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朋友發圈,說自己寶寶剛滿月,睡眠天使變睡渣,老母親睡眠嚴重不足,求方法。有熟悉的朋友留言,同款寶寶,求救。雖然我女兒已經5歲多,但是說起她嬰兒期的睡眠,真的就是一把辛酸淚。
沒有生孩子之前我媽說孩子生下來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生下來之後才發現,吃了睡睡了吃就是奢望。畢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說到底大家都是經驗不足,準備不足。
新生兒第一個月最常遇見的問題
問題一,驚跳反射
寶寶大腦神經發育不完善,大腦還不能獨立的控制胳膊,這個時候寶寶揮動胳膊都是無意識的,一旦外界聲音過大,甚至開門聲過大都會驚嚇到新生兒,孩子出現驚跳反射,胳膊上舉亂動,很容易從睡眠中驚醒。
解決辦法:包襁褓
出生第一個月的寶寶睡眠,可以用一個薄浴巾來幫助寶寶包襁褓。包襁褓可以把寶寶的兩隻手固定在襁褓中,避免小手亂動。腳部留夠空間,包襁褓還能模擬子宮環境,讓新生兒睡得更踏實。
問題二,新生兒吐奶
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吐奶,只是有的嚴重有的症狀較輕。新生兒因為卉門過松,胃呈水平狀,所以很容易吐奶。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吐奶會更嚴重。一般吐奶發生在餵奶之後,只要寶寶吐奶之後精神狀態良好,就算吐奶很嚴重,也不用過分擔心,屬於正常情況。
解決辦法:
拍嗝,寶寶吃完奶後,手掌呈空心狀,讓孩子趴在肩頭,從孩子的背部自下而上進行拍嗝,直到拍到寶寶打嗝。豎抱,有的時候拍嗝再久都沒有聽到寶寶打嗝聲,可以豎抱寶寶15-20分鐘,來讓胃中空氣排出。上半身抬高30度,現在有專業的吐奶枕頭,可以讓寶寶上半身抬高30度,從根本上避免寶寶胃中的奶反流。如果孩子吐奶後,第一步迅速讓孩子從仰臥位變為側臥位,千萬不要直接抱起孩子,小心奶水嗆入氣管。
問題三,黃疸
大部分寶寶都會遇到生理性黃疸,通常醫生給的建議是讓寶寶多吃多排,半個月後寶寶黃疸就會下去。面對寶寶黃疸父母會遇見兩個問題,排黃疸的藥要不要吃;大便次數過多,寶寶遇見紅屁股。
大部分新生兒治療黃疸的藥物是茵梔黃,茵梔黃有輕微的腹瀉,孩子吃了後拉得更多,便便會特別稀,孩子痛苦大人難受。生理性黃疸都會自己退下,所以可以選擇不吃藥多吃奶來退黃疸,不用糾結於是不是必須吃藥。
一旦寶寶排便次數增加紅屁股就會恰當的時候出現。所以為了避免紅屁股,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原則:
不要用溼巾擦,用清水洗,用乾淨紗布粘幹;擦乾淨之後晾曬幾分鐘,塗上護臀膏;每天保證小屁股的通風和日曬,就可以完全避開紅屁股。問題四,溼疹
很多寶寶在月子裡都會出現溼疹,因為溼疹會導致皮膚過癢而讓寶寶哭鬧不止,嬰兒的溼疹預防會的效果大於治療。
穿衣寧少勿多,房間溫度(22-24度)和溼度(45%)不能太高,空氣不能太幹;
媽媽飲食儘量保持清淡,不要吃容易過敏食物,比如海鮮,香菇等。
出現溼疹後可以用爐甘石劑進行清洗,不嚴重可以塗抹嬰兒潤膚露。
以上四個問題如果解決好了,就可以解決掉影響孩子睡眠的大部分問題。
如何安排寶寶讓大人更輕鬆
讓寶寶養成E-A-S-Y的習慣
EASY模式是美國著名養育專家特雷西.霍格提出的,E代表著吃,A代表著活動,S代表著睡,Y代表著屬於媽媽自己的時間。
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套吃玩睡的習慣。雖然新生兒清醒時間很多,可能只有幾分鐘,但是讓孩子建立這種模式,可以幫助寶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孩子睡著之後所有的時間就是媽媽,之所以成人感覺到累,是因為時間過於碎片化。
利用碎片化時間休息
之所以照顧新生兒累,是因為全天24小時無休息,媽媽們沒有一個長睡眠,所以孩子出生之後需要隨時更改自己的睡眠模式,利用碎片化時間,作息最好改到和孩子一直,當孩子睡覺時最好媽媽也可以進入睡眠模式。
邀請幫手
照顧寶寶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很多媽媽之所以休息不好使因為做得太多了。尤其是月子裡的媽媽,想要休息好,最好把照顧寶寶的工作分配給家裡人,媽媽只負責按時哺乳,其它事物都可以教給家裡人來做,做好分工配合,大家都可以適當休息。
做好心理準備
新生兒前三個月是最難照顧的,父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孩子月齡增加,睡眠會越來越規律,像黃疸,溼疹,紅屁股,腸絞痛都會逐漸消失。
月子裡想要休息好,掌握以上四個方法,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