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2017年11月20日 報導
11月16日,在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第三天的「少兒英語論壇」上,伴魚少兒英語創始人黃河進行了《少兒英語教育,讓孩子從「學」到「用」》的主題分享。
伴魚是一家針對少兒英語學習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創始人黃河認為,少兒英語因為其自身需求剛、用戶多、價值大的特點,已經成為教育領域最熱的賽道之一。現階段少兒英語教學由於課程時長較短,缺乏課下溝通,以及課後使用場景單一,導致孩子並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很多小朋友「學」了英語,卻不會「用」。
一般情況下,分析英語運用能力弱的原因,很多人會傾向於認為是缺乏語言環境所導致。但黃河認為,只有語言環境沒有使用場景也不行。比如很多小孩被送到國外念書,看似語言環境比國內好,但由於長期浸泡在十分缺乏英語的使用場景的華人社區,其實英語運用能力並沒有得到鍛鍊。因此,黃河認為,少兒英語教學應該創造更多的使用場景,讓孩子們更多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真正地從「學」到「用」。
以下為黃河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參加GET大會,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伴魚,伴魚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0萬的註冊用戶和5.5萬的付費用戶,我們現在的重點是少兒英語,剛才聽到了幾個老師的分享,我覺得特別好的一點就是大家都有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熱點。
所以,我今天也想跟大家一起對少兒英語教育做一個推論,有點類似第一性原理的推論,就是從一個問題的原點開始,不斷的提問,不斷的基於事實分析,從而得到結論這麼一個過程。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比較肯定的答案,少兒英語是不是已經成為了教育最熱的賽道之一?我覺得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從各方面媒體報導、網絡的一些廣告、線下廣告上能看到這個事情,少兒英語有多麼火熱,而且從GET大會上來說,第一次有了少兒英語這個論壇,我覺得這都證明了少兒英語已經成為了最熱的賽道。
但是,我們深入往下分析一下,為什麼少兒英語成為了最熱的賽道,當然可能這些其實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但我還是簡單分析一下。
英語和數學、語文都是我們的主學科,也就是說從小學開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要不斷地學英語不斷地考試,不管你的孩子將來要出國,還是要參加高考,學好英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另一方面,英語其實又是一個終身的技能,我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開始給孩子報越來越多的興趣班,有畫畫、鋼琴、圍棋,但是大家想想,這些可能大多數還停留在一個興趣的層面,換句話說,可能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技能,不能成為飯碗,就是將來要達到專業,成為飯碗,這個難度是非常高的。
所以,只有英語相對來說好很多,英語學好了可以當英語老師、翻譯,即使是在職場上,可以去外企,或者有一個更好的機會,所以它是非常少的為數不多的終生技能。
我們做了一些調研,如果家長可以選擇的話,只選一個課外的輔導班,90%的家長一定會選英語。
全國有超過1億的小學生,而且隨著二胎的開放,這個基數還是在不斷的擴大的,而且隨著在線英語的發展,因為現在可能有一些三四線、二三線城市很難找到好的外教,所以在線英語的發展可以擴展到更大的領域,有很多新的學員可以參培,成為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
很多人都有這個共識,學習周期長,UP值高,這個都是對成人的,相信在場也有很多小夥伴是從成人英語轉到了少兒英語的,我覺得這個可能大家更有體會。
我們明確少兒英語成為最熱的賽道,我們可以在多問一個為什麼,就是是不是大家覺得已經成為紅海,競爭太激烈了,是不是還值得投入、參與進去呢?我想說,紅海也是海,紅海也比藍的河、池子大很多,因為它畢竟是一個海。
另一方面,我們要看這個競爭是怎麼產生的,服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式?我們來看看在線少兒英語大部分的標配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可能剛才也說了,也會有一些歐美外教,就是英國的老師也會加入,但是這個是不是就是完整的,或者說中教能不能也起到很好的成人教學任務,因為我們其實做了一些調研,很多孩子,特別是零基礎的孩子直接面對一個北美的外教,我覺得他的緊張,各方面的影響對他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很難馬上進入很好的學習狀態。
相反來說,中教可以減低他的這些壓力,而且我們目前觀察到的效果是如果是零基礎的孩子,比較內向一點的,跟中教可以很好的溝通,溝通過一個學期左右,再跟外教,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
我們為什麼要學這個,我小學的課程,其實這個大家也可以仔細想一想,我們學美國小學的課程,我們哪裡去上美國中學的課程呢?這個是不是必須要學美國小學課程的?我們有沒有其它的,比如說繪本的故事,這些語言的教材,英語的教材也能夠很好的幫助小朋友學習英語。
我覺得現在大家都在不斷的探索小班的形式,一對四、一對二、一對三,我們判斷如果大家都做同質化、標準化的服務,就是北美外教、美國小學,一對一,我覺得競爭肯定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如果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有差異化的,我覺得競爭可能就不像想像中的紅海的競爭了。
其實我們接下來要深入問一下最終做這個少兒英語教育是為了什麼?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是能不能讓孩子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不管你用什麼樣的課程服務形式、老師,最終的目前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很好的學好英語,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現階段少兒英語教學形式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我們看一下現在的少兒英語教育提供的是什麼樣的服務,而且主要是在線的,一周2-3次,我估計線下的可能還會更低一點,但是可能每次課時長,平均一周2-3次的課程,每次是25分鐘。
換句話說,可能一周整個學習時長是一個多小時,沒有太多課下的溝通,大部分在線的少兒英語,老師上完課,基本上就走了,你也很難聯繫到他,沒法做深入的答疑解惑,這種情況甚至不如我們的公立學校,因為我兒子現在是3年級,現在他們學校的老師都會班級群,有任何問題,孩子都可以隨時找到老師,特別方便,我覺得整體的教學和服務效果其實比我們小的時候好太多了,家長也可以實時跟老師進行溝通,但是目前的在線少兒英語都做不到。
課後有一些作業,大概在10分鐘左右,就是他除了上課之後唯一語言學習場景,我覺得那個也是比較短的。
所以,我們的問題就是目前這種少兒在線英語的教學形式是不是能夠幫助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接下來再問一個更深的問題,就是我們要弄清楚讓孩子學英語實際上是在學什麼?因為我們知道他在學什麼,才能更好的評估這個是不是可以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語言其實是一門知識,我們要從字母、單詞、語法這些知識層面開始學起,但是僅僅學習了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其實在公立學校之前有那麼多的啞巴英語的產生,可能大家更多的停留在了知識層面的學習上面。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我們其實讓孩子學英語是在學一種英語的思維,什麼是英語思維呢?我理解是對應中式思維來說的,中式思維就是我們想有一個表達,想怎麼說,我們中間其實有一個中文的話,我們需要翻譯,利用我們之前學到語言的知識,字母、單詞、詞組把它翻譯出來,翻譯出來的英語其實通常就是被大家詬病的,所謂的Chinglish,老外可能不一定聽得懂,因為這個是我們翻譯的過程,這個是我們很不地道的表達。
所以,家長們認為的英語的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真正地道的表達,而不是一個我們自己翻譯的過程。語言本質上是一個交流的工具,或者說它出來知識的層面還有技能的層面,技能需要不斷的練習、打磨,不是說我學會了就記住了,可以用了,這也是我們能看到很多大學生過了四六級,他的單詞量四五千,但是讓他去面對老外教流的時候,他其實真正在腦海裡能用得上的詞彙量可能也就300、400,所以你認識了和你真正能夠熟練應用差的還是蠻遠的,所以我們最核心的就是讓學生把英語技能的層面通過不斷的練習學到手。
接下來有一個大家的共識,或者說家長提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語言環境,因為我們想要孩子可以用英語交流,讓孩子用起英語,但是在中國沒有這個語言環境。所以,家長們就開始把孩子送到國外,一開始可能是讀完大學去讀研究生,後來就去讀大學,開始去讀高中、初中,越來越好,越來越小。
我覺得低齡化出國肯定是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外語和更多的應用,但是其實這個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我身邊也會聽到一些例子,比如說一個孩子去讀大學了,去加拿大,因為華人太多了,英語的環境其實挺有限的,甚至有極端的情況,因為華人太多,所以可以找到老鄉,連用普通話的機會都變少了。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到國外就有了語言環境,取決於你使用的場景,有了環境你不用其實是沒有用的,我覺得這個也是大家的一個誤區,其實聽、說、讀、寫,英語的這幾個環節都是在用的,聽和讀其實是信息獲取,屬於輸入的過程,說和寫是輸出、表達,其實,聽、說、讀、寫這幾個環節都在用。
語言的學習需要先輸入再輸出,就像我們學母語、學說話一樣,他需要先通過大量的聽、模仿,然後才能建立正確的輸出形式和內容,所以他應該是輸入、輸出相結合,先輸入再輸出。所以,聽的這個環節也非常重要,如果是聽的環節的話,在國內有大量跟聽力相關的素材可以用,並不是我們一定要外面去。
其實語言最終的目的就是交流,我們其實可以創造很多的場景,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不管是跟老師,還是跟同學,不一定是口語的表達,甚至文字的表達都是一種交流。
所以,圍繞著這一點,伴魚其實做了兩部分的產品和服務,一塊是伴魚繪本,這是一個分級閱讀的產品,分級閱讀大家越來越熟悉,包括家長基於繪本的,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語言的一個形式,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KID這些產品,它其實是北美的小朋友學習母語的一種非常好的工具,它可以從很衝擊,從單詞到很複雜的閱讀,都可以幫助孩子來學習,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產品化的發展,它其實是非常多媒體的,它的閱讀不停留在一個靜態的紙面的方式,它可以覆蓋非常多的聽說讀寫的環節。
比如說,伴魚聽會繪本這塊,全部是請了Native speaker進行配音和朗讀,同時還請了中教進行中文的講解,知識點的講解,現在在伴魚繪本上,每個小朋友平均每人每天是聽四本繪本,這還是平均數,有的小朋友每天可以聽非常多的這個數。
除了,高頻的聽繪本、磨耳朵之外,我們還提供了錄繪本的功能,小朋友可能根據Native speaker的錄音,進行模仿和朗讀,然後我們新加的基於AI的語音打分,可以很清楚的標記出來他哪個單詞讀的好,哪個單詞讀的不好,並且給他打一個分數。
小朋友還可以點選這些詞,進行自我學習,比如說他不認識這個詞,他想查一下這個詞什麼意思,所以變成了一個自主探索性地學習。
僅有聽和錄,我覺得還是比較工具化的,還是一個比較單項的,所以其實伴魚繪本上是有很多的互動交流的場景,首先,所有的小朋友錄製的作品都是公開的,小朋友之間是可以聽,可以互相點讚,可以進行留言和討論,好的作品也可以進入到我們高手秀的板塊,大家進行模仿,也是一個互相比拼的一個過程,激發了他更多的學習興趣,還有就是班級,我們其實已經有接近1萬個機構、老師,或者是孩子家長建立了班級,每天通過作業,或者說,在班級群內互動的形式,讓小朋友有更多的交流的場景。
其實大家能看到,伴魚繪本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人機的工具,而且是一個帶有社交屬性,社會化學習的一個工具,它保證了高頻的聽說讀寫。
僅有工具性,我們覺得還是不夠,人機的學習和真人,都是很重要的,而且是不能替代的。所以,我們另一部分還是伴魚的少兒英語課程,它是一個基於真人的,中教和外教的個性化、專業化、在線一對一這麼一個教學場景。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有有趣的互動課堂。
比如說,我們新做的AR功能,其實就是提高課堂活躍度,因為現在大部分的課堂,其實外教會拿一些玩偶、小的道具。
比如少兒英文其實面對的學生層面年齡得相對比較小一點,如何保持他們的注意力,如何讓他們更有興趣,所以,他們需要一些道具,但是道具是非常有局限性的,首先是個數就和有限,一個老師再多可能也就準備10幾個到頭了,大家很快就會覺得不太新鮮。
第二其實就是他跟課程摩擦結合的,但是我們通過AR這種技術,比如說我們在自拍,或者自己錄小視頻的時候,加上一個兔子,我們應該算是第一家把它用在了少兒英語的在線課堂上,老師在課程享受的過程中,它就可以結合它的課件選擇適合的AR效果。
比如這個在講海洋,老師可能整個情景都變成了一個水箱的概念,比如說他在講一個熊貓,那這個老師又變成了一個熊貓,這個就是一方面可以跟課程結合的緊密,另一方面它實際上是非常多樣的話。
第二點我們其實並不是只做歐美外教,剛才說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一上來就找外教是最合適的,所以,我們其實是有30%的中教比例,幫助那些跟外教上課有壓力的孩子。做一個很好的過渡。
所以,在伴魚上既有尊重,又有外教,我們幫助孩子找到最合適他的老師,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老師在伴魚上並不只是一個教學的角色,孩子其實是可以直接聯繫到老師的,隨時可以跟老師進行互動、發消息、請老師答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角度就是讓孩子和老師變的更緊密,交朋友。
因為語音的學習不只是一個教學,它更多的是一個交流,所以能夠有渠道和老師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我舉個例子,因為有一些外教會來北京,第一站除了伴魚公司看一看,接下來可能就被各種學生家長請去吃飯或者一起玩,所以,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建立了很好朋友的關係。
第三,我們還提供了這種朋友圈的功能,老師可以發表他的動態,孩子也可以發表,老師可以在他的朋友圈上分享他的知識點,也可以點評孩子的作業,點評孩子的一些困惑,其實是帶有很強社交屬性的環境。
所以,結合這兩點,伴魚少兒英語是在打造一個完整的學習使用場景,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我記得前一陣大家是追著一個問題,是網際網路+教育,還是教育+網際網路,其實我覺得有點confuse,因為,大家忘了加法其實是有交換率的,也就是網際網路加教育一定等於教育+網際網路。
所以,我想表達的意識就是為了打造一個好的學習效果,網際網路這邊擅長的產品技術和教育場景下服務和運營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相關從業的小夥伴,如果它是網際網路基因比較多的,那他可能偏向於做比較輕的,做工具的,如果是教育培訓背景比較多,那他傾向於做好後面的服務,那前面的產品技術能力又相對會弱一些,但是我們覺得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一定是這兩點都要做好。
所以伴魚的團隊一方面有來自網際網路,BAT、今日頭條、迅雷、小米等等網際網路的大牛,又有來自睿思、勵步、VIPKID等等這些教育的專家,所以我們的團隊其實是致力於打造一個完整的語言學習的場景,也就是我們希望做好自適應學習和社會化學習。
所以,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一個最好的學習效果,這可能也是我們認為能夠開啟少兒英語,甚至是整個教育行業一個下半場的鑰匙。
好,謝謝大家!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