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2月初,三個群眾組織聯合匯報組,給李富春寫信,建議在谷城石花街建廠。
這時,饒斌看到一張大字報,是轉抄長春來電,內容是三派群眾組織協議,一致命令饒斌去長春接受革命群眾批鬥的抄件。當天,基地的群眾代表通知他,決定押送他去長春,一兩天就出發。這時,調查過饒斌歷史問題的高廣智對饒說:去長春是很必要的,基地革命組織對這段歷史向二百多人作了外調,只幾個人說你是高崗線上的,其他二百多人都說你是反對高崗的。饒斌感動地說:這段歷史向這麼多了解實際情況的人作調查,就完全可以弄清楚了。臨走前,齊抗(被結合的革命幹部)找饒斌說:去長春是應該的,好好接受教育,並希望他早點「解放」。饒斌說:我在長春欠了債(指不敢去長春接受批鬥),我很願意去,你放心好了。
3月12日晨,饒斌同史×× 、楊×× 離開基地到武漢。武漢二汽辦事處的群眾藉口要批鬥饒斌,實際上是不願饒斌去長春,怕他回不來,影響二汽建設,是明批暗保,把他「扣留」起來。直到齊抗和群眾組織代表陳×× 到武漢做許多工作,才達成協議。史×× 對漢辦的群眾說:「饒斌打倒打不倒要靠材料來決定。」這話使饒斌吃了定心丸。到北京,還允許饒斌回家住一宿。接受長春群眾大會批鬥後,群眾組織請調查過饒斌歷史的史×× 介紹情況。史×× 說:材料上差別不大,主要是對問題的看法不一致。饒斌聽後,認為根據材料他是打不倒的。但是造反派拿到一份他任哈爾濱市長時的一個經濟報告,這也是高崗整他「右傾」的根據,雖在觀點上和高崗是對立的,但和劉少奇、李富春是一致的。這時,饒斌就強調和李富春某些講話一致,而不提劉少奇。大約史×× 說的「看法不一致」,就是對這個講話的看法吧。
在長春期間,他還解決了許多工作問題,如熱處理的集中和分散問題;水箱、剎車的體制問題;在武漢如何搞中間生產;要不要上V8;設備口體制和分工;一汽包建領導和總包問題;上海包建工作情況;儲運規劃和倉庫機械化問題;工廠設計處調給二汽的幹部問題;聽協作口匯報;加快出產品圖紙問題;一汽試製兩臺新越野車問題;二汽在長春家屬情況,及其住房和修理隊伍問題;生活福利問題等。一天到晚還很忙。由於人們習慣於向他請示匯報工作,他為二汽快點上去,也樂意抓些工作。有些願去二汽的幹部還找他,如王少林、李雲傑等。二汽住在長春的同志,要他想辦法借一些房子,安置新來的大學生和徒工。饒斌想,省市委黨校、幹校已不招生,有很多房子,可以去活動一下。省委黨校的校長是毛誠,一直在機密保衛部門工作,他就打電話給她,要求借些宿舍,大約一年。最後經省委黨校大聯委同意,房子終於借到。毛誠還告訴他,黨校有四十來個高等院校畢業生,原擬培養成縣級黨政領導的接班人,尚無接受單位,二汽是新建單位,如果敢要,可以給二汽。後來這些人均到二汽。
饒斌在長春一邊接受審查,一邊抓工作,經一些同志做工作,群眾組織也同意;但也有造反組織堅決主張打倒饒斌。3月下旬,北京來電,要饒斌參加國家建委謝北一在京召開的座談會,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富春委託謝北一召開的。接到電報後,二汽駐長春的秘書張談和支持饒斌出來工作的同志商量後,找總後駐一汽代表陳明同志。陳明明確表示,一定要排除幹擾,保證饒斌去北京參加會議。張談等考慮有的群眾組織雖然人數很少但能量很大,就做了一番仔細安排。饒斌本住74棟招待所,一汽用紅旗牌轎車接送他,不出門時,車就停在那裡。那天上午他參加群眾會議後,被原來的警衛員馮俊祥請到家裡吃飯。飯後,即坐吉普車到車站,從火車站出垃圾的門進入直接上火車。
座談會是由謝北一和一機部沈鴻副部長召開的,有二汽群眾組織和籌建、包建單位部分代表參加。會議對二汽廠址定在十堰和建設規模取得一致意見,概括為「十萬規模,分期建設」、「廠址基本不動,適當調整」。
會後,饒斌回到基地。
大聯委做民意測驗:認為饒斌沒什麼大問題,贊成他出來抓工作的約有3000人,反對的150人,是95%對5%。
二汽軍代表要李子政也從長春返回基地,好在二汽職工中進行些活動,力促結合饒斌,以便讓饒抓二汽建設工作。李子政是工人出身,而當時這是塊金字招牌,造反組織對他還尊重。李子政過京看張矛時說:「饒斌沒什麼大問題。」他還說,1933年饒斌在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參加的是共產黨還是共青團,反正都是搞共產主義,當時若被國民黨抓住都要蹲監獄,搞不好要掉腦袋,都是革命的歷史,這些又有什麼大了不起!為了二汽,我們還是要想法讓他快快出來抓工作。又說,一汽有人搞極「左」,醜化領導幹部,讓他們戴「烏紗帽」示眾,兩個帽翅晃悠著,令人又好氣又好笑。他因笑出聲,被造反派斥責。他心情沉重地講起汽車生產情況。有個月只生產20輛車,中央很著急。餘秋裡特別接見一汽領導,要他們「無論如何要把生產搞上去」。他嘆氣說:「二汽還在爭論廠址,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建成,即使饒斌『解放』了、結合了,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抓工作呢!實在太困難。」李子政感嘆地說:「真不知要建設到何年何月!」
4月22日,一機部軍管會生產指揮部和建工部生產指揮部向有關單位發出《關於準備召開和籌備第二汽車廠總體布置第二次調整會議的通知》,會議準備工作由二汽籌備處進行。
5月20日,根據李富春同志指示,一機部軍管會關於二汽建設規模,從當前汽車需求和建廠經濟性、汽車行業的包建能力等方面作了分析:規模仍定為年產10萬輛;對遠景規劃20萬輛問題,因1967年3月22日國家計委、建委對二汽建設意見中提出為10萬輛,一機部確定二汽不再考慮20萬輛遠景。
參加會議準備的人員,5月初進入二汽建設基地開展工作。
6月1日,總體方案調整會議開始,分「東方案」(谷城方案)、「西方案」(十堰方案)兩個組,邊學習、邊批判、邊擺方案。
「東方案」組擺出設想方案,經請示謝北一電話同意後,即派代表赴京向謝北一作匯報。
謝北一根據中央指示組織國家計委、建委和「五部」(一機部、建工部、化工部、鐵道部、五機部)聽取「東方案」匯報,又同在6月21日到達基地。
謝北一傳達李富春、李先念、聶榮臻幾位副總理的意見:
一、隱蔽方針和經濟合理都要考慮。
二、工廠進溝防空好一些,也要考慮積極防空。
三、谷城若適合建汽車廠,其他軍工廠可做些調整。
四、汽車廠廠址是大事情,建議組織總參、一機部、五機部等部門實地察看後再決定。
6月25日,國家建委謝北一、武漢軍區張副參謀長和一機部、五機部、建工部、化工部、鐵道部、總參、武漢軍區、湖北省革委、湖北省軍區及省「三線」建委有關人員到二汽現場,聽取兩個方案意見,又察看兩天。由於沒有公路,吉普車行進極緩。張副參謀長很明朗地說,他贊成「西方案」。謝北一很謹慎地說:我和大家心情一樣,希望二汽早日建成。從1953年5月開始,二汽選廠址15年了,沒有哪個地方像二汽這樣,花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選廠址。看後,再三討論,拿出兩個大家基本同意的方案,連夜趕到光化飛機場,送給即將回京的謝北一。謝北一在機場又與有關負責人討論,謝回京前,沒有宣布結果。饒斌陪他們活動四天。
二汽要抓緊建設,必須建立「三結合」(革命領導幹部、革命群眾代表、軍代表)的革命委員會領導工作。按程序,要讓準備解放的幹部進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邊學習「毛著」,邊聯繫群眾揭批的問題,進行深刻的「觸及靈魂」的檢查,取得群眾的諒解,才能「解放」,才能「結合」到革委會。
廣大職工希望二汽快點建設,群眾組織中絕大多數是要解放饒斌的,只有少數造反派組織反對。他們想拖延二汽革委會成立並爭席位,要求把饒斌揪到長春批鬥。
基地群眾要求饒斌檢查,他一口氣講三個鐘頭,秩序非常好。事前好多人對他說:「一定要檢查好,不然會失掉對你充滿希望的群眾。」他惶惶不安地、小心翼翼地準備著,幹部「解放」前學習班的小組想幫他,讓他試講,大家提意見。原先只小組的六七個人,後來竟到四十多人,講完處已經熄燈,三個同志送他回厂部。
支左的軍代表,除劉景修外只有一個團政治部主任、兩個處長、兩個排長,其餘是新戰士。對二汽的情況不了解,與三派群眾組織看法不同。由於三派中兩個派頭頭沒選入單位革委會,軍代表沒做更多的工作就批准了,引起與軍代表的矛盾。群眾組織要搞「四反」,軍隊不支持。齊抗、李子政的檢查會,被群眾組織衝了,聲言要召開「四反」動員大會。軍代表通知饒斌:不支派,不講話。饒斌說:大聯委不點名讓我講,我就不講。次日開會時,主席臺上有人刷大方字:「堅決要求饒斌上臺講話」,這是工人寫的。有人給主席團遞條子,要饒斌講話。這不是一般要求,而是結合前的「亮相」。主席問群眾:要不要饒斌講話,群眾齊聲說「要!」一個女大學生說「不要」,被群眾大聲壓下去。軍代表主張徵求饒斌意見,饒斌表示願意講幾句,會場掌聲雷動。饒斌上臺,群眾鼓兩次掌,他很激動,講一些檢查「亮相」的話,但軍代表因事先不讓他講,對他有些意見。5月20日,宣布齊抗、張慶梓、李子政3人「解放」。
5月21日,饒斌檢查完,絕大多數單位表態,紅標語和大字塊寫著:「饒斌是無產階級司令部的人」、「饒斌是革命領導幹部」、「饒斌大節是好的,堅決支持饒斌站出來革命」、「就地解放饒斌,加速成立革委會」、「饒斌檢查得好,饒斌的檢查是誠懇的」等等。沿公路、住地都貼了。據統計,90%以上的人同意結合。但由於長春的二汽職工也很多,需要去檢查後,才能結合。否則兩地對立起來更不好辦。饒斌心情煩亂,但又相信群眾不會拋棄他。他只求「解放」不求「結合」,只要允許他出來工作就行。他雖沒被宣布「解放」,但他仍然處理繁重的工作,幹勁依舊。找他解決問題的人很多,不感到是沒「解放」的人。
6月中旬一天晚11點,饒斌突然聽到人聲嘈雜,逐漸接近臥室,敲門,有人喊:不準走!不準去長春!是運輸處人貼大字報,兩大車人,不同意「大聯委」送他去長春,並勒令饒斌和他們一同去運輸處。有人卷行李,有人收拾東西,就這樣把饒斌帶走了。饒給這些司機和職工做工作。他說:我不能離開工作住在你們這裡。去長春對成立革委會、對我的改造都有好處,應該去。住了兩天,經軍代表做工作,放饒斌回厂部。這邊不讓去長春,解放軍還得做群眾的工作。聽說,長春的派性鬥爭和對幹部的遊鬥風很厲害,他想:等長春煞煞風再去,也可以少吃些苦頭。他特別害怕被打成挑動群眾鬥群眾的「黑手」,打成「兩面派」,轉化為敵我矛盾。因此,特別小心翼翼,把「私」字壓縮到極小程度。
1968年7月7日到北京,饒斌請求準許回家看看。他寬慰妻子和兒子不要擔心,反正「當權派」不取得群眾的諒解就不能幹工作,千難萬難,也得過這一關;好在基地的群眾組織都支持他出來工作,只做少數人的工作,還是好辦些。次日,就隨軍代表、造反群眾代表去長春。火車上,造反派組織的代表要他做「兩三個月」的準備。
饒斌到長春後,住在一汽74棟招待所。經二汽群眾代表與在長春的二汽「大聯委」一些成員協商決定,把饒斌交給二汽「大聯委」「饒斌專案組」。於是他被從74棟轉移關押在一汽鍛造廠地下室。原因是長春一汽副廠長王少林在被刑訊逼供中一時忍受不了,順著審問者的意思,含糊地承認了懷疑他的所謂「特務」問題。雖然很快翻供,但已經牽連饒斌和陳祖濤。原來他們有一段時間曾同在蘇聯工作。陳祖濤在蘇聯上小學、中學、大學,他的一些同學有的已成掌權人物。而饒斌在工作上對他們又比較器重,這就是造反派懷疑他們是蘇修特務的原因。饒斌被牽連後,扣押地點轉移至鍛造廠小樓頂部和一棟「群專(指群眾專政)」指揮部一樓。先是由一汽「群專」看守,後由饒斌專案組組織人員看守。
饒斌專案組成立不久,一汽支左解放軍某部隊介入二汽饒斌專案組。1968年8月在該部有的軍代表的支持下,持「打倒饒斌」觀點的個別人,組織並擴充「打倒饒斌」觀點的人員批鬥饒斌,其中多數是1968年2月13日寫大字報主張打倒饒斌的人,他們多系1965屆大專畢業生,其中骨幹有15人。這些反饒的人組成一個饒斌專案組,下設「剝畫皮」組、「揪黑集團組」、材料組、宣傳組等。饒斌專案組的活動地點,分別在一汽百貨商店小五樓、一棟「群專」指揮部一樓。
齊抗等在二汽基地的人看到饒斌被扣押,就和軍代表商議,把二汽在長春「大聯委」成員和饒斌專案組的人連同饒斌本人調回二汽基地,基地準備成立二汽革委會。電報9月3日發到長春,李×× 、黃×× 、田×× 等人向部隊二號首長匯報。二號首長指出:成立革委會是大方向,要緊跟。但他們懷疑電報不是解放軍打來的。當晚,在小五樓召開三四十人參加的會議,起草一個六單位(鑄二、勞資、設備口、底盤廠、標準件廠等)的聯合聲明,次日貼在一汽一號大門口,內容是:二汽革委會的51人方案,不符合毛澤東思想;二汽幹部的陣線不清,現在成立革委會的條件不成熟;要基地解放軍派軍代表來長春進行協商等等。從而在革委會成立的問題上,形成「南北之爭」,拖延二汽革委會的成立。
當晚,專案組開會,當即決定加緊審訊饒斌,從他的嘴裡撬出東西。
從9月5日至10日連續幾個晚上,在宿舍一棟一樓,開始對饒斌的刑訊逼供。9月5日晚,有20多人參加,逼迫饒斌交代「特嫌」問題;饒斌無特嫌問題,無法交代,僵持不下。饒斌很氣憤,大聲指責:「要文鬥,不能武鬥!」這時就有人把饒斌按在桌子上,用膠皮管子毒打饒的屁股和腿,打累了,再換人,刑訊,逼口供,直到次日早晨。他們白天研究審訊辦法,晚上八時,七八個人的審訊開始了。他們大聲吼斥:「要老實交代」,並叫饒斌低頭,饒不低頭,他們就打耳光,扭手臂,按脖子,把他打倒,逼他跪下。跪一段時間,見仍不肯交代,就用膠皮管抽打他的屁股,這次打得更厲害。7日至10日的幾個晚上,他們分上半夜和下半夜輪番對饒斌搞車輪戰,不僅用膠皮管子抽打,還讓他跪在凳子腿上。饒斌痛得抱著膝蓋大喊:「這是骨頭啊!」但審訊的人,卻獰笑著。他們將饒斌的屁股打得淤血腫脹,痛得大汗淋漓,襯衣溼透。因出汗過多,饒斌要求喝水,他們不給,還逼饒交代問題。因為饒斌跪不住凳子腿,有的人便用長條凳把饒的兩臂張開,用繩子綁住,而他們卻去睡覺。饒斌跪至天亮。這些人連續刑訊、逼供、毒打,折磨幾個通宵,把饒斌的屁股和腿打得全是血泡,走不了路,扶著牆走,還辱罵他「裝洋相」。饒斌半個月只能趴著睡,不能坐。饒還被拖到工廠設計處、圓柱大廳、電車三站、少年宮等多次批鬥。批鬥時,他們將20多斤重的大木牌,用鐵絲拴著,掛在饒的脖子上,還逼他低頭、彎腰、「架飛機」,對他進行種種折磨和侮辱,使其身心受到極大摧殘。
為配合「審訊」,專案組又派人到北京饒斌的家中查抄。這時張矛已被商業部教育局結合進「革命領導小組」擔任組長,他們怕張矛報警,先把電話線剪斷了。他們在饒斌家中翻箱倒櫃,查抄到一些書信、筆記、文件、照片、畫報,特別對饒斌在一汽任廠長時和蘇聯專家的合影很感興趣,大約把它們當做「蘇修特務」的罪證吧。查抄三個多小時才結束,還寫個清單,讓被折騰得心煩透頂的張矛籤了字。
9月24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批示成立二汽革委會。委員會委員51名,常委17名,主任暫缺,劉景修任第一副主任,副主任還有齊抗、郭清林(軍代表,不久調走)。
9月30日,二汽革委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在基地舉行,由劉景修主持。會議作出決定,要求將正在長春由群眾組織審查、批鬥的饒斌、李子政,10月15日前由原專案組負責帶回基地,由支左辦公室和革委會審查。同時,要求擅自離開基地的職工,限十天內返回基地,參加工廠建設。10月下旬,二汽26個專業廠的革命委員會和廠職能部門的革命領導小組成立。
7月下旬,一機部根據部隊要求,將二汽的軍用產品汽車由兩噸改為2.5噸,3噸改為3.5噸,並根據「以軍為主,以軍帶民」的精神,將相應的民用載重車,也由3.5噸改為5噸。先生產軍用2.5噸越野車,以適應備戰需要。由於汽車設計的更改,10月26日一機部又發出通知:「一機部以前下達的專用設備及自動生產線試製任務,凡目前已完成設計的,暫停投料生產;凡目前已投入加工製造或進行裝配的,可酌情暫停或繼續進行。組合工具機及組合工具機自動線的設計、試製任務,可全部暫停。」一機部並決定在部內成立「建設二汽辦事組」,周子健任組長,抓好部內各項工作。主要成員有一機部張效曾、王子儀;一汽的於海榮、劉守華;二汽的劉景修和齊抗等人。另外成立臨時產品組,劉守華任組長,齊抗任副組長。任務是立即開展產品設計工作,確定產品設計方案,安排產品試製工作。
11月21日,一機部軍管會通知二汽革委會:11月19日22點30分,國家建委軍管會傳達周總理的指示:「二汽廠址可以確定在湖北鄖縣十堰地區進行建設。」
12月4日,國家計委、國家建委批准二汽建設方案年生產綱領10萬輛。
12月24日,二汽革委會舉辦幹部學習班,進行清理階級隊伍、整黨和「鬥批改」工作。
因部隊所要車型的改變,影響並使以前一系列工作前功盡棄。為什麼原來的車型噸位小呢?因為遵照林彪的「靈活的戰略技術」,軍隊裝備要「騾馬化」,炮要小,拉炮的汽車噸位自然也就小了。汽車噸位是林彪定的。後來察覺實在不符合現實要求,才改為兩噸半,但兩噸半形成生產能力後,又覺得小了。
10月中旬,劉景修進京公幹,抽空看望張矛。劉景修說:「那幫人揪鬥饒斌完全是派性行為,廣大職工是很不贊成的。革委會已發電報到長春,要求把饒斌和他的專案組都調回基地。回基地後,饒斌有群眾基礎,那個『二·一三』小派別就不能一手遮天了。」張矛和孩子們才放心,因為饒斌的命運影響著全家每個人啊!
一汽革委會接到二汽革委會要求二汽職工及饒和他的專案組都回基地的電報後,就勸這些人按電報要求辦。但饒斌傷勢較重,需要養一段,否則去基地,不好向群眾交代。他們要求饒斌不斷地回憶歷史,一段一段地寫材料,從家庭變遷,到入學後的情況,特別是參加上海大學生為抗日救國赴南京請願的過程,以及加入共青團經過和活動;到青島小學教書時與一個似乎是共產黨員的工人俞繼忠的詳細接觸過程;以後到上海與周總理領導的在特科工作過的嚴希純的全部接觸過程;抗戰爆發後接上組織關係的過程;還有什麼與「黑集團」(無此集團,只是幾個在一汽工作時為饒斌賞識的人)的關係;從歷史上檢查自己的路線問題,等等。這樣又拖一個多月,才於12月初回到基地。路過北京,卻不允許他回家。
當時齊抗在北京,去看張矛時,很難過地說:「饒斌可遭罪了,健康也不佳,家中應該給他捎些吃的東西,增加些營養。」捎些什麼東西呢?只能是不必動用鍋灶、經過簡單處理後就能吃用的東西。於是買些油茶、奶粉、肉鬆和幾樣罐頭,但一時找不上適合的人送,一般職工對領導幹部都是迴避或拉開距離。這時,三兒子小鋼表示願意去送。小鋼高中畢業後,隨同學去保定農村插隊,由於是自己找的關係,認為不合手續,再三催促他去延安插隊。他想當工人,二汽又正在建設,正當可以招收徒工之際,他就自告奮勇去送,想看看有無在工廠就業的機會。小鋼去後,發現人們都和他拉開距離,原來父親尚未「解放」,兒子去看父親尚需經過一定手續。雖然父子見了面,但不能暢所欲言,小鋼把裝食品的小皮箱交給父親就出來了。看管的人,仍然是在長春辦他專案的人,立刻就對這個送食品的問題大做文章。他們把這東西一件一件擺出來,辦展覽會,用大字寫著「看饒斌資產階級的生活」,並對他進行批鬥。結果兒子灰溜溜地回京,饒斌不僅沒有得到營養上的補充,反而又受一次精神摧殘。齊抗後來見到張矛說:「怪我,怪我,真叫人想不到啊!」在無政府狀態下,革委會副主任也無可奈何。
12月4日,國家計委、國家建委軍管會批覆二汽建設方案。「批覆」說:二汽建設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全面貫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貫徹執行《鞍鋼憲法》,在工廠布置上要全面貫徹執行「靠山、分散、隱蔽」方針,把二汽建成一個革命化的汽車生產基地。
二汽規模定為年產10萬輛,汽車品種根據「以軍為主,軍民結合」的原則,主要安排兩個系列:(一)兩噸越野車2.5萬輛以及同系列的民用車3.5萬輛,共6萬輛;(二)三噸半越野車2萬輛以及同系列的載重汽車2萬輛,共4萬輛。將來再根據國家需要,發展一些變型品種。
建設必須貫徹執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原則。步驟上可分兩期進行。首先集中力量,建設第一個系列6萬輛的工程,力爭在1972年建成投產,然後建設第二個系列4萬輛工程。兩期工程可根據實際情況,做些必要的交叉。基建投資,應根據自力更生、勤儉建國的方針,在審查設計時核定。二汽的產品設計,自1967年汽車研究所造反派回長春後,一機部確定以一汽為主,在長春進行工作,並於12月上旬在長春召開二汽產品工作會議。會上,沈鴻副部長就發動機、駕駛室、鋼板彈簧等設計問題作了總結。
饒斌回十堰後,軍代表和群眾團體的代表都很重視他的作用,對他寄予希望。後來,聽到傳言,說毛主席在八九月份視察湖北省工作時,在武漢曾問起康世恩和饒斌的情況。因為當時康世恩在鄂西南江漢油田搞開發工作,而饒斌在鄂西北抓二汽建設。據說,毛主席根據「抓革命、促生產」的需要,說:康世恩、饒斌都是有專長的人,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應該讓他們出來工作。於是湖北省革委會的領導了解了饒斌的全部歷史情況,沒有發現什麼大問題。所以當二汽革委會成立後,齊抗、劉景修去見省革委會張體學同志時,張體學還問,為什麼革委會沒有饒斌(是齊抗、劉景修10月13日去看張矛時說的)?饒斌後來說,他聽說好像周總理也說過類似的話。不久,就決定讓饒斌、李子政、李東波去參加湖北省革委會舉辦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