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論文」寫在星辰大海——陝西省高校為國家重大需求貢獻力量

2020-12-25 西部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近期,在嫦娥探月工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陝西省相關高校都參與其中研發,貢獻著陝西高校的力量。

為嫦娥五號視覺系統提供技術支撐

11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標誌著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是由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

此次承擔月表採樣任務的組合體為著陸器和上升器的組合體,由著陸器搭載著上升器降落在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附近,並由著陸器身上安裝的「巖心鑽探機」和「機械臂」等多樣化採樣工具完成月巖和月壤的自動採樣,而後送至上升器的器具中封裝保存。因此,採樣的視覺信息處理系統直接關係到採樣任務的成敗,西安交通大學團隊負責這一重要環節——通過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引導機械臂進行自主採樣並確保效率和精確度,還要將採樣過程中的圖像壓縮傳送回來,供地面工作人員進行精準研究和分析。

在各種嚴苛的技術指標要求下,西安交通大學團隊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驗證,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做這些實驗的時候,最難的並不是實驗耗時長、實驗條件複雜,最難的是「歸零」——只要一個數據或者算法出現了偏差,哪怕是概率極低的情況,也會導致軟體「歸零」。王飛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沒時間也不能後退,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晚,我們想要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分秒必爭!」

對於這支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的團隊而言,整個研究過程更像是一堂「成長課」。王飛說:「那段時間,通宵做項目已是家常便飯。最忙的時候,連續一周時間,團隊不分白天黑夜,以15分鐘為單位制定工作計劃,嚴卡每一步工作成效並確保達標,否則就會影響後續科研工作進度。面對這種壓力,大家的狀態都拼了。」

空間視覺團隊是一支由青年教授、視覺信息處理領域專家和具有豐富航天產品研製經驗的中青年工程師組成的集科研能力、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為一體的專業化團隊。他們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都承擔著重要的任務。目前,西安交通大學已開始承擔嫦娥六號的相關研製任務,在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中,交大人將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為國家航天事業默默奉獻

在嫦娥探月工程中,同樣少不了西北工業大學科研人員的貢獻。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2016年起被聘為西北工業大學外聘院士。他長期從事航天遙測、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總體設計,提出並實現嫦娥二號對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開闢了我國深空探測新領域;主持實現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樹立了中國航天新的裡程碑。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1989年至1990年在西北工業大學進行研究生課程學習,他主要從事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工作,參加多次火箭發射任務,並在任務期間擔任測試發射總指揮員。他曾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

張洵穎是西北工業大學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承擔探月工程三期關鍵技術攻關任務,負責研製的某型抗輻射宇航系統晶片,作為嫦娥五號採樣封裝控制器的主控處理器在型號中得到應用。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副教授屈崑,長期從事高超聲速和湍流的計算機模擬及其數值計算方法研究,承擔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在嫦娥項目中,屈崑對上升器底部受火箭發動機燃氣衝刷的熱流進行了計算分析。

還有許多西北工業大學的畢業生在祖國各地,為國家航天事業默默奉獻著……「作為一名西工大人,無論你參與了嫦娥探月工程哪一環節,我們都要為你們獻上鮮花和最熱烈的掌聲。」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順利升空的那天,西北工業大學張同學說。

西北工業大學作為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長期以來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學校重點參與了載人航天與探月等10個重大專項的論證及科研攻關,深度參與了兩機專項論證、神舟系列飛船研製,是「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作出貢獻單位」的兩所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九部聯合研製的「行雲試驗一號」2U立方星、自主研製的歐盟QB50計劃「翱翔一號」2U立方星,均已成功升空。

「上天入海」背後的陝西高校力量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等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程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工作者和校友一直參與其中,為中國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嫦娥五號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還有一大批西電人深入航天一線,一步步推動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們有的默默科研攻關,有的紮根工程一線做一枚「螺絲釘」,他們把「論文」寫在人類的星辰大海之中,源源不斷為實現航天強國夢貢獻「西電智慧」。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包為民院士,目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校友楊宏歷任載人飛船總體室副主任、總體副主任設計師、載人飛船副總設計師、天宮一號總設計師、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等職務,當選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校友張榮橋是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校友麻永平在神舟七號和神舟八號任務中,擔任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系統副總設計師、飛控組副組長,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任務中,擔任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副指揮長、飛控組組長,在神舟九號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擔任測控通信指揮部飛控組組長。校友張洪華是嫦娥一號衛星GNC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嫦娥三號副總工程師。

在我國首次馬裡亞納海溝10000米級海試實時直播任務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像所研製的超高清視頻編解碼系統為這次萬米深潛直播提供了堅實後盾。

在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官微上,師生、家長紛紛留言:

「我兒子是19級大數據專業的, 希望他將來也能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貢獻。」

「一飛沖天,九天攬月,太空求索,創造歷史,加油,中國驕傲。」

「看到學長們取得的成就,我們要更加努力,作出自己的貢獻,為祖國爭光。」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華南理工大學曹鏞院士團隊: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的需求、行業的進步、科學的進展永遠排在第一位,這支團隊不僅僅在學術成果上,更在科學精神上做出了一流的表率。  團隊骨幹成員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光電器件)」專業開設了18門本科生課程,13門研究生課程,人均學時數超過100學時/年,形成了「以國家和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需求為引導,以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先進功能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為支撐,將有機高分子光電技術領域國際前沿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入本科教學,培養高水平光電技術人才」的辦學特色。
  • 為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大力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時代貢獻。  二、忠於國家、服務人民,把論文寫在新時代中國大地上。
  • 陝西省副省長、陝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同時到訪這所大學!
    考察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趙剛一行考察了新型路面與加速加載研究平臺和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系統了解長安大學瞄準國家建設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的情況他強調,近年來,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交通運輸已成為陝西未來發展的競爭新優勢。希望長安大學緊密圍繞陝西交通高質量發展需求,依託自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陝西交通強省建設,為陝西交通運輸體系融合發展和人民滿意交通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 陝西省獲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央廣網西安3月10日消息(記者雷愷)科技部近日公布了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名單,陝西應用數學中心成為首批獲得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這是陝西省今年首個獲得批覆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科技部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學基金委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精神,由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科研基地。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高水平應用數學研究和數學應用研究、培養數學人才、開展應用交流的重要基地。
  • 大學畢業論文代寫「一條龍」,監管、把關「一群蟲」?
    西安某高校門口列印店老闆說。有需求、有利潤、不違法成了高校畢業論文代寫市場最好的藉口。高校畢業生是「論文代寫業務」主要需求的人群。媒體近日有報導稱,某論文寫手從業不到半年每月收入近3萬元,其代寫論文「秘訣」就是東拼西湊、網絡摘抄後出手獲利。若以每篇代寫論文1000元算,該寫手基本上每天都有「業務」進項,論文代寫市場的需求可見一斑。
  • 聚焦「西遷精神」 西安交大C9高校暨陝西省高校青年論壇開幕
    西安交通大學C9高校暨陝西省高校青年論壇開幕。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 陝西省的這兩所高校有望衝進「雙一流」,是你所在的學校嗎?
    陝西省的這兩所高校都很厲害,分別是西安理工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小編從綜合實力、師資力量、學科實力等方面證明了這兩所高校的實力,有望衝進「雙一流」,你更看好誰呢?科研機構:截至2015年5月,學校設有25個重點科研基地,其中有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2011陝西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陝西省軍民兩用技術研究中心。
  • 感謝這10所高校師生!為邊緣計算發展做出貢獻!
    但還是想和每個為邊緣計算做出貢獻的人,說一聲感謝。感謝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貢獻!值此教師節,特別感謝下面這10所高校的師生學子!為邊緣計算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於海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ISA Fellow,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研究方向為工業網際網路;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百餘篇。
  • 浙大校長吳朝暉:為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貢獻更多力量
    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吳朝暉院士說,浙江大學作為之江實驗室「兩核」單位中堅定的一核,將面向國家目標、聚焦創新策源地,繼續發揮核心作用,為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貢獻更多力量。吳朝暉24日帶隊調研之江實驗室,研究謀劃面向「十四五」的戰略合作方向。
  • 不發論文也能當教授,西部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
    查顯友說,「高校教師不一定是全才,有的喜歡做科研,有的更願意教書育人,這樣的人才評價方式可以讓教師們找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揮作用。對於人才評價,我們只講貢獻,不再以論文作為單一指標。」他舉例說,學校有一位電磁計算專業的教師承擔了國家相關項目,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位教師沒有發表論文,依然被學校聘為教授,「我們要探索個性化、以貢獻為主的人才評價方式。」
  • 西北工業大學7支團隊入選2020年度陝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
    團隊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8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獲獎1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出版專著3部,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陝西高校青年傑出人才各1人,陝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2人。團隊將繼續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國際知名的研究團隊,推進西工大工商管理乃至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群的發展。
  • 以產業需求牽引科研方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從為地方政府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智庫諮詢,到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需求進行聯合科研攻關,再到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科技服務團各方面的工作實踐都有賴於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參與和奉獻。在科技服務團凝聚的萬千科技工作者中,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王勝平教授就是一位熱心參與科技服務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作為一名化工專家,王勝平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基於煤炭的合成氣及二氧化碳高效轉化及利用。
  • 陝西省光學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成功召開
    陝西省光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為馬彩文;副理事長為葛海波、焦明星、邵曉鵬、孫建華、孫衛平、王京獻、王凱歌、王屹山、張淳民、趙建林、鄭海榮;理事會秘書處包括佘江波(秘書長),陳烽(副秘書長)、楊曉許(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分別為董軍、傅海威、高勃、鞏稼民、郝偉、胡炳樑、柯熙政、李曉輝、施衛、蘇俊宏、唐利孬、徐新龍、楊德興、楊忍民、楊樹明、楊小君、姚保利、張建
  • 哈體院為北京冬奧貢獻「龍江力量」
    冰狀雪」可以減小雪板和雪道之間的摩擦力,使雪道在訓練、比賽中不會發生變化,這為2022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的「完美賽場」貢獻了科技力量。作為冰雪特色高校,哈爾濱體育學院為北京冬奧會充分貢獻「高校智慧」,為籌備北京冬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和人才方面的「龍江力量」。在2019年舉辦的世界高校冰球聯賽上,哈爾濱體育學院作為全國唯一擁有冰球專業的高校,組建了一支高水平冰球隊伍代表國家徵戰2019世界高校冰球聯賽,擊敗了美國貝茨學院隊,成為了中國冰球歷史上第一支擊敗美國球隊的隊伍。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服務國家需求,服務上海科創,貢獻「同濟智慧」
    陳 傑:北京理工大學和同濟大學都是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兩校歷史都很悠久,都與祖國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都在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發展需求中不斷發展壯大。兩所大學均是以理工科見長的全國重點高校,學科既有相近之處,又各具特色。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服務國家需求,服務上海科創,貢獻同濟智慧
    陳 傑:北京理工大學和同濟大學都是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兩校歷史都很悠久,都與祖國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都在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發展需求中不斷發展壯大。兩所大學均是以理工科見長的全國重點高校,學科既有相近之處,又各具特色。同濟大學在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卓有成就,北京理工大學在國家安全、國防建設方面貢獻卓著,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川師力量——寫在第七個國家...
    一直以來,學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工委要求,紮根巴蜀大地辦大學,致力於引領區域教師教育,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始終把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學校智力人才優勢和師範教育特色,緊緊圍繞幫扶地區發展短板,牢牢把握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這四個工作重點,切實取得了定點幫扶工作的顯著成效
  • 以學科交叉融合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新語)
    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會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並不斷催生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
  • 崔鵬院士:重點實驗室要為未來發展奠定科學基礎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出席以西京學院為依託單位的陝西省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重點實驗室2020年年會。據了解,2016年11月,陝西省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重點實驗室開始籌建;2018年1月,陝西省科技廳正式批准立項建設,這也是全國民辦高校第一批建立的土木工程類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自組建以來,從我省和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實際需求出發,致力於結構防災減災理論與方法、西部寒區水工結構的安全與耐久性、寒區複雜地基及邊坡的變形與穩定性等多個方面的研究。
  • 教育部提出評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過分依賴論文
    ■分類評價   1   對主要從事創新性研究的科技活動人員實行代表性成果為重點的評價。   對基礎研究人員的評價以有利於潛心研究、長期積累,催生重大原創性成果為重點。對應用研究人員的評價以聚焦需求,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