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從「筆者」到「鍵人」 警惕漢語滑向貧瘠

2020-12-16 搜狐網

  漢語是一種複雜的語言,漢字是一種寫意的文字。一些委婉徐迂、隔紗罩布式的表達,正在或已經被流放。語言簡單不是一個問題,但是語言貧瘠的事實卻正在進一步發酵,這值得警惕

  據媒體報導,央視科教頻道將於今年暑期推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特別節目,首次通過競賽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方式決出年度漢字聽寫冠軍。

  漢字聽寫?上小學時,老師不是經常考我們嗎?這也能成一檔競賽節目?

  要在10年、20年前,這種節目絕對不可能出現,恐怕還真難比出什麼結果。不過現在,倒是真值得用競賽的方式自檢一下了。

  隨著用鍵盤敲字、辦公無紙化、碎片化傳播等加速普及,寫字這一基本功基本被廢了,提筆忘字漸成常態。以至於近來流行一個段子,「不要隨便自稱"筆者"了,畢竟大家基本不用筆寫字,而用鍵盤打字,該叫"鍵人"了」。  

漢語被侵蝕,方式和程度並不限於此。

  比如微博,只限140個字,要想讓別人來看、來轉,勢必要追求最響亮、最極端、最醒目的表達。不僅微博,翻開報紙、打開網頁,咄咄逼人、淺俗無物的內容比比皆是,更遑論造謠生事之語了。醒目,儼然已成表達要義。

  杜甫講「語不驚人死不休」。現在多少人都想貫徹這句話。什麼「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好像暗藏哲理、充滿智慧,實則蒼白無物、無聊透頂。如果漢語是這樣,估計倉頡都會氣得活過來。

  漢語是一種複雜的語言、漢字是一種寫意的文字。一些委婉徐迂、隔紗罩布式的表達,正在或已經被流放。比如基於拼音的輸入法,打兩個聲母,馬上就會出現詞語的提示。越排在前面的越是人們常用的。誰也不會和快捷過不去,陳詞濫調就這樣更容易地出現。

  漢語豐富的詞彙,現在都不知所蹤。西漢有本辭典叫《爾雅》,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放在一起來解釋。比如全書第三條,一個「大」的意思,有弘、溥、奕、京、甫等38個字都能表達。就這樣,古人還嫌不夠,才過了200多年,到三國時期又鼓搗出一本《廣雅》,增廣《爾雅》的詞彙,收錄的同義詞更多。如果想表達「取」的意思,有20多個詞可供選擇,表示「擊」的詞近60個,吃飯的傢伙也有幾十種叫法……相比之下,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不是過於簡單?我們今天說的話是不是也過於簡單?

  語言簡單不是一個問題,但是語言貧瘠的事實卻正在進一步發酵,這值得警惕。語言和思維是相通的,語言如果貧乏,頭腦恐怕也深刻不到哪兒去。劉伶寫了188個字的《酒德頌》,就讓自己千古留名;現在的人趴在鍵盤上敲出188萬字,又能濺起幾多水花?

人民網

-人民日報 熊建

");}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是了解中國和學習漢語的最佳渠道」(人民日報·海外情緣...
    由此,三瀦在大學時選擇了漢語專業,研究中國六朝時期的小說和元代的元曲。   從1977年第一次訪華至今,三瀦已到過中國近150次。80年代初,三瀦作為翻譯隨日本政府代表團訪華,一直認為自己中文還不錯的三瀦發現自己在漢語書面語方面非常薄弱。於是,三瀦想到了通過閱讀人民日報來學習。   從那時起,三瀦每天早上5時起床閱讀兩個小時人民日報,近40年來從未間斷。
  • 人民日報:警惕英文字母詞侵蝕漢語
    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字母詞為例,第四版收錄字母詞39個,第六版猛增到239個。特別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的不該使用英語的地方,字母詞也屢見不鮮。我們中國人生產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流行「洋名」或漢英混合的名稱。高聳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築、樓盤,經常見到英文標識,而不見漢語蹤跡,讓人恍若到了英語國家。
  • 「人民日報是了解中國和學習漢語的最佳渠道」
    由此,三瀦在大學時選擇了漢語專業,研究中國六朝時期的小說和元代的元曲。   從1977年第一次訪華至今,三瀦已到過中國近150次。80年代初,三瀦作為翻譯隨日本政府代表團訪華,一直認為自己中文還不錯的三瀦發現自己在漢語書面語方面非常薄弱。於是,三瀦想到了通過閱讀人民日報來學習。   從那時起,三瀦每天早上5時起床閱讀兩個小時人民日報,近40年來從未間斷。
  • 微信上滑對話框,原來隱藏這麼多小功能,消息發錯都不用按撤回鍵
    微信日常聊天,尤其是群聊發錯信息,在很多人的注視下撤回,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嗎?微信對話框裡面其實隱藏很多實用的功能。就算消息發錯,都不用按撤回鍵,幫你更好地避免尷尬。不知道的趕快拿出手機試試吧!
  • 人民日報:使用WiFi、iPad等詞傷害漢語純潔性
    外語到漢語的翻譯多,漢語到外語的翻譯少,怎麼文化對等?」武波用「青黃不接」形容當今翻譯界的人才斷層,「早年,說起著名翻譯家,傅雷、朱生豪、許淵衝、陸谷孫等一大串名字會浮上腦海。現在,你能想起誰?鳳毛麟角!」  「法律、經濟類的應用型翻譯情況還好,但文學、社會科學等翻譯人才還是缺。」復旦大學英語系教師朱績崧博士說。
  • 警惕漢語的過分西化,五個措施展現漢語的簡潔之美!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更應該關注漢語漢字已經產生的一些問題。筆者最近深感漢語過分西化的病態,導致原本簡潔靈活的漢語變得繁瑣僵硬。那麼漢語過分西化指的是什麼?是漢語當中越來越多的英文字母麼?不是,漢語當中出現英文字母是一種西化的現象,但很多時候漢語當中的英文字母只會讓漢語變得更簡潔更幹練。
  • 貧瘠才是時代命題
    這不是在對待人,這是在對待財產。很多人留言說女人八點後搭車危險是事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不覺得「事實」需要被改變,也就是說,隨意侵犯別人的男人不需要改變,他們就像天災一樣無法避免,女人要做的是不要出門。有一個人留言留得很時光倒流:晚上不出門去蹦迪,還怕出事嗎?如果無法「管」到女人,就蕩婦羞辱她們,讓她們遵守「規則」。我一條一條地讀留言,也脾氣暴躁地回擊了其中一部分。
  •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在小學第一課上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斜的漢字中夾雜著幾個拼音,或許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每日工作生活中漢語拼音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警惕「沙丁魚罐頭規則」
    遺憾的是,這一規則被一些人運用到工作中,弄得一些有真才實學的實幹家和業務骨幹怕被「掐尖」、不敢冒尖、甘願平庸,幹事創業的激情漸漸化為烏有。這種現象值得警惕,更需糾正。   「沙丁魚罐頭規則」作為食品包裝的一道工序有其重要作用,但如果在對待人的問題上也運用這一規則,則十分有害。
  • 向返回鍵說拜拜,安卓10向全面屏手勢繼續邁進
    蘋果手機在iPhone X上已經實現了全手勢操作,經典Home鍵已被剔除,而原生安卓系統則在去年的Pie上正式加入手勢操作。在原生的安卓9系統中,點擊導航欄的小「藥丸」就可以返回桌面,長按會啟動谷歌助理,左右滑動能夠切換最近打開的程序,上拉則能夠呼出程序抽屜,在易用性方面還是做得不錯。除此之外,「藥丸」鍵左邊還有一個返回按鍵。
  • 人民日報:警惕「套現貸」 信用卡欠的錢一直沒還清
    來源:人民日報套出來、還進去,持卡人欠的錢其實一直沒還清——警惕「套現貸」的套路(理財參謀)人民日報 柴 金「套現貸」的還款模式,是通過在信用卡帳單日和還款日的間隔內循環套現據了解,「套現貸」的運作模式是,信用卡持卡人通過手機客戶端將卡片與代償平臺綁定,導入帳單後,代償平臺便可以模擬持卡人在商家刷卡消費,把信用卡餘額的資金套出,再將套出的資金交給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其向銀行還款。在這個過程中,代償平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作為回報。按照通行規則,信用卡帳單日後的消費全部為下一期帳單還款額,而還款日前的還款都算本期還款。
  • 人民日報:熱愛母語 善用外語
    漫畫   徐鵬飛   一方面,我們還延續某種文化慣性,缺乏熱愛和捍衛漢語文化的自覺;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土豪」習氣、「暴發戶」心理可能導致的盲目自大和文化鎖國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這樣的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也似乎在不知不覺間認同了。
  • 人民日報刊文:有人沉迷於用假設歷史來否定現實,需引起警惕
    人民日報刊文:有人沉迷於用假設歷史來否定現實,需引起警惕 有些人喜歡假設:假設我當時怎樣,現在就可能怎樣。對於這種心理,人們總是奉勸:「世上沒地方買後悔藥」「不能總是異想天開」。
  • 這套鍵鼠套裝有點粘手-MSI無線魔鍵試用
    記得幾年前的時候不少人寧肯多花幾百元來購買對自己基本上沒有絲毫用處的高端顯卡,也不願意多花幾十元讓自己在操縱電腦的時候能夠更加舒服一點。但是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市場中的情況,似乎就和幾年前的情況大相逕庭了。人們更願意將自己的鈔票花在獲得使用的舒適性上,於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高檔鍵鼠出現在市場之上,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款無線鍵鼠套裝就是來自微星的「魔鍵」無線多媒體鍵鼠套裝。
  • 侗臺語與漢語的歷史關係
    內容提要:本文的研究說明,早期侗臺語與商周時代漢語的語音和形態相近,有較多的對應詞,早期侗臺語和漢語原本應是相近的語言或方言。戰國、兩漢時期它們已分布在不同區域,關係不是很密切,侗臺語的古漢語借詞並不是很多。
  • 山東這4所野雞大學被人民日報曝光,害人不淺,考生需警惕
    學歷從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排除少數擁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不說,大部分人都在10多年的學生生涯中努力學習,以期考一個好的大學,畢業後可以找一個好的工作,有的人就利用這樣的心理來發「不義之財」。「野雞大學」是人們所唾棄的事物,可它們還在我國肆意妄為,引得諸多人的不滿,他們甚至把原因歸咎於有關部門不作為。實際上這些野雞大學也是有正規辦學手續的,只不過大多是教育機構,並非教育部承認的大學。
  • 海外逾3000萬人學漢語 漢語熱「熱」到了網絡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頭戴耳機,手握iPOD,這是美國人凱文·布瑞斯乘坐北京地鐵時的行頭。布瑞斯正在通過一家名叫「Ezychinese」的網站學習漢語。該網站由美國人保羅·斯威夫特和他的中國朋友於2007年4月開辦,以視頻為主,用類似情景劇聯播的形式教授漢語。「漢語學習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 警惕英語縮略詞詞侵蝕漢語
    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字母詞為例,第四版收錄字母詞39個,第六版猛增到239個。特別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的不該使用英語的地方,字母詞也屢見不鮮。我們中國人生產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流行「洋名」或漢英混合的名稱。高聳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築、樓盤,經常見到英文標識,而不見漢語蹤跡,讓人恍若到了英語國家。
  • 原來華為手機音量鍵這麼厲害!除了能調節音量,還有5個隱藏功能
    說起智慧型手機的音量鍵,大家首先想到的功能就是調節音量。但這裡筆者要說的是,手機音量鍵可不只是能調節音量哦。其實華為手機音量鍵就特別厲害,除了調音量,還有5個隱藏功能哦!二、分享屏幕精彩有時候刷到好看的短視頻,或者想分享什麼玩機技巧給朋友;只需按下電源鍵+音量上鍵就可以開啟錄屏功能;錄製完成後直接分享給好友就行,手機自帶,簡單方便。
  • 高考學生要向人民日報學寫文章
    《人民日報》為主的一些官媒等,他們不僅及時報導大事件、針砭時弊,而且嬉笑怒罵、貼近生活,真正成為傳播正能量、引領輿論、體貼百姓的好媒體,時評文章自然被高考命題組關注。2018年高考全國二卷的作文材料就是出自人民日報時評《警惕&34;》。要向官媒時評學立意,學擬標題、學素材運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