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科學家瑞士安樂死 古德爾表示其他國家應該將安樂死程序合法化

2021-01-10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5月10日訊,中國日報網5月10日電(妮思娜) 據美聯社9日報導,澳大利亞104歲科學家大衛·古德爾10日將在瑞士一家輔助死亡機構結束自己漫長的一生,完成他的安樂死計劃。他告訴記者,如果能選擇臨終音樂,他會選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並且對著鏡頭用德語哼上幾句。

古德爾並沒有患絕症,只是衰老使他的生活質量與行動力大降,令他無法忍受,並一心求死,由於目前澳大利亞只允許罹患絕症的病人安樂死,於是他不得不選擇赴瑞士進行安樂死。據悉,瑞士也是唯一一個允許對外國人實施協助自殺的國家。

古德爾和其他安樂死支持者表示,其他國家應該將安樂死程序合法化,以便身體狀況很差的人以及準備好面對死亡的人不必再風塵僕僕前往瑞士。目前,不少人只能尋求替代方案,比如一場突如其來的自殺,這讓他們失去向親人道別的機會。

9日,這位百歲老人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已經準備好了通過致命注射走完最後一程,但他還是會服從醫生的建議。古德爾的親屬將在10日趕赴瑞士陪伴老人走完最後一程。

他自嘲地說,如果他要為自己選擇最後的音樂,那可能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然後現場用德語為大家哼上幾句。

「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甚至比我還要小一些年紀的人而言,我認為是可以自由選擇死亡的時間和何時死亡的。在過去的一兩年裡,我的身體機能一直在下降,視力也幾乎喪失,我不想再繼續活著了。」古德爾說,「我很高興明天就能結束生命。」

瑞士聯邦統計局稱,近年來,安樂死人數一直在快速增長。9年前,有297人選擇安樂死。到2015年,人數翻了三倍,達到965人,去年接近15%的案例是65歲以下的人。

延伸閱讀瓊瑤再談安樂死與痴呆症 曾對丈夫說過這種話

2017年3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瓊瑤日前在臉書公開交代後事,拒絕急救、插管,若是晚年失智盼能安樂死,一番言論引起熱議,今(21日)她再談「安樂死」與「痴呆症」,並分享自身故事,解釋為什麼自己這麼關心此事。

瓊瑤與丈夫

瓊瑤坦言最怕「痴呆症」,因為她做過研究,發現這個病是長壽者很難逃過的命運,她的母親在過世前兩年痴呆,那時來的看護都做不久,她只能親自去照顧,有次深夜母親又想往外跑,為了要阻止她,瓊瑤和妹妹在不停拉扯下,三人都滾倒在地上,父親見狀大罵她們一頓「怎麼把媽媽推在地上?」

而瓊瑤老公平鑫濤也因愛妻凌晨三點沒回家,趕來看看情況,衝口喊出:「你必須請專人照顧你媽,你三天兩頭這樣,是要把自己折騰死嗎?」當時情況混亂,她只能吼回去「你不懂就回家去,不要來管我!」

老公被她怒吼後說:「我知道你愛你媽!但是,我也愛我的老婆!」她頓時眼淚落下來,直到現在憶起仍會落淚。因此她希望能多關心一下失智症的病患,而因為自己家多失智親友,她怕自己也一樣會得病,所以才希望立法通過安樂死,讓病人能有尊嚴的走。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中國日報網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澳104歲科學家瑞士安樂死 稱無法忍受生活質量下降
    2018年5月10日訊,中國日報網5月10日電(妮思娜) 據美聯社9日報導,澳大利亞104歲科學家大衛·古德爾10日將在瑞士一家輔助死亡機構結束自己漫長的一生,完成他的安樂死計劃。他告訴記者,如果能選擇臨終音樂,他會選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並且對著鏡頭用德語哼上幾句。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我想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利就在今天,一位104歲的科學家將離開這個世界,他自願選擇了安樂死,用一根針劑向所有人告別。「活這麼久我很後悔」,他說:「我不快樂。」直到去年,維多利亞州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個讓安樂死合法的州,但這項立法要等到2019年6月才生效,僅僅適用於心智健全、罹患絕症、可能活不過半年的病人。而104歲的戴維·古德爾還算健康,並沒有得絕症,這位澳大利亞年紀最大的在世科學家不得不離開他所在的國家尋求有尊嚴的自願死亡。
  • 快評丨「安樂死」合法化被重提,網友為何針鋒相對-安樂死,合法化...
    新聞報導稱,4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傑、馬一德建議,「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經醫學界定,無法救治且無法減輕病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實施安樂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欺詐、利誘、脅迫自然人實施安樂死……」  「安樂死」這個敏感詞再次觸動了公眾的神經。
  • 著名主持人不忍病痛選擇安樂死,生前最後畫面曝光
    104歲科學家接受安樂死 覺得不能自理的生活毫無尊嚴瑞士當地時間2018年5月10日中午12:30分,澳洲最年老的科學家——104歲的大衛·古道爾(David Goodall)教授在瑞士一家診所自願接受安樂死。瑞士醫生為古道爾靜脈注射了致死性藥物,主要成分是戊巴比妥鈉(Nembutal,巴比妥鹽類藥物,是瑞士安樂死機構使用的主要藥物)。
  • 荷蘭安樂死合法化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
    4月10日,荷蘭一院(即上院)以46票贊成、2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一項「安樂死」法案,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去年11月28日,荷蘭二院(即下院)已經以104票贊成、4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這項法案。
  • 又有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如果推廣到中國,你會支持嗎?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當地時間10月30日,紐西蘭選舉委員會公布了有關「安樂死」的全民公投結果,有65.2%的選民支持將安樂死合法化,另有33.8%的選民投下了反對票。因為超過半數門檻,公投將在明年11月正式生效,成為紐西蘭的一項法律。
  • 協和醫學院博士:中國安樂死合法化條件未必成熟
    片中的主人公,57歲的西蒙·賓納在2015年1月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後,伴隨著與妻子的多次衝突和親朋至友的溫情陪伴,西蒙與病魔展開了近10個月的抗爭,之後前往瑞士的一家機構進行了安樂死。西蒙的選擇涉及法律、道德、情感等各個層面的重重困局,折射出安樂死自誕生之日起就伴隨的各種爭議,在中國也引發了相當的關注和思考。  在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哪類人群可以申請安樂死?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從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應否合法化的大論戰。從30年代到50年代,儘管英國、美國、瑞典等一些國家有人發起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或向國會提出允許安樂死的議案。但是,由於對安樂死問題的認識不清,並且擔心被人利用而導致「合法殺人」,社會上絕大部分民眾反對安樂死。
  • 104歲科學家今下午4點秘密診所安樂死,他稱沒有過多考慮最後一餐
    據英國天空電視臺(Skynews)報導,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David Goodall將於當地時間上午10點(北京時間下午4點),在瑞士一家未公布具體地址的診所進行安樂死,到時將會有4名家人和一位好友陪在他身邊。
  • 安樂死在我國合法嗎?回顧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積極安樂死指主動採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結束其生命;消極的安樂死,即對搶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給予或撤除治療措施,任其死亡。02案件回顧1986年6月,王明成59歲的母親夏素文因肝硬變腹水昏迷,經醫院多方搶救仍不見好轉,院方表示已無回天之力。
  • 中國首例安樂死案件的始終,至今中國仍未安樂死合法化
    80年代中國首例安樂死案件發生在陝西漢中,曾因倫理問題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至今本案已經過去了30年時間,但中國仍沒有進行安樂死合法化工作。被害人兒子不忍心讓母親再受病痛折磨,經過多日的心裡掙扎,於6月28日要求主治醫師給被害人實施「安樂死」,醫生當場拒絕不同意。後因其子和其妹一再要求,主治醫師給被害人開了100毫克複方冬眠靈,由值班護士做了注射。在6月29日凌晨5時死去。於1988年2月8日向漢中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於1990年3月15日至17日公開審理了此案。
  • 澎湃思想周報丨法國與伊斯蘭恐懼症;紐西蘭與安樂死合法化
    實際上早在去年紐西蘭議會就已經通過了安樂死合法化的法律,但在大選當天同步進行的公投則是進一步顯示民意的嘗試,如今看來這項法案已經獲得多數選民的同意。一旦法案實施,紐西蘭將是全球第七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此前僅有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加拿大等少數幾國允許安樂死合法化。
  • 荷蘭將允許12歲以下絕症兒童安樂死,引發爭議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 14日報導,荷蘭政府將允許醫生對1至12歲的絕症兒童實施安樂死,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允許對兒童實施安樂死的國家。這一決定引發極大爭議。這一改變不需要修改目前的法律,預計將在幾個月內實施,如果醫生在徵得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對兒童實施了安樂死,將免於被起訴。荷蘭衛生部長雨果·德容格在規則做出改變後,荷蘭允許對年齡在1至12歲的未成年人實施安樂死,此前只允許新生嬰兒和青少年被實施安樂死,而且要在父母的同意下。
  • 2018級生院新生辯論賽—安樂死應不應該合法化
    正方:應用化學班  首先,由正方一辯進行開篇立論,對「安樂死」進行系統定義並且從情理和法理兩個層面對其進行深度剖析。應用邏輯嚴謹,井井有條的論據明確了正方「安樂死應該合法化」的觀點。反方:生物技術一班  反方一辯立刻進行有條不紊的反擊。他們從「安樂死的具體操作」和「社會倫理」這兩方面進行反駁,同時列舉出安樂死合法化後會出現的社會問題。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當然,對安樂死合法化最具威脅的批評則是將其視為一種變相的醫療謀殺,並可能導致實行安樂死標準的一再滑坡,使得安樂死遭到濫用,進而動搖整個社會的生命觀念。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已經進行了安樂死合法化的實踐,例如荷蘭於2001年就通過了積極安樂死合法化方案,比利時和盧森堡也分別於2002年和2009年將積極安樂死合法化,但是在此後的實踐中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
  • 為什麼中國法律不允許安樂死?
    發生在安徽的這一新聞事件再次引發輿論對於「安樂死」的關注。「安樂死」究竟帶來哪些焦點的爭論?生命的權利與生命的尊嚴,究竟該如何取捨?在法律、倫理、現實之間,「安樂死」是否將是個永遠的「禁區」?  而在1938年,希特勒藉口實施安樂死,建立了安樂死中心,殺死20多萬人,這使安樂死籠罩上恐怖的陰影,阻礙了安樂死的發展。  而最近一些實行安樂死的國家的調查則表明,即便患者自身頭腦清醒,在決定「自己是否去死」這件事上也可能會產生偏差。
  • 安樂死:生命自由的悖論
    加拿大的司法體系由此展開了對安樂死的討論進程。許多慢性病患者和他們的親人在一些社會組織的協助下開始爭取安樂死的權利。終於,在2015年2月5日,加拿大公民Cater Lee訴加拿大政府案(Cater的母親於2010年決定在瑞士接受安樂死)由最高法院全票勝訴。加拿大正式成為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這就是從「羅德裡格茲 訴 卑詩省政府」案(Rodriguez v.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自願安樂死是指病人本人要求或同意採取安樂死;非自願安樂死是指對那些無行為能力的病人施行安樂死,如有嚴重畸形的嬰兒、腦死亡(整個腦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停止,腦神經沒有反應、感受、運動和反射等)病人,他們無法表示自己的願望,由別人提出安樂死的建議。    從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是否合法化的大論戰。
  • 荷蘭計劃合法化12歲以下兒童安樂死,父母同意即可合法終結孩子生命
    據英國媒體《太陽報》10月14日報導,荷蘭政府計劃將合法安樂死的年紀進行調整,1歲到12歲的絕症兒童在父母的同意之下也可以合法接受安樂死。這一政策引起了一些基督教政治家的惶恐和反對。荷蘭衛生部長於戈·德揚(Hugo de Jonge)稱這項政策的調整可以幫助一小部分「沒有絲毫治癒希望,時刻接受痛苦折磨的兒童」。
  • 外國人在瑞士進行安樂死,有什麼條件?
    瑞士具有全歐洲最自由的法律,也是唯一可以協助外籍公民安樂死的國家,之前尋求幫助結束生命的最大群體來自於德國和英國。不過後來德國法律規定:無論是否在國境範圍內實施安樂死,都被視為違法行為。中國法律不允許實施安樂死,所以如果到外國允許安樂死的地方接受安樂死,實際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免除實施醫生的法律責任風險。英國「自願安樂死協會」負責人說,她對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往瑞士尋求安樂死深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