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 韻律—— 喜讀《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探源精解》

2020-12-25 鳳凰網讀書

《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探源精解》

(清)車萬育 (清)李漁 原著; 王潤安 陳泓 編著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4-7-1

清康熙年進士、學者車萬育所著的《聲律啟蒙》和清代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所著的《笠翁對韻》兩書,是學習漢語對偶技巧和音韻格律的最優秀的實用讀物。兩書均採用平聲三十韻編寫,各韻部分別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子對、七字對等,聲調平仄交替,句句對仗對偶,音韻和諧優美,節奏明快上口,音樂感很強,讀起來如同唱歌。多年來被列入國學系列兒童啟蒙讀物。同時,深受詩詞愛好者和戲曲編唱人士的青睞,成為日常寫作的案頭書。

車萬育和李漁是兩位「大家」,學問淵博,縱橫古今,融貫詩詞,出口即韻。所著兩書不僅韻律很美,而且內容甚為豐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話典故、時令文史、人倫世俗、宮室珍寶、山川景物、器用飲食、花木鳥獸等。其神來之筆妙在原著的精美語言多來源於古代的詩、詞、文、賦,有的是引用原話,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蘊含著某種事物或某個典故。如果沒有詳細的注釋,很難理解其中的寓意。王潤安、陳泓編寫的這本《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探源精解》不是簡單的去解釋各個詞語的各個義項,而是重點放在探尋每句話、每個典故的來源出處,去解密兩位先生博採華夏經典詩文融入自己韻書中的真正含義,展現出的是其背後精深廣博的文化內涵。《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兩書原文共一萬多字,加上注釋《探源精解》已多達33·7萬字。作者呈現的這本書,讓讀者讀的不僅是韻書,也是鮮為人知的「韻」外之優美詩詞和有趣的歷史故事,為的是有益於讀者對原著的理解和記憶,並對於創作人員的聯想和形象思維有幫助。比如。[東]韻中「晚照對晴空」一句,「晚照」出自南朝宋武帝《七夕》詩句「白日傾晚照,弦月升初光」。也出自[唐]杜甫《秋野》詩「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晴空」出自[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以及[唐]劉禹錫《秋詞》詩「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誦讀「晚照對晴空」時,注釋了4首源頭詩。讀者不是停留在「順口溜』的溜溜記憶中,而是被薰陶保持在美奐「詩韻」中的記憶裡。再比如[先]韻中「白羽頻揮閒客坐,烏紗半墜醉翁眠」一句,源頭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對蓮》中的原話,前半句說的是諸葛亮搖羽毛扇指揮三軍的故事,後半句說的是文學家阮籍醉酒後烏紗帽掩面酣睡的故事。讀者學格律也在讀歷史趣聞。

誦讀《聲》與《笠》,並細讀《探源精解》,會自然感到韻中有詩,詩中有景,景中有意,意中有事。讀者能感悟到創作詩詞曲聯的題材十分豐富,學會掌握韻律格式的語言修辭技巧,並對於提升中國漢語之大美產生由衷的熱愛和崇敬。這正是作者編著此書的目的,也是這本書的經典特色和可貴之處。

此書還有一個明顯特點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讀者群比較寬泛,教師、學生、播音主持、說唱演員、詩詞作者以及所有追求漢語音韻美的人士,程度雖不同,但可各取所需。

王潤安和陳泓為寫此書,在文山書海中倘佯,反覆揣摩遴選。他們說:好像穿越回到350年前,經常與兩位先生坐在一起,聆聽他們對漢語音韻格律及融會經典詩句的教誨。歷時5年,終於將《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詮釋成33·7萬字的大書出版了。車萬育和李漁對他們二位這樣執著地傳承普及音韻寶典,一定會在天堂頷首笑慰的。

相關焦點

  • 聲律入門,是《聲律啟蒙》還是《笠翁對韻》好?
    為什麼有人說《聲律啟蒙》要優於《笠翁對韻》呢?這兩本書內容實際上差不多的,都是按照韻部,訓練初學平水韻者的平仄對仗技巧。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能讓讀者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而《笠翁對韻》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戲曲家李漁。他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 學習《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的正確打開方式(附書單、音頻下載)
    vivi在一年級背誦完畢《三字經》和《弟子規》,這裡不評論這兩本書的好壞,按照孩子班主任的要求,就是為了通過這兩本書大量識字,認真讀原文後配的小故事。他接觸《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是二年級時候老師要求背誦的書籍。這個時候,由於背誦量的加大,內容生澀,生僻字比較多,看著他煩躁的表情,我就開始查閱如何學習背誦這兩本書的方法了。
  • 從《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淺談中國文化中的那些韻律之美
    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仔細讀過便會發現它們都有相同的特點:結構工整、互相對應,讀起來朗朗上口。古人在創作詩詞歌賦的過程中,十分注重藝術性,以及美觀性。韻律作為貫穿全文的核心,對整篇文章的結構都有影響。
  • 學習《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不知道
    《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一樣, 它們是以前學童的基礎讀物。現在好多人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聲律啟蒙》,甚至要求背誦,但是並不了解學習這種讀物的目的是什麼?《聲律啟蒙》是康熙年間的車萬育(1632~1705年)編寫,《笠翁對韻》早一點,是明末清初的李漁( 1611 ~ 1680 )編寫,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書名因此而得。
  • 讀《笠翁對韻》,探尋「平聲三十韻」
    《笠翁對韻》是一部教人對仗和用韻的書,相傳為清代文學家李漁所著,因作者別號為笠翁,故名「笠翁對韻」。這本書和清代車萬育所著《聲律啟蒙》齊名,都是學習漢語詩詞格律技巧的極佳啟蒙讀物。如果按照《聲律啟蒙》的做法,每一個韻部都是三段,那麼就不免寬韻裡的不少常用字未被編入,窄韻、險韻裡的生僻字又不得不編入進來。如此則《笠翁對韻》的做法就更為科學。當然,與《聲律啟蒙》相比,《笠翁對韻》也存在較多出韻、錯韻的現象。 《笠翁對韻》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各卷有十五韻部。
  • 《笠翁對韻》裡的絕美意境
    而說起蒙學來,有兩本書近些年逐漸為人熟知,它們是《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因為明清之際,讀書人的功名都在科舉一途,想高中金榜不僅得有吃透四書五經的功夫,還要掌握起碼的作文、作詩的本領,而且古文四六句為多,又講究行文的對仗工整,可謂文中有詩。
  • 國文啟蒙讀物,我推薦讀《聲律啟蒙》
    如果真的想讀「四書五經」,可以參照小學及初中教科書中的相關內容,再稍作擴展,就已經足夠了。 話說回來,我為啥要推薦《聲律啟蒙》呢?《聲律啟蒙》是清代學者車萬育編著的一本關於詩詞韻律方面的啟蒙讀物。既然是啟蒙讀物,就意味著它非常簡單易懂,只需藉助基本的字典工具就可以無障礙閱讀。
  • 編輯讀書︱關於《聲律啟蒙》的幾個問題
    首師大的檀作文同志有《用〈笠翁對韻〉一書應當慎重》一文,怹在文章中寫道,「每每看見有人教小孩子念《笠翁對韻》,我就搖頭。凡是有家長向我問及《笠翁對韻》一書,我都說該書不好,不如用《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的問題在於常常將一個字在平水韻的韻部歸屬弄錯」,「若是用來進行傳統詩文聲韻格律方面的啟蒙,則問題較大,不得不慎重對待」,「今人往往缺乏詩詞聲律格律方面的常識,於這些方面等閒放過。但若尊重中國詩文傳統,欲為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傳統聲韻觀,或乃指導青少年學習古詩詞創作,在這方面則須極講究。
  • 沒有正確的漢語韻律啟蒙,你的孩子永遠學不好詩詞
    孩子初接觸詩,我們可以優先選擇一些內容短小,意思淺顯、趣味性和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蒙學詩和聲韻格律啟蒙讀物來給孩子「磨耳朵」和「練嘴巴」,讓其快樂的體驗「聲韻格律」的美感和趣味,培養其詩心詩意。如:「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隻花。」
  • 讀這兩本書長大的孩子,文採必然出眾
    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其中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和李漁所作的《笠翁對韻》極具代表性。《聲律啟蒙》《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全書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 大語文時代,這些才是《聲律啟蒙》的有效打開方式
    對仗句子讀起來十分具有音律性,像唱歌一樣。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聲律啟蒙》分為上、下兩卷,包含30個韻部(即絕大部分格律詩所用的韻部),每篇三個段落。
  • 這兩本國學啟蒙經典,孩子寫詩作文必讀
    ,諸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很多家長卻紛紛表示不甚了解。《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都是根據這種按韻分類的方式來排列的,一共30個韻部,上冊15部,如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冊15部,如一先、二蕭、三餚、四豪……等。一東,即表示第一個韻部裡的字,都是和東字押韻,在今天的普通話中韻都為ong。當然,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下一個韻部二冬,和一東是同音字,在今天普通話中的韻也是ong。
  • 李漁的《笠翁對韻》:20個經典對句,帶你走進聲韻最美的古詩詞!
    我想沒有比讀「韻書」更為合適的了,而這些楹聯類的「韻書」讀物中,尤以《笠翁對韻》的知名度最高。《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的戲曲家小說家李漁完成的。李漁是什麼人呢?乍一提起,很多人可能都比較陌生,但他真的是一位人才。
  • 平水韻中的「上平聲」第一韻
    「東」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第一韻部。 北宋時官修的《廣韻》本有206韻,平水人劉淵根據唐代人寫詩的實際用韻情況,將206韻合併成107韻;後來平水人王文鬱又縮減為106韻,這106韻就被稱為「平水韻」,也叫「詩韻」。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為格律詩用韻的韻腳字。
  • 笠翁對韻 (上卷一至五)
  • 為什麼《笠翁對韻》中「一東」、「二冬」部韻母讀起來沒有區別?
    有朋友問:《笠翁對韻》中,有個「一東」韻。為什麼又有「二冬」韻。古代東、冬韻母有別嗎? 據考證,唐代以前,漢人對「東」、「冬」讀音有區別:東讀如dūng,而冬讀如dōng。
  • 平水韻中的「上平聲」第七韻
    「虞」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第七韻部。 「虞」在《廣韻》中作「遇俱切」,平聲,虞韻。《笠翁對韻》這一節用到的韻腳字有無、壺、都、鴣、湖、疏、吳、沽、蔬、枯、珠、梳、孤、奴、鳧、壚、鋤、蒲、符、呼、圖等21個。《聲律啟蒙》用到的有珠、烏、鳧、朱、沽、愚、壺、雛、廚、梧、壚(爐)、株、吳、夫、榆、晡、狐、須、都、衢等20個。
  • 一年級上語文:開學第二周,日月水火+對韻歌+雙休作業練習卷
    第二周我們還是以識字為主,學習日月水火和對韻歌,利用朗朗上口的兒童歌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第二單元學習拼音做好準備對韻歌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課文,一對對詞語接替出現,韻味十足,學生們搖頭晃腦跟讀的樣子十分可愛,其實在《笠翁對韻
  • 《聲律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你get了嗎?
    聲律啟蒙》。《聲律啟蒙》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閉上眼字字入畫;唱起來更是音美如歌,意美如詩。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去學習,那麼我們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聲律啟蒙》呢?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聲律啟蒙》。
  • 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了然
    蒙學,對現在爸媽來說,則是指3-7歲孩子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啟蒙教育,簡稱國學啟蒙。市面上較常見教材有《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但現在,3-6歲孩子被送到幼兒園,絕大部分接受西式教育或不中不西教育。所以,這個國學啟蒙的任務就落到了家長自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