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雪松講課幽默風趣,很招學生喜歡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記者吳靜
聽不見,在正常班上課,咋學習?不會說英語,也看不懂英語口型,咋出國留學?
在中州大學聾人教師關雪松看來,這都不是事兒,「從小就走了條比正常人曲折的路,我不怕困難和挑戰。」
他是聾人,卻拿健全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他精通六國手語,因為手語,與一位馬來西亞女孩結緣收穫愛情。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讓我們聽聽他的故事吧。
4歲失聰
他通過努力學會讀唇語
關雪松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如果只是簡單的交流,或許你感覺不到他是聾人。
1985年,關雪松出生在三門峽澠池的農村。4歲多時,藥物中毒導致神經性耳聾,他只能聽到75分貝以上的聲音。
由於家鄉沒特教學校,從小學到高一,關雪松一直在普通學校就讀。為便於看老師的口型,他總是坐在第一排,然而,老師一走下講臺,這招兒就不靈了。
於是,課下他做了大量工作,提前自學,找多位成績好的同學的筆記,對比查漏補缺,別人一小時能完成的,他要花三四個小時。
不過,在他看來,在普通班就讀雖然艱辛,但也受益匪淺——這讓他保留了口語的習慣,也練就了讀唇語的能力。
考上大學
文化課滿分300他考296
高二時,因聽力嚴重缺損,關雪松無法跟上進度,第一次進了特教學校。
2003年,聾人單招時,關雪松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州大學特教學院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文化課滿分300分,他考了296分,讓人震驚。
在大學裡,關雪松第一學年就獲得獎學金,並擔任聾人班班長、學生會主席,一年時間就在學校及鄭州市拿了十幾個獎狀。
雖是聾人,他卻用健全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入學半年後,他申請轉到了普通班,雖然唇語已達到一定水平,但仍不太適應。小班上課時,他主動向老師說明情況,請老師適當關照;大班上課時,就跟成績好的同學坐在一起,看別人的筆記、向同學請教。
一個學期後,關雪松在和健全同學的平等競爭中獲得了專業三等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的榮譽。
繼續深造
不想混文憑,他炒了名校「魷魚」
專科畢業後,關雪松到了華東師範大學繼續深造。
「有的老師講課用上海話,看口型不行,感覺也學不到東西,後來炒了學校魷魚。」關雪松的決定讓很多人吃驚。
在他看來,對普通人來說,知名大學的文憑或許有用,但對一個聾人來說,花大量時間和金錢拿一紙文憑沒多大意義。
後來,他去了江西九江的一所私立特教學校做特教老師,也就是在那,他認識了美國一所聾人大學的副校長。他邀請關雪松到美國去讀研,但第一年沒獎學金,花費要四五十萬元,關雪松只好放棄。
不過,走出去再學點東西的想法,也開始在他心裡萌芽。
後來,他成功申請到了去印度新德裡的甘地國立開放大學學手語應用語言學的機會,那兒能給他提供全額獎學金。
留學印度
抓住一切機會學習,精通六國手語
在印度留學,第一年很艱難,語言不通,還曾鬧過笑話。
關雪松想吃飯,發現一個裝修漂亮的店面,他以為是飯店,多次要推門進去,都被保安阻攔了。後來,他用電子詞典翻譯後發現,那是家「女子精油按摩店」。
去街上買東西,一些帶包裝的東西,他完全看不懂裡面是什麼。上課時,老師用英語講課,課件也是英文。
不會英文,對關雪松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他抓住一切機會學英語,比如要買什麼東西,就用電子詞典翻譯,寫下來貼牆上,現學現用,紙條貼得滿牆都是。
關雪松的舍友來自不同國家,他跟著他們,從最簡單的實物名詞開始學習手語,比如杯子,分別用印度、日本、尼泊爾等手語表達。
最終,他熟練掌握了日本、印度、英國、美國、尼泊爾、韓國等六國的手語。
收穫愛情
手語為媒,讓他跟馬來西亞女孩結緣
因為手語,關雪松收穫了一份愛情。
關雪松的女友劉卓璇,是馬來西亞人,目前是重慶師大的研究生。2010年,關雪松回國參加一個國際手語夏令營時與她相識。那時,劉卓璇還是南京師範大學的留學生,學漢語言文學,但她對手語很感興趣。
「普通人中手語好的不多,她手語很棒,常義務為別人當翻譯。」關雪松說,後來他回印度,兩人常在網上交流。
本科畢業後,劉卓璇跨專業讀研,選擇了和手語相關的特殊教育專業。
「他經常給我指導和鼓勵,我很崇拜他。」劉卓璇並不在意關雪松聽不見。
「劉卓璇現在在中州大學實習,她英語、馬來西亞語、漢語、粵語都很棒,手語也很好。」中州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院長孟繁玲說。
回報母校
「我想做個好老師,好好生活,天天向上」
2013年留學歸來,關雪松應邀回到母校做了一名教師。
事實上,在印度留學時,關雪松的勤奮好學,教授都看在眼裡,畢業時,教授多次挽留他在學校任教,但都被他婉拒了。
「我是個中國人,學到了東西應該回報自己的國家。孟繁玲院長一直對我很關注,我應該回來報答母校。」關雪松說。
「關雪松特別優秀,在手語翻譯和口譯這方面,他是最好的,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人,這次學校是以人才引進的方式把他招來的。」孟繁玲說,關雪松是個全才,一個人能頂好幾個人用。
在學生眼裡,關雪松是一個有趣的老師,他講課有趣幽默。「我想做個好老師,好好生活,天天向上。」關雪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