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引領展風採 青藍成長磨技藝
——記晉江市小學數學王增榮名師孵化工作室市級研討下洪小學專場活動
11月12日時值深秋,陽光明亮微風不燥。在這溫暖美好的日子裡,下洪小學迎來了晉江市小學數學王增榮名師孵化工作室團隊,開展了市級研討活動。本次研討活動由工作室成員楊建寧老師主持,參加現場活動的對象有:工作室領銜名師王增榮老師及工作室成員、安海鎮教委辦伍斐婉教研員、安海鎮下洪小學全體教師、安海鎮成功教學點教師代表。研討活動採用現場直播的形式,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上午採用現場直播,共展示了三節研討課,分別是:下洪小學張麗麗老師執教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工作室成員許文噸老師執教四年級數學《溫度》,工作室領銜名師王增榮老師執教三年級數學《文具店》。
張麗麗老師以魔術棒導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魔術棒變化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魔術棒形狀變了長度不變,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通過「找一找,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把魔術棒折成不同形狀,使學生感受到不規則圖形也有周長,打破了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勢的局限,進一步明晰周長的本質屬性。課中,學生動手操作,測量數學書封面周長和鐘面的周長,領悟到要根據圖形的特徵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許文噸老師以旅遊外出關注天氣的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體驗溫度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激發起學習的興趣。課上,通過展示學生個性化的記錄,在分析比較中引導學生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利用溫度計教具直觀優勢,引導學生進行直觀具體的思考,藉助溫度計理解溫度的高低。接著從「無形的溫度」到「有形的溫度計」,再到讓學生的心裡長出「無形的溫度計」,對溫度的相關知識進行內化。最後,通過拓展延伸,再次把溫度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工作室領銜名師王增榮老師親自獻課,使聽課的老師們領略了名師的風採。課始,王老師以聊天的形式拉近師生的距離,了解學生的學習前經驗,抓住購買文具店的生活經驗,開啟有關小數的學習之旅。王老師不急不躁、安然待之的教學風格令老師們深深折服。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錯誤,他沒有迫不及待的追問,而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糾正。藉助「1元尺」滲透一位小數的十進關係,紮下知識之根。王老師還多次組織學生在對比中辨析、發現,紮下學習方法之根。下課時,孩子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教室,讓我們感受到數學興趣之根已扎入孩子們的心田。
上午三節課後,工作室成員林瓊真老師作了精彩點評。林老師圍繞「紮根教學 解讀課堂」的教研主題,從「尋根、紮根、生根、悟根」四個方面對三堂課作了深入的剖析。透過林老師的點評,使聽課老師們對課例的背後思考與意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王增榮老師也對自己的設計意圖作了說明,並提醒老師們面對學生的錯誤要容錯,放慢腳步組織交流,讓孩子們在對話中悟錯,進而糾錯。
最後,下洪小學曾長順校長也作了講話發言,他表達了對王增榮老師關心支持下洪小學的感謝,對工作室下校開展活動的歡迎,對工作室結對幫扶下洪小學的感恩。同時,也期待雙方常態化的教學研討的正常開展。
下午用錄播的形式展示了兩節研討課,分別是:下洪小學朱雅婷老師執教四年級《確定位置》,工作室成員陳鴻莉老師執教五年級數學《誰先走》。
朱雅婷老師關注學生數學思考,不斷製造矛盾衝突,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入。課始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確定位置的必要性,為新知的學習提供原動力。課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位置後,展示不同的記錄方法,讓學生「創造」出了數對。當學生感到用數對表示一個座位很容易時,朱老師再次挑起新的不平衡,出示一張不完整的平面圖,讓學生表示動物館的位置,學生的認知平衡再次被打破,激起思維向縱深發展。同時多次運用比較法,幫助學生主動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陳鴻莉老師以遊戲公平活動帶領學生體會事情發生的等可能性。藉助 「用可能說一句話」喚起學生的舊知,為學生深度思維和積極情感萌發創造了條件。以核心問題「遊戲規則公平嗎」為引領,藉助課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說理,在學生的心裡紮下「數據分析」之根,感悟到雖然實驗結果不確定,但大量重複實驗就能發現一定的規律。
兩節課後,工作室成員張炎夥老師主持研討,圍繞「紮下什麼之根,如何紮根」展開對話。首先雅婷、鴻莉老師作課後反思,對比課前的預設尋找差距。接著與會老師們分享聽課所思所得所悟,紛紛提出寶貴的建議。最後,教委辦伍斐婉教研員作精彩的點評。她充分肯定了工作室的教研活動實在、高效,對領銜名師王老師深入淺出的課堂教學給予高度的評價,同時也指出在解讀課堂時要「找準認知起點,找準支點,點化生長助力點,根植於學生發展的遠點」。
活動最後,領銜名師王增榮老師作活動總結。王老師肯定了展示的五堂課是「真實的課」,有真實的情境、真實的數據、真實的分析、真實的設計。只有摒棄表演式的課堂,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他指出老師們應該關注:要怎麼教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會?並提出了三個好方法:(一)從文本演繹成活動,(二)從結果推演成過程,(三)從經驗提升為知識。
滿滿一天的教學研討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帶給大家的思考與成長仍然繼續。本場活動中,領銜名師王增榮老師的風格展示使聽課老師們受益匪淺。下洪小學的兩位年青執教教師在活動前期的研讀教材、研究教法、研磨教學中日漸成長。讓我們一起以活動為載體,以課堂為平臺紮根教學,解讀課堂。一起行走在最美的教研相長時光裡,撬動我們的教育教學去往更遠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