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動"閒不住,是成長的本能,6個方法解放小手發展心智

2020-09-27 布穀媽媽

在網上看到一個小視頻,視頻中小女孩正全神貫注地拔著姥姥種的銅錢草,拔出來後又一截截掰斷,還理直氣壯地告訴媽媽自己在&34;。媽媽深深嘆了一口氣:&34;可不,好好一株花草擺在那,她也不管姥姥會咋想,就是忍不住要去捯飭。

看著這個小女孩,布穀媽忍不住想起自家娃,簡直就是同款寶寶。日常帶娃中,孩子感興趣的可不止那一盆花草。特別是會走路後,跟個小蜜蜂似的,停不下來。


你要是在洗菜,他也會趕緊過來擼起袖子&34;。你要是在掃地,他也絕不閒著,搶著掃把就要&34;。哪怕好好一盆水在那,他也得給你從這個盆倒入那個盆。


總之,小孩子似乎總是閒不住,告訴他不能碰的要碰,不能摸的要摸。他們怎麼就這麼&34;呢?

一、孩子具有運動的本能


《童年的秘密》一書提出:兒童天生就具有運動的本能。


我們都知道,生命只有運動起來,才能生生不息。這不僅是因為運動可以鍛鍊身體,保持健康。更是因為,身體活動能鍛鍊人心智的發展。特別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通過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成長,才能慢慢走向成熟。


寶寶從手能抓握開始,他就不停地活動來感知這個世界。同時,又把感官器官收集到的感知,在腦海裡形成一個清晰的印象。這些印象又叫&34;,圖像越多,越能促進意識的發展。

而人內心的意識活動分為兩種:獲得觀念和外在表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看到、聽到、學習到的東西,都能讓他對事物形成一種概念,但這些概念在他腦海裡是模糊的、抽象的。只有當他真正去觸碰、作用於這些真實事物時,他才能把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認知。


並且,當孩子調動全身肌肉及感官時,其實是身體在執行大腦發出的命令。只有當身體經過重複地運動,才能與意識進行高度配合。這是鍛鍊精確性的一種,小時候感知得越多,他對事物的精確度就越高。


可見,孩子要生長發育,就有一種本能促使他不停地去活動,使自己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 孩子的運動分兩條線


《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指出:&34;


寶寶在最開始注意到的,是他的手,而不是腳。在半歲時,他會把手放到口裡不停地吸吮和咬,這是通過口的敏感期來認識自己的手。之後,他會對身邊的小玩具很感興趣,並調動手部肌肉去抓、握、扔,通過這些動作來發展手的能力。


再長大一點,他就不停地開、關抽屜,把柜子裡的衣服拽出來扔地上,把籃子裡的菜拿出來又放回去。經過這樣的重複運動,他對自己手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強。

而腳的運動,則是先學會翻身,然後試著坐起,再經歷爬行,最後到能站立和走路。


寶寶1歲半前,他手和腳的運動基本是分開進行的。在一歲半能獨立行走之後,兩方面的聯繫便真正開始。當他想用手研究某件物體時,腳會把他帶到目的地。


有時候我們看孩子這裡動一下那裡碰一下,他們的活動似乎漫無目的。但其實,他是通過觀察我們的行為,默默吸收,然後再模仿我們的做事方式,進行一系列創造性的活動。


這些活動,既能把他內心所想通過實物表達出來,又能發揮才能促進智力的發展,還能表達自我塑造個性。可以說,如果孩子在環境中能一直有事可做,那麼他的心智會發展得更好、更健康。

三、 如何讓&34;寶寶有事可做?


面對一個&34;的寶寶,很多家長會感到頭疼。畢竟,你得時刻盯著,不然他就到處&34;。那麼,有什麼辦法既可以解放娃的小手,又能讓他幹&34;呢?


布穀媽提供一些小技巧,供大家參考:


1、 讓娃掌握基本技能


一歲以內的寶寶,會通過抓、握來感知手的力量。一歲以後喜歡撕紙、摳洞洞感受空間的存在,之後通過攀爬來鍛鍊手部肌肉。這些動作都是他在不斷掌握手的技能。


如果寶寶平時玩的東西不貴重,那麼放手讓他玩就好了。提供給他的物品可以多樣化,這樣他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感知手的力量。

2、 允許他照顧自己


布布到了2歲以後,&34;就成了她的口頭禪。特別是不允許我給她穿衣服、鞋襪,每次即使我趕時間給她穿好,她也會倔強地脫掉。但如果讓她自己動手,她反而很樂意,即使褲子穿歪了,扣子扣錯了她也很開心。


當孩子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拉拉鏈、系扣子等,那我們就做一個&34;家長,讓他們自己動手做這些事。他在學會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滿足手發展的需要。不過,買的衣服鞋襪儘量簡單易穿,這樣孩子做起來不費勁。

3、多做家務活


如果你有一位&34;的孩子,不管你做什麼家務活,他都要過來幫忙,那就讓他做好了。他做事效率可能沒你高,也不那麼完美,剛開始還只會搗亂。但只要給他機會,多試幾次,他的手法會越來越熟練,也越來越精準。最初我們可以在一旁示範,動作慢一點,讓他能看清楚,試過幾次後,他就能獨立完成了。

4、照顧動植物


家裡如果養了花草和寵物,不妨也讓孩子參與到照顧他們的工作中來。教孩子澆花、施肥,給寵物洗澡等,既鍛鍊了手,還培養了愛心和責任心。


5、做手工


做手工可以說是特別鍛鍊孩子手能力的一項活動了。手工活可以是編織、泥塑、畫畫以及做各類小物件等。


6、參加體育活動


空閒時間,帶孩子多參加一些體育鍛鍊。既能調動身體各部位肌肉,還能鍛鍊手眼協調以及平衡能力等。

布穀媽媽說:


&34;的孩子,並不是他天性調皮愛&34;,其實他是需要通過不斷地活動,來促進認知和智力的發展。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34;,那就多找一些事給他做,讓他在活動中發展個性,找到自我。


之後布穀媽還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孩子智力、專注力和自控力的文章。


喜歡就關注哦~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閱讀推薦:

1、

2、

3、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閒不住?並不是多動症表現,尋找合適解決方法才是重點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乖巧懂事的,但有一些孩子並不會按家長所想的去成長,這些孩子不僅做事情的時候拖拉,而且總是閒不住,這也給家長帶來了許多煩惱。孩子不僅在學校當中多動、閒不住,就連在家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
  • 孩子心智成長的9個指標和10個要素
    孩子心智成長的9個指標1. 感知力:感覺和知覺的總稱,指個體的身心與他人、事物直接接觸的心智品質,是認識世界的基礎。2. 觀察力: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對人、事物整體知覺的心智品質。3. 覺察力:洞悉徹悟自我與事物發展規律及方向的心智品質。
  • 孩子心智開發時間表
    身體感觸覺的發展,是孩子後期心智發展的基礎。2,充分滿足孩子口欲期的接觸需要。一方面,可採用儘量長時間的母乳餵養,最好兩年左右。這樣可以充分開發孩子嘴部的感觸覺,有利於孩子的心智成長。另一方面,包容和允許孩子吮吸手指,因為這是口欲期孩子智力發展的必經過程。如果孩子口欲期的需求未得到滿足,這個需求將一直存在,成年後更容易咬筆頭、貪吃或迷戀吸菸等。
  • 給多動症孩子開闢運動空間
    此外,多動症還有其他特點。情緒不穩,容易衝動,多動症患兒做事可能會不顧及後果,經常憑一時興趣做事,也沒什麼耐心去等待別人做完事情。還會出現學習困難,記憶力差的情況,常把「b」寫成「d」或把「6」寫成「9」等。除此之外,多動症患者還會出現在協調運動和空間位置覺等方發育較差,如翻手、對指運動、繫鞋帶和扣紐扣都不靈便,左右分辨困難。
  • 孩子多動症怎麼判斷?
    現在生活條件逐步在提升,父母越來越忙,孩子很多都是由老人和保姆照顧。這就使孩子容易驕傲和任性還很好動。說起孩子「好動」,很多父母都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淘氣的男孩,經常會閒不住、愛折騰,一刻都不消停。於是認為孩子「多動症」。
  • 孩子疑似「多動」?別慌!德培DAP讓孩子順勢成長
    從十多歲開始,菲爾普斯在水下的時間很長,一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訓練兩次,達到了平均每天在水下6個小時的訓練。面對疑似多動的孩子,不妨嘗試一下這種方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是過分擔心孩子的成長,就是各種訓斥、嚴厲管教。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呢?
    孩子愛爸爸媽媽是本能,同樣的,愛孩子也是父母的本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童年當之無愧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尤其是0—6歲這幾年。0-6歲是兒童各方面能力以及心智發育的萌芽時期。了解了愛的本質,探究了童年的秘密,我們便知道,要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促進全面素質的發展,愛不能無章法,愛需要有邊界。有邊界的愛是智慧的體現,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立規矩。
  • 這個方法讓孩子的多動症好了 終於可以像個正常孩子一樣
    家裡有一個多動症孩子真是操碎了心,不僅要擔心孩子的病情還要為孩子的上學發愁。可能大家都聽過多動症孩子在學校總是擾亂課堂紀律不配合老師講課而被學校勸退的例子吧。所以家長們一直都在努力的尋找這各種可以治療多動症的方法。
  • 布奇樂樂園:早期閱讀是心智成長的關鍵
    在閱讀基礎上成長的孩子有很強的銘記和辨別力,情感穩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認同,也更容易受到關愛。早期閱讀給0-3歲嬰幼兒從生理上創造了安全成長的條件,親切反覆的閱讀,讓嬰兒受到外部世界給予的回應。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新生兒除了哭聲之外,還會發出「啊——咦——」的呢喃之語,這也是嬰幼兒跟人溝通的「信號」,如果母親能與嬰兒用有節奏、溫柔的語言進行交談,再用手撫摸或搖動他,嬰兒將更愉快地發出「信號」。
  • 10歲多動症小男孩康復出院圓夢翻譯官
    郎繼康不僅患有先天性的白內障導致視力不佳,而且孩子看起來比同齡人小很多,10歲看起來只有6、7歲時的身高,而且嚴重的就是孩子五六歲開始就患有多動症。儘管如此,但小繼康英語成績非常好,立志要當「翻譯官」!
  • 懷疑孩子多動症,警惕這4個表現!
    沒想到的是,為人父母后,每每期末,自己的孩子也拿著這麼個評語回來,於是很多家長開始找原因、找醫生,懷疑「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 什麼是多動症?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多動症,英文縮寫為ADHD。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孩子調皮≠多動症,附少兒多動症自測表,佔5個以上的要引起重視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都會為成年人的世界帶來了童真與樂趣,但同時他們也肩負著來自周邊人的許多期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歡樂也有苦痛,陪伴孩子長大的家長也會跟著喜憂參半,甚至有時遇到問題還會不知所措。
  • 多動症孩子的學習方法有講究
    但是,對於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來說,這樣不僅不會幫到他們,還會讓他們感到身心疲憊,甚至還會產生牴觸的情緒。 那麼,多動症孩子的學習方法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 3歲孩子的腦部發育「黃金期」,發展孩子6大心智能力,很有必要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的智力發育有3個「黃金期」,一般來說是2-3歲、3-5歲、7-14歲。兒童的腦部發育基本在3歲的時候就和成人的腦部重量相當,這說明,2歲到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神經高速發展的階段。
  • 專注力不足的另一種表現——多動
    總會有家長諮詢,我們的孩子他們一刻也閒不住,不是跑就是跳,就連睡覺也是翻來覆去。還有的孩子坐下來了,但是他們的大腦是飛速旋轉的,要不然就是腳下去撥弄著什麼東西,或者手裡不停的擺弄著橡皮或者尺子。還有的孩子無聊的在房間裡,手無目的的劃著牆壁在房間裡轉圈……總之他們的身體無一刻安定。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有位語言學家認為,人類心智的發展和進步,都體現在語言能力上,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完備的語言發展能力,就是為今後「心智」成熟,做好了動力儲備。失去語言能力,不會有心智發展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出生以後,失去了語言發展的可能,不會表達,缺乏理解,即使這孩子天生智商再高,將來也會沒有「心智」。
  • 大師級的心智模式成長模型
    整個人生,分為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本質上,這4個階段,是一個人心智模式,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成長過程。有很多種方法,我們給出了一個全新心智模式成長模型。所謂心智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如何認知外部事物?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我們把人的一生分為7種心智模式,分別是吸收性心智、他律性心智、自我性心智、選擇性心智、對標性心智、成長性心智和覺知性心智。
  • 孩子多動症都有什麼表現?這些行為是多動症嗎?
    孩子多動症,是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但孩子是否真的是患有多動症先別過早下結論,先來看看孩子的表現。被父母認為有多動症的孩子都有這些表現:首先孩子去到新環境,會迫不及待地去探索新環境的新事物,不管是不是到其他人家做客,東拿西碰,顯得十分沒有禮貌。
  • 孩子任性多動怎麼辦,7個方法讓你正確應對
    我也意識到,這肯定不是教養孩子的正確方法。」「在我兒子被診斷兩年後,我讀了一本書,講解了為什麼多動症的孩子會感到沮喪以及這又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的。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再對我的兒子大喊大叫了,而是和他一起努力解決「錯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