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贏不了」的歧義分析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誰都贏不了」的歧義分析

2017年03月14日 06: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楊黎黎 陶家駿

字號

內容摘要:關於中國的體育界,有網友調侃:中國有兩大最沒看點的球賽:一是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中國桌球,誰都贏不了」這句話省略了賓語,補充完整應該為「誰都贏不了中國桌球」,把「中國桌球」移到了主語「誰」的前面就變成了話題。「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深層的句式應該是「中國男足都贏不了誰」,位移過程是先省略了原來的主語「中國男足」,再把作為賓語的「誰」提前,變成「誰都贏不了」,最後把「中國男足」作為話題,才變成了「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消除歧義的方法語法上消解歧義一般依靠變換句式,比如可以把話題放在賓語位置上「誰都贏不了中國桌球隊」,或者使用中動句「中國足球隊贏誰都贏不了」。

關鍵詞:歧義;賓語;誰也;中國男;動詞;主語;中國桌球;話題;商量;語境

作者簡介:

  關於中國的體育界,有網友調侃:中國有兩大最沒看點的球賽:一是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二是中國桌球,誰都贏不了。前一句指的是中國男足贏不了別的球隊;後一句指的是別國隊贏不了中國桌球隊。「誰都贏不了」語表相同,但在具體的語境下卻可以表達截然相反的兩個意思。

  「誰都贏不了」其實是一個歧義句,有兩種理解:1)(他)贏不了任何人;2)任何人都贏不了(他)。網友正是利用了該句的歧義來獲得幽默、調侃的語用效果。類似的還有「這個人誰都不相信」,也是一個歧義句,有兩種理解:1)這個人不相信任何人;2)任何人都不相信這個人。這類句子的歧義從何而來呢?

  歧義原因解析

  「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中國桌球,誰都贏不了」。兩個「誰都贏不了」深層結構並不一樣,經過了位移變換。簡而言之,句子的歧義是由漢語為話題優先型語言和允許空主語這兩大特點決定的。「中國男足」和「中國桌球」在句子的最前端,跟「誰都贏不了」用逗號隔開,讀起來有停頓。這兩個成分充當句子的話題,也叫大主語,是句子討論的對象,比主語「誰」的位置還要靠前。

  「中國桌球,誰都贏不了」這句話省略了賓語,補充完整應該為「誰都贏不了中國桌球」,把「中國桌球」移到了主語「誰」的前面就變成了話題;「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深層的句式應該是「中國男足都贏不了誰」,位移過程是先省略了原來的主語「中國男足」,再把作為賓語的「誰」提前,變成「誰都贏不了」,最後把「中國男足」作為話題,才變成了「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

  歧義結構分析

  我們把這類歧義句看作一個結構:「話題,誰也/都(不)V」。「話題」是言者和聽者共享的已知信息,是有定的,整句話圍繞著話題展開論述。「誰」和「都/也」連用,是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誰」不表疑問而表周遍性,即指在所涉及的範圍內沒有例外。這一結構中的「也」一般帶否定式,很少帶肯定式;「都」經常帶肯定式,帶否定式不多。「誰也/都」是一種全量肯定或全量否定的用法,指的是「所有的人」,例如「誰也沒來」等於說「所有人都沒來」;「誰都可以參加」等於說「所有的人都可以參加」。

  該結構中的動詞必須是雙向論元結構的,即既可以帶主語也可以帶賓語的動詞,該動詞可以同時涉及兩個指人詞語,並且兩個指人詞語既可以做施事,也可以做受事。根據語料統計,常常進入該結構的單音節動詞諸如「看、見、理、聽、怪、欠、愛、怕、惹、管、幫、讓」等;雙音節動詞有「喜歡、了解、相信、通知、認識、結交、知道、畏懼、懷疑、舉報、聯繫、接近、接觸、熟悉、得罪、拒絕、反對、排斥、在乎」等。還有一些動補結構可以進入該結構的動詞位置,比如「V不過」和「V不了」(「打不過」、「喝不過」、「贏不了」等)。由於語料中都有上下文的語境,這些動詞在行文中並未造成讀者理解的歧義。另外,該結構的肯定用法和否定用法不對稱,否定用法要遠遠多於肯定用法。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中平)

相關焦點

  • 學點邏輯:也談「語言歧義」
    語言歧義很常見。語言歧義中的謬誤,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因詞語歧義而產生的謬誤,這種謬誤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偷換概念」。這種謬誤在口頭表達中,最為常見。再來看一個例子:從前,有張三、李四兩人,為房地產糾分到縣衙門打官司。張三拿了三十兩銀子向縣官行賄,請求判個勝訴,縣官一口答應下來。
  • 語文老師教你認識歧義句!
    但「小便」「大便」這兩個詞也太刺眼了,讓人不得不亂想啊……這問題其實就是我們語文中常說的歧義句。大家應該還記得下面的段子,你都能看懂不?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2、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誰都看不上,二是誰都看不上。
  • 奇異的歧義
    殺豬的說:「用鐵錘錘蛋錘不破。」賣茶的說:「錘得破!」殺豬的說:「錘不破!」賣茶的不服氣,拿來一個雞蛋,用錘子使勁打下去,雞蛋破了,說:「這不是破了嗎?」殺豬的說:「蛋是破了,可我說的是錘不破啊!」說著他指指鐵錘。這則故事中「殺豬的」和「賣茶的」對「錘不破」產生了歧義,才有了這樣的誤會。所以今天我們就跟隨郭強老師一起學習《奇異的歧義》。
  • 有趣的歧義現象
    這就是表達中的歧義現象。「歧」本來是指岔道,表達應該是明確的,出了岔了,意思就亂了。如果造成了讀者或聽者的誤會就更糟糕了。歧義可以有語音歧義和文字歧義。也就是說,歧義現象在聽和讀過程中都可能發生。出現歧義的原因在於漢語本身的一些特點。1、許多時候,漢語在基本語義明確的情況下,詞語的使用是很隨便的。
  • 文磬:從臺灣選舉「估誰贏」想到「願誰贏」與「應投誰」
    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說,蔡英文應會連任,但贏多少就不敢確定了;他也表示,民進黨在立法機構席次,明年選後有可能不過半。    這裡不由從臺選「估誰贏」,想到「願誰贏」與「應投誰」。   不過,也可以再深究一下,柯文哲雖然估測蔡會贏,但他「願誰贏」呢?應該說,他幷不願蔡贏。因為,蔡贏了他恐怕沒有好果子吃。   而現在臺灣政壇上其他幾方面的代表人物或勢力,我們是否也可以分析一下,他們又都會「估誰贏」?又「願誰贏」?
  • 【讀書心得】解析論證:從消除歧義與分析假設開始——《學會提問》第五、六章導讀
    本書的第五、六章就分別從兩個角度來詮釋:「消除歧義」和「尋找假設」。2  消除歧義2.1 何為歧義在論證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詞義不明確的情況。如果這種現象真的存在,我們就算是找到了一處重要的歧義。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結合上述種種方式的思考都不能夠幫助我們得出和論證相匹配的意義,那麼就去具體地詢問對方。畢竟,如果誰想說服你,誰就要負責解釋清楚。如果對方支支吾吾,也不能夠給出精準的解釋,你就沒有義務去評價那些表述不清的理由或結論。
  • 文稿為什麼會有歧義?消除歧義用什麼方法?(高手的點撥)
    近幾年來,語文高考試題中關於歧義內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現,有的考查歧義句的辨識,有的考查歧義句多種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義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對歧義現象產生的常見原因及消除方法進行分析和歸納,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那麼,句子歧義產生的常見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 對歧義標語不可全當笑話看
    但是,可能僅僅由於排版的不當,就會讓標語的內容產生歧義,形成群眾的誤解,造成不良的後果和影響。  近日廣西北海就出現了一條引發歧義的標語。這則標語由北海市公安局銀海分局和北海市工商局銀海分局聯合發布,本來的內容是「指望傳銷致富 生活沒有出路」,本想通過標語營造動員群眾、打擊傳銷的氛圍。
  • 2018國考行測病句辨析之:有趣的歧義
    行政能力測驗的言語理解與表達專項的病句辨析中有一種有趣的題型,就是歧義。  歧義句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歧義跟中文的語法、人們的日常表達方式有關。一方面,我們應當儘量避免使用歧義句,以防止他人難以理解我們的本意;另一方面,我們有時也會故意利用歧義句來強調一些想要表達的意思,成為一種有趣的現象。關注歧義句,可以培養我們對歧義句的敏感性,有助於在考試中遇到相關題目時快速解題。本篇文章中小編主要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歧義句,一方面讓大家體會歧義句的妙處,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從中學到一些語法、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知識。  例1.
  • 最有「歧義」的臺詞,男女之間就不可能有純友誼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看一些影視劇來作為一些娛樂消遣活動吧,不知道大家在看一些影視劇的時候,有沒有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臺詞呢?小編總結了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這些臺詞因為「最有歧義」所以格外印象深刻,如果感興趣,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吧。
  • 2016年中考語文病句常見類型表意不明之歧義句
    常見病句類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語言規範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對病句的識別與分析,有了這種能力才可能對病句進行修改。"正確使用詞語"一條已有涉及;《考試說明》中列出的六種病句類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表意不明   歧義句   例如:①他請幾個營的幹部參加座談會。
  • 公務員考試行測:巧解歧義句辨析
    公務員考試行測:巧解歧義句辨析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歧義句產生的來源。一個句子產生歧義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詞彙多義。如:「獨立國協國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為「瞧不起」。   2.指代不明。
  • 溝通|溝通障礙三:這樣的表達讓人摸不著頭腦,語言歧義的種類
    表達不完整!如果換成「如果看到西瓜,就再買個西瓜回來」,就不會出現上面的狀況了。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表達時經常使用省略。在一般的語境下,雙方都能達成共識,理解一致。上面這個段子裡的狀況出現的概率很小。
  • 歧義句怎麼破?
    前兩期講了語文基礎部分的標點符號,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歧義句。常見的歧義句類型,有三種:1. 詞彙歧義:所謂詞彙歧義,需要注意的就是詞彙的發展,已經詞性(動詞、名詞、形容詞等)的變化。例2中,「走了」一詞可以表達奶奶換了一個地點,同時也可以表達換了一個時間,所以會造成歧義。2. 語法歧義:導致歧義的語法特徵主要有指代不明、省略不當【例1】我看見小明扶著一位老人走下車來,手上拎著一個黑色皮包。
  • 小學生的翻車作文,因斷句產生的歧義,老師:不能什麼都給孩子看
    小學生在剛剛接觸作文時,寫出來的文章「異常精彩」,常因斷句不明確,不會使用標點符號,讓作文產生歧義,爆出一些金句,讓老師和家長們看到後哭笑不得,還會產生誤會。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學生的「翻車作文」,都是因斷句不正確所產生歧義。
  • kpl總決賽打野對線分析:一諾遇上小義,誰贏誰就是FMVP!
    可以說,在這場比賽中,一諾和小義,誰贏,誰就是FMVP! 一諾 在打野位置上,一諾和小義都是kpl上頂級的選手,小義是本賽季常規賽的最佳選手,而一諾則是上個賽季常規賽的最佳選手。
  • 不可避免的親子衝突,到底誰應該贏?父母和孩子誰贏都是錯
    那麼在這樣的親子衝突中,到底誰應該贏一、父母贏。在國內的大多數家庭,出現如此的家庭衝突時,往往是強勢的一方獲得最後的勝利。而孩子和父母之間,父母是強勢者,孩子是弱勢者。經常聽到一些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之談時說道:你得讓他怕一個人,否則誰也管不住他,那還了得?孩子怕的人,是權力鬥爭中最後勝利的人。
  • 句子歧義產生的常見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所謂句子的歧義,就是指一種語言表達形式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幾年來,語文高考試題中關於歧義內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現,有的考查歧義句的辨識,有的考查歧義句多種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義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對歧義現象產生的常見原因及消除方法進行分析和歸納,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 [基礎知識]淺議語言歧義現象
    多義現象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得不到制約,就勢必帶來理解上的分歧,謂之歧義。歧義是最常見的語病之一。幾年來,高考試題中都出現了有關歧義方面的題目,它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對語言結構的辨識能力和語言表達的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本文就其產生的原因略作分析。  一、詞義不固定、不明確。  (1)我買的那隻燈泡早就報銷了。
  • [基礎知識]歧義診斷的十個切入點
    對(4)來說,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該打「他」,而該好好教育。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則為該打的是「我」。看來,重音位置不同,同一個句子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因此,這兩個句子都含有歧義。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頓。如:  (5)教師節中老師希望學生別送禮品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