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抑鬱患者也會焦慮
焦慮性抑鬱:不僅僅是焦慮+抑鬱 焦慮性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個亞型,臨床上通常會具有更加明顯的抑鬱症狀,且治療難度更大。相對於單一的抑鬱症,焦慮性抑鬱症的危害更為嚴重! 大部分的焦慮性抑鬱症患者通常具有抑鬱症的常見症狀,如睡眠障礙、精力不足、注意力難以集中、認知功能下降的症狀;同時焦慮障礙也會引起患者的迴避行為,患者為了迴避社會活動、躲避風險而曠工,而抑鬱症狀(興趣缺失、精力缺乏)將進一步加劇這些損害。 抑鬱症合併哪些症狀可被視為「伴焦慮性痛苦」?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你分得清抑鬱和焦慮嗎?
抑鬱和焦慮有類似之處,但抑鬱症和焦慮症確是不同的疾病,治療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如何簡單科學的鑑別抑鬱症和焦慮症。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緊張擔心、運動性不安。因為顯著的「自殺新聞」,因此抑鬱症的知曉率和「危害性」較高,但其實焦慮症的「患病率」高於抑鬱症。焦慮症加權終生患病率高達7.6%,屬精神障礙之最,而抑鬱症在全球範圍內的患病率則為4.3%。
-
擺脫「抑鬱症」的汙名:你們真的了解抑鬱嗎?
不,因為我們把所有形式的悲傷不分青紅皂白地混為一談,籠統地將之稱作「抑鬱」。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以及現代醫學在治療抑鬱症方面已是有所建樹,但獲得成就的同時,對於抑鬱症來說,我們確實丟失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憂鬱不僅僅是我們所謂的「抑鬱」。古人把憂鬱看作是上帝賜予的禮物,無論其是好或壞。
-
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
眼皮是內雙、鼻尖不夠挺、唇邊有點小鬍子、毛孔再小一點就好了……每當面對鏡子中的自己,我們總能找到臉上的不足之處,甚至會因為「不夠美」而焦慮或自卑。最近的熱播網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就是關於「外貌焦慮」的。女主人公,一個極端外貌不自信的女孩,每天花兩小時三十七分鐘打扮自己。
-
中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率顯著提高:孩子成長中的焦慮情緒,一定要重視
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很多人不明白,兒童沒有成年人的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童年本該是他們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抑鬱呢?他的爸爸經常把「考不上清華北大,就是社會渣滓」掛在嘴邊。一個微博博主寫到,他剛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然後孩子的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家長們真的不理解,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甚至在確診之前,只覺得孩子是裝病、矯情、任性、逆反。
-
萬千孕婦備受煎熬,產前焦慮比產後抑鬱更需要被重視,牢記這5點
隨著現在網絡的普及,育兒知識的傳播也越來越方便,「產後抑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詞彙了。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在懷孕這件事上不僅要關心寶寶的健康,更要關注媽媽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但是,除了產後會焦慮抑鬱之外,也不要忽略了產前準媽媽們的情緒。
-
丨《走出焦慮》
關於這第一個謎團,他想知道:我都吃過抗抑鬱藥了,可為什麼還是這麼抑鬱?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可有些地方還是不對勁。為什麼? 第二個謎團: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處於極度抑鬱和焦慮的狀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為什麼還是這麼抑鬱?怎麼有這麼多像我一樣的人?
-
睡不著,總是心情低落焦慮,一張圖教你區分抑鬱情緒和抑鬱症
當聽到有人對你說「我得了抑鬱症」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 TA心情不好?TA壓力太大?TA想得太多?還是「哦,我也有點抑鬱」? 目前,關於抑鬱症的科普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繚亂,有的人錯把一時的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畫上了等號,不是小看抑鬱症的威力,傷了朋友的心,就是高估了自己的「病情」,把自己嚇得不輕。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有啥不同,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是一時情緒低落,還是患上了抑鬱症? 一、如何區別抑鬱情緒和抑鬱症?
-
傅首爾談「起跑線」是個偽命題:道理都懂依然焦慮,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放不下?
我算是個很「看得開」的人,時時提醒自己不強求不控制不過如此……有一次開會,說起普遍的育兒焦慮,我說我並沒有,同事詫異:「為什麼?」她的意思當然是:怎麼會沒有呢?「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年年三好學生,一路讀到『名校』碩士,不也就混成這樣?」
-
總是焦慮怎麼辦?做到這三點,保證你不再焦慮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要想一想,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行動力太差。如果「活在當下」太難,試試「活在未來」「活在當下」這個詞總是被我們反覆提起,但是真正做到「活在當下」的人,卻少得可憐。為什麼呢?因為想要「活在當下」,真的太難了。下面我說的每一個字,都很重要,要認真看!
-
為什麼很多男生在相親時,聽到女生「喜歡旅行」「愛好旅遊」會很牴觸?
題圖:《愛在黎明破曉前》為什麼很多男生在相親時,聽到女生「喜歡旅行」「愛好旅遊」會很牴觸?問題補充:本人女,90 年,單身狗一隻,口腔護士,坐標北京,工作瑣碎繁忙,不定期來個檢查和考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
TED英語演講 | 為什麼你會感到抑鬱和焦慮?
演說者:Johann Hari演說題目:為什麼你會感到抑鬱和焦慮?中英文演講稿For a really long time, I had two mysteries that were hanging over me.
-
「夜讀」年輕人,你為什麼脫髮?
知乎上隨便一搜……_(`」 ∠)_光看著都焦慮。其實我們開頭說的,「爸爸爺爺脫髮,兒子必脫」是雄激素性脫髮,也叫男性型脫髮。它可以讓毛囊「萎縮」,毛髮生長周期縮短,密度下降,導致脫髮。不過,二氫睪酮也不是無緣無故就出來的,可能與人體的「II 型 5α-還原酶」相關。當這個酶活性增高,會讓更多睪酮迅速被轉變成高活性的二氫睪酮,進而刺激毛囊萎縮。另外,局部頭皮的雄激素受體,也是導致脫髮的原因。
-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甚至抑鬱,如何應對?但與此同時,我們對職業發展規劃相關的理念並沒有太多改變。絕大部分社會標準都還寄希望於在人生前二十年到三十年,把今後所需要的所有職業技能和知識儲備都一次性全部儲存完畢,之後三十年就都是「做貢獻」的時候。這樣的理念與現實經濟與行業發展之間的不匹配,很大程度上讓其中的每個經歷這些裁員危機的人都會覺得很無奈也很無力。
-
為何很多孩子上了高中,沒有初中那麼優秀,甚至焦慮抑鬱了?
我女兒在高一時一度十分焦慮,初中的成績還不錯,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是班上的學霸太多了,成績就只能墊底。我們家長都跟她說只要努力學就行,考得好不好,我們不在乎。可是她就是自己給自己壓力,高一一年都是悶悶不樂的,反而現在高三好些了,好像自己也習慣了,沒有以前那麼的焦慮了,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
今天,請停止「歌頌」母親
其中的問題在於,當人們將焦慮、抑鬱、慌亂理解為「神」,另一面,是在將焦慮、抑鬱、慌亂合理化。當我們讚美母親時,我們是在容忍甚至鼓勵這些不公正的延續:不合理的家庭分工、過重的育兒負擔、對於犧牲自我的美化。可以說,我們用「無私」一詞,包裝了一個又一個家庭裡疲憊不堪的母親。
-
「科普」為什麼孩子會離奇地抑鬱?
首先希望大家明白:沒有一個孩子是會離奇抑鬱的!抑鬱的原因都顯而易見的明擺著的好嗎!!!明!!擺!!!著!!!!我們先說孩子自己。孩子分兩種。一種是敏感的,一種是不敏感的。敏感的人在一定的條件下更容易發展成抑鬱症。不敏感的人在同樣條件會發展成一個不快樂,但是不一定至於有「病」的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後者更隱蔽。
-
孕期的「沉默殺手」:因為它,GAI的人設翻車了?
但大部分爸爸並不當回事,認為它只是個「矯情病」,甚至連很多媽媽自己,對「孕期抑鬱」都知之甚少。研究證實,孕期過度的焦慮、抑鬱情緒,不僅會影響嬰兒早產、體重較低,如果得不到重視,很可能就會引發孕婦傷害自己或者夫妻破裂。《38周產婦產房跳樓,一屍兩命!》《孕期焦慮,夫妻吵翻天,孩子未出生就成了單親寶寶。》
-
我們為什麼會抑鬱?在抑鬱時,我們能找到什麼方法來挽救自己
為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被我撞見了?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這樣活著還有意義嗎?無數糟糕的感覺在心裡積壓,讓我們的世界沉淪於陰暗之中,這些「喪」的東西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和釋放,最後會醞釀成一頭名叫抑鬱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