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殺熟,只是巨頭割韭菜的冰山一角

2020-12-22 騰訊網

文 | 特約作者小月肖

編輯 | 淺夏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一篇自媒體爆料者@漂移神父的《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將美團推向輿論漩渦。

文章作者稱,自己在美團上點外賣,同樣的地點和商家,充了錢的會員配送費高於非會員。他多次與美團方面溝通處理無法得到解釋。

該事件引起網友一片共鳴,一副「天下苦美團久矣」的態勢。

17日下午,美團做出公開回應,把鍋甩給了「定位緩存」,是緩存偏差導致配送費差異。

但回應沒能獲得廣大網友和漂移神父本身的滿意。

漂移神父在微博表示,美團還欠全國人民一個道歉。

巨頭壟斷近日是焦點話題,美團此事炸開了一個大水花。事實上,從多方社交媒體上的聲音來看,外賣平臺只是巨頭收割韭菜的冰山一角,旅遊平臺、電商平臺、網約車等領域……只要用到這些網際網路App,殺熟就無處不在。

在缺乏反壟斷機制的當下,「看人下菜碟」早已成為一種常態。令用戶心寒的是,你對平臺的信任,反倒成為它割你韭菜的底氣。

01

大數據殺熟蔓延網際網路

「套路」到底有多深?

大數據「殺熟」,在經濟學中被稱為「價格歧視」。

在商業世界,「價格歧視」自古有之,在信息不對稱更為嚴重的傳統商業社會中,「殺生」乃是常態,畢竟很多是一錘子買賣。

而在網際網路商業社會,宰客式的一次交易已不復存在,提高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粘性才是重點,價格向「生人」傾斜成為基本,「殺熟」自然而然出現。

1、外賣殺熟,連奶茶也不放過外賣平臺上殺熟現象屢見不鮮,有用戶稱,「連續包月就是15/月,隔兩個月不開,變成成3/月。」

也有人表示,「自己用美團七年,一點光沒沾著。」

而在微博上搜索「餓了麼殺熟」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大家普遍反映「非餓了麼會員有時候訂餐比會員還要便宜」。

有網友表示,同一個辦公室點的同一個店的相同的三杯奶茶,卻發現自己的配送費比同事多一塊。

其它情況,比如學校是重災區、平臺兩邊賺錢的討論度也很高。

有用戶分享了自己避開被套路的方法:從多個外賣平臺內進行切換,一旦有變貴的跡象就轉移陣地到另外一個平臺,受到冷落的平臺就會把價格乖乖降下來。

2、殺熟OTA,否認很自然

中國消費者們為何會對「大數據殺熟」的反應如此之大?要從兩年前說起。

2018年,「大數據殺熟」當選為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之一。

在那一年,人們在早已習慣了的網上消費中發現了貓膩:明明是同樣一種外賣,為什麼我買的比別人買的要貴?

為什麼打同樣距離的計程車,我付的錢比別人多出了很多?隨著類似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大數據殺熟」這個詞終於浮上來水面。

當時最引人關注的是,是作家王小山直接在微博點名飛豬旅行App用大數據殺熟。

而隨之掀起的眾多網友對各類平臺的「控訴」,更是如滔滔江水……

在知乎一則與「大數據殺熟」相關的話題下,一共有近兩萬關注者,超過三千條評論,其中超過六成用戶表示,自己在預訂酒店、機票、門票時,被OTA平臺殺熟。

2019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中,88.32% 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且 56.92% 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存在的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經歷購物類、在線旅遊類和打車類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最多,分別為44.1%、39.5%、37.1%;另外在外賣、視頻以及電影購票等消費領域,被調查者反映也存在不少「殺熟現象」。

被調查者經歷過的大數據 「殺熟」類型

北京市消協在公布大數據「殺熟」調查結果的同時,也曝光了一部分問題平臺的存在,飛豬、去哪兒被重點點名。其中,兩名北京消協體驗人員同時通過飛豬預定北京的某酒店的同一天高級大床房,老用戶291元,新用戶286元。

對此,飛豬方面回應稱,實際上,這一情況往往是由於促銷紅包、新人優惠、酒店和航班庫存變化帶來實時價格變動等原因造成的,並非大數據「殺熟」。

類似說辭幾乎是所有企業面對「大數據殺熟」質疑的通用回答。

時隔一年半,9月15日,央視財經頻道再次揭露在線旅遊平臺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

如有網友分享在某旅遊平臺App上,用新舊兩個帳號同時查詢同一間酒店價格顯示為新用戶的價格是1130元,而老用戶的價格卻是1349元

圖為老用戶查詢價格為1349元

圖為新用戶查詢價格為1130元

來自黑貓投訴的信息顯示,某消費者投訴稱,同一時間查詢同一線路,兩個帳戶的價格有所不同。同樣是從4月12日從溫州到三亞的往返機票,一個顯示價格1798,一個是1767。

來自黑貓投訴

不止於在線旅遊,外賣、電商購物、打車等平臺也都存在利用大數據宰熟客的坑。

3、電商VIP,坑的就是你

在電商平臺中,在今年3月天貓就曾遭網友爆料,在同一連結的相同產品,88VIP 會員的價格竟然比普通用戶還高。

隨後在跟客服核實情況過程中,客服的回應是——88VIP 本身價格就是高的呢。需要注意的是,88VIP 需要消費者另行付費開通。

4、網約車殺熟,拉得越遠,越便宜?

網約車也是「殺熟」爭議較多的領域,近些年來,相關新聞也在逐漸增多。

每天打車上班,價格從原先的13元漲到21元。最可氣的是,同一輛拼車,同一個出發點,目的地遠的反而付錢少。

叫車價格的變化:最早為三月份叫車價格為13.50元、到五月份的叫車價格為17.10元、再到本月的19.03元和近日叫車的20.49元。

另外有人發現,同樣出發點,同樣目的地,在同樣的時間裡,使用不同的手機時,價格竟然相差七八塊錢。

當時事件被曝光後,滴滴陷入大數據「殺熟」的輿論風波。

針對殺熟質疑,滴滴 CTO 張博趕緊聲明:價格差是受 GPS 精度影響產生的細小誤差,滴滴打車價格不會因人、因設備、手機系統而異。然而,針對張博的回應,消費者並不買帳。

5、奇怪的電影票

還有網友表示當自己想看個電影時,打開某買電影票App未登錄時比登錄後價格還便宜。

左為未登錄前價格,右為登錄後價格

總的來說,現在市場上曝出的大數據「殺熟」主要有這幾種形式:根據用戶特點提供特定服務;多次瀏覽後價格自動上漲;隱藏老用戶優惠券;老用戶比新用戶價格高;手機配置不同收費不同;默認勾選之前購買過的服務。

02

殺熟利用的究竟是技術優勢,

還是人性的弱點?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如此發達,貨比三家也僅需點點滑鼠、滑滑屏幕就可以完成,為何還會有上文如此多的用戶「控訴」曾被平臺殺熟?

而大數據殺熟到底是不是很多網絡平臺的「潛規則」?如果是,那麼這種殺熟利用的究竟是技術優勢,還是人性的弱點?

我們會發現,在PC網際網路時代,有用戶就有一切,而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活躍用戶就有一切:毫無例外的,「流量」、「用戶粘性」、「平臺活躍度」很可能是最多出現在回答中的詞彙,在阿里、美團、百度、騰訊等的財報中,用戶、月活等都是重要的、評判平臺質量的指標。

秉持著流量與活躍度宗旨,網際網路平臺會採取各種各樣的營銷策略,而大數據成為了必備工具——每個平臺都會搜集很多的用戶信息,然後根據這些用戶信息,加上千人千面的技術,針對不同用戶給出不同的價格和優惠。

實際上,在國內飛豬、滴滴、京東等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之前,身在國外的電商巨頭亞馬遜曾在20年前已操作了一把大數據殺熟遊戲。

當時(2000年),亞馬遜選取68種碟片進行動態定價,根據購物歷史、上網行為等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報價。

其中,亞馬遜將名為《泰特斯》(Titus)的 DVD 光碟,對新用戶的報價為 22.74 美元,而對那些對老用戶的報價則為 26.24 美元。通過這一定價策略,這些實驗品 DVD 的銷售毛利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亞馬遜認為老用戶購買意願更強,因此給出更高價格

但是好景不長,亞馬遜的秘密很快被發現。

一名亞馬遜忠實用戶發現自己買到《Titus》光碟的價格比其他新用戶的價格高了近 4 美元。接著,更多的老用戶也發現了此事。於是,大家紛紛開始聲討亞馬遜,甚至引發用戶群抵制。

BBC 題為《亞馬遜老顧客被「殺熟」》的報導

亞馬遜只得宣布停止試驗,向消費者道歉,並表示「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都不會利用消費者的人口資料進行動態定價」。

在這個試驗中,亞馬遜可以說是雙輸,尤其是在用戶體驗上。

當然,也有人為「大數據」喊冤。「殺熟跟大數據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一位網際網路從業者表示,至於「殺熟」那只是商家的策略,程式設計師也只是根據商家的營銷與銷售策略設計算法與模型而已。

根據北京消協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2.5%的被調查者認為「殺熟」會透支消費者信任,降低企業信譽,66%的被調查者認為會降低用戶忠誠度。

企業利用大數據「殺熟」帶來的後果

一邊喊著「以用戶為中心」,「一切從用戶出發」,一邊進行這種定價和價格優惠遊戲,平臺收穫的只能是更差的用戶體驗。

也存在一些「忠實用戶」這麼理解,「殺就殺吧,反正也用著習慣了,至少不會騙你」。有的用戶即便懷疑平臺存在殺熟行為,也苦於缺少替代性的產品,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甘願挨平臺的「小刀」,或許這也成為了很多商家「殺熟」的僥倖心理,但究竟平臺是否殺熟,老用戶心裡都會有桿秤,企業終究要為此買單。

這種買單已經不僅僅只是某家網際網路企業,就連整個行業的商業信譽也受到牽累,信任缺失將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

03

寫在最後

網際網路環境下,最大的變化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不斷減少,《電商法》十八條也規定,要為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中,平臺服務的從來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個體

電子商務法作為上位法有力支撐,如今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將被明令禁止,這讓「苦大數據殺熟久已」的網友們看到了希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技術無罪,大數據等技術的出現其實為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進化通道——顯然,這種價格遊戲指向的並不是進化——比如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薦,C2M式的需求定製等等,既能提高用戶體驗又能提昇平臺效率。

企業應當思考如何利用大數據,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更合理的定價,讓用戶放心購買,而不是想盡辦法薅羊毛。畢竟,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部分參考資料:

雷鋒網《官方出手!大數據殺熟的日子,到頭了》

一點財經《「大數據殺熟」誰之禍?》

相關焦點

  • 不甘被割韭菜,美團會員「起義」:大數據殺熟造的孽,須付出代價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會員反而更貴了!2020年註定不凡!眼見著一年都要故去了,巨頭們卻接連翻起了車。前腳,京東剛因為借貸短視頻廣告爭議道歉;後腳,一篇會員殺熟揭秘又把美團送上了風口浪尖。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作者詳述了自己被割韭菜的過程。文章中,作者表示,為了省錢開通了美團會員。可是,魔幻的事情發生了。作者發現,開了會員費之後,配送費竟然從2元漲到了6元。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 「大數據殺熟」的原罪涉價格歧視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稱自己遭遇了美團會員「殺熟」行為,未開通會員的帳號配送費反而比他已經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低!也就理解為,購買了會員,就給了平臺一個記住你的機會,然後,根據你的消費水平給你定價。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網友:把大家當傻子嗎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 割不完的韭菜!前有京東72元內褲貸,今又有美團買菜再「翻車」
    這世上沒什麼韭菜是能割完的,如果有,那就多加幾把鐮刀。迄今,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撕掉「客戶是上帝」的經營標籤。在2021年剛到來的今天,肆無忌憚的割韭菜,再次被掀到公眾的視野中。上網買一條普普通通的泳褲,卻不料被京東嫖了「徵信」;上網買顆白菜,卻不料又成了美團的「菜」......
  • 美團殺熟調查: 驗證現象存在,「破局」關鍵在反壟斷動真格
    在「漂移神父」那篇引發《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熱議的文章中,這位網際網路老兵,以自己親身經歷,講述自己如何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這被外界看成是在外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的美團,涉嫌利用大數據殺熟會員。
  • 「我開了美團會員,反而成為韭菜」開會員的意義不是為了省錢嗎?
    就在昨天,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了許多人的朋友圈。文章作者「漂移神父」開了一個美團外賣會員。沒想到作為會員的他,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貴。美團!你還說不是在大數據殺熟?有的網友表示,同一個辦公室點的同一個店的相同的三杯奶茶,卻發現自己的配送費比同事多一塊。朋友們,差一塊錢都是錢,我們無數個用戶被割一塊錢,對美團來說就是一筆巨款了。
  • 美團的道歉,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
    只是,再次點餐的時候,發現驢肉火燒的配送費從2元變成了6元。本以為是高峰時刻運力緊張,但拿出另一部沒開通會員的手機對比才發現:配送費根本沒漲價! 也就是說,因為他是會員,所以配送費比非會員要貴一些! 聽起來有點魔幻燒腦,但仔細一想還是可以理解:不是還給你幾個紅包呢嘛!
  • 「被美團割了韭菜」當事人發聲:外賣平臺的解釋無法接受
    美團再次因為外賣業務被送上熱搜。近日有網名為「漂移神父」的網友發布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稱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經常點餐的一家店鋪的配送費從2元變成了4元,點餐高峰期為6元,向客服反饋後,美團客服表示可以補償10元紅包,但當事人和眾多聲稱有相似經歷的網友對此表示不滿。
  • 輿情監測:美團會員成「韭菜」事件引起熱議
    美團外賣是美團網旗下的網上訂餐平臺,自2013年11月上線以來,就以很快的速度發展成為當前中國使用用戶較多的外賣平臺之一,但美團外賣高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不,近日,美團再次因為外賣業務被送上熱搜。
  • 日均單量近3500萬,美團「同貨不同價」頻發,露出殺熟真面目?
    這幾天,美團再一次「火」了,但是這一次卻是因為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該文章中,作者指出自己開通了美團會員之後,在同一時間、地點、商鋪的情況下,配送費比未開通會員的帳號貴出1~5元。利用會員機制進行殺熟,這很難令人相信,是國內第三大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做得出來的事情。
  • 美團殺熟惹眾怒,資本壟斷下,小商販恐怕連怎麼消亡都不知道
    那美團對此馬上給出了一個官方回復,他就說是這個用戶的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的配送錯誤,那這個回復呢,就算我是一個棒槌,我都覺得他是在侮辱我的智商,那麼美團會員實際上就是讓你以為你賺了,其實你虧了。從最早的天貓雙十一到攜程買機票,再到如今的這個滴滴和美團,其實大數據殺熟這5個字,一直被人們詬病,成為了幾乎所有商家嘴上說著不要,但是身體卻很誠實的5字箴言,說白了也不是什麼高科技,就是根據你過往的這個購買行為來判斷你的購買力和購買意願嗎?
  •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衝上了微博熱搜
    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在各大網站刷了屏,今日下午也衝上了微博熱搜。該文中提到美團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這一現象引起了網友熱議。  作者找到美團客服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 「冰山一角」英語怎麼說?
    【Modern Family S2E18】【發音】/ænd/ /ðæts/ /dʒʌst/ /ðə/ /tɪp/ /əv/ /ðiː/ /ˈaɪs.bɜː(r)g/【發音技巧】and that’s不完全失去爆破;just the不完全失去爆破;tip of連讀;the重讀;【翻譯】那才只是冰山一角呢。
  • 冰山和冰山一角
    喜歡淚眼朦朧說好不送我走但特意請了假囑託我快些走不然會掉眼淚結果我還沒轉身就大珠小珠落玉盤這些天我在外邊學習 中午有一小時休息時間我把大多數的休息時間花在書店裡李誕有本新書叫《候場》裡面說到了他對冰山一角的理解
  • 美團回應「割韭菜」,重新定義大數據殺熟,你相信嗎?
    文/海哥 (公眾號:海哥商業觀察,ID:hgsygc)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美團的這一回應,讓業界也大跌眼鏡,有網友直呼:美團重新定義了殺熟。在海哥看來,美團的這一回應看似沒有問題,確實也存在美團說的那種可能,意思是用戶的接收地址默認用的是上一個地方的,導致運費不一樣。這解釋得通。但是,問題是美團採用的是技術解釋,普通老百姓並不懂技術,會讓人覺得美團在耍花招。
  • 「冰山一角」別說成「a corner of the iceberg」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冰山一角, 這個短語的英文不是指「corner of a iceberg」,其正確的表達是:tip of the iceberg 冰山一角(重大問題的)冰山一角,端倪,明顯的一小部分
  • 經濟學人精讀 | 高考頂替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六月下旬官媒《中國日報》在一條社評中警告稱:山東高考頂替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它地方或許還有更多類似案件。3. more than 240 cases of impersonation at 14 universities是一起的,審查的學校有很多,不止14所,只是涉(及)14歲大學。
  • 外交部:這只是冰山一角
    趙立堅回應說,此次披露出來的情況恐怕只是冰山一角。趙立堅表示,已注意到有關報導,並就此事強調三點。此次披露出來的情況恐怕只是冰山一角。第二,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國內部分人士和媒體熱衷於炮製各種聳人聽聞的「中國間諜案」「中國滲透論」,卻從來沒有拿出哪怕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反倒是澳大利亞對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有這麼多的「實錘」證據。
  • 「被割了韭菜」當事人發聲:外賣平臺的解釋無法接受
    美團再次因為外賣業務被送上熱搜。近日有網名為「漂移神父」的網友發布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稱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經常點餐的一家店鋪的配送費從2元變成了4元,點餐高峰期為6元,向客服反饋後,美團客服表示可以補償10元紅包,但當事人和眾多聲稱有相似經歷的網友對此表示不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事件後續有何進展?北京的肖先生是美團APP的忠實用戶,經常拿它來點外賣。
  • 「冰山一角」英文怎麼說?
    冰山一角These small local protests are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這些小規模的地方抗議只是冰山一角而已。The reported cases of food poisoning are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