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歷史悠久的教堂的改建,土耳其的文化戰爭如火如荼

2020-12-16 騰訊網

2007年11月28日,英國王子查爾斯和妻子卡米拉在伊斯坦堡探訪期間,土耳其警察在11世紀的聖救世主教堂卡裡耶(Chora)博物館頂崗。(路透社)

伊斯坦堡的聖救世主教堂被保留為旅遊熱點Chora(Kariye)博物館,供穆斯林祈禱之用

建築物所在的伊斯坦堡埃迪爾內卡比(Edirnekapi)鄰裡還有其他16個清真寺,這引發了人們對此舉是否必要的批評。

安卡拉: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首次集體祈禱的幾周後,另一個旅遊熱點伊斯坦堡的喬拉(卡裡耶)聖救世主教堂博物館將開放供穆斯林祈禱。8月21日。

始建於6世紀的修道院,並在11世紀的拜佔庭時代變成了教堂,在16世紀成為清真寺,然後在1945年改建為博物館。

但是,去年該建築物的所有權從教育部移交給宗教事務總局後,這種狀態被廢除了。

該國最高行政法院國務委員會裁定,清真寺只能用於其基本功能,並聲稱先前作出的建造博物館的決定是非法的。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始第一次祈禱的日期,但是這種轉變激起了土耳其國民和國際專家關於遺產保護的廣泛辯論,提請人們注意那些珍貴的馬賽克和壁畫的狀況,它們有可能被古建築掩蓋。

建築物所在的伊斯坦堡埃迪爾內卡比(Edirnekapi)居民區,在卡裡耶博物館(Kariye Museum)周圍還有其他16個清真寺,這引發了人們對此舉進一步分化社會的必要性的批評。

斯特拉斯堡大學土耳其研究系主任薩米姆·阿克古努爾(Samim Akgonul)認為,以前的教堂改建成清真寺並不能滿足土耳其對穆斯林祈禱空間的需求。

「這些是象徵性的政治行為,與宗教無關。這就是為什麼聖索菲亞大教堂作為清真寺的開放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他告訴《阿拉伯新聞》。

聖索菲亞大教堂和喬拉斯教堂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儘管對這座建築進行了修復,但卡裡耶博物館去年仍吸引了約100,000名遊客。

根據Akgonul所說,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權力的證明。

「它展示了尼加起義後的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的政權,在君士坦丁堡被徵服君士坦丁堡後的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政權,共和國成立后土耳其共和國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的政權以及現土耳其總統雷切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政權的轉變。政權,」他說。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地位長期以來一直是該國辯論的議題,以擴大到保守派群體,尤其是在選舉期間。

但是,阿克古努爾說,卡裡耶博物館與眾不同,因為與聖索非亞大教堂相比,它基本上是一個未知的教堂。

「它的改建為清真寺的決定可能是在2019年12月決定改變博物館地位的決定時做出的,但他們一直等到今天,以免引起可能阻止聖索菲亞大教堂轉型的反應。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有意的行動,而不是巧合。」他說。

他補充說:「這是向伊斯蘭和民族主義選民承諾的一項戰略行動的一部分,他說:'我們在暫停後重新佔領了這座城市和整個國家。」 而且,可悲的是它確實有效。數以百萬計從未聽說過喬拉(Chora)名稱的人,也許永遠不會去過喬拉(Chora),將其視為重新徵服。在喬拉(Chora)之後,很少有地方可以看到土耳其的拜佔庭遺產。」

教科文組織沒有立即對這一舉動作出反應。

挪威赫爾辛基委員會土耳其「信仰自由倡議」負責人Mine Yildirim博士認為,認真致力於維護所有人的宗教或信仰自由將要求當局採取措施恢復教堂,教堂或託缽僧等禮拜場所失去了原有功能的房屋。

她告訴《阿拉伯新聞》:「我們知道這沒有發生,在基金會總局的監護下,有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為博物館,或者被用作圖書館或其他公共建築。」

Yildirim還指出,儘管最近已修復了一些教堂和猶太教堂,但其隸屬社區的使用必須得到公共當局的許可,並且這些建築物未恢復其原始功能。

相關焦點

  • 昔日世界最大教堂恐被改建為清真寺 土耳其政府鋌而走險是為何?
    二十世紀後半葉,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堡舊城當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當代歷史學家和文物工作者一邊修復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一邊小心翼翼地在復原基督教和伊斯蘭文化之間取得平衡。 反對之聲 改建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來了大量批評。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土耳其民眾感到自己受到了排斥。「當我走進聖索菲亞教堂,我總是感覺自己邁入了一片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土地,而這些都與我的生活習慣和我的世界觀息息相關。」一位基督教信徒說。
  • 土耳其把索菲亞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引發歐洲集團抗議,為什麼
    如果土耳其將索菲亞清真寺改為改為索菲亞大教堂呢?,你們肯定歡迎,高興,擁護,敢情土耳其只能信奉基督,不能信真主。歐洲管得有點寬。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索菲亞大教堂的前生今世,索菲亞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臘語「上帝智慧」,在公元537年建造的時候是便完成了其建造。
  • 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歐美俄眾怒
    聖索菲亞教堂於1934年被改建為博物館,198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表示,她對土耳其沒有事先與聯合國文化機構對話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深感遺憾」。方濟各教皇12日對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一事「深感悲痛」。
  •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打了誰的臉?回顧一下歷史淵源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1934年,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將清真寺被改建為博物館,198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教堂博物館擬改清真寺 土耳其被指世俗化倒退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國務委員會昨日完成審議,決定是否批准有近1500年歷史的著名古蹟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由博物館改建為清真寺,預計15天內頒布裁決。外界關注土耳其世俗化傳統恐再現倒退,希臘及美國等皆表反對,斥土耳其煽動民族主義與宗教狂熱,加劇分裂。
  • 土耳其改聖索菲亞大教堂為清真寺引爭議。該教堂歷史上的宗教變化
    7月2日,土耳其法院審理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否改建為清真寺的提案。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宣布,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7月24日改為清真寺。這引起了歐美基督勢力的各種攻訐。一、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歷史始建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聖地,始建於公元325年。當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而建的。
  • 2019土耳其博物之旅15:世界上唯一的「混血教堂」聖索非亞大教堂
    在伊斯坦堡的第一站,則是坐落在馬爾馬拉海岸,世界上唯一一個由教堂改為清真寺的建築且兩種宗教共存——土耳其聖索非亞大教堂。在伊斯坦堡所有建築中,沒有哪一個能比這座氣勢恢宏的穹頂大教堂更醒目,除了它雄偉壯觀的建築以外,教堂內部的細節更是融合了東西方文明,美輪美奐,精美絕倫。
  • 聖索菲亞大教堂變身清真寺,土耳其伊斯蘭化再進一步
    1934年,奉行世俗主義的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這座建築又改為博物館。 不出所料的是,埃爾多安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的決定,在國際基督教社會引發了軒然大波。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塔格斯表示:「我們對土耳其政府改變聖索菲亞大教堂地位的決定感到失望。」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則言辭激烈,稱這是將這座博物館「毫不含糊地政治化」。
  • 暢遊伊斯坦堡,領略土耳其悠久歷史文化,體驗熱氣球驚險刺激!
    土耳其有著悠久歷史,同時還擁有眾多古老建築和精美藝術品。其中伊斯坦堡是遊客比較集中的地方,這裡不僅能夠領略精美的壁畫與古建築,熱氣球也是值得體驗的項目。伊斯坦堡現在已經到了鬱金香盛開的時期,這個時候前往伊斯坦堡能夠欣賞鬱金香花海的美景,將會是一次不錯的體驗。
  • 土耳其的神秘鬼城,一座在教堂堆裡建造的城市?還被列為世界遺產
    一提起土耳其大家肯定脫口而出爆火歌曲"想要帶你去看浪漫的土耳其"。當然,土耳其也有不浪漫的地方。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土耳其一個神秘的鬼城——阿尼,一座在教堂中建造的城市,還是中國絲綢之路重要的地點之一哦! 阿尼是土耳其的亞美尼亞中世紀城市,位於阿庫裡安河河畔。
  •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清真寺,為何會引發歐美的強烈反對?
    >自公元537年在君士坦丁堡(1930年由土耳其正式更名為伊斯坦堡)落成後,千餘年的歲月中,聖索菲亞大教堂在某種程度上一直象徵著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文明的衝突,它作為東正教聖地落成,在東羅馬人(拜佔庭人)對抗穆斯林的戰爭中成為重要的精神支柱。
  • 土耳其博覽 | 聖索菲亞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和不確定的未來
    土耳其研究中心希望推動全國高校土耳其研究和教學,為土耳其相關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政服務和國際交流提供平臺。中心編輯的《土耳其博覽》不定期提供土耳其相關的動態、資訊及研究結果,從人文、歷史、國際關係、政治、經濟等視角全方位介紹土耳其。
  • 近鄰不如陌路: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如何結下世代血仇?
    ▲納-卡衝突不過,戰事雖激烈,但隱藏在這場衝突背後的卻是高加索地區歷史悠久的政治角力。盤踞在高加索地區的傳統大國,如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紛紛下注,使本就惡劣的局勢越發混亂。▲亞美尼亞的埃特希米津大教堂,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303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教堂之一。亞美尼亞的基督教獨樹一幟,從圖片可以看出,亞美尼亞的教堂修建的既沒有俄羅斯東正教堂洋蔥頭的特徵,也不像歐洲的天主大教堂一樣宏偉。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國家興起,並向西侵襲。
  • 土耳其總統府交響樂團新音樂廳落成,將打造成為「土耳其文化藝術...
    該交響樂團擁有近兩百年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期待新的CSO音樂廳能夠為歷史厚重的土耳其文藝界注入新的活力。土耳其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國家,縱貫旗璀璨的歷史,無論是獨特的城市景觀、充滿活力的創作氛圍,還是連接兩大洲的地理樞紐作用,都在世界文化的版圖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在這眾多藝術印記中,創立於1826年的土耳其總統府交響樂團,至今仍然閃耀著活力的光芒。
  • 謎一樣的石窟教堂,是信仰的支撐,是歷史的見證
    這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礎上修建的建築群,包括石窟民居、石窟教堂、禮拜堂和修道院等。露天博物館位于格雷梅的陡峭山谷之中,它濃縮了卡帕多西亞的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匯集了三十多個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這裡是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遺產。兩千多年前,土耳其的先民在此鑿洞而居。
  • 皮影戲:歷史悠久的民間戲劇,曾東學西漸傳到奧斯曼土耳其
    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人們在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同時也創造了相當一部分令人陶醉的傳統娛樂文化活動。比如說逛廟會,行酒令,樂器演奏等。其中戲劇就是廣為人們所歡迎的一種活動。它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舊時,它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
  • 研究表明,不斷出現的「天坑」,正在威脅那不勒斯歷史悠久的教堂
    保拉聖方濟各大教堂,被認為處於「天坑」的威脅之中自1890年以來,超過70個大坑,在那不勒斯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出現,吞沒了從車輛到路標和樹木的一切東西。那不勒斯有超過500個宗教場所,跨越2400年的歷史。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建築中的許多「矗立在一個廣泛的地下空間網絡之上」——或者作為墓穴、蓄水池、渡槽和採石場的洞穴。
  • 旅遊勝地土耳其,歷史悠久、豐富多姿,毗鄰愛琴海和地中海
    土耳其歷史悠久、豐富多姿,很久以來就是學習研究古代文明的學生的必到之處。土耳其鄉村散落著重要的古代遺址。在11世紀初期土耳其人到達之前,小亞細亞是西臺人、弗裡吉亞,利西亞人、呂底亞人、羅馬人和拜佔庭人的國家。土耳其現在的許多城市舊建在古代城市廢墟的周圍。
  • 城市案例|歷史、文化與開放空間:西班牙塞維亞的特色塑造
    教堂原是一座大清真寺,之後被改建為天主教堂,十五世紀被重建為與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齊名的世界三大教堂之一。教堂在重建時,同時參照了哥德式與穆斯林風格,並保留了原有的橘林和水池。教堂邊的希拉達塔(Giralda)高98米,原為清真寺的宣禮塔,16世紀改建為教堂的鐘樓,因此,在高塔的外立面上,既能看到阿拉伯風格的網格裝飾和馬蹄形窗,又能看到哥特風格的十字拱、飛券和束柱。
  • 土耳其有哪些必去的景點?土耳其景點推薦
    土耳其,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有著歐洲的浪漫,亞洲的風情,那麼下面為大家帶來土耳其自由行攻略。土耳其,橫跨兩大洲、環顧四片海,西部開放浪漫、東部民風剽悍,它有最接近月球表面的地貌,也有最美的自駕公路海岸,歷史上被古希臘、奧斯曼等各帝國徵服.....為什麼選擇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