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歲,跑完800米,猝死了」:身體發出的救命信號,一定要清楚

2020-12-23 大河報網

健康型猝死,醫學上當然沒有這個詞。這是我們生造出來的。

然而現實中,卻不乏這樣的例子:年年體檢健康,依然猝死;經常體育鍛鍊,還是猝死……

這些猝死者,都貌似健康,但卻都忽視了身體的隱疾。

而且很多年輕人,仗著自己年輕,就使勁折騰透支自己的身體,讓自己處於猝死的危險之中。

誤區一

猝死只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很多人以為,猝死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近年來,猝死現象有年輕化的趨勢。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的李明等人,研究了廣東地區622例猝死案例,發現心臟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類型,以中青年為主,冠心病是主要原因。

另有醫生報告186例猝死病例中,18到30歲的竟然佔到26.9%,甚至18歲以下的猝死病例也有4例。

甚至在醫學上,還專門有個名詞:青壯年猝死症候群。

這種「青壯年猝死症候群」,常發生在平常身體健康的青壯年男性身上,多在夜間睡眠突然驚叫、呼吸困難、四肢抽搐等,然後即時死亡。

而且更嚇人的是,其死因、病理變化、猝死機理,連現在這麼發達的醫學,也並沒有搞太清楚,依然是眾說紛紜。

總之,在猝死這個問題上,年輕人並不是高枕無憂。

誤區二

經常鍛鍊、身體好,就一定不會猝死

2016年,廣東某大學發生一起猝死事件。該學校大一男生小陽,在學校運動會上,跑完800米後,身體不適,癱坐在地上,儘管被緊急送醫,依然在急診室內死亡,診斷結果為:心臟性猝死。

跑個800米就猝死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會不會是小陽身體不好、還缺乏鍛鍊呢?然而,並不是如此。

小陽平素身體健康,沒有病史,還是長跑健將,有7年跑齡,讀中學的時候就參加過800、1500米等中長跑比賽。讀了大學,更是保持長跑鍛鍊的習慣,有時候沿著大學城內環路跑步,跑一圈就是4.6公裡。

事實上,自覺身體很好,未必是真的身體很好;沒有病史,也不代表身體沒有某些不易察覺的隱疾。

誤區三

體檢沒問題,就一定不會猝死

2015年,某大學大一新生,下課後和同學一起打籃球,打著打著,忽然感到身體不適,頭超前栽倒在地,很快猝死。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位新生,肯定熬夜了,太累了。但實際上,以上情況,他都沒有。

那會不會是,身體有什麼隱疾呢?他不是新生嗎,應該不久前才體檢過啊?但是學校校醫表示:這種例行體檢,查不出什麼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心臟性猝死,佔所有猝死種類的75%,甚至更多。而心臟性猝死者,要麼是生前有基礎性的心臟病,如冠心病;要麼是有一些隱匿的心臟問題。

有人說:這不好解決嗎?年年參加的體檢,都要檢測心電圖,心電圖沒問題,就不怕什麼心臟性猝死了。

但實際上,常規的心電圖檢查出來的東西有限,往往會漏診一些隱匿性的心臟問題。

所以有胸口不舒服、不適,最好去醫院看看,別覺得年年體檢都正常了,就疏忽大意。

誤區四

胃痛與心臟無關

前面說到,心臟性猝死佔比最高。那如果胸口疼痛、胸口悶,大家肯定慌了神,知道要趕緊去醫院檢查。

但可怕的是,有的人得了冠心病,症狀卻不典型,胸口也不痛,只是胃痛。很多人因為覺得胃痛無關緊要,就大意了。

40歲剛出頭的劉先生,這兩年經常覺得胃痛,上樓後也喘不上氣,但沒把胃痛當回事,一直不去醫院,反而找各種偏方來吃。結果胃痛越演越烈,還以為是慢性胃炎引發的消化不良,最終猝死於廁所中。

屍檢結果下來:劉先生胃沒問題,反倒是心肌大面積壞死。他死於急性心梗。

為什麼心臟問題,反而是胃痛呢?實際上,胃痛有時候是心肌缺血引發的上腹部放射痛。一不小心,很容易被誤會是胃的問題。

所以說,胃痛也千萬不要大意,也有可能是猝死前兆。

誤區五

猝死時間短,根本來不及預防

猝死時間短,來得突然,很多人以為這病根本來不及預防。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等來預防。

還有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一旦猝死者心臟驟停,黃金救援時間在4分鐘以內。這個時候要趕緊聯繫醫生,可能還來得及。

而如果之前,就有氣短胸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趕緊去醫院檢查看看,防患未然,才是正理。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你還應該注意:

1、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英國《自然》雜誌登載過一篇研究論文,顯示:充足的睡眠和心血管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差,會導致心臟病患病風險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睡眠時間的要求不一樣。有的人,睡四五個小時,依然精力充沛;有的人需要八九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沒睡這麼多,就感到精神恍惚。

所以,別看到人家熬夜加班,依然生龍活虎,就覺得是自己懶、自己意志力差,強迫自己晚睡早起,熬出一身病來,得不償失。

2、運動要適量

這年頭,在運動中猝死的報導,也屢見不鮮。尤其是對於有三高的中老年人,鍛鍊一定要適度。不鍛鍊,不健康;運動過量,也很危險。

其實有專門的公式,來說明你最佳的鍛鍊強度。對於一般人來說:

最大運動心率=(220—現在的年齡)× 0.8

在做有氧運動的時候,不要讓每分鐘的心率,超過這個最大運動心率。

生活幸福、事業有成,這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但這一切的基礎,是身體健康。

中國的中老年人,很多身體出了毛病了,才知道該養生;而很多年輕人,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經得起折騰,就拼命折騰自己的身體。

他們有的拿健康換事業,更糟心的是,有的甚至拿健康換一時的快活,吃垃圾食品、熬夜玩樂。

一旦折騰出身體問題來了,死神的鐮刀,並不會對你刀下留情。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什麼是猝死?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特點是驟然發生、快速和不能預期的。

注意,「猝死」一定是因「自然疾病」死亡的,這是區別於意外死亡的一點,身體上本來就存在的疾病才是猝死的「真兇」。

這些疾病要麼早已存在,但沒有明顯症狀而被忽視,要麼就是疾病本身比較緊急,發作時很快死亡。

問題是:如何識別心臟給我們發來的信號,抓住心臟給我們留下的最後窗口?

八個信號,不容忽視

夏季高溫天,尤其是早晨,毛細血管擴張,出汗多,器官血容量相對不足,更容易引發心肌缺血和猝死。在夏季,如有以下症狀,應格外引起注意:

1、室溫正常的情況下,手腳突然冰涼

室溫正常,也沒有其他狀況的情況下,血液循環變差,手腳冰涼,自身會「無意識」地搓手取暖,這實際上是心臟即將出現問題的警報信號!

2、耳垂皺褶

在家照鏡子時可以多留意自己的耳垂,如果發現耳垂出現了對角型摺痕,建議及時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耳垂皺褶和心臟病間的關係,已獲醫界公認。

美國醫學家在屍體解剖中發現凡死於冠心病者,耳垂皮膚幾乎都有一條皺紋。這道耳垂皺褶在我們國家也稱為冠心溝、腦動脈硬化耳褶徵。

3、眼皮突然長黃斑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項涉及近1.3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上下眼瞼附近長出凸起的瞼黃瘤是心臟病發作等心臟問題的風險標誌。

有數據顯示,瞼黃瘤患者多為四五十歲人群,不少都與膽固醇水平過高有關。

4、雙腳腫脹

雙腳腫脹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比如妊娠、靜脈曲張等,但也可能是心臟衰竭的標誌。

研究發現,心臟瓣膜出問題,不能正常關閉時可能會發生雙腳腫脹的現象。此外,與心臟相關的腳腫脹通常伴有其他症狀,比如呼吸短促或乏力等。

5、走路時有絞痛感

當走路或移動時,你的臀部和腿部肌肉有痙攣和絞痛感,稍作休息後有所改善,可不要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或缺乏鍛鍊所致,要警惕是外周動脈疾病的信號。外周動脈疾病,也被稱為PAD。

如果你走路時出現絞痛感,很可能是患了PAD,那麼你的心臟動脈有一半被堵塞的風險。但也不要太恐慌,PAD是可以治癒的。

6、肩頸臂痛而且會轉移

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這是因為心臟缺血,心臟缺血時將疼痛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區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在這個範圍內,會感覺到痛感。

7、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

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並且常常是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要警惕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指示。

8、長期反覆過度出汗

明明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卻在脖子、後背、頭皮、手心、腳掌大量出汗的話,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信號。

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超過一周的時間,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反覆覆的出現,這種出汗類似感冒發熱,卻沒有其他感冒症狀。

猝死前急救「黃金4分鐘」

猝死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任何人身上,這說明了為什麼猝死如此難以防範。

在猝死發生時,其中最為危及的就是大腦,其嚴重後果是以秒計算的:

5-10秒——意識喪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現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漸停止;

3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

4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

超過10分鐘——可造成腦部不可逆損害,無法救治。

我國急救科普第一人賈大成醫生總結出了簡單四部曲:判斷、呼救、按壓、除顫。

第一步:判斷對方是不是心臟驟停

通過以下方式來判斷:

▶ 比如通過問這樣的問題:「你怎麼了?」,看對方意識是否清醒;

▶ 如果他失去了意識,就看他有沒有呼吸。若胸部有起伏,那就是有呼吸,不過是昏迷了;若胸部沒起伏,就可能是心臟驟停了!

第二步:呼救

馬上撥打120,如果現在只有你一個人,那你就打開手機免提,邊進行第三步急救邊跟120通話。

第三:按壓

把手掌掌根放在他兩乳頭連線中間,另一隻手重疊在第一隻手上,手指交叉,兩臂基本垂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向下按壓,每分鐘按壓100-120次。

可以不做人工呼吸,只做按壓,一直按壓到救護車來到現場,或者有除顫機器拿到你身邊。

心臟問題不可小視,趕緊給身邊的人提個醒!看懂小信號避免大問題,幾十秒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來源:健康圈 編輯:張豔豔

相關焦點

  • 人猝死前身體發出兩個救命信號,一定要清楚!
    以下是正文 一名中年女士在室內發言時突發心臟問題猝死,不過,1分鐘前心臟給她發了兩次救命信號,她卻忽略了!讓我們心痛地看看這一個視頻: ▲ 中年女士室內發言時突發心臟問題猝死,前1分鐘心臟給她發了兩次信號,她卻忽略了!
  • 再現猝死!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發出的5個信號!
    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那麼,是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嗎?發生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預警」嗎?一旦發生猝死我們應該如何急救?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求救信號,抓住一個,或能救命!
    甚至平時我們在一些新聞上會看到,一些很年輕的創業者或是加班人員,會出現猝死問題。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表示猝死是突然出現的,很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其實人們在出現猝死前,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的,如果能夠抓住這些信號,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猝死到來之前,身體會有一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或能活命!
  • 遠離猝死,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20歲,花一般的年紀,剛剛走出學校的大門,對未來充滿無限期盼,卻在突如其來的死神手下被迫停下了腳步。 遠離猝死,重視身體預警信號 北京恩平中醫研究院院長吳用在接受傲骨女人採訪時表示:「雖然猝死是突然發生的,但是身體其實早就出了問題,所有的慢性病都是久積成疾,我們需要關注並重視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 27歲小夥子打籃球猝死!猝死前身體5個救命信號,人人都要清楚
    話是沒錯,但是有時候還真得顧及身體是否吃得消!猝死頻發,不是年輕就能躲得過年輕身體好,誰說不是呢?但總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項目,熬不完的夜……再好的身體也會被壓垮!新聞事件回顧——7月17日,30歲王先生在上班時突發心跳驟停……7月19日,《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幕後寫手賴寶突發心梗去世。7月22日,浙江27歲小夥打籃球猝死,妻子剛懷孕。
  • 猝死前,身體可能會發出這些信號,一定要注意!
    近些年來,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全世界每年約3,000,000例猝死,其中大部分為四五十歲,人稱「白(領)骨(幹)精 (英)」的中年男性,而急性心肌梗死是罪魁禍首。猝死雖事發突然,但也有跡可循。2020年4月28日19:30-20:30,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教授丁榮晶,受邀做客人民日報社旗下新媒體「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為廣大網友科普心源性猝死的相關知識。
  •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一定要重視
    深圳醫護人員接力搶救上演「生死時速」11月28日,26歲的小湖(化名)騎自行車時突然倒地,心臟驟停,幸運的是,他倒在羅湖區靜安社康附近,剛剛參加完急救培訓的社康醫生、護士拿著救命神器AED迅速趕上,現場急救,挽回了小湖年輕的生命。
  • 如何預防猝死?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這4大信號!
    11歲生日前一天倒在教室  「你家孩子昏倒了,你趕緊來學校!」11月24日9時50分許,於曉麗接到兒子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後,便丟下手頭的工作立即往學校跑。第二天是兒子的生日,又是周六,於曉麗想給兒子一個不一樣的生日,因為明年兒子就上中學了,「我陪他11年,他這麼突然就走了,誰都無法接受。」  哲哲家裡條件很一般,大約60多平方米的雙室住著老少三代5口人,南居室除去兩張床和柜子僅剩下半米寬的過道,書柜上擺滿了哲哲幾年來獲得的獎狀和證書。於曉麗翻看著,不禁淚眼婆娑,「不敢看這些,想起陪他一起學琴,一起補習……」
  • 年輕小夥打球猝死,是怎麼回事?醫生:猝死前信號,要多留意
    醫生提醒大家,猝死前身體是會發出信號的,要多留意,早發現或許能救命。這位小夥打籃球後突然倒地,身體還有抽搐,球場的人看到了急忙趕過去,有人進行了急救,也有人撥打急救電話,但最後沒有成功救回。醫生之後了解到,這位男子在打球過程中並沒有與他人發生什麼口角,身體也沒有激烈的碰撞,是因為心源性猝死。
  • 體測標準|800/1000米跑篇
    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體測項目,我們為大家準備了滿滿的乾貨,幫助你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800 米/1000米,是《學生體質標準》的必測項目。這個距離屬於中距離項目,是反映學生耐力素質的常用指標,可以有效地反映學生心血管、呼吸系統的機能及肌肉耐力。其成績與體育鍛鍊程度有關。
  • 體質測試 |體質測試 | 800米跑 / 1000米跑評分標準及測試方法
    來源:青少年健康服務平臺項目介紹800米跑和1000米跑是反映學生耐力素質的常用指標,可以有效地反映學生心血管、呼吸系統的機能及肌肉耐力。其成績與體育鍛鍊程度有關。800米跑測試適用於初中至大學各個年級的女生,1000米跑測試適用於初中至大學各個年級的男生。
  • 45歲男子,肩膀疼一周後猝死!直言:心梗來臨,身體早有信號
    現在的社會,發生猝死的人群,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會因為各種問題而離開,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心梗。心血管問題不僅僅是上了年紀的人會出現,現在也有不少的年輕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四十歲的左右的人群,是高發人群。很多時候,在心梗發生前,身體早有信號,望你能及時的抓住。
  • 人猝死前身體發出的2個救命信號,你應該知道
    在1分鐘內, 心臟給她發了兩次救命信號, 她卻忽略了! 看了視頻心好痛... 這八個心臟發出的救命信號, 你一定要記住!
  • 猝死不會突然到來,猝死前,身體會發出警告信號,早發現或能自救
    近年來因為過勞等原因而猝死的人逐漸增多,讓人痛心的同時不免也讓人自危。猝這個字代表著突然,給人一防不勝防的感覺,但其實猝死並非無法預防,猝死發生前,身體往往會給出一些信號,若能及時察覺,或能成功自救。猝死發生之前,身體會給出哪些信號?在發生之前,身體往往會出現異常疲勞乏力的情況。
  • 猝死高發很可怕?猝死前的5個信號,早發現能救命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生活節奏越來越來快,生活作息和飲食都不規律,這樣導致很多年輕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甚至有猝死的風險。猝死是一種心臟疾病,大多是心源性猝死,因為猝死的發作是相當突然的,所以死亡率相當。但是能及時發現猝死的徵兆,也許可以救命。
  • 猝死從來不「嫌」你年輕!不要忽視這5個信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再現猝死!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發出的5個信號!12月4日,一名27歲小夥在公司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19日,上海某科技公司一名47歲員工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2020年1月發布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也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至29歲的患病/高風險人群佔比已達到15.3%。記住猝死從來不「嫌」你年輕!
  • 猝死高發期,牢記身體8大「求救」信號
    最近猝死事件頻發,安徽省立醫院章琦醫生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上班途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逝世,年僅40歲;拼多多員工下班路上、餓了麼騎手送餐途中倒下……
  • 人在猝死前,身體會發出哪些預警信號?重視一個,或能活命
    就算是本身從事醫療工作的醫護人員,也會出現猝死。很多人會說猝死是突然出現的,在短時間內造成死亡,事實上人在猝死前,身體是會發出預警信號的,重視這些信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就算重視一個,說不定都能活命,希望大家來了解一下。
  • 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3「求救信號」,早發現早自救!
    突然猝死和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都有直接關聯,比如腦出血,就是特別可怕的一種疾病,嚴重的患者,根本來不及進入醫院,就已經失去了生命。還有心血管疾病,也是猝死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作為健康人要了解猝死的一些徵兆,提前進行猝死處置,完全可以救自己一命。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3「求救信號」,早發現早自救!
  • 「女生跑800米時在想什麼」上熱搜 明明是苦情戲生生跑成了喜劇
    「42公裡:再來兩口水,最後300米了,要不衝一下吧!等會兒朋友圈發點啥?配啥圖?不然對不起我自己。」 「800米跑」為何極度困難全程保持高強度衝刺狀態對於眾多女生望而卻步的「體能測試800米」,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致電採訪到成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的尚畫雨博士。在他看來,「800米屬於中距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