏、徐殿元、翟秀榮、徐喬、徐某、井上俊英在承擔相應責任後,有權向中通遠洋公司追償。
  • 最高法:遺產無人繼承時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應當分給適當遺產
    本文轉自【人民法院報】;12月30日,最高法發布首批7件民法典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表示,此次修改制定的繼承編司法解釋以人民群眾的關切為出發點,主要亮點有:①注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情況下,如果有繼承人以外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或者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應當分給適當遺產,引導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②滿足養老形式多樣化需求。養老形式多樣化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重要方式。
  • 《民法典》中關於接受或放棄繼承的規定
    明示的表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也可以採取口頭的形式;默示接受,是遺產接受的主要形式,因為繼承開始後,非糾紛或遺產狀態不明的場合,繼承者的繼承權是清楚、明確的,一般無須聲明和做出明確的意思表示,故立法表述也反映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這種默示,可以理解為消極表示,如不表示自己繼承或不明確表示自己是否繼承或明確表示自己不放棄,也可理解為通過行為可推定,如實際分配遺產。
  • 十大常見誤區——繼承糾紛類案件常見問題釋析
    生活中遇到繼承糾紛問題時,要儘量避免因錯誤認知而導致不必要的糾紛,可以諮詢律師,選擇合理合法的途徑來解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繼承糾紛類案件中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及誤區。誤區一、法定繼承優先,遺囑繼承其次帶有「法定「字樣一定優先適用麼?
  • 繼承人要求確認其他繼承人佔有的遺產為共有,受訴訟時效限制嗎?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本案所涉房屋原系許永康建造,許永康、許王氏死亡時,並未立有遺囑,故應按法定繼承處理財產。
  • 兒子放棄遺產繼承 父親生前債務怎麼辦?泉州法院這樣判
    日前,石獅法院審理了這起因遺產繼承與債務繼承案件,經過一審、二審,法院判令兒子作為遺產管理人負有協助以父親的遺產清償債務的責任。起訴:債權人起訴繼承人還債阿明(化名)和阿華(化名)是郭某的兒子,長期以來阿明一直和郭某共同經營貨櫃運輸事業。
  • 最高院裁判觀點:保證人死亡後,繼承人是否承擔保證責任
    繼承人應當在在所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二、關於唐逸敏的當事人資格以及責任承擔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 最高法裁判觀點:保證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承擔保證責任?
    裁判要旨被繼承人死亡後,雖然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但其生前個人所負有的債務並不因死亡而免除,其遺產仍將作為生前所負擔債務的責任財產。繼承人應當在在所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