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技術本身不能提高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道德水準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峰會於今日在北京舉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劉曉春表示,技術本身不能提高客戶的還款能力,技術本身也不能提高客戶的道德水準,這個當中就要我們去找到相應的數據、方法。而數據和方法本身裡面還含有法律和制度的約束。所以,我們對這些產品的創新,不僅是需要科學技術,還需要我們的金融技術、我們的制度技術。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各位朋友好,關於金融科技或者說網際網路金融,我認為只是我們金融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從長遠來看,科技總會被廣泛地使用。當整個金融體系都用上了科技,或者說我們現在講的所謂的數位技術,那麼金融還是金融,無所謂所謂的金融科技、網際網路金融、數字金融,不可能在所謂的金融之外有一個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所以,這只能是說一個小插曲。

現在為什麼講要數位化轉型?是因為在整個經濟往數位化轉型的過程當中,作為金融也要跟上這個趨勢。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特別要強調金融科技或者說數位化金融、智慧金融。

對銀行來講,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毫無疑問,toC端大家怎麼能更好地讓金融觸達客戶,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這是非常必須的。但是我認為對銀行來講,現在有更多的問題需要通過技術能夠更好地來解決。

首先,我們從客戶端來講。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集團性企業,而這些集團不僅跨地區,還甚至全球布局。從集團內部來講,不僅是一個行業的,甚至是一個產品的,它有些是跨行業、跨產品的,這是從行業角度來講。另外一個,從所有制角度來講,集團下面並不是鐵板一塊,有控股的、參股的,也有財務投資的,還有合作的。這個和我們傳統對企業風險的評估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現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面,銀行怎麼來評估這一類集團企業包括集團企業下面子公司的個體風險,這個在數位技術上面或者我們金融科技上面,能不能夠幫助銀行來找到這樣一些風險管理的規律或者方式方法,這才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對金融科技非常需要的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現在新興的行業、新興的產業越來越多。這些新興的產業、行業的運行規律和我們傳統進行風險評估時候的那些產業的運行規律不太一樣。我們傳統主要是講投入產出,計算的是投入產出。但是現在許多行業產業對它的投入產出很難進行評估。比如說文化產業(比如動漫),在支持動漫的時候,你沒法估算某一個動畫它最後能夠是否為市場所接受,某一部電影最後有很高的票房,那麼它的投入產出到底怎麼樣,它沒辦法估算。其它比如說像康養、旅遊,像新興的科技創新公司,像這些我們怎麼來尋找他們的運行規律、風險規律?找到支持這些行業的一些方法,這也是希望能夠通過金融科技技術,能夠提高我們風險管理的能力。

第三,現在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特別是數字科技的應用,我們今後數字社會的建設,許多行業會更多地寄託於數位技術,包括這些公共平臺會越來越多。像對這樣一些新興的商業模式,怎麼來評估我們客戶的風險及風險的規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怎麼來為他們服務,這也是銀行的新的客戶,也需要我們能夠藉助於新興的技術,來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我們管理的針對性。

第四,現在整個金融環境在發生變化,我們講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在建立,企業有更多的投資渠道,有更多的融資渠道。一方面當然對我們銀行帶來了競爭。但是另一方面,也對我們怎麼來評估企業的投融資風險,帶來了新的課題。原來我們評估企業的資金來源應用相對比較簡單,但是現在企業有更多的融資渠道以後,實際上對企業的財務風險、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的風險更複雜了,我們銀行怎麼來管理這些風險,包括現在比如說這兩年比較多的股票質押融資的爆雷、債券的爆雷,實際上這些都是金融市場發展的結果,也是企業面對新的金融市場,資產負債管理沒有跟上所造成的。所以,對銀行來講,也要評估這一類風險,這一類風險也牽扯到許多新的數據、新的規律,需要我們利用新的技術去尋找新的規律。

再一方面,從我們銀行自身來講,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現在也有了非常非常大的變化。我們原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主要就是存款和貸款,但是我們以資產這一塊來講,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當中信貸資產大概只佔了一半左右,有些銀行甚至於低於一半,也就是說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當中有更多其它類的資產,對我們銀行自身的管理就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內部的管理也更複雜了。代加上我們現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對銀行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或者經營也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也帶來了許多管理的複雜性。像這樣一些(問題),也需要我們通過應用新的數位技術來強化、提升我們的管理能力,使得我們銀行自身的運作更有效、更精準。

這是我們目前銀行真正要遇到的一些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研究什麼呢?實際上首先就是要研究金融問題,也就是我剛才講的這些(問題)本身都是金融問題。我們講雲計算、大數據本身是一堆數據,你怎麼去採集這些數據,關鍵是要找到這些數據和我們業務之間的相關性。比如我們講信貸業務,通過什麼渠道,找到哪些信息、哪些數據,這些數據和我的信貸風險之間的相關度是什麼?相關度多高?或者說在什麼情景下面、什麼情況下面,或者說什麼場景下面某些數據和信貸風險是相關的,但是你換了一個環境,可能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不是說數據越多越好,什麼數據都需要,而是說你要和信貸風險有相關性。

再比如說,我們還要找到哪些數據、哪些方法對信貸的借款人具有強約束力。我們放貸款的目的不是為了放貸款,放貸款是為了要收回貸款和本息。這個不僅要考慮到客戶有沒有還款能力,也要考慮到客戶有還款能力而不還款怎麼辦,那你就要有強制的約束能力。

所以,技術本身不能提高客戶的還款能力,技術本身也不能提高客戶的道德水準,這個當中就要我們去找到相應的數據、方法。而數據和方法本身裡面還含有法律和制度的約束。所以,我們對這些產品的創新,不僅是需要科學技術,還需要我們的金融技術、我們的制度技術。

我剛才也講了,包括我們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也要找到這些數據之間的關係,才能夠更好地來管理好我們的資產負債。對企業我剛才講了,比如說集團性企業的風險,比如說新型行業產業的風險,再比如說新興商業模式的風險。針對這些,我們需要找到數據之間的關係。這些數據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應該是大家可以公開進行探討的,因為每一個銀行、每一個金融機構針對的客戶是不一樣的,所需要的數據也是不一樣的,或者說針對的場景是不一樣的,你所需要的數據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可以交流,大家互相借鑑,但是並不存在所謂的商業機密問題。我覺得現在有些企業好像說這個是商業機密,把它保密起來,我覺得毫無必要,是多餘的。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隨著5G、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今後我們會有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越來越多的公共平臺企業。這裡就帶來一個問題,這些公共平臺怎麼和社會相處?我認為這些公共平臺應該是開放式的平臺。我們都在強調要打通信息孤島,但是不能使得這些平臺本身成為信息孤島,它應該是為各行各業打開它這個平臺,讓各行各業能夠在這個平臺上面更好地運行,能夠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益。在這個當中,這些平臺也會有自身的生存之道。所以,在這個平臺上,我認為你有能力為平臺上的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務,你就可以申請牌照。但是你再怎麼申請牌照,你不可能滿足天下所有的金融需求。所以,還是要讓有能力做金融的到平臺上來做金融。所以,平臺應該開放。

第三,我們要建立相應的法規制度包括平臺開放的相應的法規制度。這當中我想要特別強調的是,一方面我們有針對性的法規制度。另外一方面,我們執法必須嚴,必須標準統一,不能因為一些企業的特殊性或者說經濟環境的特殊性改變執法的寬嚴度或者改變執法的方式,所謂區別對待這些,我認為從執法的角度或者執行監管的角度是不應該的。

我覺得金融科技也好,數位技術也好,有很廣闊的應用天地。但是從金融角度來講,歸根結底要解決的是金融問題。所以,金融創新首先需要的是金融技術,然後是制度技術,最後才是我們的科學技術。監管一般情況下落後於市場的創新,這是對的,但是不能反過來說因為監管總是落後的,所以監管總是沒道理的,甚至於說不要監管,這個邏輯我認為是不成立的。正因為監管落後於市場,所以更要促使監管跟上市場創新的節奏。這是一方面。

再一方面,並不是說是創新一定就是好的,創新也是具有兩方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可能有風險的一面,更何況我們對創新、對風險不能寄託於某個企業、某個人自身的道德能力或者說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依然需要由監管來監管風險、控制風險或者說防範風險的發生。所以,監管一定要跟上市場創新的節奏,而不是說監管因為是落後而不需要監管了。

再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們一方面要對創新寬容。第二方面,對監管也應該寬容,實際上監管本身也是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可能會有一些過頭的或者說不足的,這個也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地進行調整、調節,來真正地使得我們的市場、使得我們的創新,真正地是造福於市場,而不是危害於市場。

這是創新和監管之間我們要有一個平衡的看法,不是說只要是創新就可以無法無天。這樣又帶來一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對滿足需求怎麼來看待。好比說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有需求,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這個首先要分清楚。有些需求,比如說消費信貸、學生貸款,學生想消費沒錢,他是有這個需求,但是這個需求是不是應該滿足?從信貸角度來講,你只要沒有還款能力的資金需求都不是有效需求,都不是合理需求。比如說對於生活困難戶,他需要的應該是社會補助,是公益的幫助,而不是信貸,信貸只能加重他的生活負擔,不可能減輕他的生活負擔。所以,需求不是說它至少滿足了所謂的普惠,就好像是合理的,我認為不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剛才講到的「學生的貸款」,學生缺錢,當然他自己沒有收入,但是有可能是他家庭本身比較困難。他家庭如果本身比較困難,你還給他貸款,是更加造成他的家庭困難。另外一些學生可能是家庭並不困難,但是是因為他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當中,希望他能勤儉節約、勤儉理財,不希望他鋪張浪費。你這個時候去給他貸款,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他家長的不尊重,甚至於是對他家庭教育的冒犯。所以,我認為滿足這樣的需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只要滿足需求就可以。反過來來講,我們從供求端來講,比如說需求是合理的,小微企業、個人合理的消費信貸,普惠金融滿足了,是不是就對了?我認為對於供給端,你也要認真地進行分析。也就是說需求端是合理的,但是你滿足它的方式、方法本身也要合規、合法。如果說你用不合規、不合法的方法去滿足這個需求,不能因為目的達到了你就是合理的,你就可以無法無天。所以,不能說你做消費信貸、做普惠金融就可以無法無天的。你要持牌經營,你的產品本身也要合規、合法。第二,你的這個業務本身對你自己這個機構也要是能夠安全的、可持續的。第三,你所滿足的普惠金融不僅要合規、合法,不僅是對你這個企業本身是能夠安全的、可持續的,還要不對社會造成系統性的風險。如果說不合規、不合法,自身也有風險,甚至於對社會還造成了危害,那麼你即使滿足了一些所謂的普惠金融的需求,我認為也是不應該的。

所以,這個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我對智慧金融、數字金融的一些看法和認識,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好些人宣傳技術可以解決融資難融資...
    摘要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好些人宣傳技術可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我認為根本解決不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12日在「三亞 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用更好的技術,只能更好識別客戶有沒有還款能力,但技術不能提高客戶的還款能力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監管不應該成為宏觀調控的手段
    主辦方供圖12月12日,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在會議上出席會議並參與討論。劉曉春在會上提出,監管不應該成為宏觀調控的手段,宏觀調控的手段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隨著經濟的變化隨時進行變化的,但是監管主要是維護市場的穩定、公平、安全。「所以,雖然也要調整根據市場的變化要進行調整,但是監管的政策應該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預期性,」他說。
  • 劉曉春:沒有還款能力的資金需求都不是合理有效需求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峰會於今日在北京舉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劉曉春表示,從信貸角度來講,只要沒有還款能力的資金需求都不是有效需求,都不是合理需求。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劉曉春:監管不應該成為宏觀調控的...
    所以,雖然也要調整根據市場的變化要進行調整,但是監管的政策應該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預期性。」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   所以必須要考慮它能不能還貸款,所以所謂的需求我們講有效需求,從經濟學的意義上面來講有效需求是指優質服能力的需求,不是說你缺錢就是需求,而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現在角度來講有還款能力的需求才是真正的
  • 劉曉春: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七個反思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曉春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當然要用技術,用什麼技術並不是問題的所在,怎樣用數位技術才是真正的問題。
  • 劉曉春: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貨幣不應混為一談
    劉曉春認為,要把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貨幣本身兩個東西分開,不要把技術就當做貨幣。數字貨幣技術,不僅僅用於數字貨幣,而應有更廣闊的應用範圍。劉曉春介紹,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是M0的一部分,它的性質和現鈔相同,也就是說,今後我們在現金這個科目下面有三種形態,一個是紙幣,一個是硬幣,一個是數字貨幣。
  • 劉曉春:監管不是宏觀調控的手段,必須直面金融科技新課題
    所以,不能無視監管,認為市場會自我解決一切,從而排斥監管;不能把監管和市場對立起來,認為監管總是束縛市場活力;監管更要敬畏市場,尊重市場,要清醒地認識到監管對市場的形塑作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劉曉春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劉曉春:監管不是宏觀調控的手段
    所以,不能無視監管,認為市場會自我解決一切,從而排斥監管;不能把監管和市場對立起來,認為監管總是束縛市場活力;監管更要敬畏市場,尊重市場,要清醒地認識到監管對市場的形塑作用。他還表示,監管要跟上創新的節奏。監管一般情況下總是落後於市場創新,這個「落後」不是先進、落後的「落後」,只是發生時間先後的「落後」,不是道德評判,也不是高低區分,「落後」不等於不正確。
  • 劉曉春:不要怕不要傲,在失序的宏觀世界尋找動態平衡
    如信貸方面,也就是說由銀行依據市場的競爭條件去選擇客戶,哪個客戶可扶持哪個不行……而不是政府拿條子讓銀行必須貸款;否則會扭曲市場關係。四、理性「復盤」,不神話數位化。比如網上購物,仍需大量的物流和快遞小哥,不忽視他們的作用……因為不能完全靠數位化去解決所有的問題。
  • 曜影執行總裁史浩穎:擁抱信息技術,提高客戶服務能力
    而以曜影為代表的諸多私立醫療機構在信息化層面也已取得重大突破,並持續利用信息化技術不斷提高其服務客戶的能力。為達成到這一目標,曜影一直在全力夯實作為機構內核的醫療能力與客戶服務能力,一方面在醫療理念、醫療技術、醫生資源等方面精益求精,一直與國際和國內一流的醫療機構,如梅奧診所,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也在持續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客戶服務能力的提升上,勇於擁抱創新技術,並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信息化在醫療服務的運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劉曉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七大猜想
    這種金融技術不是科學技術的技術,而是金融本身的技術,或者說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比如,借貸、資產證券化等。第三,科技的發展也促進了貨幣的發展。沒有金銀的提煉技術,也就沒有金銀幣;沒有紙和印刷的發明,應該也不會有紙幣。貨幣的進化,關鍵是新的貨幣形態要更方便交易、支付結算,同時可以降低貨幣流通本身的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
  • 信用卡每次提前或按時還款,從不分期,銀行不喜歡這種客戶嗎?
    銀行歡迎每一種客戶,不管你是什麼類型的客戶。從宏觀上來說,所有客戶都具有一樣的有價值,因為客戶需求和客戶的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今天他不能為銀行賺錢,不代表明天也不行。客戶真正是銀行的衣食父母。只要25萬個這樣的客戶,年收入就過億了!還是很不錯的對不對?嗯……別太激動,這是銀行賺的錢。好吧。當然,如果你能夠參加一些分期或者辦理貸款的話,銀行肯定會更加歡迎。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帳單分期以及貸款的收費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有些銀行會把辦理分期作為提高信用卡額度的一個觸發條件。
  • 恆昌公司恆慧融:四類客戶適合的還款方式
    對申請借款的客戶來說,籤訂合同時需要確定還款方式。通常來說,不同類型的客戶適合的還款方式也不同,因為需要考慮自身還款能力和還款成本問題。那麼,對常見的借款客戶而言,他們適合選擇哪類還款方式呢?收入一般的年輕人:分階段性還款方式對年輕人來說,因剛參加工作,消費方面多,所以資金儲備少。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年輕人的收入和資金儲備得以提高。
  • 國家立法不能賦予「道德觀念」本身以獨立的價值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法定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法定權利。再如,講誠實守信用是人們普遍信奉的道德觀念。「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習俗語言就很好地反映了此種道德觀。
  • 銀行新舉措:境外信用卡客戶可申請還款寬限期
    針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境外客戶,一旦出現還款困難,在還款期限上可以申請寬限期還款、還款容時和延遲還款等。為了極大地緩解還款壓力,境外客戶還可以申請分期還款服務,將帳單分期、延長。為了緩解受到疫情影響的境外客戶還款壓力,廣發信用卡實行了利率減免政策。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境外客戶已經產生的延滯,客戶可以提出利費減免,能夠實現最高100%利費減免。
  • 信用卡能不能提前還款 分期還款會影響個人徵信嗎
    不過,信用卡能不能提前還款呢?如果分期還款會影響個人徵信嗎?信用卡可以實現先消費後還款,可以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壓力不需要這麼大。而信用卡在消費之後,我們也可以選擇提前還款,因為這樣可以確保你不會出現逾期。不過,分期還款會怎麼樣呢?持卡人更加需要清楚了解這一點。
  • 為客戶提供高水準服務-洛可可設計客戶部主管徐微
    徐微:對於任何客戶,我們都要求自己為客戶提供高水準,高質量的服務。不論國際客戶或者是國內大客戶,往往他的要求本身就會很高,但是我們公司提供的服務水準以及設計質量一定是超越客戶要求的,不是簡單的一款產品的外觀結構設計方案,而是還要協助客戶進行市場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產品風格分析等等,從而協助客戶開發新的銷售模式,新的細分市場,新的產品風格定位。
  • 廣發銀行新舉措:境外信用卡客戶可申請還款寬限期
    針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境外客戶,一旦出現還款困難,在還款期限上可以申請寬限期還款、還款容時和延遲還款等。為了極大地緩解還款壓力,境外客戶還可以申請分期還款服務,將帳單分期、延長。為了緩解受到疫情影響的境外客戶還款壓力,廣發信用卡實行了利率減免政策。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境外客戶已經產生的延滯,客戶可以提出利費減免,能夠實現最高100%利費減免。
  • 人才隊伍(2)——劉曉春
    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70餘篇,合著專著4部。19.2015-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秦嶺-桐柏-大別造山帶晚古生代變質事件的性質及意義」,項目編號41472064,總經費99萬元(技術負責)。20.2015-2019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之專題「大陸碰撞帶淺俯衝巖片的變質過程與拆離折返」,課題編號2015CB856104,總經費72萬元。
  • 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途徑探析
    所以,在現代社會條件下進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設,一定要確立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理念,這是提高道德建設實效性的一個基本要求。  道德教育需要強有力的管理制度支撐,克服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設虛化的傾向。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設的目標是要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精神問題、態度問題和行為問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設的方式肯定要從傳遞道德要求、灌輸道德規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