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悅寶大咖說》第三季微課直播第二期中,悅寶園金牌講師Susie老師帶領大家了解了如何根據孩子不同的親子依戀類型,來與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以及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父母要如何重新建立與孩子的關係等內容。小編特意整理了這篇回顧文,帶大家了解下本次課程的重點吧~
親子依戀的形成,關乎著孩子一生的成長。良好的親子依戀,對於孩子的情感表達、性格養成、人際交往,甚至婚姻戀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Susie老師首先為大家分析了常見的親子依戀類型,以幫助家長們更清晰地認識孩子。
有一項科學研究,媽媽帶著孩子(2歲左右)來到遊戲室玩耍,在逐漸熟悉環境後,媽媽從孩子身邊離開,同時有陌生人加入,過一會兒後再回來觀察孩子的反應,根據不同的反應把親子依戀分成三類——
◆安全型依戀:人際關係表現出舒適、安全的總體特徵。在陌生情景中,他們能在媽媽身邊愉快地遊戲,自信地探索環境,但並不時刻在意媽媽是否在場。對媽媽的分離表示傷感,但並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對於陌生人的到來也會表現出積極的興趣。
◆迴避型依戀:人際關係傾向於冷淡、疏遠。他們相對忽視媽媽在場,表現出漠不關心。在媽媽離開時並無特別的焦慮,能接受陌生人的關注,與陌生人在一起不會很傷感。在整個人際互動中,表現出一些迴避跡象,如避免成人注視或扭身走開。
◆矛盾型依戀:表現出相互矛盾的依戀行為。在陌生環境中顯得困惑和不安,不能很好適應。會過分依賴媽媽,對媽媽的離開表現出很大的傷感情緒;而與媽媽團聚時,會同時表現出尋求親近與拒絕聯繫兩種矛盾行為。他們並不對陌生人進行太多關注。
上述的迴避型和矛盾型都統稱為不安全型依戀,對於孩子的成長比較不利。而想要孩子形成安全型的依戀,家長們要首先了解親子依戀的發展過程,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親子依戀的形成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無差別社會反應階段(0—3個月)
這個時期的嬰兒對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加區分、無差別的反應。嬰兒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喜歡所有人,喜歡人的聲音。同時,所有人對嬰兒的影響也是一樣的。她們與嬰兒的接觸都能使ta感到快樂和滿足。
有差別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
最大特點是能夠有差別的對待身邊的人。在依戀對象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和接近。對其他熟悉的人反應要稍微少一些,對陌生人的反應就更少。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但是此時幼兒還不會怯生。
依戀形成階段(6個月—2.5歲)
開始對特定的人產生特定的反應,對依戀對象的存在更加關注,特別願意跟依戀對象待在一起,與ta在一起時表現得特別開心,當父母離開時就會哭喊。這種表現明顯的表明了依戀狀態,形成了與特定對象的特殊情感連接。
修正目標合作階段(2.5歲以後)
兒童認識並理解父母的情感、需要和願望,理解父母離去的原因。因此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做好了入園的心理準備。
Susie老師談到,孩子2~3歲時雖然已經理解了分離的必然性,但是接受分離還是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入園時出現分離焦慮也很正常。家長要做的是如何輔助孩子更好地緩解分離焦慮,比如提前到早教中心上一些2.5歲之後的獨立課,讓孩子適應過渡;在孩子入園的前半年就開始滲透一些關於幼兒園的有趣事情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因為孩子每天一提去幼兒園就哭,就索性請假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其實這是逃避的做法,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等過一段時間去上幼兒園時,家長會發現孩子哭得更厲害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其實ta上幼兒園哭也許並不是真的不想上,而是需要家長幫助ta適應新的環境。
此外,Susie老師也提醒家長,孩子天生的氣質對於依戀關係的形成也會有影響。氣質類型分為容易型、困難型和遲緩型。容易型的比例約佔40%,易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困難型和遲緩型的比例約佔60%,更易形成矛盾型和迴避型親子依戀。家長們要客觀看待孩子個性中的優缺點,比如有些孩子雖然膽怯,但做事專注力很好,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
對於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Susie老師在課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列舉了很多生動的案例,簡要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戀的一些撫養方式,家長一定要注意避免。
形成迴避型依戀的撫養方式:
1、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缺乏耐心,對他們的信號反應不積極,常對他們表現出消極感受,很少能從與子女的親密接觸中獲得快樂。
2、父母過於熱心,總是喋喋不休,甚至在兒童感到厭倦時仍然提供過多的刺激。
形成矛盾型依戀的撫養方式:
1、父母在養育遇到困難時表現焦慮、不知所措。2、對孩子的照顧沒有足夠的穩定性,會隨自己的情緒而採取不一樣的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幾點,才有助於家長和寶寶建立更安全、更高質量的親子依戀關係~
1、孩子如果沒有特定的依戀對象,即使被再多人疼愛,都無法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所以在孩子0~3歲時期,最好要有穩定的照看者。
2、在孩子0~1歲期間,家長要儘量準確理解ta的需求,及時做出回應。比如孩子哭的時候,一方面要進行安撫,一方面儘快找到哭鬧的原因並解決,讓孩子感覺到在家長身邊是安全的,是隨時能得到回應的,增加ta對世界的信任感,這是建立安全依戀的前提。
5、當孩子開始探索周圍世界時,爸爸媽媽應該陪伴、引導而不是過多限制,要讓孩子在各種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中學習。不要因為擔心可能的失敗,而過度保護或包辦代替。
6、爸爸也應積極參與育兒,爸爸擔任著把孩子引向外界的職責,如果爸爸的角色缺失,孩子就會過分粘媽媽,這樣會難以培養出陽光、勇敢的個性。
7、溫馨和諧、較少有摩擦的家庭成員關係和穩定的家庭環境,也是形成安全依戀的重要因素。
親子依戀關係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消失,會持續影響孩子們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把握好現在的時機,努力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們可以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