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運用全等三角形尋找線段間的數量關係

2020-12-13 愛數學做數學

靈活運用全等三角形尋找線段間的數量關係

在伍家崗區2019年秋季學期八年級數學期末考試第24題中,許多學生面對題目中紛繁的全等三角形,在選擇合適全等中花費了較多時間,甚至沒能找準需要的那一對,導致解題失敗。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級數學幾何章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基於全等三角形的線段數量關係,也是考察重點內容,因此,如何選擇正確,是解題時必須研究的問題。

題目

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OB為等腰直角三角形,OB=4

(1)直接寫出A點坐標(___,___);

(2)如圖2,在圖1基礎上,C是邊OB上一點,連接AC並延長至D,使得∠ADB=45°,連接OD、BD,過O作OE⊥AC,垂足為E,判斷OD與BD的位置關係,並說明理由;

(3)如圖3,在(2)的條件下,如果AO=OC,延長OE交AB於F,求△AOF與△BCD的面積比.

解析:

(1)過點A向x軸作垂線AM,則△AOB被AM分成兩個較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下圖:

基於八年級知識,容易得到OB=2OM=2AM,因此得出點A坐標為(2,2);

(2)典型的「一線三直角」模型,不過缺了一條垂線,讓我們把它補上,作BG⊥AD於G,如下圖:

觀察圖中△AOE和△BAG,它們正好是一對全等三角形,證明如下:

∵等腰直角△AOB

∴AO=BA,∠OAE+∠BAG=90°

∵OE⊥AD

∴∠AOE+∠OAE=90°

∴∠AOE=∠BAG

在△AOE和△BAG中

∠AOE=∠BAG,∠AEO=∠BGA=90°,AO=BA

∴△AOE≌△BAG(AAS)

∴AE=BG,OE=AG

∵∠ADB=45°

∴∠GBD=45°

∴BG=DG

∵AG=AE+EG=DG+EG=ED

∴OE=ED

∴∠EDO=∠EOD=45°

∴∠ADB=∠EDO+∠ADB=90°,即OD⊥BD

利用全等三角形得到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別是△BDG和△ODE是解決本小題的關鍵。

(3)三角形的面積比,在八年級階段,通常使用面積公式,將面積問題轉化成線段數量關係問題,首先對△AOF進行分析,它的底和高分別是OF和AE,借用上一小題的輔助線,我們可得到△BCD的底和高分別是CD和BG,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聯繫,便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新增條件是AO=OC,因此△AOC為等腰三角形,而OF恰恰是它的對稱軸,根據三線合一可得∠AOF=∠BOF=22.5°,在(2)中我們已經證明了等腰直角△DOE,所以可得∠DOB=45°-22.5°=22.5°,此時度數為22.5°的角已經非常多了,讓我們理清,分別是∠AOF=∠BOF=∠DOB=∠BAG,在尋找合適的全等三角形以便聯繫上述底與高時,儘可能將其轉換到一條直線上進行比較。在這個原則下,我們可將OF轉換到AD所在直線上,因此可作BH⊥AB,交AD於點H,如下圖:

現在觀察△AOF與△BAH,很容易證明它們全等了,我們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OF=AH,而兩個高AE和BG已經證明它們相等了,因此接下來,我們集中精力來解決AH與CD的數量關係。

AH=AC+CH,而根據三線合一,我們知道AC=2CE,於是CH=2CG嗎?

很明顯OA∥BH,於是∠BHC=∠OAE,而∠OAE=∠OCE=∠BCG,於是∠BCG=∠BHC,即△BHC也是等腰三角形,所以根據三線合一,CG=GH,看來CH真的等於2CG。

繼續推導,AH=2CE+2CG=2(CE+CG)=2EG,咦?是否EG會等於CD呢?

CD=CG+DG=CG+BG=CG+AE=CG+CE=EG,看來它們也是真的相等,推導完畢,過程書寫如下:

∵AO=OC

∴OF平分∠AOC,AE=CE

∴∠AOE=∠COE=22.5°

∵∠AOE=∠BAG

∴∠BAG=22.5°

∵等腰直角△DOE

∴∠EOD=∠EDO=45°

∴∠BOD=22.5°=∠BAG

在△BAD和△COD中

∠COD=∠BAD,∠CDO=∠BDA,OC=OA=AB

∴△BAD≌△COD(AAS)

∵∠OAB=∠ABH=90°

∴∠OAB+∠ABH=180°

∴AO∥BH

∴∠OAE=∠BHG

∵∠OAE=∠OCE=∠BCG

∴∠BCG=∠BHG

∴BC=BH

∴CG=GH

∵AH=AC+CH=2(CE+CG)

又∵CE=AE=BG=DG

∴AH=2(DG+CG)=2CD

∴OF=2CD

而AE=BG

∴S△AOF:S△BCD=1:2

解題反思

嚴格來講,難度適中,其實圖中除了所用到的全等三角形之外,還有△AEF≌△BGC,當然也可以有另外的證明方法。過程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講比較多,寫清這麼一大段並不容易。主要考察學生對於全等三角形的熟練程度,以及看到面積比之後能否迅速想到轉換到底與高之間的數量關係上去。如果主體思路是正確的,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都能順利走到終點,作為期末壓軸題,也是不小的考驗。

相關焦點

  • 中考真題:如何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解決線段關係問題
    今天分享的是一道真題是:關於在四邊形中如何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求線段的關係問題解析可通過構建全等三角形來實現線段間的轉換.延長EB到G,使BG=DF,連接AG.目的就是要證明三角形AGE和三角形AEF全等將EF轉換成GE,那麼這樣
  • 利用全等三角形證明線段的位置關係,實例詳解,總結思路
    全等三角形在幾何題目中的應用,除了證明線段和角的相等關係外,還會涉及到證明線段的位置關係一類的題目,這裡題目常見的描述方式是,利用全等得到角或邊的關係,通過等量代換找到平行或垂直的條件。因此面對這類題目常見的答題思路是,證明平行與垂直,都要通過角的相等、互餘、互補證得,角的大小關係可通過所在兩個三角形全等得出。例題1:如圖,已知點B,F,C,E在一條直線上,FB=CE,AC=DF。能否證明AB//ED?如果能,請給出證明;如果不能,請從下列三個條件中選擇一個合適的條件,添加到已知條件中,使AB//ED成立,並給出證明。
  • 如何猜測並證明三條線段間的數量關係?
    如何猜測並證明三條線段間的數量關係?>(2)當點E在線段CA的延長線上時,依題意補全圖2,用等式表示線段AE,EF,BF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證明.因為線段AE,EF,BF不在同一個三角形內,所以我們要添加輔助線構造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等量代換將三條線段置於同一個三角形.添加輔助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不是太難.
  • 全等三角形面積法證明線段之間的關係
    全等三角形面積法證明線段之間的關係1,面積法:平面幾何中的面積公式以及由面積公式推出的與面積計算有關的性質定理,不僅可用於計算面積,而且用它來證明平面幾何題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面積關係來證明或計算平面幾何題的方法,稱為面積方法,它是幾何中的一種常用方法。2.常見題型:題目中垂直條件比較多,這時候就該聯想相關知識點:①同角的餘角相等,可以得到等角,或許可以用全等解決問題:②三角形的面積,利用面積法解決間題。
  • 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運用這些性質進行判定
    【解答】【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證明線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時,關鍵是選擇恰當的判定條件.【解答】【點評】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證明線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時,關鍵是選擇恰當的判定條件.
  • 中考專題複習:第十六講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
    「截長法」和「補短法」是證明和差關係的重要方法,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是要將線段的和差關係轉化為證明線段相等的問題,因此添加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是通向結論的橋梁.類型三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解後感悟】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揭示三線構建圖形之間的聯繫.類型四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運用【解後感悟】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尋找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 詳解全等三角形性質求線段的長度、角的度數,掌握解題思路
    全等三角形作為八年級數學的重點章節,不僅是月考、期末考試的考試重點,同樣也是中考的考試重點。常見的考法就是將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綜合起來考,為了能夠讓同學們加深這兩塊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我們首先分別來學習他們。關於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最主要的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
  • 初二暑假數學預習,全等三角形證明線段相等的四種思路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質是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那麼,如何通過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線段相等呢?通常有三種方法。一、觀察要證線段在哪兩個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後證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即證明兩條線段是對應邊)例題1:如圖,已知AB=AC,AB⊥BD,AC⊥CD,AD,BC相交於點E,求證:CE=BE【分析】要證明CE=BE,可以把這兩條線段分別放到三角形中,CE可以放在
  •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滿分晉級篇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滿分晉級篇一、全等三角形在初中幾何中的地位初中數學幾何部分以三角形為基礎展開, 全等三角形是兩個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係,它不僅是學習相似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知識的基礎,並且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常用的方法,也是證明兩線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據。
  • 全等三角形證明題的線段和差與倍分混合題詳解
    例.已知∠ABC=3∠C,∠1=∠2,BE⊥AE,求證:AC-AB=2BE【整體思路分析】(1)此題不僅出現線段的和差關係,還出現了線段的倍分關係,可先用「截長補短」的思路,把等式中「AC-AB」轉化成一條線段
  • 拼接法探索圓中三條線段數量關係
    拼接法探索圓中三條線段數量關係在幾何綜合題中,探索三條線段的數量關係是一種常見考點,通常這類問題的解決是將這三條線段通過轉換,變成兩條線段或一個特殊三角形例如直角三角形,從而得到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簡單的關係即兩條線段和等於第三條線段,稍複雜的結果是三條線段滿足勾股定理,或者在這二者基礎上再加以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合理構造全等或相似是第一步。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P點在x軸上⊙P交x軸於A、B兩點,交y軸於C、D兩點,E為⊙O上一點,連接CE。
  • 初一《三角形》題型全解3:三角形全等概念的運用之幾何變換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初二數學中的幾何變換題,不管是對稱、平移還是旋轉,解決題目時都需要運動到對稱性質、平移性質或旋轉性質,而這些性質中最核心的知識落著點,就是三角形的全等:因幾何變換前後的圖形會全等,才會有諸多的性質,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些性質的基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運用。
  • 初三上學期,利用相似三角形巧證線段的數量關係和位置關係
    常見的數量關係有相等關係、倍數關係、和差關係,常見的位置關係有垂直關係、平行關係,我們在證明線段的數量關係和位置關係時,一般會想到利用全等三角形。其實,有些題目,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進行證明。類型一:證明兩條線段相等
  • 初二數學:判斷正方形中線段間的數量關係解法多,你能快速求解嗎
    利用正方形的性質證明線段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在邊BC,CD上,且∠EAF=∠CEF=45°,將直線EF與AB,AD的延長線分別交於點M,N,判斷EF,ME,NF之間的數量關係。
  • 初二數學,期中考試熱點: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
    初二數學幾何版塊,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有那些?①兩線段相等(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②兩條線段相加等於第三條線段(全等三角形與截長補短)③兩條線段的差等於第三條線段的2倍(什麼鬼?好像沒見過?那就好好見識一下吧!)
  •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角邊角、角角邊定理的運用,找尋兩者之間的異同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角邊角定理和角角邊定理非常的相似,角邊角定理的內容是,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ASA),角角邊定理的內容是,兩個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AAS)。
  • 2020中考數學全等三角形知識梳理
    同樣我們把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1)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2)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 全等三角形對應邊、對應角的尋找方法,是學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礎
    八年級數學中,全等三角形一章不僅是本學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也是整個初中階段的重點、難點,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識點,因此要求同學們首先打好基礎,基礎打好了,才能在解答後面的證明題或者計算題的時候,熟練的運用各種關係,讓自己做題的時候更加的得心應手,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下最基礎的一點,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和對應角的尋找方法
  • 初中全等三角形輔助線如何去做?這裡給您答案!
    全等三角形是我們中考考察的一大重點內容,所以大家對於全等三角形的內容一定要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我們都知道它的判定定理:SSS(邊邊邊)、SAS(邊角邊)、ASA(角邊角)、AAS(角角邊)和HL(直角邊與斜邊),這是最為基礎的。掌握了這些我們再去研究常見的輔助線作法。
  •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邊邊邊定理的運用,注意挖掘題中隱含條件
    八年級數學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中考中要求最高的等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學會證明兩個三角形的全等,然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判定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而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很多,需要同學們根據給定的條件,靈活的選擇合適的判定方法,並且能夠綜合的運用本章的知識,進行題目的解答。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判定定理,邊邊邊定理,掌握邊邊邊定理的注意事項,學會在在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最終解出問題。邊邊邊定理的判定方法是:三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邊邊邊」或「(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