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起衝突,如何處理不抓狂?

2021-02-21 新校長傳媒

(Photo by MIKI Yoshihito @ flickr)

第一線現場教師,很難避免以下的難堪情境:

當數學小老師的小敏,在發同學作業本時,不小心打翻小弘放在地上的紅茶而發生口角,互丟課本、作業本。老師看到立刻制止,並要兩人下課後到辦公室。

老師問明事情原委後,對著兩人宣布:「小弘上課喝飲料,又在教室和同學衝突,影響教室秩序,午休時到老師辦公室來罰站三十分鐘;小敏在教室和同學衝突,影響教室秩序,午休時也到辦公室來罰站十五分鐘。另外,小敏打翻小弘飲料,現在就向小弘道歉。」

聽到這兒,小弘深感不平:「我的紅茶被打翻,只得到一句對不起,還要比小敏多罰站十五分鐘,數學小老師就偉大啊!」於是衝口而出:「事情是小敏惹出來的,憑什麼我花錢買的紅茶被打翻了,她只要一句對不起就沒事,我還要多罰站十五分鐘?不公平!」說完揚長而去,留下一臉錯愕的老師。

學生起衝突,先檢查雙方是否受傷,要不要送醫,老師當下最應把握兩項重要原則:「一是千萬別急著把自己變成裁判,第二是要把個人的衝突行為事件,轉化成團體可以共同討論、學習的經驗。」不論是引入教師社會技巧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 SST)長達十餘年的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或是現任臺灣教育部人權教育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的臺北市河堤小學教師蕭玉芬,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兩造發生衝突,雙方一定都有必須學習之處」。

衝突,蘊含絕佳的學習契機

從「我今天讓學生從衝突中學到什麼」的角度切入,並掌握學校日或親師座談會時機,清楚向家長說明自己處理學生衝突事件的理念與原則,「老師先說清楚自己的班級經營理念與衝突處理步驟,家長就比較安心,」教學經驗超過三十年的臺北市明德國小教師熊錦霞,如此提醒新手教師。

老師要學習正向面對學生的衝突,更應和家長分享「衝突的正面價值」。

多數教師的成長經驗,是一路循規蹈矩,很少與人發生衝突的乖小孩;但常被貼上負面標籤的「衝突」,其實蘊含絕佳的學習契機。

「老師第一步,要先去除『衝突=不好的行為』想法,」廖清碧一再強調,唯有老師先改變對衝突的態度,轉化成:「每個人想法不同,有衝突很正常」、「衝突讓大家把話說得更清楚」、「衝突能學習自我表達、了解對方、增加觀點、尊重與自己不同觀點的人」⋯⋯等等,孩子才能從中學習成長。

例如,出手打人的孩子,學習焦點可能在於如何尊重別人,或用其他的方式表達委屈與憤怒。至於被打的孩子,若長期被欺侮,他需要學習的層面包括:如何在衝突發生前就向老師或同學求助,或查看自己與人溝通的方式是否合宜。如當別人玩遊戲時硬要加入,就很容易因溝通方式不佳引發爭執。

保持冷靜,讓雙方說明原委

在釐清衝突的過程中,有經驗的教師都會謹記:自己一定要先冷靜,並給雙方,甚至旁觀者足夠的時間說明原委。

如熊錦霞遇上剛拉扯成一團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把兩人拉開,然後要兩人各據一方,閉上眼睛數到六十後再問原委,「這樣才能讓孩子靜下來,老師也可以趁著這六十秒思考下一步。」老師唯有冷靜下來,平穩思緒,才能合宜處理。

接下來,在了解事情原委過程中,蕭玉芬一定會讓雙方、甚至第三者、旁觀者有足夠時間,分別說出事情的前因後果。

「老師一定會給大家同樣說話的機會,所以不要急。就算聽到對你很不利、很不舒服的話,也不用急著反駁,因為待會兒你說話的時候,我也不會讓別人打斷你的發言。而且,老師要了解怎麼回事,就得收集足夠的信息才行,」碰到孩子氣急敗壞一再打斷對方發言時,蕭玉芬一定會這樣提醒。

思考工具單,是蕭玉芬帶孩子回顧過程的利器。她會用一連串有層次的問題,帶著孩子從各角度思索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自己可以在未來如何修正、調整、避免類似衝突。


(Photo by MIKI Yoshihito @ flickr)

如何與孩子溝通?

比方說,跟全班討論時,蕭玉芬會協助孩子從各方面審視當時狀況:是故意,還是不小心?情況是這名同學能掌控的嗎?

經過學生的討論,即使蕭玉芬已判斷出對錯,她也絕不會直接仲裁。而是透過思考工具單,讓當事者自己回顧、思索並寫下當時這樣做的好處與缺點,以及如何避免未來再發生。

當然,一開始也不見得每個孩子都知道如何下筆。這時,她會安排班上思慮比較縝密的學生擔任「省思班長」,協助同學回顧、綜整,陪同寫下全班的討論過程與觀點。她還會用這份學習單訓練溝通表達,要學生回家向家長重述整起事件的前因後果。而家長看到學習單上清楚的過程,加上孩子與同學提出的後續處理方式,就比較不會覺得老師偏袒。

對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孩子,廖清碧也建議,可以在作文課或說話課時,「讓另外兩個孩子,把先前的衝突事件重演出來」,透過客觀化的過程,讓全班討論有哪些解決方法。透過這種方式,全班較易達成共識。

在衝突中,掛彩的孩子不見得完全沒錯,出手打人的孩子,也不見得都是衝突的引發者。因此,老師在處理過程中,應儘量用中性、客觀的複述,為雙方歸納他方才所表達的關鍵詞眼或要點。千萬別「偏袒」了某一方,反而推升「老師都偏袒別人」的委屈與怒氣。

廖清碧舉例,如A撞到B,倘若直接對A說:「你怎麼撞人,別人會痛呢!」這種表達方式就很容易被解讀為「袒護被撞的一方」。但若能換種說法,告訴A:「B說你撞到他,他會痛呢!」這種敘述方式就是保持中立,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只是加以歸納、重述,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受到不公平對待」而愈說愈生氣。

老師處理事件告一段落後,也可主動用電話先跟雙方家長溝通。在致電告知的過程中,廖清碧提醒:絕對不能只顧著「為班上發生衝突感到抱歉」,而沒有把最重要的「孩子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傳達給家長。

此外,廖清碧也提醒老師,「請出手打人一方的家長,打電話給受傷一方的家長致歉」,要很謹慎。因為若遇上較威權的家長,很可能會覺得面子掛不住,因而激起「都是小孩害我這麼難堪」的憤怒情緒,而不當懲罰小孩。如此一來,孩子隔天很可能會帶著受傷的心靈與怨氣來到學校,又把氣出在同學身上,造成「惡的循環」。她語重心長:衝突,要用愛與關懷才能化解。有時太專注於「是否道歉」,對事情並沒太大幫助。

如何與家長溝通?

當老師處理學生衝突時,都能掌握「互相尊重,以理溝通,彼此妥協,達成共識」的原則,之後即使面對家長的無理詰問,自己因立場公正,並讓學生從中成長學習,才容易化解家長的擔憂。

長年與教師分享人際關係溝通技巧的廖清碧發現,老師通常面對家長時,很容易升起:「挑剔我的人來找麻煩」的想法。因此,她不斷提醒老師換個想法,「家長今天會來,是因為操心跟害怕,他們需要我的幫助。」當想法改變,自己臉上的表情與說話聲調,也都會在不自覺中變得較可親與柔和。

「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廖清碧觀察,老師怕家長,通常代表著「我不知道該如何影響家長」。

碰到這種情形,她建議心理上仍難以消除恐懼的老師,可選擇一處較高的位置如階梯,或請家長坐下而自己站著。在這過程中,「老師千萬不要節節後退,或是出現雙臂環抱胸前的防衛性動作,」她提醒,保持一個「心理上」的高度與態勢後,接下來就要「仔細聽懂」家長的抱怨。

如家長抱怨孩子受傷,老師可以邊點頭同理、邊重述:「是的,我知道他受傷了。所以當時我們的處理包括這樣,以及那樣⋯⋯」當老師說完自己的處理方式後,還可以詢問對方:「〇〇爸媽,不知道對於這樣的處理,我還可以做哪些其他的事情嗎?」導引出家長目前最關切的是什麼,接下來才能針對家長的擔心點加以回應。

「一旦當了老師,就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與成長經驗影響了小孩,」不斷透過各種場合,主張「衝突可以帶來學習」的廖清碧強調,「唯有用正面的態度看待衝突,親師生才都能從中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處理師生衝突不可過分袒護學生
    據媒體報導,近日長沙某學校兩個班級學生發生衝突,原本前去調解的老師卻因直接參與鬥毆而被辭退。這條新聞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很多網友認為對老師的處罰過重,並擔心從此再無老師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勇於承擔責任。筆者以為,網友們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在這起事件中,大家討論的焦點已不再是校園暴力本身,還包括校園暴力的處理方式和影響。
  • 處理師生衝突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日前,蚌埠市懷遠縣教育局發布了一份處罰決定,因當地包集中學的梁老師在上課時,發現有學生在其背後貼了張「我是烏龜,我怕誰」的字條,還在上面配有烏龜形象,梁老師覺得受到侮辱,與這名學生扭打起來。6月4日,教育部門因梁老師體罰學生將其開除。
  • 如何處理青春期親子衝突
    指導單位:中山市婦聯、市教體局 主辦單位: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 直播主題:《如何處理青春期親子衝突》
  • 師生衝突的處理技巧
    相反,應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能量去認識和改變自己不適當的行為。 (4)老師不一定永遠正確。老師首先是一個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個普通人,然後才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有些不合適或者錯誤言行,這是正常的。不因為我們是老師就沒有或者不允許別人提及,或者為了面子也要硬撐下去,致使衝突升級。
  • 如何處理隔代教養的衝突
    如果孩子不尿,姥姥就一直託著孩子兩條腿,叉開,直到孩子尿為止」。這種衝突,看上去是很大的習慣不一致,其實沒什麼要緊,因為還看不出對錯。沒有證據證明穿紙尿褲的孩子,大了還會尿床;讓孩子根據指令大小便,也沒有證據證明孩子成年後大小便會感覺不好。這些不要緊的衝突,就和諧了吧。老人非要把尿,就讓她接著把,你要給孩子穿紙尿褲,就接著穿。能一致就一致,不能一致就和諧,不統一。聊個一個要緊的。
  • 如何處理多工作衝突,分清輕重緩急?
    最近工作總是很忙,每天加班加點,有時加到自己累到吃飯的力氣都沒有呢,後來沒有可以是工作中,沒有分清輕重緩急,沒有用對工作方法,到底如何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關於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很多人給過很多建議。
  • 今晚直播 | 如何處理青春期親子衝突
    今晚直播 | 如何處理青春期親子衝突 2020-06-12 0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老師的人怎樣避免和學生起衝突
    師生衝突是導致新教師離職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教師幸福感的一大原因。在工作中,教師應學會自我保護,儘量避免和學生產生衝突。一旦和學生產生衝突,不論是輿論還是處理成本,都對教師不利,那怎樣避免衝突呢?一 剛和學生接觸時一定要嚴肅嚴厲很多新教師,剛和學生接觸時對工作熱忱,對學生溫柔以待。
  • 雨天學生上學不讓進校門,保安家長起衝突,但事出有因學校也無奈
    雨天學生上學不讓進校門,保安家長起衝突,但事出有因學校也無奈。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一位校長曾語重心長地和教師們說:寧願成績上不去,千萬不能有學生事故。學生一旦出事故,學校的任何業績都歸零,涉事教師、學校領導以及教育系統條線負責人都脫不了干係。因此,學校的安全制度一旦制定後,學校要求全體教職員工嚴格執行,不得變通。安全措施涉及到學生的上下學時間。家長接送小學生上下學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早也不行晚也不行。
  • 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交往的衝突?
    但在實際交往中,往往事與願違,每個孩子都有可能與其他孩子產生衝突。對此,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家孩子被欺負;有些父母會感到煩惱無奈,自己家孩子太調皮,常與別人起衝突,苦口婆心地多次教導,仍然無效。那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從而提高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呢?迸思維火花,成智慧家長!您的困惑咱們一起來討論!
  • 學生和科任老師發生衝突, 班主任該怎樣冷靜處理?
    作為科任教師,如果和學生發生衝突,應該是自己的課堂自己負責,除非萬不得已,不要把問題扔給班主任解決。一有搞不定的事情就把學生推給班主任的科任教師是不受歡迎的。但是,因為各人的能力、水平、個性不同,或者事件已經超出了科任教師能解決的範圍,班主任就不得不介入了。
  • 班級管理中如何避免與學生發生衝突?
    班級管理中如何避免與學生發生衝突?幾乎沒有人願意當班主任。除了班主任有很多額外的工作外,和學生難以搞好關係也是重要原因。身為班主任,自然要管理學生。但是三歲的小孩都不喜歡被管教,更不要說處於叛逆期的初中生了。
  • MBA管理:如何處理好組織衝突管理?
    如何處理好組織衝突與和諧問題是做好組織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組織衝突理論,簡要分析了組織和諧產生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組織應如何實現組織和諧的主要方法。組織衝突可定義為個人、群體或組織由於某種牴觸或對立狀況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異。
  • 心理學案例分析:如何處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
    她為這個學校投入了全家十幾萬元的積蓄,幾個月過去了,學生的學費沒有收上來多少,但學校的開支卻一分都不能少,各種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她現在不僅負債纍纍,家庭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而且夫妻關係也異常緊張。她陷入困惑和苦悶之中,產生了強烈的消極情緒,感到頹廢、絕望,無力自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選擇目標或決定方向,常常思之再三。
  • 家長課堂 | 您還在做「抓狂」的家長嗎?疫情期間這樣避免親子衝突!
    家長課堂 | 您還在做「抓狂」的家長嗎?疫情期間這樣避免親子衝突!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造就了有史以來最漫長的寒假,在面對疫情的焦慮恐慌、足不出戶的無聊苦悶、「停課不停學」的網課大戰等因素的內外夾攻之下,親子關係也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挑戰,親子衝突頻頻爆發。那麼,怎樣才能不再做「抓狂」的家長呢?接下來,未檢檢察官就帶您一起分析疫情期間親子衝突的主要原因,尋找避免衝突的良策。
  • 處理師生衝突的15個注意點
    從表面看,好像學生被徵服了,老師的批評有了效果。其實,學生會由此形成一種敵對心理:表面上忍氣吞聲地對待老師的訓斥,實際上把訓斥當成耳邊風,甚至在內心深處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種下逆反的種子,衝突就在所難免了。4.當師生發生衝突時,作為老師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
  • 師生關係頻頻爆出不和諧「音符」 衝突如何根除?
    原標題:師生關係頻頻爆出不和諧「音符」 衝突如何根除?   日前,河南省潢川縣某中學發生一起教師與學生肢體衝突事件,課堂上一名男教師與女學生大打出手的視頻被曝光後,引起廣泛關注。更應注意的是,近些天來,師生衝突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比如幼兒園老師針扎幼童、學生十年後回校打教師「復仇」等。
  • 【職場英文】如何處理工作中的衝突
    工作中的衝突,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所產生的,但該類衝突產生的首要原因是人們對於工作上的想法與方法的不一致,而周圍人可能並不會贊同。我們每個人都比較早的學習了如何處理衝突。對於我們中的一些人而言,為了更好地理解問題,以及問題是如何與其他方面相關聯的,處理衝突意味著要知曉如何有效地溝通我們的期望與需求。
  • 模擬情景處置 | 學生之間發生衝突如何破解?
    學生之間發生激烈衝突(包括但不限於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矛盾衝突等)模擬情景:技能大賽很快就要到了,我班比賽的器具被人惡意拆毀,有人說看到隔壁班學生拿的,同學們情緒激動,要去找他們理論還有人說要打他們,作為班主任該如何處理?
  • [學子論文]人際衝突事件及其處理方式探究【3】
    3.3.2衝突發生後的應對方式 選擇溝通應對和自我反思應對是大學生校園間發生衝突後所採取的主要應對方式。衝突一旦發生了,沉默是不對的,當事情沒發生更不可以。選擇「主動溝通,化解矛盾」這種處理方式的學生有66人,佔了樣本總數的38.4體現了大學生應對衝突的主動性和所希望妥善處理衝突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