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
釋義: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根本和末梢,事情有開端和結尾,我們在對待處理的時候,應該知道孰先孰後,孰本孰末,加以區別對待,這樣的話,就離道不遠了。
道雖玄乎深奧,但同時又是很樸實、貼近自然的,道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很少用一雙慧眼去發現。
1,重科技,輕道德
人類誕生以來,物質文明似乎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尤其是科學技術,而人的良心、道德、品質、精神等方面,還一直落後的很。
古人的智慧很深遠,他們知道科技無論如何進步,都只是一種工具。
為什麼現今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們的幸福感指數卻在下降?筆者以為是因為人的精神覺悟不夠高,物質水平的提升並沒有帶來精神水平的同質提升。幸福是和人的內心感受相關的,現今社會人們奔波、忙碌、各種博弈,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把自己搞得很累,都是在捨本逐末。道是人的良心,道德,品質,精神,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而很多人從不曾把它們放在重要的位置,甚至為了利益丟掉了它們。
而《大學》教給我們的這些道理,可以深度的影響我們的人生。
2,做事分清主次,注意輕重緩急
除了上面那些,通過對《大學》中這句話的深入學習,我們還認識到另外一個道理,即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終始、先後次序非常重要。掌握好事情的輕重緩急,對於做事效率的提高很重要。
1)事物的本質決定其性質屬性和表現形式,事物的變化、形式的多樣都其實都要回歸本質的,要求追本求源莫本末倒置,即本質與形式辯證關係。
2)事情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事物的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本質,要求解決問題要抓主要矛盾,先把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矛盾就很容易解決。
現實中,很多人不注重這些,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後,結果呢,貽誤了最佳時機不說,還把自己弄得超級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