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校門成為校園文化重要的標記?

2020-09-10 必達建設更好的學校

在中國人的眼裡,門是通向各處的第一關,門預示著一切的開始。而對於學生來說,當他們踏入校門,意味著一段美好的校園生活就要開始了。

當學生進入一所學校,第一個映入眼帘的校園建築物是校門。當他們畢業離校時,校門也是他們駐足拍照留念的重要場所。

校門見證了學生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時光,也留給了他們許多難忘的回憶。

校門,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承載了歲月的洗禮,見證了文化的興盛,已不只是一道校園文化景觀,而是一所學校品牌形象和人文精神的象徵,更成為了一代代校友心中難以磨滅的文化地標。

校門,折射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些高校學生在網上曬出母校老校門照片,並且與如今的新校門進行對比。通過新舊校門對比,不禁感嘆發展變化之快。有網友表示:「雖然只是一個校門,但折射出中國教育事業的大發展。」

▲ 上圖為20世紀60年代初的江西冶金學院(現為江西理工大學)校門,下圖為現在的江西理工大學校本部大門。(圖片來源於中國青年網)

▲ 上圖為1958年拍攝的重慶醫學院(現為重慶醫科大學)校門,下圖為現在的重慶醫科大學新校區校門。(圖片來源於中國青年網)

▲ 上圖為20世紀80年代的華東交通大學校門,下圖為現在的華東交通大學校門。(圖片來源於中國青年網)

▲ 上圖為1948-1951年間拍攝的津沽大學(現為河北大學)校門,下圖為現河北大學新校區校門。(圖片來源於中國青年網)

校門,一種精神的象徵

這是一座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牌坊」式建築,矗立在清華大學東西主幹道上,古典優雅、風韻高潔。很多的清華人都習慣於從它旁邊經過,將自己的生活、命運、情感,與這所學校緊密相連。這就是清華園的標誌——「二校門」

清華大學二校門,為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門楣上書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清華園」三個大字。站在清華路,北望二校門,可遙看清華大禮堂、日晷和清華學堂等景觀。

二校門為清華大學最早的主校門,始建於1909年。1933年,校園擴建,園牆外移,有了新的大門。此後,這座最早的校門就被稱之為「二校門」。

春夏秋冬,年年歲歲,時光荏苒,矗立在校園主幹道上的二校門,在風雨中,默默見證著清華大學的歷史與發展。它不僅僅是清華園的鮮明標誌,更是長期以來清華人勤奮求實、榮辱不驚之品格的象徵。

學校作為傳承智慧和文化的重要場地,校門是展示學校形象的第一門戶,是學校與外部社會連接互動的首要渠道。

當下,隨著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學校文化建設也呈蓬勃發展之態。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進行品牌形象升級和校園環境建設時,往往將校門形象升級置於優先地位。

那麼,校門有哪些設計原則?如何設計校門使其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標記呢?下面一起聊聊關於校門設計的話題。

校門的設計原則

1、基於學校歷史傳統

無論哪個時代,學校都是當地精神文化高地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學校的個性。

大部分學校,基本都有數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歷史,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往往擁有豐富宏大的「文化事件」,並留下大量鐫刻歷史印記的建築文化遺產、遺蹟或建築記憶。

比如,成都市石室中學。從公元前141年,即西漢漢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地方官辦學堂,史稱「石室精舍」,到如今成都市石室中學,這所學校已經走過了2160年的光輝歷史。

雖校名多次更改,但校址從未變動,這在中國及世界都極其罕見,被《國家寶藏》贊為「史上最強學校」,被國際譽為具有「中國標本」意義的千年名校,締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蹟。

面對這樣人文厚重的學校,要如何設計呢?

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學校,其校門的設計應當讓人能夠領略學校的厚重歷史和文化積澱,並產生強烈的文化共鳴和歷史敬意。

一是在校門上鐫刻創建年份、在校門適當位置建造記載有創建歷史的校史碑記或裝飾校徽,以反映學校悠久的歷史底蘊和人文積澱。

二是校門承載歷史文化主題,採用裝飾浮雕、文字等方式,將學校辦學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重要年份、歷史事件、歷史校名、標誌物、重大教育思想等以物化、視覺的形式呈現學校的歷史風貌,再現消失的歷史「記憶」,激發師生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是校門再現歷史建築的神韻,通過深入分析學校創辦或鼎盛時期的建築風貌,提煉本校歷史建築的文脈精華或直接繼承本校歷史校門的建築風格,運用傳統建材、工藝、建築細部特徵等,在新建校門中通過復古或重建方式加以體現。


2、彰顯學校內涵特色

注重內涵發展與特色建設的學校,應在校門設計上體現出明確的目的性與指向性。

應當以具體形象已被識別、美觀大方易被接受、富含特色易被銘記的個性化形象,對外樹立學校特色形象,著力進行品牌傳播。

策劃設計時,該從何處入手呢?

一是營建反映學校教育內涵品質的特色校門,通過選擇與本校品質相似的造型、風格、建材、色彩、主題浮雕或雕塑等,樹立並傳遞學校辦學品質。

二是營建反映學校課程與專業特色的個性化校門,將課程知識、典型符號、專業器具、專業形象等以建築元素的形式整合於校門之中,以直觀的形式表達本校的特色教育。

三是營建彰顯獨具個性特色教育理念的校門,通過解讀並物化教育理念,在空間布局、造型、大小、功能定位、設施裝備等方面體現特色。

3、延承本地地域文脈

學校總是建在某個自然與人文區域之中,其營建受到當地各方麵條件的支持與制約,與當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作為面向當地社會服務的教育機構,學校有責任成為本地文脈傳承、延續、傳播的守望者和發揚者,應盡力展現地域自然風情和人文生態,提振在校師生的區域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

彰顯地域文脈延承,其校門設計要考慮哪些維度?

一是校門設計積極回應本地自然環境,依據基地自然特徵,在選址、造型、體量、風格、建材、色彩等方面,突顯地域自然氣息。

二是是校門設計體現出本地社會文化,通過對地域風俗、建築風格、工藝、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等展開分析,尋找地域文化基因,在校門造型、體量、風格、建材、功能布局以及雕塑、文字等裝飾設計上,通過實際模仿、片斷移植等顯性方式,或者通過意象、神似等隱性方式,體現地域文脈。

4、與周邊社區相協調

無論如何,校門始終是建築體的一部分,不可能跳出所屬建築群與周邊建築群而存在。因此,在設計校門時,必須考慮其所處的方位,以及與周邊社區的和諧度。

校門的選址最好在全校建築物的中軸線上,宜中不宜偏,宜正不宜斜,讓校門成為一個取景框,成為拍照合影留念的視覺中心點。

正門的最佳方位宜南(西南或東南)不宜北(東西或西北),其原因在於北風多乾冷,不宜學生活動,且南方的光線相對較好,便於整體建築的採光。與此同時,側門的體量不宜超過正門,便於學校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正門的形象展示作用。

5、以人為本兼顧多方

校門通常與學校保安室、家長接送等候區相連,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其使用壽命與是否便於管理,懂得將藝術性、功能性、經濟性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滿足出入通行、遮風擋雨、候客、小憩諸多功能外,更是一個充滿文化韻味和人文溫度的美學空間。

經典校園設計之美

1、符號性

許多學校都會使用一個或多個符號當作自己的校門設計元素。

韓國的首爾大學就是以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結合作為校門的設計元素使用。其正門整體呈三角形,是韓文中「首」字的音節抽象之後形成。「首」代表著這所學校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上的自豪感,還有自我的實現和國際發展中作出的貢獻。

為迎合國立首爾大學的校訓「真理是我的光明「,整個正門的右半部分像是一把抽象的鑰匙,能夠打開左邊光明的大門,寓意國立首爾大學是打開學術與真理之門的鑰匙。

2、對稱性

許多校門都採用簡潔的對稱形式去表現,不僅能夠讓校門莊嚴肅穆,視覺上也簡潔大方。

多倫多大學的校門選用兩個立方體石柱作為校門主體。石塊的簡單堆疊不僅給人一種層層向,上的視覺感受,還與學校的道路及建築交相輝映。

對稱的石柱校門雖然看著十分簡潔,但透露出學校嚴謹考究的校園氛圍。校徽和石柱磚塊的對稱感十足,看著元素單一卻十分莊重,不失學校樸素又嚴謹的作風,讓人肅然起敬。

3、材質美

好的校門應該給人和諧統一的視覺感受,不僅形態要親近自然,材質上也要符合學校的風格和特色。

史丹福大學大門採用與整體校園統一的半圓拱門母題樣式,石頭連拱(即有拱頂的走廊)相接。支撐以短矮的圓柱,柱頭有立體圖案裝飾。色彩以結構均勻的土黃砂石為主,並請能工巧匠精雕細刻。

在這個以樓、廊、門、院組成的群體中,東西兩端高聳的大門,北面飾以圓花圖案帶有三角牆的拱門以及南部拱廊中央的紀念教堂切斷了天空的輪廓線,到處都可以看到豐富變化的空間層次、端莊嚴謹的建築造型。

4、融於山地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90周年校慶前夕,得珠江公司襄助,暨南大學在南門原址上築建新門,門呈圓拱形,狀若日輪半出於滄海,寓意「聲教訖於四海」之旨,寄「宏教澤而系僑情」之意,門上「暨南大學」四字為葉劍英元帥所題,自此半圓拱門成為暨南大學最標誌性的一個建築,成為暨南文化最重要的一個依託,連結著一代代暨南學子的暨南情懷。

作為一所大學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物,暨南大學的校門最為精煉地凝聚了這所大學的氣質與底蘊。作為學校重要的人文景觀,這座校門讓廣大學子感受到了暨南大學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暨南大學珠海校區,按照校門對景的不同,屬於與山體共構。

結 語

隨著歷史的變遷,校園文化也會不斷注入新的思想和內容。隨著學校改擴建,學校形象升級,新的校門不斷建成,這些都會成為整個校園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繼而變成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城市的標誌性景觀。


編輯 | 阿黎

內容來源 | 校園文化研習社、大學夢想園等

圖片來源 | 青年網、光明日報等

相關焦點

  • 開學季各國校園文化:美國旅遊日本「搶人」
    開學季各國校園文化:美國旅遊日本「搶人」暑期結束,大學校園迎來新一批學生。大學生活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人生的全新階段。邁入校門前的興奮、忐忑,如何疏導為擁抱新生活的動力和勇氣?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高校有哪些獨特的迎新文化?形式各異的迎新活動,折射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飽含四海皆有的人文關懷。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文化的熔爐。對即將走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入學儀式意味著人生將從此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鍛造過程。每一所大學都是一個文化傳播場所,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其中既有相同的元素,也一定會有不同之處。
  • 讓校園的文化「說話」
    辦教育就是辦文化。校園美育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構建之一,校園美育不僅彰顯一個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一個學校發展的方向,可以說校園美育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因此,學校要有構建「美」的校園文化的意識,通過對學校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賦予新內容跟再創作。這個美,既體現在外部環境的美,又彰顯出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行為規範。
  • 德州學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精心打造文化校園
    他強調,校園文化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營造濃鬱育人氛圍的主要載體,是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以此為抓手,將會強力推進我校教書育人工作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單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創新形式,豐富校園文化內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他進一步強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本校優秀人才的優勢,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挖掘他們的潛能,體現出我們德院人高尚的人文情懷。
  • 讓校園文化成為最佳「教育場」
    如何讓文化真正融入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浸潤師生的心靈?具有百年甚至更為悠久歷史的學校,如何更好地尋求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讓「老樹長新芽」?在安徽省蕪湖市第十二中學校長張冬梅眼裡,昨天的歷史曾是鮮活的現實,今天的現實也必將成為明天厚重的歷史。在學校文化的建設進程中,每一個人都擔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都是文化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武大老牌坊校門有多重要?除武大外還有這些大學的校門堪稱經典
    最近,武漢大學「老牌坊」校門被混凝土攪拌車撞出缺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何武大的校門被撞壞,大家會對如此關注呢?原因就在於這校門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之一。武漢大學的前身是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
  • 開學後,校園如何管理?高校防疫從校門到宿舍全覆蓋
    進入八月下旬,伴隨全國不少高校陸續迎來學生返校,校園內又重新熱鬧了起來。與往年不同,儘管與校園久別重逢後,同學們臉上難掩興奮,但疫情之下,一系列嚴格的防控措施,讓這個新學期的開學形式較為特殊。中新網 張尼 攝  開學後,校園如何管理?
  • 校園媒體: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徑
    在如今素質教育的宏大語境下,通過校園媒介功能的深化來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深化專業知識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從而進一步打造文化校園,不失為一項多贏的工程。    通過校園媒體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大學精神首先來自於讀書的魅力和學術的激情。校園媒體具有不同於社會大眾傳媒的特性在於,它在積極促進和構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可以以多種途徑來營造這種彰顯大學精神的大學輿論空間。
  • 世界名校校門的設計之美
    靠近校門是一種接受,走進校門是一種感受,解讀校門是一種領受……這就是校門所承載與發揚的"門"文化,這也是名校校門所具有的無限生命力。2.對稱性西方大學校門雖然沒有圍牆把整個校園封閉,但內部的學院會有自成一體的圍牆,而校門也會存在許多個,所以許多校門都採用簡潔的對稱形式去表現,大多都是在對稱的石柱上雕刻校徽、校名簡稱、特色雕塑等。對稱的形式不僅能夠讓校門莊嚴肅穆,視覺上也簡潔大方。
  • 「文化校園」:讓每一面牆都「說話」
    按照運河中學的發展規劃,要通過發掘運中精神和人文基因,學校努力打造具有運中精神、運中基因和運中特色的校園文化。  如何讓學校永葆朝氣與活力?學校明確,首先要建設好制度與管理文化,這兩者是最重要的環境建設。一是深化制度文化建設,健全教師培養、評價制度,並把品德、知識、能力、習慣素養納入學生評價體系。
  • 清華校門被撞 無人員傷亡……盤點經典大學校門!
    最飽經滄桑:暨南大學校門     作為一所大學 標誌性的建築物,暨南大學的校門最為精煉地凝聚了這所大學的氣質與底蘊。作為學校重要的人文景觀,這座校門讓廣大學子感受到了暨南大學106年的風雨滄桑。     最上鏡:清華二校門
  • 開學季各國獨特校園文化:美國旅遊 日本「搶人」 英國傳統
    暑期結束,大學校園迎來新一批學生。大學生活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人生的全新階段。邁入校門前的興奮、忐忑,如何疏導為擁抱新生活的動力和勇氣?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高校有哪些獨特的迎新文化?形式各異的迎新活動,折射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飽含四海皆有的人文關懷。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文化的熔爐。對即將走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入學儀式意味著人生將從此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鍛造過程。  每一所大學都是一個文化傳播場所,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其中既有相同的元素,也一定會有不同之處。
  • 上海交通大學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2017-03-21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以文礪人,用價值觀自信引領文化自信。堅持把價值觀自信作為文化自信的根本,注重挖掘愛國奉獻精神內涵和學校深厚文化底蘊,將傳遞「交大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的重要載體。堅持由校黨委書記為全體新生上第一堂課的傳統,通過回溯學校奮鬥歷程,增強新生榮譽感與使命感。
  • 標記用於重要時間碼,通過設置標記,可以將時間線快速移動到標記
    標記用於指示重要時間碼的位置,通過設置標記,小夥伴們可以將時間線快速移動到標記的位置。在"節目"面板和"素材源"面板中均可設置標記。下面以"節目"面板為例來講解編輯標記的相關操作。那麼如何設置標記呢?設置標記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需要在"節目"面板中顯示一個影片素材,然後將時間線滑塊移動到需要設置標記的位置。接著可執行菜單欄中的"標記→添加標記"命令,此時在"節目"面板的時間標尺處會出現一個標記圖標。同時,在"時間線"面板中的相應位置也還會出現一個標記圖標,如圖 1所示。
  • 讓校園充滿文化力量(在一線)
    育英學校校史館與復原老校門、影壁牆、問道路等景觀共同構成了學校的紅色校園文化。 近年來,北京市海澱區實施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具有鮮明區域和校本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2015年11月,海澱區舉辦了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交流活動,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等8所學校全面展現多年來的校園文化建設成果。
  • 山大「山」字型校門開拆 老校門退出歷史舞臺
    始建于于1990年,耗時5個月花了42萬元  記者從山東大學後勤處了解到,「山」字形校門是1990年新建的,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迎接山大90年的校慶。興建這座朝南的校門前,山大中心校區(當時山大還未合校,該校區被叫做山大新校)有西門、南門、北門三座校門,這座校門建成後成為學校的正門和南大門,原來的南門就成了現在的西南門。
  • 閻良區:校園文化建設多彩紛呈
    西安網訊:為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11月16日,西安市閻良區組織義務教育學校校長20餘人觀摩學習西安鐵一中航空城分校西校區、武屯初中、西飛四小東校區新華小學、西飛一小西校區閻良二小、武屯中心小學、曲江一小教育集團紅豐小學等6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先進經驗。
  • 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很重要
    第三,建設校園文化。如何讓校園成為學生們學習、交流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課題。我們正在做的一項工作,是把戲曲、傳統舞蹈、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園,目前取得很大進展。未來,還要進一步做好這件事。
  • 重點大學校門長啥樣?北大校門像藝術品,它的校門卻像拖鞋
    #985#大學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生們能夠在大學裡學到很多重要的知識。不過,大家是否知道那些985大學的校門都長啥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幾所比較有特點的985大學校門。北京大學眾所周知,北京大學是國內最頂尖的大學之一,也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大學之一。北京大學是無數學子們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校園裡聚集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學霸學神。
  • 國寶南校門,東大人穿行了87載!
    校門,作為校園的重要建築物和重要標識 承載著一個學校的風雨滄桑 記錄著學校的歷史變遷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的南校門 由我國
  •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丨進德修業,耕道樹藝—教師進修學院環境設計
    受學院委託,通過對其地域特點、辦學歷史的歸納、總結,對學校理念的提煉、升華,我們提出「進德修業,耕道樹藝」的文化主題,以「人文校園」、「園林校園」為設計定位,對校園環境進行整體設計,打造景觀怡人、文化厚重的教師研學空間。「進德修業 」即 立教有本、德高為範,謹教有術、學為人師;「耕道樹藝」即弘道樹人、躬耕不輟,通文達藝、力行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