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校長,多年來,致力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創新素養的提升,大力推動學校科創教育的開展。在此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一些經驗,走過了一些彎路,遇到過一些困惑,甚至迷失了方向。整個過程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今天,在這裡,我把我自己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以期取得大家的指導與幫助。
一、個人科技類課程指導力生成過程回顧。
2011年開始,我在張家產中學大力弘揚「啟智育人,自強不息」的辦學理念,利用創辦威海市特色學校的契機,把學校傳承多年的小創造、小發明項目進行拓展,全力延續、挖掘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的內涵。這一個時期,我研究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念,陳鶴年的「大自然的教育」理念,對知行合一,惟悟得新有了一些新思考。同時,我和我的團隊也出版了《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探索與實踐》著作,並獲得了省優秀成果二等獎;2013年,來到三裡河中學,在信息化、智能化迅速發展的時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大力倡導科創教育,與時俱進,引進機器人自動化等一系列科技元素含量高的項目,並不斷拓展。同時,借鑑教育發達地區經驗,在學校內部提出了以STEAM教育為基礎的創客教育構想,大力打造學校創客空間,將科技教育與時代發展相結合,發展學校特色。在此期間,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全力打造了一個1000多平米的科創中心。經過5年的努力,學校以科技社團為龍頭的智能化操作項目初見成效,師生獲得省級以上創客大賽獎勵幾百件(不完全統計),在威海市處於領先位置。2018年,來到實驗中學,不假思索,在這一領域,我結合以往經驗,現代發展趨勢,進一步創新推動了學校科創社團的項目,短時間內整合師資,機器人自動化、編程項目落地,取得了師生科創類競賽的大豐收,實現了三大科技協會主辦的國賽的新突破,培養了一批小有成就的師資隊伍,贏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二、參與推動科創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得失。
將近10年,參與引領推動學校科創教育開展,我有以下感觸。
1、校長必須成為第一持續推動力。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一個學校要發展,升學率不足以成為左右學校發展高度的唯一條件。校長重視,中層領導才能堅決執行,校長持續重視,中層才能保持堅決的執行力。任何一項工作想取得好的結果,都是如此。這十幾年來,我始終保持在這方面的最前沿研究與學習,讓自己在學校戰略發展層面方向明確。除了訂閱相關信息技術類雜誌外,只要有走出去的機會,我都從我需要的角度,聯繫學校實際,對外部經驗進行很好的消化吸收。2013年下半年開始,為了推動學校的科技教育,我苦苦思索,查遍了百度上所有的這方面的理論、學校實施案例,同時,結合高考大學對高中學生實行的自主招生條件的硬體的規定,對形勢發展有了準確的判斷。2015年,創客教育這一說法剛剛在廣州一些學校露頭,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敏銳的感覺到,這可能是將來學生素質培養的一個趨勢。2016年,李克強總理向全社會提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議,我順勢而為,立即把學校科技教育定位創客教育,再結合美國剛剛傳入國內的STEAM教育,國內項目化學習熱的趨勢,加深了我的判斷的正確的堅定性。所以,在三裡河中學工作5年期間,我毫不猶豫、毫不遲疑的推進創客教育,來到實驗中學亦是如此。
2、基於社團活動的序列化的創客項目推動相對容易,這是構建科創課程的基礎。
從這幾年參與創客教育實踐來看,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學校一個或者幾個創客社團的打造相對容易,這對師資的數量與質量整體要求不高,不論在張家產中學、三裡河中學,還是實驗中學,推動一些科創項目的發展,僅需要很少的師資、很少量的資金,很小的場地就能迅速啟動。師資不足,可以與校外資源對接;資金不足,可以每年少量投入;學生基礎差,可以採取短期社團集中強化培訓和長期培訓相結合,都會收到好的效果。
3、普惠性的創客課程推動很難,但這是必由之路。
單靠一個學校的力量,全校全面實施普惠性的科創課程,很難。多年的實踐,我有了很深的體會。原因有以下幾點:(1)師資不夠,單靠一兩個點完全不夠,課程需要從課程計劃、方案、教材、課堂、評價全方位的角度來考量,沒有一個強大的師資群體不行,單靠科技公司的第三方力量也不行。(2)資金不夠。科創類課程的實施,硬體需要不斷更新,需要每年連續的資金投入。每年的經費不足以承受這麼大的設施設備投入。(3)課時不夠。我們的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關於課時和授課內容有明確規定。這個體系中,課程已經排的滿滿的,普惠性的校本課程很難植入序列化的科創課程。
三、 立足當下,對推動科創教育的一些新思考。
近幾年,隨著我們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白皮書的發布,教育信息化浪潮的風起雲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上升到了綜合素養的層面。從基礎教育角度看,這項工作迅速發展。有幾個趨勢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1、普惠性科創課程體系構建要加速進行,學生科創素養的整體提升,一定要依靠普惠性課程的實施。
這個基本面要鋪開,猶如金字塔的塔基,塔基牢固,就能成批量、源源不斷地湧現出優秀的科創人才。單靠扶持一所或幾所重點學校,學校很難拉動與輻射。這包括內部師資、資金、課程設計等種種因素。近幾年,北上廣等發達地區學校科創工作遇到了瓶頸,也與此有很大關係。如:如科創課程的科創設備的購置,要立足區域整體普惠性課程推進需要,統一進行。所有科創類課程硬體設施設備,要歇人不歇馬,在不間斷使用的基礎上,逐步更新,發揮資金最大化的效益。
2、加快高水平科創社團建設,培養優秀拔尖人才。
立足學校實際,推動創客教育發展,要採取課程與社團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雙管齊下,條件不成熟的學校,可以立足項目,著眼社團。高水平社團的培養範圍是少數動手能力強的優秀學生,目標是參加各類高水平競賽,體現競技水平。根據學校師資實際,實施一校一品工程。打造一校一項目或一校多項的頂級學生科創社團,推動科創高水平學生培養。
3、資源要有效整合,區域化推動科創教育開展。
(1)有效整合科創師資隊伍,實現1+1大於2策略,拒絕虹吸現象。目前,各學校優秀的科創輔導教師數量很少,經過培訓,僅能在某一領域滿足學校科創社團活動的基本需要。如果把優秀的科創教師虹吸式調入某一學校,短期內能迅速提升一說學校的科創成績,但,從均衡發展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只有建立一批共享優秀科創輔導員隊伍,才能實現區域整體發展,學校個性化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2)在硬體設施投入方面,基於普惠性的課程實施,集中優勢資金,集約化建設,這樣才能滿足需要。如:課程配套設備。由於電子設備更新、升級速度快,同類科創設備的購置,避免各校重複購置、分散使用。造成使用效率低,空置率高等現象。應基於整體,集中計劃採購、循環使用。(3)建立競賽設備計劃購置、課程配套設備集中購置機制。這樣,能最大限度滿足課程需要。同時,高端競賽淘汰設備定期轉換為基礎性課程配套設備,課程配套淘汰設備高初小幼四級滾動使用,最大程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4、開門辦學,加快與第三方高水平科技公司、社會資源的對接。把各類資源轉化為學校可用資源,這是科創教育快速、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這會極大程度上解決各校創客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瓶頸現象,避免了低層次徘徊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