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五種神仙,到底是什麼,道教兵解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老陽私塾

老陽按:大家都知道道教裡面對神仙的分類,大概有大羅金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這裡面到底咋一回事呢,再比如道教的兵解,又是個什麼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今天看見的南懷瑾先生的一段話。

我們要曉得,在古代,陰陽五行、《易經》八卦都要懂得;《老子》、《莊子》也要清楚,然後才可以談修行。那個時候沒有佛經,魏伯陽真人著書時,佛教還沒有進入中國,所以你就曉得中國文化之偉大,書中的內容,完全用中國文化陰陽五行這些來講的。但是他修煉的方法,同後來佛法進入中國做工夫的方法一樣,不過表達不同而已。佛家用九次第定來說明禪定,就是四禪、四空定再加一個滅盡定。滅盡定等於道家的粉碎虛空,以伍柳派慣用的話叫「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還不行,你證到了還是小羅漢,要變成大羅金仙,才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就是佛啦,要粉碎虛空,空都不要,空也要空掉,這是滅盡定。佛家從四禪八定的次序,來說明用功的過程,不管大小乘的佛法離不開這個原則。四禪八定幾千年來有幾個真修到?初禪都做不到!達到了初禪還談不到還丹。朱雲陽真人的批註就有佛學在裡頭啦,中國後來道家佛家也混合了。

出家人的修行叫做修解脫之道,光是解脫還是羅漢小乘的境界;大乘佛菩薩修報身,報身轉了,不需要另外解脫。所謂解脫分兩面來說,鹽巴溶化在水裡,把鹽巴凝固拿出來,水是水,鹽巴還是鹽巴,那是解脫的辦法。道家所說的解脫有好幾種,一種叫做「屍解」,屍體留在這裡人已經修成功了。但是屍解也有很多方法,譬如修到最後很難解脫,故意闖個禍犯個罪,被殺頭或槍斃,叫做「兵解」。這是借用別人的力量把自己這個肉體處理了,把這個蛋殼打破好跑出來。

借兵解而去的還不是太高明,可見功力還不到,跳不出來嘛,這是說跳出三界之難。屍解在古代辦法還很多,人死了把他買個棺材埋了,一年或者三年以後,你打開一看,棺材裡沒有屍體,或者只是剩一根手棍。他有一套方法,用個對象把它變成自己,裝進棺材,然後連身體到別處再修過。這種屍解是比較高的,借物化形而去。《神仙傳》上這些人不少,這種方法靈不靈不知道,反正我也不會這一套,沒有經驗向諸位報告。

空話不談,你要曉得道家所謂解脫,不是這個道理。道家所謂修成金仙的境界,就是大羅金仙,同佛家的理論是一樣的,是自己轉變這個肉體,整個地變,所謂脫胎換骨,不是屍解、兵解,那些不是解脫之道。所以學佛單講解脫是羅漢的境界,佛家認為法身、般若、解脫三個連起來的成就,是大成就,否則是小成就。換句話說,解脫的成就,嚴格地講起來,還是陰境界,沒有達到純陽。陰境界的人得到這個陰神成就,也可以屍解而去。他有所成就,我們勉強地講叫做鬼仙。其實也不是鬼仙,不是普通那個鬼,佛家名辭叫做「非人」。這類非人不屬於人,無形相,人們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它的生命是存在的。佛經上經常說「人與非人」、「人、非人等」,非人比我們人高一級,不是人,與我們不同,但也不是鬼。

相關焦點

  • 道教符語常說,「急急如律令」,到底是什麼意思?暗藏什麼玄機?
    在現代人的認知中,總以為這句話是一個咒語,一般都是法師驅魔降妖的時候說的話,那麼這句話的出處到底在哪裡?這5字是什麼意思?道教常常引用它,又暗藏什麼玄機呢?首先,這句話最初並不是出自道家,也不是道家的咒語,原本是漢代公文常用的語氣詞,相當於古文中的「之乎者也」。一般放在文末,有語氣助詞的意思。
  • 道教還有早晚功課呢?道教的早晚課到底是什麼?
    道教作為一個已經存在了千年的宗教,其中的儀式繁多,早晚課就是其中一種,早晚課這個名字聽起來特別像是在學校一樣,特別像早讀和晚自習,在明代的《道藏》中還沒有關於早晚功課的記載,到了明代的晚期才逐漸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早晚課到底是什麼。1、什麼是道教的早晚課?
  • 道教文化:道教三清指的是什麼?
    道教是中國重要的名族信仰之一,而道教的創始者也一直成為道教最尊崇的尊神。他們一直被稱為道教三清,三清是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清是開天闢地、歷劫渡神的大神。那麼,道教的三清分別是指哪位大神呢?下面的道教文化為你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道家三清」是指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 道家和道教到底是不是一回事?都有哪些區別呢?
    當今社會上很多人不知道道家和道教到底是什麼關係,以為兩者其實就是一種意思,其實要說這二者之間確實是有相通之處,但二者確實不是一回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二者之間都有什麼區別吧。道家講究的是什麼,修身養息、無為而治,結果才有了「文景之治」,為將來漢武帝打匈奴、穩定邊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我們再往後看,蜀國軍師諸葛亮、明朝國師劉伯溫等都是道家。所以說道家才是古代帝王之術的核心。
  • 有關道教五文昌「神仙」供奉知識的普及
    從古至今,很多道教神仙也因為被奉為「考神」,奉祀供養的人很多。但是,道教哪些神仙是主管考試的呢?今天,我為大家做一個有關道教五文昌「神仙」供奉知識的普及。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道教神仙世界,看看道教哪些神仙掌握「逢考必過」的寶典。什麼是「五文昌」呢?文昌、三臺、文曲、魁鉞、奎星,合稱為五文昌。
  • 道教的十大女神仙
    道教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宗教。張道陵成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是在道教黃老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原始的神仙信仰和崇拜而發展起來的。道教素有「一陰一陽稱道」之稱,歷來尊重男女平等,這不僅體現在道教的思想學說上,而且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也有許多女性神仙。在這期節目中,我想介紹十位道教神仙。
  • 道教神話中,人的身體裡住著好多神仙?這些成語你都忽略了
    俗話說得好,我們做點好事,總想讓神仙知道,做點壞事,總以為神仙不知道,我們太讓神仙為難了。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傳統文化和道教神話的概念中,神仙是無處不在的,豈止是頭上三尺,連人身體裡都住著神仙。照這個設定來說,人無論做什麼事,身體裡的神仙肯定是知道的,想想還有點小可怕。那麼人身體裡的神仙是怎麼回事呢?都有哪些神仙?其實有很多我們常說的成語,就揭示了這個問題,只不過我們平時沒注意。比如我們常說的六神無主,形容一個人心慌意亂,拿不定主意。其實這個六神,就是說的人體內的六位神仙,這是傳統中醫、道教文化中常用的概念。
  • 道教神仙體系及仙緣根器修行概述
    很多善信都在迷茫,為什麼有仙緣,到底什麼是仙緣?道教有道教的神仙體系,在世間還有一類常說的仙家,有緣的善信會有這個仙緣,今天我們著重說一下這個仙緣,希望以後大眾對此有個正確的認識。在講仙緣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仙?在整個世間法的修行眾,到底與哪種仙有緣分?
  • 道教中的仙有五種,我們常說的八仙是什麼級別?
    八仙是我們中國神話中,非常有名的八位神仙,更難能可貴的是,八仙在歷史上都有對應的人物原型,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愛,關於八仙的各種神話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我們知道道教有五仙,天仙、神仙、地仙,人仙和鬼仙。那麼我們熟悉的八仙,分別都處於五種仙中的哪一個層次呢?這個問題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了,也沒有記載,但沒關係,今天我就為大家強勢分析一波。
  •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最忙的幾位神仙,天天都得跑來跑去
    很多人一聽到道教的神仙體系就覺得迷糊,什麼六丁六甲了,什麼四值功曹了,完全搞不懂是幹什麼的,其實像如這些神仙才是整個道教體系中最忙的,基本上什麼事都要找他們,雖然他們的神職很低,但是日常需要處理的事物卻很多,大神仙就相當於老闆,而他們才是真正的「打工人」,叫打工人不太準確,應該是打工神吧
  • 中國道教神仙級別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神話小說中提到的鴻鈞老祖,在道教典籍中沒有記載,道教也不承認有這麼一位大能。那麼道教神仙級別從高到低都有哪些人?最高級別是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乃是造化之根,造化之本,萬物之主。
  • 道教文學作品分享——神仙寶誥
    相信讀過的各位看官無不對神仙逍遙無為的境界心生嚮往。眾所周知,道教的經書中分為很多部分,其中一個部分叫做「寶誥」,這種文體是道教所獨有,平仄韻律十分嚴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道教寶誥吧。寶誥簡介道教讚頌神仙的駢文,是道教的特定文體之一。
  • 道教,作為我國的土生土長宗教,到底是什麼原因限制了發展?
    為什麼道教不能流傳開? 下面就細說原因吧:1. 古代的統治者帝王將相要的是什麼,尤其是那些保守的或者是靠武力徵服的異族統治者要什麼?要的是廣大順民服從他王朝的統治,而不是讓人會獨立思考,對逆境有反抗意識的思想。看看佛教多聰明,堅持「教大於國」。五胡統治者來了,他們說五胡統治者是「佛菩薩」。
  • 道教符咒中的「敕令」和「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
    」是指什麼意思?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鑑了這一層含義。
  • 道教所說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什麼意思?看完長知識了
    那麼「三花聚頂」既然這麼厲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道教內丹修行的一種術語。我們都知道,道教作為本土的教派,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隨著道教的發展和融合,道教最後形成了以齋醮符籙為主要修行的正一派和以丹道修行為主的全真派。丹道修行分為內丹和外丹,外丹又叫金丹,是在人體之外以藥物燒煉製作丹藥。
  • 道教中的「承負」是什麼意思?帶你走進道教
    因果報應不僅佛教是佛教倡導的,它的起源在道教,道家在因果的理論上更進了一步,提出了「承負」的概念,把因果的對象從個人擴大到了家族,或是更大的集團。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道教的「承負」吧!道教「承負」的闡述最早見於《太平經》,這本書籍是漢朝時期由多位學者把先秦陰陽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學說匯聚在一起所著成的,道教把這部書籍奉為經典。《太平經》云:「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惡,或有力行惡,反則善,因自言為賢者非也。力行善反則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
  • 有趣的道教:這八位道教的神仙都是三隻眼
    很多朋友在給我留言時提到,他們發現有好多道教的神仙都是有三隻眼。除了大家熟知的二郎神以外,道教的神仙尤其是雷部體系的確有很多三目神仙,那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有著三隻眼的道教神仙。華光大帝:馬王爺民間有句俗話:「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都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 道教中的授職與授籙
    日前大家看到上海正一清微派第22代傳人薛明德道長在上海城隍廟舉行的授職儀式,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授職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道教神仙:農曆正月十五,恭賀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聖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也是道教先天神祇天官大帝的聖誕之日,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合稱為三官大帝。同時農曆正月十五對於道教來說意義非凡,它還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的聖誕之日。
  • 外國人到底是怎麼看待道教的?很多道教書籍竟然是外國人寫的
    前兩天看到了一本叫做《道教與人體》的書,感覺裡面有很多句子都不是太通順,後來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是法國人寫的書,這本書是法國學者戴思博所著,戴思博曾經拜訪過南環瑾先生,自從了解道教文化之後,就一頭扎了進去,潛心研究,今天我們不談這本書,主要談一下外國人到底是怎麼看待道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