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W自主進食近年開始風靡,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解放父母,教會寶寶自己吃飯。但是事實就是那麼好嗎?相信有在關注寶寶吃飯的應該都看過眾多短視頻平臺上給寶寶實施BLW自主進食的小視頻,有些畫面實在慘不忍睹,即使穿上全套的「圍兜+大桌墊」,也是把食物搞得全頭都是,吃完一餐連寶寶帶椅子直接拉洗手間一起洗。
因為方法錯誤有些嘗試了幾次就放棄了,有些也說堅持就是勝利,但是過程真的沒有必要那麼艱辛,之前也分享過BLW自主進食+傳統餵養結合模式,這次再來把從米糊餵養開始到自主進食分4個階段(從6個月到18個月),讓父母輕鬆地引導寶寶自己吃飯。我以吃飯樂趣培養為主的引導方式,希望讓寶寶知道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是寶寶比較大了,吃飯狀況很差,那就直接跳到最下面矯正期。
BLW的英文全寫是:Baby-Led Weaning,中文翻譯做:以寶寶為主導的輔食添加進食方法。從輔食添加開始,就只提供塊狀食物,讓寶寶自主抓手指食物來進食,從而完全取代泥糊狀食物和大人餵食,並由寶寶自主決定吃多少。 這種方法是由英國權威兒童中心建議的餵養方法,慢慢的在歐美國家流行起來,近年中國很多年輕父母也很推崇。
除了可以鍛鍊寶寶的手指精細化能力跟培養寶寶吃飯的樂趣,也可以降低父母的餵養負擔。缺點是可能會造成營養缺乏跟讓寶寶有挫敗感。(比較詳細的BLW自主進食跟優缺點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介紹,也可以上網自己搜一下)
而最常見的誤區在於「手指食物」,「父母的餵養負擔」,「餐具的使用」,「興趣VS挫敗感」。BLW建議的給寶寶塊狀食物,即軟嫩但是成型的食物,比如紅薯,土豆,胡蘿蔔等切成條狀煮熟後,並非米糊,粥等泥狀食物。有些人認為寶寶也是有能力用手抓取泥狀食物進食的,但是困難程度可以預見,當寶寶無法順利吃到泥狀食物之後很有可能就開始玩了,結果就是面目全非。不止寶寶很難順利吃到輔食,也容易讓寶寶對抓取食物有挫敗感,更是會用得非常髒。結果就是自主進食不止沒有降低父母的工作,反而要花大量時間善後。
對於餐具的使用,當寶寶剛開始吃飯就急著給寶寶使用餐具(好吧,我承認很小的寶寶能熟練地使用餐具自己吃飯確實很酷)。但是嬰兒的手指精細化能力是要時間慢慢練習的,對食物抓握不順利都可能讓寶寶有挫敗感,更何況太早讓他使用餐具。太早的要求寶寶使用餐具反而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教寶寶如何使用餐具,而且過程並不容易。當寶寶手指精細化的能力足夠後,自然地就能很好的使用餐具了。
從4-6個月開始,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從米糊開始,到添加蔬菜泥,肉泥等,除了觀察寶寶是否對食物過敏,更重要的是要觀察寶寶對食物的喜好。寶寶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對各種食材的喜好。(很多寶寶不愛吃飯,真的是因為不喜歡吃)比如這個階段豬肝是補鐵最好的食物,沒有之一,但是毅寶就是一口不吃,連加號稱毫無腥味的豬肝粉只要加了也是一口不吃。 不要為了所謂的營養硬塞給寶寶不愛吃的東西,這會讓他對吃飯毫無興趣。
這個階段我是完全以餵為主,還不讓寶寶自己抓東西吃。這段時間寶寶食量小,餵輔食比自主進食輕鬆太多。至於練習進食從溶豆,米餅,切小塊的水果開始(水果以舌頭壓得爛的比如香蕉獼猴桃等,葡萄荔枝等果凍狀不能給)。這些東西一般小孩都愛吃,能更好的培養寶寶自己抓東西吃的樂趣。先給寶寶餵完輔食,然後給點零食水果,大人就能安心吃飯了。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能比較好的抓握食物自己吃了,但是吃飯速度較慢,如果挑食也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開始給條狀食物,肉菜混合食物(將肉跟菜混合做成肉腸,蔬菜肉丸子等),並一邊餵泥狀食物。有時間就多做一些讓他自己吃,麻煩的話就餵多一點,主要還是以讓寶寶多吃一點為主。也可以先餵一部分保證寶寶吃到一定的量再讓寶寶慢慢邊玩邊吃。毅寶這個時間超級愛吃玉米,很多時候都是先餵完然後給兩塊玉米(雜糧不能讓小月齡寶寶吃太多,粗纖維對腸胃比較有負擔),他可以抓著啃好久。
這個時間父母可以看寶寶對食物的認知狀況來決定什麼時候轉換到下一個階段,寶寶開始能比較好的自己吃(能吃得比較順利跟多),並且玩食物的狀況比較少了,就可以開始讓寶寶完全自己吃了。另外如果寶寶開始拒絕餵食,強烈表達要自己吃的意願,也是讓寶寶開始自己吃飯的時機。毅寶在滿11個月的時候開始不讓喂,一靠近就躲開,伸手抓湯匙,實在餵不了就開始完全讓他自己吃飯。
這個階段開始完全放手給寶寶自己吃飯了,每天就是多準備一些食材看他愛吃什麼。進食狀況可能會比較差,會經常遇到他不愛吃,或是不餓的情況,或是吃沒多久就要起來玩坐不住的情況,吃不了多少。這個時候要儘量控制正餐之外的水果零食,餓一點肯定是會吃多一些的。但是我不建議用太多的飢餓感來讓寶寶好好吃飯。
寶寶才剛開始自己吃飯,要讓寶寶知道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能享受食物,而不是讓他害怕飢餓而吃飯。奶不要斷,一歲後奶並無法給寶寶多少飽腹感,不影響吃飯,如果吃飯狀況一直很差就要嚴格控制零食水果了。毅寶一直是處於放飛自我階段,零食水果照吃,一開始確實吃飯狀況比較差,不過慢慢的吃飯興趣培養起來了,狀況就好很多了,零食一樣吃,只是稍微控制不會吃太多而已。
吃飯這個問題,沒有餓解決不了的,餓一餐不夠餓兩餐。如果寶寶吃飯一直不好好吃,那就需要把「飢餓感」給用起來了,正餐之外嚴格控制除了水之外不給任何食物,真的必要的時候可以暫時停奶,寶寶餓了是肯定會吃的。有那種偷偷給零食的長輩,還是自己心軟給其他吃的,就沒辦法了,寶寶知道不吃飯也有其他好吃的吃,肯定不會坐著好好吃飯。
有個狀況是家長要注意的,有些父母很喜歡說「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吃飯,餓也沒用」,但是事實就是吃麥當勞必勝客卻吃得很多。寶寶不吃飯真的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太難吃了。《超級育兒師》其中有一集孩子不吃飯,專家看到都驚呆了,所有的飯菜都是辣的,孩子根本吃不了。另外也看過一歲多了,還在吃無鹽的食物泥,拜託自己吃粥吃一年試試看,看到食物還能有胃口嗎。返回到第一階段體驗期,孩子愛吃什麼家長還是要用心了解,要保持口味清淡並不代表一直讓寶寶吃沒味道難吃的東西。
另外挑食這些狀況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改正,先給寶寶較不愛吃的,等吃了才給較喜歡吃的。但是這個要清楚寶寶是完全一口不碰還是單純地對這樣食物比較沒那麼喜歡而已。就我本身是一口番茄都吃不了,並不是說味道不喜歡而已,而是吃了真的會反胃吐的。如果寶寶強烈拒絕某些食物也不要強迫寶寶吃。
本來想等毅寶矯正期後再分享這篇文的,上個月吃飯還是很不理想,米飯是一口不吃,只吃麵,吃飯常常吃一會不想吃了就站起來了,本來預計這個月底開始矯正吃飯的狀況。沒想到吃飯狀況越來越好,看到Summer媽媽煮好飯就自己要去椅子上坐,吃飯也能到吃飽才要求要下來,米飯最近也開始慢慢會吃一些了。看到餐桌上的食物也會指著要求要給他什麼,明顯的吃飯對他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所以就不打算矯正吃飯了,繼續讓他放飛自我,每天開心的吃。
其實寶寶自己吃飯並不是說多厲害,餵飯也並不一定有問題,只是父母要衡量自己跟寶寶的狀況,那種追著餵飯,一餐要吃一個小時,或是只吃零食不吃飯的就真的要考慮矯正壞習慣了。就跟孩子睡眠一樣,如果抱著奶著也睡很好,那也無所謂,但是如果造成睡眠問題了就需要改正。
本文由夏天與喬原創,專注嬰兒睡眠引導,也分享科學育兒及親密育兒。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收藏或轉發分享給更多人,有任何問題諮詢及交流歡迎私信。
內容圖片來自網路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