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關注籃球賽,但因為寶爸看,所以略微知道一些。知道的球星不多,但是從大學起,就一直聽著科比神一樣的存在。有次看到了科比的一段採訪:
科比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
記者搖頭:「不知道,那你說說洛杉磯每天早上四點鐘究竟什麼樣兒?」
科比撓撓頭:「滿天星星,寥落的燈光,行人很少。
雖然我也不知道四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深圳凌晨一二三四五點鐘的樣子,我想每個媽媽也都一定經歷過凌晨的每個時刻,漫漫長夜,拖著疲憊的身體起了一次又一次,眼睛都睜不開,還要堅持餵奶,哄睡。每次都在想,寶寶,你能在多睡一會嗎?哪怕一會也好阿,為娘也想睡一下下啊。無奈,遇到睡渣,只有無盡的奶睡、抱睡、不夠睡。
佑寶四個月前絕對是個睡渣,雖然不會日夜顛倒,但是白天基本睡不了幾小時(晚上還好,基本能準點睡,就是要起來兩三次)。嚴重的時候,白天一整天都不睡覺,抱著一放就醒,一醒就大哭,無止境的哭。唯一能安穩睡覺的方式,就是出去遛彎。為了讓他睡覺,我們真是想了各種辦法,大熱天,大中午,帶著他去走河提,沒把我和寶爸熱中暑。回到家,為了不抱睡,我們一次次的放下,又一次次的抱起來,每次都是大哭大哭。於是,在N多次瀕臨崩潰的邊緣,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調整好他的睡眠。
於是,開始大量看媽媽們的經驗分享,看書籍,嘗試了各種方法,經歷了各種反反覆覆,終於,睡渣蛻變了,現在佑寶已經7個月了(當然月份也相對大一些了),雖然不能說完全變成天使寶寶,但至少已經能規律睡覺了,上午睡一個半小時,下午兩個小時,晚上七點有時小睡一下(大概半小時),然後晚上八點半左右睡覺,一般不超過九點,能睡到早上6點左右(中間會醒來一兩次,哄哄就睡了)。寶寶睡得好,媽媽也輕鬆多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能幫助到各位媽媽當然最好啦。當然,這只是自己的一些小經驗,不一定適合每個寶寶。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媽媽們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最終找到適合寶寶的模式。
1.寶寶的行為都源於家長給他培養的習慣;沒有天生的睡渣,只有不會哄睡的大人;
2.EASY模式(吃-玩-睡);
3.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睡前儀式很重要;
4.及時抓住寶寶睡眠信號,快速營造並進入睡眠氛圍;
5.巧用安撫工具,幫助寶寶睡眠;
6.及時接覺,延長寶寶睡眠時間;
7.適當的時候,幫助寶寶戒夜奶;
建立「吃-玩-睡 」的程序,依據的是《實用程序育兒法》這本書。
這4個詞的首字母串起來簡稱easy程序,eat-activity-sleeping-you依照這個程序,可以幫助寶寶形成良好的睡眠作息。具體來說就是:白天醒來先吃奶,吃飽了玩耍一陣子,困了累了再去睡覺,醒了再吃奶,這樣形成一個循環,0到4個月的嬰兒3個小時循環一次,4個月以上嬰兒4小時循環一次。按照這種方式,幫助寶寶建立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前提是:確保寶寶每頓奶一定要吃飽)
備註:按照這個程序,我個人覺得三個月左右開始訓練就可以。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寶寶,他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睡覺,基本就是睡和吃,對媽媽的依賴也相對較大。所以可以三個月以上再開始鍛鍊。
E:7:00起床喝奶(如果寶寶起床時間不同,可以按實際調整)
A:7:30或7:45(玩)
S:8:30(小睡1.5小時,一般1小時以上都可以)
Y:你自己選擇
E:10:00起床喝奶
A:10:30或7:45(玩)
S:11:30(小睡1.5-2小時)
Y:你自己選擇
後面以此類推
19:00起床喝奶(如果在成長突增期,可安排19:00與21:00之間兩次密集進食)
20:00-20:30睡覺
E:7:00起床喝奶(如果寶寶起床時間不同,可以按實際調整)
A:7:30或7:45(玩)
S:9:00(小睡1.5-2小時,一般1小時以上都可以)
Y:你自己選擇
E:11:00喝奶
A:11:30或7:45(玩)
S:13:30(小睡1.5-2小時,一般1小時以上都可以)
Y:你自己選擇
後面以此類推
20:00-20:30睡覺
1、這張圖只是一個參考,每個寶寶起床喝奶的時間不太一樣,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時間調整。另外每個時間段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適當調整。大概一個周期三小時或四小時就可以。
2、如果寶寶喝完奶後,一直玩,不睡覺,那麼三小時到了是哄睡還是喝奶呢?答案是:喝奶。因為時間已經過了,此時寶寶差不多就已經餓了,所以就放棄哄睡吧,先餵奶。餵奶後,如果寶寶就睡了,那就把玩的時間壓縮下。
3、睡眠的時間:每個寶寶中間睡眠的時間不太一樣,有的寶寶可能只能睡半小時(後續會說到接覺的問題),有的卻能睡1-2小時。那媽媽也可以在Y這個時間段調整。
4、是否要嚴格按照這個程序呢?我個人覺得,在帶娃的過程中,有時候該狠心還是要狠心一點,如果每次問題出現時,總是想著,要不等下次吧,這次還是先餵奶吧,這樣很難真正的調整過來,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所以建議還是按照這個程序。
三個月前,佑寶的作息完全是混亂的,每次寶寶一哭,我就想著是不是餓了,然後就餵奶,每次餵奶時間也不一定,因為奶不太充足,所以每次總是在想,他是不是沒吃飽。奶睡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一整個上午都沒有睡覺,甚至到下午四五點才能睡覺,那段時間太崩潰。後來學習了這個方法,就開始實踐。當然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寶寶還是很難哄睡。每次都是吃奶,玩,然後一到睡覺就哭,落地醒,結果覺沒睡成,又要喝奶了。就算睡著了,也就睡個半小時就醒,哄睡都能哄半小時一小時,每次都很崩潰。所以執行這個方法之前,最好能先掌握好的哄睡方法。當然,哄睡問題解決後,按照這個程序,大概一周左右,寶寶的作息就會慢慢變得穩定,你會明確的知曉寶寶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應該是困了。
寶寶睡眠習慣養成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常常會反覆,因此需要媽媽們更加耐心的引導寶寶。
哄睡絕對是每個媽媽的必修課,主修課,而且這關乎著你是否能健康有序的帶娃。現在來說說我自己學習總結的哄睡方法,當然這些方法也是因人而異,我覺得媽媽們可以多嘗試,總有一種方法是適合自己寶寶的。
在正式按照EASY方法前,建議媽媽們先了解寶寶平時的作息時間,包括以下幾點要素:
1、起床及晚上睡覺大致時間(早中晚三個時間點);記錄這個時間點,主要是為了制定EASY計劃;
2、每天便便的次數及大概規律(比如是飯前、飯後、還是在睡覺中,一般小月齡寶寶可能睡覺中也會便便,大月齡寶寶睡覺中比較少便便);記錄這個,一方面是觀察寶寶的大便是否正常,另一方面是通過觀察,了解寶寶便便時的狀態,以便在寶寶哭鬧的過程中,判斷哭鬧原因。
3、每次睡眠的時間:記錄下寶寶每一次每個時間段大概能睡多久。
4、喝奶時間:每個寶寶喝奶的時間長度不太一樣,很多時候取決於媽媽的奶量,記錄下大概的喝奶時間,方便EASY程序的制定。
包被
小月齡寶寶有驚跳現象,即經常容易被自己的四肢抖動嚇醒,然後哇哇大哭,因為寶寶離開溫暖的子宮環境不久,對外界缺乏安全感,而且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會有驚跳現象,因此,睡覺過程中常常不安穩,睡不熟,很容易抱著睡著一放下就醒。
運用包被或者襁褓,可以通過包裹住寶寶的方式,模擬子宮內的包裹環境,給寶寶帶來安全感。防止睡覺時驚跳反射帶來的手舞足蹈,讓寶寶不被自己的動作嚇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裹起來,讓寶寶知道是要準備睡覺了。這也是哄睡步驟之一。
襁褓比較適合剛出生的寶寶,或者小月齡寶寶。包被小月齡和稍大一點的寶寶都可以用,效果都差不多。
安撫奶嘴
對於安撫奶嘴的使用,大家一直有爭議,有利有弊,所以這段只針對可以接受安撫奶嘴的媽媽。如果不接受安撫奶嘴,或者寶寶根本不吃安撫奶嘴的話,就可以跳過。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養的嬰兒,要等到一個月大之後再給他使用安撫奶嘴,以免發生乳頭混淆。
使用安撫奶嘴可以一定程度上穩定寶寶的睡前情緒,使寶寶形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睡眠,避免寶寶形成奶睡的習慣,減少夜醒的問題。同時安撫奶嘴在睡眠過程中,也可以幫助接覺。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能太過於依賴安撫奶嘴。在哄睡過程中,安撫奶嘴只是一個輔助道具,寶寶入睡後一定要把安撫奶嘴拿出,過渡使用易產生依賴。
小海馬
這款算是明星產品,很多媽媽都有準備,萌萌的毛絨小海馬,配上舒緩的音樂,漸暗的燈光,能讓寶寶的情緒從活躍到放鬆到安靜,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寶寶的睡眠。當然小海馬的作用也是因人而異。
白噪音
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白噪音在哄睡的過程中,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白噪音對成人和寶寶的睡眠都是有促進作用的。寶寶在我們的子宮裡聽到的聲音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有韻律感的噓聲交響曲。白噪音則模擬了子宮的聲音,能讓寶寶有回家的感覺,從而更好的促進寶寶的睡眠。
白噪音對寶寶的入睡促進作用尤其是適用於4個月以內的寶寶。白噪音對部分超過4個月的寶寶的入睡也是有作用的。
所以哄睡寶寶的時候,可以適當的使用白噪音。
這款軟體,Sound Sleeper,裡面有各種白噪音可以選擇。
對於寶寶來說,越困越疲勞,反而會越興奮。常常有家長說,寶寶看起來一點都沒有想睡覺的樣子阿,你看,他多興奮。其實很可能這只是假象。所以此刻不要認為寶寶不想睡,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哄睡。
在哄睡前,我們需要捕捉寶寶困的信號:哈欠,揉眼睛,眼睛沒神,拼命啃手,用力咬,晃頭,抓頭髮,手亂舞,尖叫都有可能是犯困信號。輕微犯困信號(如哈欠等)出現後,不用立即能夠哄睡,可以在觀察一段時間,等寶寶不斷的揉眼睛打哈氣,就可以帶寶寶去睡覺了。
哄睡方法主要參考的是《實用程序育兒法》裡的4S程序法:主要包括睡眠環境布置,裹襁褓,靜坐,噓拍,再此基礎上,稍微調整了些。媽媽們也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再此基礎上適當調整。
顧名思義,就是布置好環境,讓寶寶知道,我們要睡覺了。其實也是一種睡前禮儀。比如睡前先給寶寶洗個舒服澡,做下撫觸,然後將寶寶放在床上,拉上窗簾,開啟昏暗的燈光,也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或者給寶寶講故事,目的就是讓寶寶感受到,現在我要睡覺了。
上面說到,小月齡寶寶有驚跳反應,所以裹襁褓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安靜下來。襁褓的包裹很像媽媽溫暖的子宮,能給他安全感,還能避免寶寶揮舞手腳造成的刺激和幹擾。但是如果寶寶非常抗拒,那麼媽媽就不用勉強,可以嘗試摟著寶寶,按住寶寶的手腳,儘量不要讓手腳亂動。
裹好襁褓後,抱著寶寶安靜地坐5分鐘。保持他身體的垂直,不要搖晃,也不要走動。如果確實無法安靜,也可以輕輕的晃動。
這一步驟我稍作修改了下。我的做法是:裹好後,直接把寶寶放在床上,而不是抱起來,主要是抱起來很容易落地醒。如果寶寶還不是很困,就給他講講故事,或者唱唱歌,然後慢慢的摟住他,當感覺他很困的時候,就拿奶嘴給他吃。如果寶寶不吃奶嘴,或者媽媽不接受奶嘴,那可以摟著寶寶,抱緊他,嘗試讓他安靜下來。也可以試試飛機抱或者趴在大人身上。(這種方法能有效緩解脹氣問題)。
媽媽摟著寶寶,可以發出噓噓噓的聲音(這個過程可能有點久,很考驗媽媽們的肺活量阿。我之前實踐的時候,經常要噓半小時),輕柔緩慢,同時在背部中間有節奏感的輕拍,拍要有力但不能過重,屁股等其他部位拍也有效果。也可以使用上述的白噪音(注意,手機不要放在寶寶旁邊,儘量稍微遠一點)。
在噓拍的過程中,媽媽儘量按住寶寶的手腳,減少他活動。也可以嘗試用手輕輕的蓋住寶寶的眼睛,或者輕輕的用拇指摸摸鼻梁。
如果噓拍的過程寶寶總是看著媽媽,媽媽可以稍微往下方移動,或者靠近寶寶的胸前(不要壓著寶寶)。
每次哄睡,重複同一程序,這樣有助於建立寶寶良好睡眠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安撫奶嘴的過程中,只要寶寶睡著了,就輕輕的取下安撫奶嘴,在取下來的時候,可以輕拍,如果寶寶醒來,可以再塞回去,但是也要記得及時取下。
哄睡的時間可能會比較久,但是堅持一陣子,可能一周,兩周,寶寶的睡眠習慣就會建立起來。
許多寶寶可能已經養成了奶睡或者抱睡的習慣,建議媽媽們儘快調整,奶睡抱睡對寶寶來說都是弊大於利的。但是對於新生兒來說,一兩個月的寶寶,還是非常依賴媽媽的這是可以適當的抱睡。
這裡說說落地醒的問題。之前佑寶就屬於落地醒。3個小時的循環,一到睡覺這裡就打亂了,根本沒辦法哄睡,但是我們又不想抱睡,所以就不斷的抱起放下抱起放下,結果寶寶就不斷的大哭大哭。
針對這個問題我也看了相關的經驗介紹,可以嘗試下這種方式:
1、如前面所說的,儘量直接將放在床上哄睡,運用安撫道具,幫助寶寶睡覺;
2、抱起放下(對於無法放在床上哄睡的寶寶,可以嘗試此種方法)
哭的時候,可以通過唱歌、言語及身體接觸或者選擇吸引物等方式安撫寶寶,如果寶寶一直哭,就抱著安撫至哭泣停止。哭泣停止後,寶寶可能會慢慢的閉眼,有睡著的表現,但是不要等到完全睡熟(睡熟的標誌:寶寶眼皮不動了,手完全放鬆)),就嘗試放下(在實際操作上可酌情考慮),如果再次哭泣原地安撫,失敗就再次抱起,然後再次放下,一直重複這個過程,哭就抱起,不哭或反抗就馬上放下,同時用語言和身體接觸來安撫他。這個方法平均需要20分鐘,也許會更久,但是希望能堅持下去,也要狠下心,這對他很重要,要讓寶寶知道,睡覺是要在床上睡。
放下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將手分別放在寶寶的頸部、臀部,讓臀部先著床,然後在輕輕放下,最好是側放,在放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輕輕拍後背發噓聲,頻率可以慢慢的。
也可以試試身體貼著寶寶,一起附身下去,等寶寶全身在床上睡穩了,再慢慢離開寶寶身體起來。
在寶寶睡覺的問題上,有一個問題也很常見,就是寶寶睡眠時間很短,有的二三十分鐘,醒來沒一會又想睡,或者沒睡夠哭鬧。全天中沒有一覺是1個半小時左右或以上的。其實對於寶寶來說,一次睡眠時間最好能保證一個半小時及以上,一般如果寶寶睡好了,那麼他醒來,就是面帶微笑的。白天小覺睡得好,夜晚才能睡得好。
四個月前寶寶吃奶比較頻繁,尤其是母乳餵養,新生兒期間,兩三個小時就要吃一次。那麼,按照吃-玩-睡的循環,寶寶有可能睡沒一會肚子就空空了,此時當然會睡眠時間短。為了避免肚子餓醒來,我們可以使用密集餵乳,在一次餵奶後40分鐘,可以在嘗試餵一次。
在寶寶小睡中間,有時候會眨眼,甚至大哭,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睜眼了,立馬跑過去抱起來,其實這可能打擾了他的睡眠。所以寶寶哼哼唧唧的時候,不要發出動靜,觀察下情況判斷下寶寶是淺睡眠還是真的醒來了。
寶寶睡覺的時候,旁邊最好有人,當寶寶動的時候,可以輕輕的拍拍,在他還沒醒來的時候,就輕輕的拍一拍,當他哼哼唧唧的時候,也可以塞上奶嘴,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延長睡眠。但是對於接覺,也不用一直堅持,如果寶寶醒來精神狀態都很好,也可以不用接覺。
當如果真的遇到睡渣寶寶,各種方法都嘗試,就是沒辦法接覺,那就放棄吧,也許隨著寶寶年齡的長大,突然有天睡眠就好了!
哄睡,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工程,需要足夠的耐心,信心、恆心與狠心。除了天使寶寶,每個寶寶的哄睡之路都不容易。相信每個媽媽都在哄睡的路途上遇到不少問題,不過不用怕,因為我們都是超人媽媽,請相信自己,相信寶寶!
PS:以上都是個人根據理論實踐的小經驗,不一定適合每個寶寶,可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不對的地方,也希望多多指正,多多交流。畢竟每個媽媽都是實踐員,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方法,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