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建立高質量的親子依戀,塑造孩子一生的幸福!「直播回顧」

2020-08-17 悅寶園美式早教

《悅寶大咖說》第三季微課直播第二期中,悅寶園金牌講師Susie老師帶領大家了解了如何根據孩子不同的親子依戀類型,來與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以及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父母要如何重新建立與孩子的關係等內容。小編特意整理了這篇回顧文,帶大家了解下本次課程的重點吧~

親子依戀的形成,關乎著孩子一生的成長。良好的親子依戀,對於孩子的情感表達、性格養成、人際交往,甚至婚姻戀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Susie老師首先為大家分析了常見的親子依戀類型,以幫助家長們更清晰地認識孩子。


有一項科學研究,媽媽帶著孩子(2歲左右)來到遊戲室玩耍,在逐漸熟悉環境後,媽媽從孩子身邊離開,同時有陌生人加入,過一會兒後再回來觀察孩子的反應,根據不同的反應把親子依戀分成三類——


安全型依戀:人際關係表現出舒適、安全的總體特徵。在陌生情景中,他們能在媽媽身邊愉快地遊戲,自信地探索環境,但並不時刻在意媽媽是否在場。對媽媽的分離表示傷感,但並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對於陌生人的到來也會表現出積極的興趣。


迴避型依戀:人際關係傾向於冷淡、疏遠。他們相對忽視媽媽在場,表現出漠不關心。在媽媽離開時並無特別的焦慮,能接受陌生人的關注,與陌生人在一起不會很傷感。在整個人際互動中,表現出一些迴避跡象,如避免成人注視或扭身走開。


矛盾型依戀:表現出相互矛盾的依戀行為。在陌生環境中顯得困惑和不安,不能很好適應。會過分依賴媽媽,對媽媽的離開表現出很大的傷感情緒;而與媽媽團聚時,會同時表現出尋求親近與拒絕聯繫兩種矛盾行為。他們並不對陌生人進行太多關注。


上述的迴避型和矛盾型都統稱為不安全型依戀,對於孩子的成長比較不利。而想要孩子形成安全型的依戀,家長們要首先了解親子依戀的發展過程,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才能正確滿足TA

親子依戀的形成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無差別社會反應階段(0—3個月)

這個時期的嬰兒對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加區分、無差別的反應。嬰兒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喜歡所有人,喜歡人的聲音。同時,所有人對嬰兒的影響也是一樣的。她們與嬰兒的接觸都能使ta感到快樂和滿足。

有差別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

最大特點是能夠有差別的對待身邊的人。在依戀對象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和接近。對其他熟悉的人反應要稍微少一些,對陌生人的反應就更少。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但是此時幼兒還不會怯生。

依戀形成階段(6個月—2.5歲)
開始對特定的人產生特定的反應,對依戀對象的存在更加關注,特別願意跟依戀對象待在一起,與ta在一起時表現得特別開心,當父母離開時就會哭喊。這種表現明顯的表明了依戀狀態,形成了與特定對象的特殊情感連接。

修正目標合作階段(2.5歲以後)
兒童認識並理解父母的情感、需要和願望,理解父母離去的原因。因此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做好了入園的心理準備。


Susie老師談到,孩子2~3歲時雖然已經理解了分離的必然性,但是接受分離還是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入園時出現分離焦慮也很正常。家長要做的是如何輔助孩子更好地緩解分離焦慮,比如提前到早教中心上一些2.5歲之後的獨立課,讓孩子適應過渡;在孩子入園的前半年就開始滲透一些關於幼兒園的有趣事情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因為孩子每天一提去幼兒園就哭,就索性請假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其實這是逃避的做法,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等過一段時間去上幼兒園時,家長會發現孩子哭得更厲害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其實ta上幼兒園哭也許並不是真的不想上,而是需要家長幫助ta適應新的環境。


此外,Susie老師也提醒家長,孩子天生的氣質對於依戀關係的形成也會有影響。氣質類型分為容易型、困難型和遲緩型。容易型的比例約佔40%,易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困難型和遲緩型的比例約佔60%,更易形成矛盾型和迴避型親子依戀。家長們要客觀看待孩子個性中的優缺點,比如有些孩子雖然膽怯,但做事專注力很好,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

建立良好親子依戀關係,具體應該怎麼做?

對於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Susie老師在課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列舉了很多生動的案例,簡要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戀的一些撫養方式,家長一定要注意避免。


形成迴避型依戀的撫養方式:

1、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缺乏耐心,對他們的信號反應不積極,常對他們表現出消極感受,很少能從與子女的親密接觸中獲得快樂。


2、父母過於熱心,總是喋喋不休,甚至在兒童感到厭倦時仍然提供過多的刺激。


形成矛盾型依戀的撫養方式:

1、父母在養育遇到困難時表現焦慮、不知所措。2、對孩子的照顧沒有足夠的穩定性,會隨自己的情緒而採取不一樣的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幾點,才有助於家長和寶寶建立更安全、更高質量的親子依戀關係~

1、孩子如果沒有特定的依戀對象,即使被再多人疼愛,都無法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所以在孩子0~3歲時期,最好要有穩定的照看者。

2、在孩子0~1歲期間,家長要儘量準確理解ta的需求,及時做出回應。比如孩子哭的時候,一方面要進行安撫,一方面儘快找到哭鬧的原因並解決,讓孩子感覺到在家長身邊是安全的,是隨時能得到回應的,增加ta對世界的信任感,這是建立安全依戀的前提。


5、當孩子開始探索周圍世界時,爸爸媽媽應該陪伴、引導而不是過多限制,要讓孩子在各種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中學習。不要因為擔心可能的失敗,而過度保護或包辦代替。
6、爸爸也應積極參與育兒,爸爸擔任著把孩子引向外界的職責,如果爸爸的角色缺失,孩子就會過分粘媽媽,這樣會難以培養出陽光、勇敢的個性。
7、溫馨和諧、較少有摩擦的家庭成員關係和穩定的家庭環境,也是形成安全依戀的重要因素。

親子依戀關係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消失,會持續影響孩子們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把握好現在的時機,努力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們可以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雲上閱讀公開課: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當天下午3點到4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圖書作者張琳琳,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跟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主題為「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的精彩講座,並帶來了她的新書——《依戀關係與12種親子關係力》。
  • 「雲上閱讀」公開課 | 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當天下午3點到4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圖書作者張琳琳,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跟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主題為「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的精彩講座,並帶來了她的新書——《依戀關係與12種親子關係力》。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 她分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她分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 0-3歲是建立「安全依戀模式」的關鍵期,關係孩子的成長和幸福
    心理學家將&34;分為以下4種:1、安全型依戀這是依戀模式中最理想、最健康的一種模式,孩子也會非常幸福。當孩子有什麼需求,父母都會積極回應,比如幫他換尿布、給他一個擁抱等等。這樣的模式中,父母情緒穩定、主動關注孩子,給他高質量的陪伴,所以孩子會非常有安全感。
  • 建立健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從孩子出生開始
    媽媽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親子依戀關係有三種,安全依戀型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1、短暫不安後能自行平靜,這種親子依戀關係也叫安全型依戀關係這個類型的孩子在父母準備離開時會表現出戀戀不捨,並在離開後的初期表現出難過的情緒。
  • 「父母系列」親子關係中的「情感依戀」
    ,心理成長的核心任務不是分離和獨立而是在自主能力過程中體驗到的情感依戀這個自主能力是在親子關係中逐步發展出來的是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信任之後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可以自主選擇的個體當ta表達需求時,有及時的情感回應當ta嘗試遠離時,有穩定的安全基地分離和獨立只是這個發展過程完成後自然而然的結果是的,親子之間的情感依戀對於孩子的心身發展至關重要這裡的依戀不等於依賴,更不是溺愛情感依戀指的孩子和長期照料者(通常是父母)之間一種特殊的關係,是尋求與某人的親密,並當其在場時感覺安全的心理傾向
  • 父母與孩子在關鍵期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就如依戀理論提出者約翰·鮑爾比所說:可預期的幸福感和對孩子的長期照料,能夠形成孩子的「安全基地」。在這個基地裡,孩子自己感覺安全、幸福、信任,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感受內化到孩子的內心,就形成了安全感。二,依戀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安全感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依戀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對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接觸外部世界時的安全感、抗壓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將來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棉花糖「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適逢國慶假期前夕,如何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的親子時光,成為父母最為關注的話題。2020年9月29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於愷律老師(開開哥哥),受邀為羅陽河畔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親子溝通」的講座分享。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安全型依戀使得個體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並維繫較好的關係。這是因為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信任他們的「依戀對象」(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戀人),相信他們會在需要的時候給自己提供支持。而也正是因為知道父母(或未來的戀人)是時刻歡迎他們回來的避風港,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也更勇於探索世界。
  • 心理學角度解析《芳華》:從何小萍的命運看「親子依戀」的重要性
    二、 "親子依戀"的重要性:孩子的個人命運與之密切相關所謂的親子依戀,指的是嬰幼兒和他的主要照顧者(爸爸媽媽)之間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通常在三歲以內就能夠建立。如果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得不到充足的關懷和照顧,那麼孩子就很可能會形成"依戀創傷"的心理問題。
  • 被你忽略的親子關係,可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有話可說,什麼話題都願意跟父母交流與分享。孩子有自我選擇和決定的自由,也會為自己的選擇而擔當。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互相理解,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相互尊重的關係。這種關係中,你會發現父母希望孩子怎麼變好,他就會怎麼變好。生活中,父母常常是由於忙於工作,缺乏對孩子的情感投注,對孩子的基本需求難以給予關注和反饋,使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 養育孩子,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最近剛讀完《依戀的修復:喚醒創傷兒童的愛》,這本書是美國心理醫生丹尼爾.A休斯以依戀理論為基礎寫得關於依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養育者如何與兒童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這本書我在一年前開始接觸,開始讀起來很困難,無法進入,只能停下來,等一段時間再回來。
  • 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值得每位父母認真對待
    我們所有人,最最重要的關係是:依戀關係,起源於童年早期的「親子依戀」。所謂親子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幼兒和他的主要照顧者(主要指媽媽)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聯繫。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是建立親子依戀關係最最關鍵的黃金時期。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是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表現,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媽媽)之間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一般發生在嬰兒經常接觸、關係最密切的人之間。
  • 郎平親述被社交無能「毀」掉的孩子,99%的父母沒意識到這才是提升社交力的關鍵
    比如前不久一期聊孩子「社交培養」的話題,特約嘉賓郎平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朋友家的孩子,因社交能力極度欠缺被「毀」了。由此可見,相比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硬技能」,社交能力這項「軟技能」才是最能預測孩子長期成功的因素。依戀關係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因素當然,現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社交力的培養。節目中,有媽媽想通過讓孩子養寵物,照顧小狗來體驗怎樣關心,照顧新朋友。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這主要是因為在孩童階段,彼此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導致的。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做好父母並不難,學會「接發球」式互動,讓你的親子時間寓教於樂
    那麼如何避免走彎路,讓我們與孩子之間能有高質量的互動呢?其實,孩子和成人之間的互動就像在球場上一樣,也需要互相配合——一個在「發球」,另一個就要去「接球」。今天在這裡介紹以下 5 個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孩子展開互動,讓我們能夠在這片名為「互動」的球場上,與孩子成為最默契的搭檔。
  • 棉花糖「安全感」主題講座: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開學一個月,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牽動著每一位父母的心。2020年9月27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徐丹老師(小丹姐姐),受邀為田園都市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主題講座。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
  • 孩子越大越跟自己疏遠?多半是媽媽,沒有建立好「親子依戀關係」
    於是,她們就特別羨慕那些親子關係融洽、孩子依戀父母的家庭。這就涉及到母親與孩子之間是否建立了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親子依戀關係,是孩子情緒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孩子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特殊的感情聯結,即孩子對母親產生的依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