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腿抽筋是缺鈣的信號?)
運動與健康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周偉龍 通訊員 田乃偉) 市民阿輝有睡覺踢被子的習慣,多年來,他經常會在半夜被小腿的突然抽筋疼醒,而他一直以為這樣的抽筋是因為自己缺鈣。直到最近一次就醫時偶然聽醫生說「抽筋跟缺鈣沒有直接關係」,他有些困惑,那麼,自己半夜小腿抽筋的原因是什麼?
對此,記者採訪了解到,抽筋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普遍的是過度疲憊和溫度驟變導致肌肉突然痙攣。為了防止抽筋,市民平常在劇烈運動後最好做些拉伸動作,最好提前學會緊急抽筋的自救辦法。
常規性抽筋多在小腿和腳底
睡覺時、遊泳時、登山時……你有過抽筋的經歷嗎?據武警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介紹,抽筋,即肌肉痙攣,是一種突發的肌肉非自主收縮,常見於運動和睡眠期間,可導致暫時性劇烈疼痛,但通常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除了病理性的痙攣,一般的抽筋都是生理和身體的正常反應,雖然很痛,但不會造成進一步後果。」
造成痙攣的主要原因是過度疲憊和溫度驟變,與缺不缺鈣沒有直接關係。曾晶指出,「抽筋不一定是因為缺鈣,缺鈣也不一定會導致抽筋」。常規性抽筋主要集中在神經末梢,也就是小腿和腳板底,白天在周圍溫度與體溫差別較大的環境,容易引發抽筋,「這一點在遊泳的時候體現得最明顯」。到了晚上,有些人會在半夜突然抽筋,這主要是因為身體軀幹沒有做好保溫,「被子沒蓋好,抽筋的小腿往往是冰涼的。」
運動中抽筋多在小腿肚和大腿前側
據運動健身教練陳真介紹,運動肌肉痙攣主要分四種情況:運動前期熱身不充分,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溫度變化較大,遊泳時較為明顯;情緒過度緊張,如在比賽過程中,神經繃得太緊;長時間劇烈運動導致肌肉疲勞,或者水分、鹽分流失太多,造成電解質失衡。他表示,運動中的抽筋大多數發生在小腿腓腸肌上(即小腿肚)以及股四頭肌(大腿前側)。
你想了解的抽筋實用知識就在這
1
哪些人容易抽筋?
老年人
衰老導致的肌肉衰減,使肌肉更易處於過度緊張狀態。
孕婦
妊娠期間額外增長的體重,會對腿部肌肉造成更大壓力。
運動員
脫水、高運動量、肌肉損傷等原因都會導致肌肉痙攣風險提高。
2
哪些時候容易抽筋?
劇烈運動時(如遊泳)
長時間運動後
睡眠時(如被子沒蓋好)
3
運動前後如何預防抽筋?
運動前,檢查運動裝備確保舒適。
運動前,做充分的熱身運動,特別是在溼度比較低的環境或季節。
運動前、中、後要不間斷補充大量水分和電解質。
運動後注意蛋白質和鹼性食物的補充。
養成良好的運動心態,平日保持合理的運動量。
4
腿抽筋,如何自行急救?
小腿抽筋時:
用抽筋小腿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腿側腳趾,用力向上拉,同時用同側手掌壓在抽筋小腿的膝蓋上,幫助小腿伸直,如此反覆。
大腿抽筋時:
抓住腳踝,彎曲抽筋的大腿,向後做屈體動作,使腳後跟往臀部方向做震動,隨即回來,往復即可。
(原標題:腿抽筋是缺鈣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